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阳明:破心中之贼

作者/陈道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这句名言,出自《阳明先生文集》(卷之一)“与杨仕德薛尚谦”(丁丑):“即日已抵龙南,明日入巢,四路兵皆已如期并进,贼有必破之势。某向在横水,尝寄书仕德云:‘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区区翦除鼠窃何足为异,若诸贤扫荡心腹之寇,以收廓清平定之功,此诚大丈夫不世之伟绩。数日来,谆已得必胜之策,捷奏有期矣。”

这封信的大致历史背景是:明朝正德12年冬(公元1516年),时任南赣巡抚的王阳明亲率大军南下,走进龙南,奉旨平定赣粤边际地区的“三浰之乱”。正德13年春(公元1517年),经过3个多月的清剿,“三浰之乱”被平息,王阳明回师北上。信写于作战间隙。杨仕德,即杨骥,薛尚谦,即薛侃,两人皆为王阳明的弟子。

这一年王阳明45岁,自身修养已达“不动心”的阶段。王阳明在江西先后剿除詹师富、陈曰能,收复黄金巢、卢珂,继而剿除谢志山、蓝天凤、高快马、池仲容,发布南赣乡约,厘清行政,通过事功的建立,“事上练”更臻完善,写出纲领性哲学著作《大学问》一书,被弟子们视为阳明心学的入门教科书。

以心路历程理解,“破心中贼”一语当是王阳明学问大成的关键阶段,精神领域的鏖战,正处于人神交战、仙凡大劫最为激烈的时候,迈过这一步便是自身学问的大成之境。所以,“破心中贼难”正是心理鏖战之感慨,又是大功日进的体会。

所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破心中贼”有普遍的适用性,对很多人都如醍醐灌顶,打开了一扇窗,推开了一扇门。

何为“贼”?字从贝,从戎。害良为贼,毁则为贼,坏法为贼,杀人不忌为贼,刑杀不正谓之贼,作乱叛国为贼。抢掠盗物为贼,是为小毛贼;危害国家者,是为国贼、奸贼;还有煽恶风之学界蟊贼、欺世盗名之天下大贼等等。

阳明心学,是直指人心的一种心修功夫,而且,江西剿匪记在明代历史上并不起眼,王阳明自己也没有拿它所当回事儿,所以,王阳明的“破心中贼”当是指“心中贼”。此“心中贼”,当时毁自己道心之念,盗自己正信之欲,坏自己大法之妄。

心修上的功夫,比不得拳脚,概因无影无形,需确切管用的法门。

王阳明最初也是以静坐自悟心性,称:“悔昔在贵阳举知行合一之教,纷纷异同,罔知所入。兹来乃与诸生静坐僧寺,使自悟性体,顾恍恍若有可即者……初学时心猿意马,拴缚不定,其所思虑多是人欲一边,故且教之静坐息思虑”。进而认为静坐只是“小学”课程而已,“前在寺中所云静坐事,非欲坐禅入定,盖因吾辈平日为事物纷拏,未知为己。欲以此补小学收放心一段工夫耳”。认为“汝若以厌外物之心去求之静,是反养成一个骄惰之气了。汝若不厌外物,复于静处涵养,却好。徒知养静,而不用克己工夫也,如此临事便要倾倒”。明确以“省察克己”见功夫。

《传习录》卷上有一段对话:

一日,论为学工夫。

先生曰:“教人为学,不可执一偏。初学时心猿意马,拴缚不定,其所思虑多是人欲一边。故且教之静坐,息思虑。久之,俟其心意稍定。只悬空静守,如槁木死灰,亦无用。须教他省察克治。省察克治之功则无时而可间,如去盗贼,须有个扫除廓清之意。无事时,将好色好货好名等私逐一追究搜寻出来,定要拔去病根,永不复起,方始为快。常如猫之捕鼠,一眼看着,一耳听着,才有一念萌动,即与克去。斩钉截铁,不可姑容、与他方便,不可窝藏,不可放他出路,方是真实用功,方能扫除廓清。到得无私可克,自有端拱时在。虽曰‘何思何虑’,非初学时事,初学必须思。省察克治即是思诚,只思一个天理,到得天理纯全,便是‘何思何虑’矣。”

所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能认识别人叫做聪明,可以看清楚自己的才是真正的高手。因为只有认识清楚自己的长短,才可以扬长避短。“胜人者力,自胜者强”,战胜别人叫做有力量,战胜自己是真刚强。

芸芸众生,可有完人?人人心中有贼,人人皆可破心中之贼。王阳明给的这个法门便是“省察克己”。

黄修易问:“心无恶念时,心就空空荡荡,是不是再需要存养一个善念?”

