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疑难杂症难治愈,你该试试这样灸!



 
众所周知,艾灸可以治病养生,但说到具体机理,多数人只停留在温经通络、祛寒除湿、活血化瘀等粗浅层面上。那么,艾灸究竟是如何治病养生的呢?
 
今天,我们通过一则医案来说明。


 

医案:干燥综合症,不能光滋阴!

 


去年冬天,一位大姐经老邻居介绍,私信老师。她最近4年来,一直口干、咽干、眼干、皮肤干,还患有角膜炎结膜炎
 
4年里,她去过好几家医院,医生确诊她患上了干燥综合症。医生说,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终身性的,不能根治,并且目前也没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和药物
 
西医不行找中医,后来,她找了一位中医,中医认为她阴虚内热,推荐她服用葛根、麦冬、五味子等滋阴药物。可连服了2个月,效果仍然很一般,每日还是要大量喝水,眼睛也很干涩。

 

最初,老师在收到大姐的私信时,也很困惑,因为她的主要症状的的确确就是阴虚。但是,既然一味滋阴无效,就说明问题肯定不止于此。

 

于是,老师让她拍了舌照,发现她舌体胖大,还有齿痕。这就奇怪了!因为但凡阴虚内热的人,几乎都是舌苔黄腻、干燥少津,而齿痕舌则是妥妥的脾阳虚症状

 

怎么会这样呢?

 

经过分析,老师认为,大姐的阴虚症状只是表象,是“标”,疾病的“本”不在这里,而在脾阳虚

 

《素问·经脉别论》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属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

 

这是中医对人体水液代谢过程的简要概括,涉及胃、脾、肺、三焦、膀胱等器官,其中起关键作用的是脾。因为“脾气散精”,脾阳的充足与否,直接决定着其气化生津的动力,决定着脾气能否散津、五经并行。

 

当脾阳不能气化津液时,津液就不能上输于肺,继而无以四布,就会口干、咽干、眼干、皮肤干——这些都是体内水液代谢失常的结果。

 

可想而知,此时再怎么吃滋阴药也解决不了问题,因为没有足够的脾阳来气化!并且,单纯滋阴,好比冰上洒水,洒水越多,结冰越厚

 

找到病机之后,老师建议大姐暂停服用滋阴药,改为每日艾灸脾俞、中脘、关元、足三里

 

大约2周后,大姐就反馈,说口干口渴的症状减轻了,同时出现打嗝、放屁之类的排气现象——说明肠胃功能开始恢复正常了。

 

这也印证了老师当初的诊断,于是,老师让大姐继续艾灸,同时针对她脾气急躁的情况,建议她加灸太冲,避免出现肝郁导致肝木克伤脾土,继而损及脾阳的情况。

 

大姐艾灸了4个月时,原本的干燥症状差不多去除了大半。当时已经到了春三月,以往这个时候,她全身皮肤干痒特别严重,常常抓挠成一道一道的,但今年明显好了很多。

 

老师认为,这个时候大姐可以阴阳同补了,便建议她一边艾灸,一边服用原先那位中医开的滋阴药。坚持2个月左右,大姐的干燥症状就几乎全部消失了,再也不用成天咕咚咕咚地喝水了,眼睛也不再干涩发炎了。

 


艾灸的真正机理在于:调中气

 

看完这则医案,有人可能要说了:明白了,这位大姐之所以能够痊愈,就是因为艾灸给她补脾阳了,所以艾灸的真正机理在于补后天。

 

如果你也是这种想法,那就“too youg too simple”了,应该说,这种说法只对了一半。

 

《黄帝内经》讲“阴平阳秘,精神乃至”,就是说,人体阴阳唯有始终处于一种动态、往复的平衡运转状态,才能“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那么,这种动态、往复的平衡运转状态是怎么进行的呢?


 

熟悉中医理论的朋友都知道,人体有个圆——五脏六腑之气的运行路线图。也就是说,这种动态、往复的平衡运转状态是以一个无限循环的圆形轨迹为形态的。

 

一起来回顾一下——

 

首先,脾气从左边升,则肾水上承,滋润肝木,这叫“肝随脾升”;
 
接着,当肝脾之气上升到顶部之时,就会在这里遇上心火和肺气,心火本来是向上的,但由于肺气的收敛和肃降作用,心火会随着肺气下降,一直降入肾水;
 
最后,胃气从右边降,胆气也会跟随胃气一起下降,这叫“胆随胃降”。

 

肝脾之气从左边升,胃胆之气从右边降,一升一降,一左一右,便构成了人体之气的圆运动。

 

在此过程中,不难看出,要维持圆运动的正常,最关键要靠中焦脾胃之气。打个比方,中气好比车轴,而十二经经气好比车轮,中气的升降,直接带动十二经经气的旋转——这正是艾灸的真正机理所在:通过调理中焦脾胃之气的升降,带动五脏六腑之气做圆运动。

 

中医有云“气是杀人贼”,当人体之气脱离了这个圆运动,就会变成危害身体的强盗。所以,说到底,艾灸治病就是治气,在调理中气的同时补益脾阳、肾阳,既确保身体的圆运动,又确保阳密乃固,正是艾灸之道。

 

回到医案,这位大姐为什么会脾阳不足呢?因为在此之前,她的中焦脾胃之气就已经虚衰、不调了。 



中焦脾胃之气:身体最后的“本钱”!

 


这几年来,我们碰到过上万名患者,统计发现,他们中的9成人都有明显的脾气虚衰之症,如倦怠无力、少气懒言、面色萎黄、肌肉消瘦、食欲不振、脘腹胀满、便溏泄泻等。

 

小编稍稍解释一下—— 


脾主升清,脾气通过上升和转输作用,将胃肠道吸收的水谷精微和水液上输于心、肺等脏,再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濡润全身。
 
脾气虚衰,升清的工作效率就低,输送不完的水谷精微和水液就只能囤积在胃和小肠。时间一长,上无水谷精微濡养,就会头目眩晕、精神疲惫、面色萎黄;中有浊气停滞,就会脘腹胀满、食欲不振;下有未消化吸收的食物囤积,就会大便不成形。

 


并且,脾气虚衰必然导致脾阳不足!“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负责将食物转化为水谷精微、再化生为气血,而脾阳正是气血生成的关键动力!人体每一滴血液的补充,每一滴津液的转输,都必须依赖于脾阳来实现。

 

所以,毫不夸张地说,人只要活着,就离不开中焦脾胃之气的升降作用。中焦脾胃之气,就是身体最后的“本钱”!

 


很多新灸友刚接触艾灸时,都会私信老师,问该如何做保健灸呀?一般只要他们身体没有什么特殊的症状,不需要额外配穴,老师都会建议他们多灸中脘、神阙、关元、足三里。为啥?其实就是为了补益中焦脾胃之气。



详细穴位查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刘夫子医案27期 | 资生丸验案一则
口疮(复发性口腔溃疡)医案
也谈黄腻苔
走进中医| 浅谈湿邪在中焦脾胃病中的重要地位
身体既寒又热怎么办?教你2个调理方法
医案分享 | 健脾调神法治疗“失眠乏力湿气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