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萧平 | 扬州八怪琐谈





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政局稳定,经济发达,可谓盛世。位于长江之北、淮河之南的扬州,西濒运河,东临大海,因得交通之便利,盐业极盛,漕运发达,成为东南一大都会。经济的发展,财力的雄厚,文化艺术活动随之兴旺,据《扬州画舫录》记载,当时在扬的知名画家约一百数十人之多。

在此百余画家中,“扬州八怪”声誉最为突出。而“八怪”之称道光后始见之于记载,诸书列名又不同,合而计之竟达十五人之多。这是后人对于当时活动于扬州、艺术性格相类的画家的并不严格的约定,研究者大可不必拘于人数的。

他们的所谓“怪”,是相对于当时画坛主流而言的,其实就是个性的鲜明和张扬,就是大胆和出新。

陈撰 《枇杷》

陈撰(1678—1758)浙人,早年受业于毛奇龄,诗文书画俱工,又精于碑版古籍之鉴定。中岁流寓扬州。他为人清高,不轻易为人作画,故有“每纸落人间,珍若拱璧”之谓。传世作品不多,且大都为册页小品。

陈撰是“八怪”中画笔最为简略的一人,往往仅在纸素一角作画,留其大部空白,属于纯粹的文人墨戏。笔者藏其册页,中有一幅枇杷图,只在右下端画墨叶四片,空勾果实三个,中左部上端作四小字:“仿八公意”,钤“陈”、“撰”二小印即成,款、画、印合在一起仅占整个纸面的八分之一,可见其减省到了什么程度!所谓“八公”,当是八大山人,其笔墨之简,确可与山人比肩。

华喦 《草虫》

华喦(1682—1756)“八怪”中画技最全能、全面者,人物、山水、花鸟、草虫无所不能,无所不精。二十余年前,笔者曾在钱君匋先生处细读华喦数本画册,分人物、花鸟、山水、草虫,数近百页,或工或写,各各不同,一一精妙,叹为观止,大为折服。

华喦也是“八怪”中对后世画坛影响较大的一人。在清代晚期的扬州画坛,王素(1794—1877)、魏畹等都继承着他的技艺与风神。即现代画家中,用其法者也不乏其人,如钱松喦、唐云,在他们的早期作品中,尤为显著。

高凤翰 《晚松图》

高凤翰(1683—1749)山东胶州人,是“八怪”中唯一偏于北方的人,他画笔较重、较实,确有“北味”。他有一个别号:“丁巳残人”,丁巳为乾隆二年(1737年)。他55岁时右手废痿了,在此后的十二年间改用左手,书画较之右手改变了许多。研究他的画作,必须注意。他嗜砚,收藏甚多且自铭之。又擅篆刻,宗秦汉,有苍朴之趣,郑燮用印中即有出自其手者。

边寿民 《芦雁图》

边寿民(1684—1752)“曲江十子”之一,诗文书画无不擅。居淮安“苇间书屋”,别号苇间主人或苇间居士,可见他之于苇,嗜之深也。因苇而涉雁,芦雁便成了他的艺术代表,当时人以“边雁”称之。他的画平淡朴实,一如其人其境,“一妻一妾,卖画自得”。他有一种纯以枯笔勾擦的器物或果品画,类乎素描,但不重光影,别有一种趣味。

他的这些画法,皆为其甥薛怀继承,形神皆能仿佛。薛怀是否为其舅代笔?抑或作其伪?有待再考。

汪士慎 《梅花满枝》

汪士慎(1686—1759)性格孤清,不求仕途,甘于淡泊,一生布衣。他的书,或为隶,或在行楷之间,缓缓书来,不迫不促,不霸不弱。一种细秀的小行楷,似纤而弱,实棉内裹针,别具一种趣味。他的画,兰竹的娟娟秀质,桃梅的疏枝素蕊,还有松石的遒与苍,无一不是他的个人写照!他的甘于孤寂,更反映在晚年双目失明之后,仍能作书作画,自谓“心观”。笔者藏其行楷书轴,作于乾隆壬申(1752年)他六十七岁,其时双目已瞎,署款前加上了“心观”两字。这一条幅,书近于楷,字大逾寸,结体、运笔稳沉朴质,已达炉火纯青之境。心观真是一种至高的境界!

