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什么是科判?

科判本质上是一种“归纳分类”方法。从高处说,给佛陀的教法“判教”(如天台“五时八教”)就是一种“归纳分类”;往低了说,收拾凌乱的房间,也要用到“归纳分类”。对佛教典籍来说:编撰“大藏经”的经录,就是对整体典籍的“归纳分类”;而科判,则是面向单部著作,对其义理结构来进行的“归纳分类”。

“科判”起源于东晋道安大师(314~385)的“三分科经”:将佛经依照义理结构分为“序分、正宗分、流通分”三大科。这种归纳分类方法能够标出佛经的结构,让人知道哪里到哪里是“序分”、哪里到哪里是“正宗分”……但是这还不够,后人在三分的基础上,再行科分,再科之中,再再科分,如此越分越细密,就形成了我们看到的层级式“科判”。

如果说“三分科经”只是将佛经分成了三个章节,那么当层级越深、科分越细的时候,科判对典籍的“归纳分类”也越细致:“分品”,“分节”,“分段”,“分句”……细致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科判其实就是一种“注解”了。因为科判里每一个科节单元都有名称,这个名称就是对科判所对应原文的大意归纳。

如果仅仅是一种对章句的“注解”的话,那也算不了什么,儒生们也剖章析句。科判最大的特点,可以说是它的层级结构。因为科判是在粗分的基础上,细分,细分的基础上,再细分……这样一级一级地科分而形成的。就像一颗树,从根上长出一条主干,然后分枝,分枝之中,又分枝……因此,所有的科判都可以被连起来,这种东西,也被称为“大纲”。

“纲”的本意是“网口的大绳”;所谓“提纲”,就是指通过提起总绳,来使网目张开。《韩非子》云:“善张网者,引其纲。若一一摄万目而后得,则是劳而难;引其纲,而鱼已囊矣。”科判就是“纲要”,散落在文字的内容就是“网目”。在学习中:如果是一字一句地从头到尾阅读(“一一摄万目而后得”),结果会“劳而难”;而循着科判来学习(“引其纲”),则一下子就能把握住要旨(“而鱼已囊矣”)。

虽然“渔网的总绳”只是对科判的一种譬喻,但某些大经大论的科判,如果画出来的话,长度还真的可以与真正的“纲”一较高下。如果要将它们的结构完整地呈现出来,制成“科判表”,那它的长度和幅面将会非常惊人!莫说古代的印刷术,即使是现代的印刷术,也要仔细考量这种“大项目”的可行性。

因此,科判这种伟大的发明,由于书页幅面的限制,只能被割裂、被折叠在书页之中。而即便如此,仍然有许多祖师,不辞辛劳地为经论撰科。科判,居然也在这种逼仄的环境中发展,繁荣。

现代的学子与佛教经典之间,隔着好几条鸿沟。首先是繁体字、文言文,其次是竖排版,然后又没有现代标点。科判更甚,有不熟悉的天干地支序号,以及陌生的编号系统,甚至还带有密密麻麻的线条。现代人若能阅读古籍,已属难得;但要阅读、使用科判,那就更困难了。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科判并不是佛教界某些天才自我娱乐的产物,而是“归纳分类”方法在佛教典籍上的运用。当现代人在写作中,也采用这种“归纳分类”方法,并为其开发写作工具的时候,自然会有人联系到佛教典籍的科判,并开始试着使用它们呈现科判。

将科判用软件画出来,事情开始变得大不一样。首先,使用电子软件作图,不同于在纸张上绘图,图的尺寸几乎是不受限制的。如果将那些层级多、结构复杂的科判,使用电子软件完整地作出来,可以这样说:等了千百年,科判终于站起来了!再也不需要为了适应窄小的书页,而被拆分、被打断线条。不会再像书上那样,为了见缝插针,而七拐八拐,让人难以索引。

如果说科判的发明,让隐藏在密密麻麻的原文中的文章结构,清晰地显现出来(所谓“纲举目张”);那么电子科判的产生,就是再次让被割裂、折叠在书页之中的科判结构,清晰地显现出来(再次“纲举目张”)。

其次,不同于一被印出来,既无可更改的纸质科判;电子科判是“活”的。现在支持大纲结构的软件,都有“收起”和“展开”子条目的功能。我们可以通过收起过细的科目,以浏览整个文章的粗略结构。当想要细读时,又可以展开相应的部分。这样,再长、再大的部头,都可以被自如地浏览。有法师14年前就开始使用电子工具录入科判,他这样形容电子科判:我有一科判,零壹无挂碍,展开遍十方,入时观自在。

虽然是仅仅一个“收起/展开”的功能,就已能颠覆过往的科判使用方式。但这还不是全部,电子版本的科判与纸质版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它有非常多的可能性,等待着我们去发掘。因此,一些深受科判利益的同修,自然而然地聚集在一起,探求如何更好地发挥科判的能力,并自称“科判研究组”。

虽说是“科判研究组”,但科判从来就不是独立的事物,电子科判也不会单独存在。如开头说的:科判本质上是一种“归纳分类”方法。除了科判,“标点”与“表解”其实也是一种对佛典的梳理方式。因为不同标点有不同的停顿长度,可以理解成“层级”,比如:逗号管顿号,逗号级别大于顿号;分号管逗号,分号级别又大于逗号;而句末点号级别又大于分号。而表解则是对各种概念,用图来表示其相互之间的关系。通过标点与表解,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梳理经典的结构,帮助学习。

我们也一直在利用很多电子工具来方便学修,比如CBETA的电子佛典集成,中华佛典宝库的FoDict(电子佛学辞典),中华佛学研究所的“佛教藏经目录数位资料库”,以及法鼓文理学院的很多资料库等等。

互联网是一座宝山,我们会介绍自己发现的好工具,也努力成为互联网中的一种好工具——以科判为中心,聚合标点、表解、注释等能帮助学习的一切。

本文来源:网易佛学 作者:科判研究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后标点怎么加
数字与序号标点
中观总义表解
【每日一练】标点符号专题练习与答案
2015中考语文基础辨析修改标点符号测练试题(含答案)
文言文断句六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