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阳明:何为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
 摘于:知行合一王阳明心学

王阳明是中国文化的儒家大师,可以称为全能思想家。其创立的阳明心学不仅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还成为中华民族对外文化输出的重要产物,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

王阳明的心学思想实际上起源于儒家孟子的思想。孟子相信每个人都有良知和良能,就像我们的四肢一样,先天存在于我们的心中。

宋程朱理学之后,王阳明受陆九渊“吾心即是宇宙”理论的影响,在经历了无数艰辛和坎坷之后,最终在茫茫大荒的贵州龙场悟道,开创了他的心学理论。

王阳明的心学体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心即理,二是知行合一,三是致良知。王阳明认为,很多事物都不在我们心外,而是在我们心中,一切都取决于人类知识的存在。因此,王阳明说:“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可见,阳明心学的独特价值在于强调心的作用。因为,对于一个人来说,心境澄澈则心无挂碍,才能达到大境界。

心即理

王阳明认为,天理就存在于人的心中,必须从事物中学习,而不是在其他地方寻找它。只需要在自己的内心中找到它即可,因为内心深处有道理。

换句话说,我们始终通过内心了解外部世界的一切。所谓的心智是理性,实际上就是自己认同的价值。

因此,思想是理性,实际上是人类内心深处的原始思想,即孟子所说的良知。

知行合一

知行的问题,一直是哲学家们思考的问题,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的生活态度和心灵的修行。传统儒家认为,知是行的开始,知的善恶关乎行的善恶,所以儒家最为强调的是致良知。

王阳明在传统儒家的基础上,提出了知行合一的思想,开创了中国儒家学说的新天地。

王阳明主张知行合一,大意是指,不管是人的知还是行,本源自于自我内心的道德律令,都是心的本体,知行是同一个功夫,不可脱离,也不存在谁先谁后的问题。所以,王阳明说:“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思想,最根本的宗旨是要去恶念,如果把知行分成两半,心里有了恶念,还没有去做,那就不是恶,我们就不知道去禁止,但这恰恰是恶的开始。现在我们提倡知行合一,有了恶念的知就是行了,所以必须去除恶念,这就是知行合一的作用。

致良知

致良知是王阳明心学的核心。王阳明继承了孟子的思想,认为良知人人都有,不需要外求,它是我们的本性。所以,致良知就是要把人的良知,推广到万事万物。

一个人只有首先认识到自己的良知,并且能够把这种良知推广扩展出去,才能达到通晓天理的境界。致良知不仅是阳明心学的核心,也是中国儒家道德修养论的核心。

在致良知的基础上,王阳明还提出了一系列道德修养的方法,比如省察克己、事上磨、静坐、立志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心擦得更亮,不让自己的良知被私人的欲望所污染所遮蔽,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良知。

很多事情,都在乎一心。你的心看得太重,事情就变大了;你的心看得很轻,事情就无所谓了。生活中,我们要学着控制自己的心,保持平常心做事,才容易得到我们想要的东西。


五集大型纪录片《王阳明》:沉浸式体会阳明心学的脉络

五集大型人文纪录片《王阳明》第一集《溺》

五集大型人文纪录片《王阳明》第二集《困》

五集大型人文纪录片《王阳明》第三集《悟》

五集大型人文纪录片《王阳明》第四集《功》

五集大型人文纪录片《王阳明》第五集《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阳明《心学》,一文秒懂的心学!
【学点哲学】浅读《传习录》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王阳明心学为何能给人强大力量?
王阳明
王阳明心学到底强在哪?
王阳明:破心中之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