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名师指导:针对2017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变化的应考解读

2017高考考试说明陆续出炉,作为变化大的语文,我们该如何备考,金考卷特邀名师张德彬给大家解读变化,讲授备考方法。

一、有关考试说明相关变化——资讯信息(可略看)

1.2017山东卷语文考试说明

(1)题型试卷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古文断句题、古文翻译题、简答题、论述题、写作题等。

(2)试卷结构试卷分为阅读题和表达题两部分。阅读题70分,分为两类:现代文阅读35分,古代诗文阅读35分。表达题80分,分为两类:语言文字运用20分,写作60分。阅读题分为现代文阅读和古代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包括:论述类文本阅读,3题9分;文学类文本阅读,3题14分;实用类文本阅读,3题12分。古代诗文阅读包括:文言文阅读,4题19分;古代诗歌鉴赏,2题11分;名句名篇默写,1题5分。表达题分为语言文字运用和写作。语言文字运用,5题20分;写作,1题60分。

2.2017北京卷语文考试说明变化

今年语文的最大变化,来自于对“经典阅读”考试要求的进一步细化,具体内容如下:

(1)中外文学经典对作品基本内容、主旨的整体把握;结合作品相关内容,对人物形象、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分析;基于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对作品价值、意义的感悟和评价。

(2)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化经典对作品基本内容、主旨或观点的整体把握;结合作品相关内容,对人物形象、思想内涵、艺术特色或表现手法的理解、分析;基于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对作品文化价值、时代意义的感悟和评价。对古代文化经典中名言的积累、理解和运用。

好了,要求是这么提的,主要是立足于阅读经典对提升中学生语文素养的意义和价值,强调通读作品“整体把握”,能结合内容“理解分析”,要联系生活“感悟评价”。其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真正阅读经典名著,鼓励学生多读经典名著,提升阅读经典能力,掌握阅读经典的方法,从而发挥经典阅读潜移默化的作用,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为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精神底子。同时,也力求为中学语文经典阅读的教学提供导向和思路,以推动基础教育阶段经典阅读活动的开展与研究。(此处应该鼓掌一刻钟)

好了,关键的来了,今年的具体变化,就是将去年在考试说明“附录”中例举的12部古今中外文学和文化经典篇目中的6部,即《红楼梦》《呐喊》《边城》《红岩》《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纳入考生必须作答的范围。

3.2017全国卷语文考试说明变化汇总

二、针对变化的应考解读——名师指导(重点看)

独家解读:最新《考试说明》出炉,语文科目变化很大。《考试说明》及《考试大纲》的调整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直接影响了数万考生。眼下离2017年高考只有短短几个月时间了,面对新考纲、新说明,高三的同学该如何备考呢?下面就简略谈谈备考的技巧,以期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现代文阅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由“选考”变为“必考”后,现代文阅读复习备考要关注以下四个方面:

1.阅读速度。

从阅读量方面分析,2017年高考语文试卷的总阅读字数一定会有所增加,这就要求我们无论是在平常练习还是各类考试中,都要有意加强阅读速度的训练。

2.文体问题。

因为前几年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主要考查小说,实用类文本阅读主要考查传记,所以大家复习时以小说和传记为主。但根据最新变化,散文和新闻类文本考查的可能性增大,所以大家复习时还要关注这两类材料。另外,由于之前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在高考中是二选一,大家复习时会倾向于专攻文学类文本阅读或专攻实用类文本阅读。《考试大纲》《考试说明》调整后,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均是必考内容,大家复习时要二者兼顾。

3.归纳概括。

无论是论述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还是实用类文本阅读,都要强化归纳概括能力的训练,快速找准有效信息,归纳文章大意,提炼文章主旨。

4.书写速度。

从题量方面分析,增加了一个文本的阅读量,答题的字数一定会有所增加,这就要求我们在平常的训练中注重书写速度的提高。

(二)古诗文阅读

1.文言文阅读

虽然最新《考试大纲》增加了“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考点,但预计2017年文言文阅读题型会保持稳定。所以大家在复习备考时,除了要加强文化常识的积累,也要重点关注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考查的主要内容,注重整体理解阅读材料,注重信息的归纳和概括。

2.古代诗歌阅读

(1)全面理解。根据新考纲和新说明,古代诗歌阅读变成一道多选题和一道简答题的设题形式,多选题导致涉及的知识面可能会更广,除了常考的鉴赏诗歌的语言、形象、表达技巧以及作者的观点态度等考点,可能会涉及相关的文化常识。这就要求我们对诗歌有全面、深刻、准确的理解,否则就会判断失误。

(2)情感把握。客观题涉及面广,就意味着主观题的设题空间相对狭小,很可能会考查诗歌间的对比阅读,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备考时,注意培养对比意识。

3.名句名篇默写

因为增加了一篇现代文阅读,名句名篇默写的分值可能会变少,6分变5分。这个变化意味着考查的方式有可能变化,如果依然考查情景型题目,就会有一道只需默写一句名句的小题。这样的话,考查的内容也会重新洗牌,之前考查的大多是成对出现的名句,而改变之后可能会涉及一些名篇中的单个名句,特别是一些记叙类文本中的名句。大家备考时要关注单个意思完整的名句。

(三)语言文字应用

语言文字应用的考查除了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辨析并修改病句两个考点是“常青树”外,其他考点的内容每年都有所变化,对于这些内容,大家在复习备考时要关注以下几个要点:

1.句式选用。

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考查了句式选用这个考点,虽然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没有继续考查,但这个考点因其自身考查角度新颖、区分度高等特点,2017年还应该是个热点,所以大家复习备考时,要加强对句式选用题的练习。

2.表达连贯。

虽然2016年考查了虚词补写的连贯题,2017年可能会延续,但2014年及之前考查的表达连贯题(即六句话排序题)有可能在2017年回归。

3.图文转换。

图文转换题也是近几年的热点,其形式也不断变化,如徽标、框架图等。大家备考时,要注意全面复习,关注各类图。

4.其他考点。

最新《考试大纲》中将去年《考试大纲》中的“扩展语句,压缩语段”“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合并为“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这暗示我们这几个考点有轮考的可能,所以大家复习时不可忽略。

(四)写作

写作备考要注重任务驱动型作文。

任务驱动型作文,就是题目提出一个问题(任务),在这个问题(任务)的驱动下,考生分析这个问题(任务),然后解决这个问题(任务)。作文的思路基本上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写作这类作文要注重两个方面:

1.就事论事。

作文内容要紧紧围绕给出的材料(问题、人物)论述,除了要从材料中得到观点外,更重要的是要以材料为中心论述,用材料的内容来佐证自己的观点,论述的重心也限定在材料给出的问题(任务)中。

2.客观公正。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材料观点是双向的或多向的,即不是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观点,所以在论述过程中要有辩证思维,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要客观公正地分析问题等。

总之,万变不离其宗,针对最新《考试说明》《考试大纲》,大家要做到五个“充分重视”:

充分重视近几年新课标全国卷的示范作用,

充分重视考纲和考试说明调整增加的内容,

充分重视训练内容的全面性,

充分重视阅读能力的提升,

充分重视答题速度的提高。

只要做到这五个方面,相信大家定能轻松应对2017高考之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重磅!2019年全国卷《考试说明》正式出炉!附全书内容及变化
《2013年四川高考语文考试说明》解析
解读江苏2019版高考考试说明(一)
高考语文备考:高考语文冲刺阶段每天坚持阅读半小时
2017年高考语文考纲解读
高考语文全国新课标卷试卷结构(兼与原广东卷之比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