王阳明回答道:“除掉了恶念,就是善念,也就恢复了心的本体。例如,阳光被乌云遮挡,当乌云散去后,阳光又会重现。若恶念已经除掉,再去存养一个善念,这岂不是在阳光下又添一盏灯?”

又问:“近来用功,亦颇觉妄念不生,但腔子里黑窣窣的,不知如何打得光明?”

再答:“初下手用功,如何腔子里便得光明?譬如奔流浊水,才贮在缸里,初然虽定,也只是昏浊的。须俟澄定既久,自然渣滓尽去,复得清来。汝只要在良知上用功,良知存久,黑窣窣自能光明矣。今便要责效,却是助长,不成功夫”

人私心杂念越少,心修的功夫越足。

“知行合一”是阳明心学的硬核,为了实现这样的目的,辅之以方法的,还有阳明经常强调的“精一之功”。“精一之功”便是“破心中贼”的武器之一。

王阳明指:“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又曰:“姑以米譬之。要得此米纯然洁白,便是惟一意。然非加舂簸筛拣惟精之工,则不能纯然洁白也。舂簸筛拣,是惟精之功。然亦不过要此米到纯然洁白而已。”

所谓“精一”,就是专注当下,任尔世事纷扰,我只持一心,不妄动,做一事,不纠结。静心诚意,孜孜以求,致良知,知行合一。

王阳明说:“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

南怀瑾先生亦曾说道:“保持惟精惟一之道,方可大成!”

“破心中贼”概需不断磨练,久久见功,此中,从“屡战屡败”到“屡败屡战”,一字之差,境界迥异,显出“正心诚意”之真。

王阳明说:“故格物者,格其心之物也,格其意之物也,格其知之物也;正心者,正其物之心也;诚意者,诚其物之意也;致知者,致其物之知也:此岂有内外彼此之分哉?理一而已。”

“正心”便是使自己的知、情、意与外界融合,不为物欲所蔽,保持心灵的安静。“诚意”则是不自欺亦不欺人。

“格物”之过程,也是“破贼”之过程,就是格除心中的物欲、意念中的物欲、认识中的物欲。

王阳明道:“《中庸》言:‘不诚无物’,《大学》‘明明德’之功,只是个诚意,诚意之功,只是个格物。”

他的门徒陈九川问:“物在外,如何与身、心、意、知是一件?”

王阳明回答:“耳、目、口、鼻、四肢,身也,非心安能视、听、言、动?心欲视、听、言、动,无耳、目、口、鼻、四肢,亦不能。故无心则无身,无身则无心。但指其充塞处言之谓之身,指其主宰处言之谓之心,指心之发动处谓之意,指意之灵冥处谓之知,指意之涉着处谓之物,只是一件。意未有悬空的,必看事物,故欲诚意,则随意所在某物事而革之。去其人欲,而归于天理,则良知之在此事者无蔽而得致矣。此便是诚意的功夫。”

朱熹讲人生修养的第一步是格物,王阳明却是更进了一步,就是先把“正心诚意”这个事儿解决了,因为我心本有良知,只是有“贼”惑乱,不破贼,无以“正心诚意”,自然无法实现知行合一,致良知更将是奢望。

1926年,梁启超在《王阳明知行合一之教》中疾呼:“青年们啊,你感觉这种苦痛吗?你发见这种危险吗。我告诉你唯一的救济法门,就是依着王阳明知行合一之教去做。”

心有杂芜生,便需读阳明,省察克私萌,精一破心贼,正心诚其意,心力乃有成。

6月12日读《传习录》随札

☆ 作者简介:河南许昌市建安区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传习录【一百一十五】
方旭东 | 王阳明“知行合一”说的哲学阐释
阳明心学的6个管理关键词
【钱穆关于王阳明的一段话】作者:admin
运用感召,静坐修心?
王阳明心学:“致良知”之现实意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