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籀文:陈仓石鼓久已讹(语言文字简史05)

大篆之籀(zhòu)文

籀(zhòu)文

籀(zhòu)文:由繁到更繁,汉字简化?不存在的!

陕西关中地区有种面食叫Biangbiang面

Biáng,这两年这个字很火。不看不知道,原来还有这样一个笔画繁杂的汉字在使用中?人们都为之感到惊奇,笑叹不已。

这只是方言中的一个生僻字,大可一笑而过。但是,如果现在进行一场汉字变革,将所有汉字重新繁体化,特意让汉字的笔画、结构更繁复一些,以便让每个字都更难认、更难写。请问:你愿意接受这种变化吗?

籀(zhòu)文据说就是是周朝晚期这样一场文字变革的产物。它是由大篆向小篆演变的过渡性字体,可视为秦代小篆的前身。

据说,籀(zhòu)文是在金文的基础上加以繁化而成的字体。为什么要把字往更难认、更难写的方向上发展呢?有人说是为了显扬国威,也就是说复杂更显高端,才符合大国气质。如果真是这样,那有一个字适合这些繁化者们:

读“zéi”,即“盗贼”的“贼”

而籀(zhòu)文之名来自周朝晚期的太史籀,他所作的《史籀篇》,是我国历史上记载最早的儿童识字课本。《汉书·艺文志》注中说它是“周宣王太史作”,《说文解字·叙》也说它是“周宣王太史籀”所作。原书首句“太史籀书”,便以“史籀”二字作书名。据《汉书》、《说文解字》记载,《史籀篇》共有十五篇,但原书没有流传下来,各种文献中也没有说明《史籀篇》共收录了我多少字。

后人能看到的《史籀篇》内容只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收录的两百余字,被称为“《说文》籀文”。真正的籀文作品已经堙(yīn)灭在历史长河中。

所幸的是,唐朝时出土了“石鼓文”,据考证其文字和《史籀篇》中文字相似,是已知的最接近籀文的代表,也是现存的大篆的代表作。  

“石鼓文”拓片附译文一

与文中接下来几张类似的图片共同记录了一首完整的四言诗,请自行整理。

石鼓文,籀文的代表

陈仓石鼓

“石鼓文”因刻于石鼓上而得名,是我国流传至今的最早的刻石文字,当为石刻之祖

“石鼓”之一

“石鼓”出土至今己传世一千三百多年。研究者多认为它是记述春秋战国时,秦国国君一次猎祭活动的四言诗,这组诗共十首,分别刻在鼓形的石头上,目的在于“刻石表功”。因为它出土于陈仓,杜甫又称它为“陈仓石鼓”。

苍颉(jié)鸟迹既茫昧,字体变化如浮云。陈仓石鼓又已讹,大小二篆生八分。……

杜甫《李潮八分小篆歌》

“石鼓文”拓片附译文二

石鼓文具有遒(qiú)劲古朴的风格。字体结构整饬,笔画匀圆,形体更趋于方正。

其文字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保留西周后期金文的风格,只是线条比金文均匀,线条已经没有了明显的粗细不均的现象;而且笔势圆整,笔画显得更加工整匀称。形体结构上比金文工整,已经开始摆脱象形的拘束,打下了方块汉字的基础。

“石鼓文”拓片附译文三

总之,石鼓文(籀文)虽然依旧继承了金文字体繁复,偏旁位置不够严格的特点,却已经走上了字体规范严整的道路,同一器物上几乎没有异体字——这也同甲骨文、金文形成鲜明的对照。

石鼓文现世之后,便被历代书家视为习篆书的重要范本,早有“书家第一法则”的称誉。

清代阮(ruǎn)元《重摹(mó)石鼓文记》

石鼓的故事

千年沧桑

十面石鼓之五

唐初在天兴县陈仓(今陕西宝鸡)南面的畴(chóu)原出土了十个像鼓一样的石敦子,直径约一米,上小下大,顶圆底平。当时学者们多认为它们是周宣王时的作品,而后来学者们经过考证,更倾向于其创作于春秋战国时的秦国,我们这里就以后者的说法为准。

