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茶禅一味,禅茶一味,表面看是一样但却另有玄机

2017年6月10日,由北京大学中国政府治理研究中心主办、北京大学“一带一路”战略与中华茶文化发展研究课题组承办,在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召开了“探寻中国茶道的文化足迹”学术研讨会。北京大学原副校长郝斌教授为该会议题写“禅茶一味”。

对,就是上面这个题字。再次引发了大家对“茶禅一味”和“禅茶一味”两种提法的争论。

时任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资深教授,诗话学专家,唐宋诗词专家,中国文学批评家,中国茶文化首席专家,被誉为“中国诗话第一人”,国际东方诗话学会的开创者之一,中华茶祖神农文化的奠基人,中韩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蔡镇楚教授认为:(以下为《到底该是“茶禅一味”还是“禅茶一味”?》一文的原文)

“禅茶只是一种茶类,是寺院茶,居士茶或和尚茶,并非大众茶;不能将茶禅论这一学说与禅茶这一茶品混为一谈。”

“茶与禅的关系,从来是以茶参禅,以禅修心。”

“不能将茶禅论这一学说与禅茶这一茶品混为一谈。”

时任安徽农业大学茶与食品科技学院茶业系教授,茶文化方向硕士研究生导师,安徽农业大学中华茶文化研究所所长,安徽省茶业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丁以寿认为:(以下为《到底该是“茶禅一味”还是“禅茶一味”?》一文的原文)

“茶禅是一种修行方式、修行途径。人生修行的方式、途径有许多,茶禅只是其中之一。”

“茶禅一味即茶和禅一味。茶和禅两者并列,无先后、主次。”

“……禅茶文化内涵则仅是关于禅寺茶礼,其内涵较小。”

“主张用茶禅文化而不用禅茶文化,因为茶禅文化内涵和外延均包括禅茶文化。”

《到底该是“茶禅一味”还是“禅茶一味”?》一文的作者认为:(以下为《到底该是“茶禅一味”还是“禅茶一味”?》一文的原文)

“只有当茶禅不二,即将参禅用功的功夫深入到喝茶这件细小的事情上时,‘茶禅一味’才可表述为‘禅茶一味’。”

其实他们三者都偏向于“茶禅一味”。

但是既然这种描述都来源于佛教,那么我们来看看争论一年以后佛教中人的看法。

实际上此文一出已经算给当时的争论打上一个句号。

当然从佛家的角度“不争”便是正道,但是从语言文化的角度深入探讨下去可能还真有番趣味。

韩愈的《师说》曰“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虽然指的是人在知识水平上为什么会有差异。但是对字或词而言它们是什么时候创造的,是由哪个行业创造的,在遣词造意时也是有差异的。

“禅”

“禅”这个字的创造远远早于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最初意思按现代普通话的读音为“禅(shàn )”,它的含义分别如下:

  1. 东汉时期著名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所著《说文解字》“禅,祭天也。”
  2. 三国志·文帝纪》“帝光禅位于虞舜。”

另外还有一些解释,可以说与今天我们重点要讲的佛教里的“禅(现代普通话的读音为chán )”没有一点联系。

但是当印度词汇jana随着佛教传入之后,根据汉语音译为“禅那”,后来单以“禅(chán)”字表示。它的出现解决了先秦时各教派对基于“静”这种行为的修行方法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的困境,也就是用“禅(chán)”来代替对“静”这种修行行为的描述。

“茶”

东晋常璩撰写的《华阳国志·巴志》:“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茶蜜……皆纳贡之。”

唐代陆羽撰写的《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

可以说“茶”字及饮茶习惯在中国的出现也是远远早于佛教的。

“禅茶”

茶由于含有咖啡因等可以让人兴奋的物质,也就能暂时消除疲惫使人的头脑变清醒,同时又不受佛教戒律的限制,自然受到中国佛教徒们的青睐。刚开始的寺庙一定会建在相对偏僻地方,所以佛教徒们也会选择自己种植茶树,就像他们叫自己住的地方为“禅院”、“禅房”,他们又把自己做的茶叫“禅茶”。这个时候并没有真正的把“禅”的概念和“茶”的概念联系在一起,而是把“禅茶”做为一个专用名词。