李鱓 《楚歌摇细风》

李鱓(1686—1762)“八怪”中画风最为放纵的一人,而恰恰是他早年两度做过宫廷画师,“两革科名一贬官”的人生经历使然也!他说:“八大山人长于笔,清湘大涤子长于墨,至予则长于水”。所言似乎颇自负,却是真话。他驰骋不拘,大胆用水,给观者的感受是痛快淋漓的。

李鱓在宫廷时,前后受到蒋廷锡与高其佩的指授。蒋是高雅温文的小写意,我们还能在李鱓早期的作品中看到他的踪影;高其佩擅指画,运指自然会脱离用笔的不少规范,正好启发了李鱓笔墨上的不拘一格。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个性不羁的李鱓逐步走向纵放的画风,并不是对于先师的一味摆脱的背叛。

他的题画亦极自由,信手拈来,无论内容、形式、位置,皆与画面融为一体。如题所画鱼葱姜:“大管葱,嫩芽姜,巨口红鳞新鲜尝,谁与画者李复堂。”名款也入了诗句,真是妙不可言!

金农 《番马图》

金农(1687—1763)足迹半天下,博学多才,篆刻、诗文、书画、鉴定皆精擅。他书工八分,小变汉人之法,又独创漆书,醇古方整。又由隶溢而为行草,如老树着花,姿媚横出,充满金石气。

冬心先生学画,据他自己说始于六十岁。花甲始学竟能成家,成大家,谈何容易!当然有赖于他的诸多方面的深厚学养,这是毋需多说的。他的绘画特点有二:其一是以书为画,画笔与书笔一致;其二是重意趣而轻形似。稚拙的表象掩藏着隽逸古秀的风神。金农是个有大智慧的人,大巧若拙、大智若愚,用之于他是最确切不过的了。

黄慎 《卖药翁》

黄慎(1687—1770)在“八怪”中,职业画家的身份最为显著。他也是全能型的画家,人物、山水、花鸟均所擅长精熟,又善于作草书并能诗。

他的最让人注意的是他的人物,以草法入画,大幅巨制,顷刻挥就,最为撼人,然不能免俗。大约正合了当时市民阶层的口味。南通博物苑藏其绘个道人丁有煜的白描肖像,简妙传神,没有常见的习气,是笔者所见黄氏人物画的最佳品。

他画山水,山形多方,皴笔方折而多所波动,其貌其神,约与闽中山水相似,那正是他家乡的山!

他的画中,最不为人注意的花鸟小品,却是最雅的,减省传神,以少胜多且风神独具。

高翔 《山斋读书图》

高翔(1688—1753)居扬州“僻巷深处”,是“八怪”中真正的扬州人,也是“八怪”中唯一受教于石涛的人。石涛去世后,他“每岁春扫其墓,至死弗辍”。高翔此举已成了画史美谈。他为人仁厚守信,气清格高,与汪士慎品性相通,交谊甚厚。他在绘画、书法和印章诸方面均有不凡的造诣,绘画擅山水,多作扬州园林景色,风格清奇简瘦,似在石涛、弘仁之间,但传世作品不多。书法长于隶,出于汉碑,清劲古逸。行草则在歪歪斜斜中求得自然与个性的和谐,面目是瘦而挺的。印章得力于程邃,古朴苍劲兼而有之。

李葂 《墨荷图》

李葂(1691—1755)安徽怀宁人,乾隆初到扬州。他是“八怪”中传世作品最少的一人,笔者所知画仅两件,皆为墨荷,分藏在扬州与苏州的博物馆中,画笔率意简朴,属文人墨戏一路;书则多为行楷,而略具隶意。

郑燮 《空谷幽香图》

郑燮(1693—1765)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曾两度为官县令,七品官耳。最终卖画扬州,有“三绝诗书画”之誉。其书合真、行、草、隶于一体,大小差参,如乱石铺街,自谓“六分半书”,为其所创也。板桥的画品种有限,常见的仅兰、竹、石三种,扩大范围也只见有松、梅和菊花,仅见的一幅牡丹立幅,就让人惊异不已了!他的画纯用墨笔,从不施色,这是文人画的本色。他的诗词,直抒真情,雅俗共赏,还吸取了民间的小唱形式,所作道情多首,为世人传唱至今。

