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修心第十二则:众生不惜因果助我累积成佛资粮


这是众生的慈悲,众生不惜因果,对我造恶业,是在帮助我累积成佛资粮。


众生的另一个名字叫:具恩者,因为是令我们生起功德之因;尤其如《入菩萨行论》所教说:“本师牟尼说,生佛胜福田, 常敬生佛者,圆满达彼岸。成佛所依缘,有情等诸佛,敬佛不敬众,岂有此言教?”就令成就佛道而言,佛与众生等同殊胜等同重要,故应等同恭敬对待。


更确切地说,当我们在受苦时,第一念应想到的是:一定是众生用这种方式来成就我的修行,一定是有什么特别需要, 一定是用这一种方式来让我修心的,恩泽真大。


回想起来,原来是众生的慈悲啊!众生对我造业,让我痛苦、伤害我,他等同在造恶业因,他不惜因果对我造恶业的目的——虽然他也有烦恼——实质上是帮我累积成佛资粮。这个意思是说,众生对你不好的时候,是众生重视你、成就你的时候,一点也不为过,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众生是良师、是上师, 是众生用各种方式来教导我的。一切众生与境界,其实都是修心的所缘,在此提出几个重点:


第一、必须定解遇到任何境界,真的是内心相应佛法的良机或契机,譬如掉手机等,便是缘念佛法的契机。


第二、面对境界时,到底是如法心看待或是烦恼心看待呢?一切都是心思模式。


师长曾说一公案,有一康区的师长,他有两位弟子,有一回这两位出家弟子自僧院放假回乡时,师长对两位弟子准备了冷茶,其中一位弟子心想:“不给热茶,师长心肠最坏了。”另一弟子则想:“还好,给我们冷茶喝,师长心肠最好了。”这就说明了,即便是相同的事情,当心思模式或所现感受不同的时候,结果所对境的价值就不同;改变成如法的心思模式才是最重要的,这也就是修心转念的意思。


第三、众生是在帮助我们,众生是良师,众生是上师,众生用各种方式在教导我们,没有众生没有一切功德——要如此定解改变内心,才会改变一切。


当众生对你不好的时候,就是众生重视你、帮助你成就的时候——当然,这是转念后的想法。现在要我们产生这一部分的心思模式似乎十分困难;试想:当面对指责而蛮横地不想改变内心,如果只有一句“哼!”字,这种心思模式显然是和轮回相应的,怎么获得进步呢?基于此,深知自己以三毒为主修品,这样不仅不退心力,反而必须更加提起心力修行。


诚如所说,境界是道场,六尘在说法,上师与众生都以各种不同面貌成就你,一切也都是佛之化身,也都是自己的善业、恶业所致,理应深刻定解:不管对方怎么做,对方一定是用这种方式说明我修行的,对方一定是用这种方式说明我累积资粮的——也许,就是众生以这种方式告诉我:少关心自己的苦乐, 多关心别人的苦乐;真心关心别人,自己最先获得利益,这才是离苦得乐的方法——不如是思惟确实就很难说是调心相应了。


譬如对众生所给予的赞叹与指责,念念不忘,耿耿于怀, 那就会失去累积资粮的机会,内心就不再以思惟佛法为要务了。如果由业果的观点来说,应想:任何境界都是自己内心的反射、投射,既然如此,那么就更应希求内心清净;更进一步,也可以安立我的一切所作都是为了替众生除障积福而作,这点理应如何结合当下之事呢?譬如吃亏时,就是众生在帮我消旧业、偿还宿债——这种思惟也许是消极的,但仍必须如此作意;更积极的是,当受苦时,就想我是为了去除一切众生苦而历经这些痛苦的,这是成佛之道。


如果一直对别人的表面赞扬及批评中伤所苦而念念不忘, 耿耿于怀,就不能依此累积成佛资粮了;遇到众生所提供的任何境界,容易释怀与欣然放下是必要的,更何况众生都一直在以不同的面貌与方式来启示我、成就我。


例如被栽赃就是消我往昔栽赃别人的宿业,被毁谤就是消我往昔毁谤别人的宿业,而且事实上,既然吃亏是让我作意佛法,吃亏是一种布施、给予,所以等同累积资粮,这便是“遇到任何境界,真的是内心相应佛法、累积成佛资粮的良机”的一个例证。


此外,必须定解三世因果观——因为失去是未来得到的因、现在布施是未来受用的因,现在所作一切,影响更深刻的其实是在未来之果,如是不断地串修思惟,俾令心思模式获得转变。


第四、自己正在受苦的意义是帮助众生消除苦果,帮助别人得到快乐——之所以要这样转念,是因为可以转为调心资粮,可以施乐受苦、可以成为成佛方便。


从这个观点看,自己正在受苦的意义便是在于帮助众生去除痛苦,获得快乐。若有众生伤害我,而能以正法重新加以定位转念,那么我就已积造了离苦得乐的主因;又如《释量论》说:“方便生彼因,不现彼难宣。”我们越有修行,众生就越有机会离苦得乐。自己具有调心与离苦得乐的经验,遇到具足善根的有缘众生,自然能以四摄随缘帮助众生离苦得乐。


显然地,如果能依上述之理思惟转念,那么其实受苦是可以转为成佛之道,受苦也是一种庄严、一种修行,可以依此累积功德、获得安乐,而且也不会和烦恼相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一
★禅心世界
解读 | 亲近善知识
「大愿地藏王菩萨」名相寓意及由来,佛弟子不可不知!
两种生死——分段生死和变易生死!
三十年来我对《西游记》的整体研究(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