包括撰写出《茶经》,后来被世人尊称为茶圣陆羽,三岁时就被禅师收养,从小住在寺院里练得一手采制、煮茶的高超技艺。

据《景德传灯录》卷十记载的唐末五代,赵州问新到僧:“曾到此间么?”僧答:“曾到”。赵州曰:“吃茶去。”又问僧,僧答:“不曾到”。赵州曰:“吃茶去”。这个据说是证明僧人们已经悟出“茶”和“禅”是相通的典故。从中国语言遣词造意的习惯上讲他们由于“禅茶”已经是特指寺庙里做的茶,所以他们只能说出“茶禅一味”而不会是“禅茶一味”。

在哪种意境下,当时的僧人可能说出“禅茶一味”呢?

比如一个阅历较浅的和尚问他的师父:“其它寺庙的‘禅茶’和我们的‘禅茶’味道是不是一样。”这个时候他的师父可能会说:“禅茶一味。”即禅茶都是一个味道。因为根据佛教对没有贪、嗔、痴等烦恼的修行要求,有一定修为的僧人一定不会去比较不同寺院的禅茶味道。

“茶禅一味”的出现。

据传宋代著名禅师圆悟克勤,在湖南夹山着就禅宗第一书《碧岩录》并悟出禅茶一味之道。曾手书“茶禅一味”四字,将其馈赠参学的日本弟子荣西。

虽然目前这个典故并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但是如果当时圆悟禅师真要写,根据前面的分析大概率会写“茶禅一味”。

正如前面所说“禅”的概念是基于“静”这种修行行为的,而当时吃茶的过程(包括我们现在饮茶的过程)正好与“静”这种行为相符。所以当时“茶”与“禅”相通的概念也许并不像我们现在理解得这么复杂,就是通一个“静”字而已。

据说直到日本丰臣秀吉时代(公元1536~1598年,相当于我国明朝中后期)千利休成为日本茶道高僧后,才高高举起了“茶道”这面旗帜,并根据《诗经》总结出茶道四规:“和、敬、清、寂”。正好可以佐证笔者上面的猜测。

“禅茶一味”真正出现的原因可能如下。

  1. 一些没有自己“禅茶”的寺院,在外界去吃茶(非禅茶)的时候可能会发出“禅茶一味”感悟,因为他们可能根本就没有“禅茶”这个概念。
  2. 不是佛教徒的普通人。

因为人类有一种思维习惯,即用自己熟悉的东西去类比自己不熟悉的东西。普通人(特别是那些文人)对“茶”熟悉应该远远高于“禅”,因此当他们接触到“禅”的时候,他们会思考“禅”到底该用自己熟悉什么东西去类比呢?当他们想到“茶”的时候,大概率就会使用“禅茶一味”的表达方式。

笔者有这样一个亲身经历。

当笔者第一次想去了解“茶道”的时候居然自己想到了用“茶禅”去解释“茶道”,并写出了自已的一段解释“所谓‘茶禅’,非佛非道。不以神鬼为载体,仅专注于‘茶道’之形式及内容以达到心境片刻之宁静。”这个时候笔者并不知道有“茶禅一味”或“禅茶一味”之说。

所以既然笔者在接触“茶”以后都会有这样的觉悟,那么保不准总有人也会自已觉悟到“茶禅一味”或“禅茶一味”。尤其是那些书法较好的人,说不定心血来潮、大笔一挥就写出了“茶禅一味”或“禅茶一味”,从此白纸黑字保留了下来。对于书法大家而言甚至其他人还会争相模仿,那么“茶禅一味”或“禅茶一味”就这样泛滥开来。

现在我们看到的“茶禅一味”或“禅茶一味”本质上是一个概念,即“茶”可以让人静下心来,“禅”也可以。对有些人而言甚至会像笔者一样让“禅”字意义回到它本身的“静”上面来,跟佛教的关系都不大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禅风堂 - 茶禅一味
禅茶文化
茶文化中儒道佛的思想体现
中华茶文化中, 茶与禅宗佛家的密切联系
浅说“禅茶一味”
爱茶者说(四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