杨法 《月季、绣球》

杨法(1696—约1762后)南京人,诗书画印兼擅。他传世画作极少,扬州博物馆藏其两片册页,一写月季,一作绣球,设色小写意,在“勾花点叶”派基础上略有变化。故宫博物院藏其墨花册,笔墨简放,略类青藤,署款“丙子”为乾隆二十一年,其年六十一。

杨法传世较多的是他的字,或篆、或隶,或行草,求变,求奇,颇具画意。以画意入书,是“八怪”的普遍现象,而扬法堪称其最。某年,傅申先生访我,见到笔者所藏杨法篆书联,不禁脱口说出:“这不是‘现代书法’吗!”足以见其之新奇。

李方膺 《墨梅》

李方膺(1697—1756)的寿命只有五十九岁,在“八怪”中是最短的。他在扬州生活的时间也不多,只与李鱓、板桥有所交往。他的画笔与李鱓最近,都是放纵、苍劲而淋漓的。他们还有相同的闲章:“木头老子”、“衣白山人”、“大开笑口”等。扬州博物馆藏李鱓《稻鱼图》,作者题诗后未署名款,竟钤有李方膺所用之“大开笑口”白文方印。令人不知为该李抑或彼李。

他擅画梅,尤喜写竹,或老竿霜叶,或嫩枝新篁,或如婵娟雨洗,或若飞燕临风……或简或繁,或浓或淡,率意落笔,成之天然。板桥曾题其画竹曰:“一枝瘦影横窗前,昨夜东风雨太颠。不是旁人扶不起,须知酣醉欲成眠。”李方膺有“以酒为名”一印,又有“不饮酒”一印,不知其究竟能饮否?板桥所云大约是笔下之竹,而非写竹之人罢!

闵贞 《八子嬉戏》

闵贞(1730—1788尚在)十二岁时父母相继去世,为思念双亲,追画父母遗像,人称“闵孝子”。擅画人物,兼能花卉和山水,以卖画为生。他笔下的童戏最为有趣:人物集中,以水墨与白描分彼此,线条有波折却较为温润,善作俯仰变化,脸形圆满、温和。扬州博物馆藏其《八子嬉戏》,最为典型。

罗聘 《饭鬼图》

罗聘(1733—1799)祖籍歙县,生于扬州。他是“八怪”中年龄最小的一人,比之他的老师金农小四十六岁,是“八怪”中唯一的晚辈。也是“八怪”中与华喦、黄慎一样,人物、山水、花卉兼擅的画家。他还工肖像画,工细的有自画簔笠像,写意者有金农、丁敬像,其变形夸张的笔法颇具创意。他向老师冬心先生学诗,也为先生代笔,冬心传世之作中有多少出于罗手?还待考证。

罗聘最擅画鬼,他的《鬼趣图》形态各异,千奇百怪,反映了他极为丰富的想象力和创作力,曾轰动当时的文坛,题跋者甚众。笔者所见两本,其一在南京,作于“乙酉四月”绢本八段卷,墨笔略设色。乙酉为乾隆三十年,罗聘三十三岁。五年后(1771年)他去北京所携《鬼趣图》,应即是此卷,卷后多人题跋,较早者题于壬辰(1772年),所题内容与卷中八图一致。另一为纸本设色卷,作于“嘉庆二年六月”,其时罗聘已六十五岁,距去世仅两年,为晚岁作,与前卷有异同,笔墨较粗率了。此卷为张大千所藏,吴湖帆跋语中称之为“鬼趣图真迹第八卷”。后归虚白斋,现藏香港美术馆。