它用四言诗(《诗经》中最常见的正是四言诗)记述春秋时秦国国君一次猎祭活动,所以也称“猎碣(jié)”。因内容记载田猎之事,唐人将其命名为“猎碣或雍邑刻石”,诗人韦应物认为石的形状像鼓,改名“石鼓文”。

石鼓文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刻石文字。出世之后,它几经得而复失,失而复得。原刻的700多字,现已仅存300多字。这十个石敦现存故宫。

“石鼓文”拓片附译文四

 从唐初至今已一千三百余年。石鼓文为历代文人、书家所推重,对其文字的注释、考证、音训、歌咏等相关作品约达数百种。其中唐宋诗人韩愈、苏东坡等的长诗《石鼓歌》最为脍炙(kuài zhì)人口(今天还都可以找到,有兴趣的同学自寻去)。

 唐初石鼓在畴原现世时,字迹便已多有剥落,其中一只石鼓上的字迹甚至已经难以辨识。后来在安史之乱中“石鼓毁失”,实为官员逃亡时将石鼓埋藏了起来。直至元和元年(806年),地方官吏才找到当初匆忙掩埋的石鼓。韩愈当时任国子学博士,在他的建议下,石鼓被安置于凤翔夫子庙中,不过此时,石鼓已丢失了一只——“乍(zhà)原”石鼓。五年后韩愈还写了《石鼓歌》,其中有句:

……

少陵无人谪仙死,才薄将奈石鼓何。

周纲凌迟四海沸,宣王愤起挥天戈。

……

辞严义密读难晓,字体不类隶与蝌。

年深岂免有缺画,快剑斫(zhuó)断生蛟鼍(tuó)。

……

石鼓文”拓片附译文五

唐朝灭亡后,据宋人王厚之的《复斋碑录》载:“五代之乱,(石鼓)又复散失。本朝(北宋)司马池(司马光的爸爸)知凤翔,复辇至于府学之门庑(wǔ,门两边的小房子)下,而亡(丢失)其一。皇佑四年(宗仁宗赵祯)(1051年)(金石收藏专家)向传师搜访而足之(十面石鼓聚齐了)。”丢失的石鼓是《作原篇》,从散失到找回中间达百年之久,其间遭到严重损毁——被人从中截断,挖空做成舂(chōng)米的石臼(jiù)!此石鼓找回后,每列只剩下四个字,已经难以成文。北宋梅圣俞写诗曾记此事。诗曰:

传至我朝一鼓亡,九鼓缺剥文失行。近人偶见安碓床,亡鼓作臼(jiù)刳(kū)中央。

苏轼的《石鼓歌》感慨更深:

兴亡百变物自闲,富贵一朝名不朽。

细思物理坐叹息,人生安得如汝寿。

全诗如下:

冬十二月岁辛丑,我初从政见鲁叟。

旧闻石鼓今见之,文字郁律蛟蛇走。

细观初以指画肚,欲读嗟如钳在口。

韩公好古生已迟,我今况又百年后!

强寻偏旁推点画,时得一二遗八九。

我车既攻马亦同,其鱼惟鲔贯之柳。

古器纵横犹识鼎,众星错落仅名斗。

模糊半已隐瘢胝,诘曲犹能辨跟肘。

娟娟缺月隐云雾,濯濯嘉禾秀稂莠。

漂流百战偶然存,独立千载谁与友?