罗聘还是“八怪”中唯一夫妻皆擅绘者。“两峰为夫,白莲为妻。男能绍诗书,女有芳淑仪。一家仙人古眷属,墨池画笺相扶持。同居香叶堂,老树盘曲如龙翔。”这是蒋士铨称颂罗聘夫妇的诗。白莲姓方,名婉仪,出身歙县名门,与罗聘同乡,长罗聘一岁,与荷花同日生(六月二十四日),故号白莲。她工诗擅画,风格隽逸清新,与罗聘亦略有相近。笔者藏其墨梅轴,笔墨似不在其夫之下。

方婉仪 《墨梅图》

“八怪”既是后人对于当时(清雍正、乾隆)活动于扬州的艺术性格相类的书画家的并不严格的约定,我们不妨根据掌握的新资料(实物、真迹与文字考证)去扩展研究的范围,加入相类、必要的成员,队伍的扩大,就自然形成了一个把传统文人画推广普及到民间的画派。这是历史客观的存在,而非我们现时的创造。

出于上述思考,要加入的第一个成员便是方婉仪,这是画史研究中对于女性的解放,当会释放出绚丽的光彩。

相类的成员还有:朱夰,字公放,浙江长兴人,矢志金石篆刻,诗才清隽,书画有奇气。客维扬与金农、郑燮友善。尤精音律。笔者藏其书画册,画花鸟简省奇特,书擅篆隶,亦能作漆书,与金农甚似。

丁有煜,南通州人,晚号个道人,善画与摹印,尤长于画梅、竹,风格纵放,笔者在南通博物苑见其画竹册,狂怪似过于李方膺。黄慎曾为其画像,又赠其大幅人物画,情谊非同一般。

项均,字贡父,歙人,侨居扬州,擅画梅。乾隆二十四年拜金农为师学习诗画,亦曾为其代笔作画。冬心先生晚岁代笔者非罗聘即项均也!

陈馥、郑燮 《顽石水仙》

陈馥,字松亭,杭州人,曾从陈撰学写生,画风放逸洒脱。其传世之作,大多由郑燮题诗题句,郑称其画兰“秀劲拔俗,矫然自名其家。”南京博物院藏陈馥与郑燮合作《苔石图》,板桥题曰:“郑家画石,陈家点苔,出二妙手,成此峦岩,旁人不解,何处飞来。”笔者又藏有陈馥与李鱓合作的扇面《顽石水仙》,李鱓题曰:“松亭水仙,用意萧淡。予见而异之,高兴为老桐补石。”由此可见他们之间的交往与友谊。

许湘,号衡州老人,歙人。郑燮画友,曾入潍县幕中。擅山水、花卉。其书似受板桥影响。南京博物院藏其《蕉石图》,郑燮题诗其上曰:“主人画笔最清幽,何苦芭蕉写作愁。夜雨半窗风半榻,怎教宋玉不悲秋。”

蒋璋,字铁琴,丹阳人,居扬州。善画大幅人物,与黄慎名埒。笔墨情趣与黄慎略似,亦擅草书。笔者藏其《寿石图》,笔墨纵放淋漓,并作草书长题,气息与黄慎近。

擅书而未见画者,还有:顾于观,兴化人,嗜古工书,出入魏晋,居乡唯与李鱓、郑燮友善。

陆骖,亦兴化人,擅狂草,与郑燮、顾于观齐名。

“扬州八怪”是一个有着鲜明个性的画家群体,他们大多走着“文人画”的道路,却又将文人画“还俗”,把标举“士气”的文人画推广普及到民间。“八怪”的艺术实践改革了文人画,扩大了文人画的题材与内涵,这大约是他们最大的贡献罢!

 已丑岁尾于金陵爱莲居

- 推 荐 阅 读 -

点击图片即可查看文章

奇峰相映两画僧人 | 涤砚草堂珍藏八大山人、石涛作品欣赏

洗尽铅华 | 何家英人物画精品线上展

澄艺新晖 装池圣手 | 吴林泉装裱修复实例

小阁的影像笔记(三) |  童稚

地址:南京市栖霞区仙隐北路15号别墅

沁兰雅筑兰溪园180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郑板桥画竹,文人画之极致!
怪也不怪--郑板桥
清 郑板桥《修竹清石图》
为什么人人都说郑板桥的竹子画得好?
板桥书画:真迹不过十之二三?
论扬州盐商与扬州八怪的依存关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