上追轩颉相唯诺,下揖冰斯同鷇鹁。

忆昔周宣歌鸿雁,当时籀史变蝌蚪。

厌乱人方思圣贤,中兴天为生耆耈。

东征徐虏阚虓虎,北伐犬戎随指嗾。

象胥杂沓贡狼鹿,方召联翩赐圭卣。

遂因鼓鼙思将帅,岂为考击烦蒙瞍。

何人作颂比崧高,万古斯文齐岣嵝。

勋劳至大不矜伐,文武未远犹忠厚。

欲寻年岁无甲乙,岂有文字谁记某。

自从周衰更七国,竟使秦人有九有。

扫埽诗书诵法律,投弃俎豆陈鞭杻。

当年何人佐祖龙?上蔡公子牵黄狗。

登山刻石颂功烈,后者无继前无偶。

皆云皇帝巡四国,烹灭强暴救黔首。

六经既已委灰尘,此鼓亦当随击掊。

传闻九鼎沦泗上,欲使万夫沉水取。

暴君纵欲穷人力,神物义不污秦垢。

是时石鼓何处避?无乃天工令鬼守。

兴亡百变物自闲,富贵一朝名不朽。

细思物理坐叹息,人生安得如汝寿。

石鼓文”拓片附译文六

亡鼓作臼[jiù]刳[kū]中央

其后,在宋代石鼓过得还算不错。宋徽宗赵佶虽是亡国之君,却是著名的文艺皇帝。他对石鼓也非常珍爱,为了防止磨损,他下令用金泥填注石鼓刻文,以免拓印磨损。然而,大宋终究还是亡了,“靖康之变”后金人将宋朝皇宫中大量珍宝北运,其中便包括石鼓。在北运的途中,金兵嫌其笨重无用,便只把石鼓上填注的金泥挖出,将石鼓弃于荒野。

到了元代,国子监教授虞集在淤泥杂草中发现石鼓,将石鼓洗刷后迁至国子监存放。一直在此经历了无元、明、清三代。

抗日战争时期,石鼓辗转迁运到四川等地。抗战胜利后又运回北京,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文物千年,比任何人类所历的兴衰都多,了解一番它们的命运,也令人感慨不已。

最给大家一个小尾巴:毛公鼎(西周晚期金文代表),与石鼓同样代表了大篆之美的典范,西周晚期金文的典范之作。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有兴趣的同学请自查去,顺便还可以复习一下上期讲过的金文:)

有故事的毛公鼎




思考与练习:

1. 广义的大篆包括甲骨文、金文和( )等。

2. 籀(zhòu)文的名称来自( )朝晚期的(  ),他所作的《史籀篇》,是我国历史上有记载的最早的儿童识字课本。

3. 唐初出土的石鼓共有( )个,每个石鼓上刻了一首诗,十首诗都是(  )言诗。据考证,其内容记载为春秋战国时( )国国君的(  )活动。

4. (  )是现今可见的最接近于籀文的文字实迹,也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刻石文字,被称为“(  )”。

5. 石鼓文代表了从大篆(金文等)向小篆的过渡阶段,其字体有何特点?

参考答案见下期,或点击“原文链接”可见。

附上节练习及参考答案:

思考与练习:

1. 广义的大篆盛行于哪些朝代?包括哪些字体?

2. 金文与甲骨文相比,其字体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3. 金文盛行于哪个朝代?为什么又叫“钟鼎文”?

参考答案见下期,或点击“原文链接”可见。

参考答案:

1.广义的大篆主要盛行于商周两代,包括甲骨文,金文和先秦各国的文字。

2.与甲骨文相比,金文的笔画线条在转折处过渡圆浑、不带棱角,线条又粗又圆,结体较为浑厚。金文还渐渐产生了两个特点:一是均称化,粗细不匀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了,线条简练生动;二是规范化,字形结构趋向整齐,逐渐离开了图画的原形,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

3.金文盛行于周代。它是铸造或铭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古代称铜为金,所以叫金文,又称“钟鼎文”。

注:意对即可。


请在下方拇指点

并分享

朋友们的鼓励是我们不断前进的最大动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篆转换器
叨叨博物——千年文脉:大篆(金文、籀文)
石鼓 文化
篆 书
汉字的发展演变
笔记版|黄简讲书法:508金文4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