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辨治疑难杂病,须走出三大误区!

艾御享堂


导读:疑难杂症,不仅是患者心中难以逾越的鸿沟,也是很多医者十分棘手。在辨治疑难杂症的过程中,医者和患者都可能走入一些误区,这就更增加了疑难杂症治疗的复杂性与难度。笔者认为辨治疑难杂病,须先走出医者之误、患者之误、用药之误三大误区。

什么是疑难杂症?对于这个问题,难以有一个统一准确的回答。杂病这个概念,最早见于《灵枢·杂病》篇中,主要论述因经气厥逆所引起病证,各种心痛及喉痹、疟疾、膝痛、呃逆、大小便不通等。因论述范围广、病种多,故称之为杂病。

东汉末年,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由于战乱频繁,原书流散于民间,经后人整理编纂,将其中外感病内容结集为《伤寒论》;另一部分主要论述内科杂病,即传于后世的《金匮要略》。这里的杂病泛指伤寒、温病以外的多种疾病。

还有一种观点,将疑难病症统称之为杂病。笔者认为,杂病应指病因复杂、病情复杂、病机复杂、病程较久、治疗困难的一类病症,即使是外感疾病,如伤寒六经病证、温病卫气营血病证、三焦病证等,经过失治误治,成为坏证、变证,迁延日久,病邪深入脏腑、营卫、气血、经络,外感疾病也就变成内伤杂病了,这时治疗,就须遵循治疗杂病的规律去进行。

《金匮要略》是目前所知中医治疗杂病的第一部专著,在该书中张仲景充分体现了《黄帝内经》“谨查阴阳而调,以平为期”的治疗原则,确立了以病名为分类,脏腑辨证为核心,运用四诊八纲对杂病进行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成为后世医家治疗杂病的临床宝典和研究杂病治疗不竭灵感的源泉,至今仍然有效地指导着我们对杂病的治疗。

后世如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徐大椿《杂病源》、李杲《杂病方论》、彭浩《杂病正传》、刘纯《杂病治例》《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景岳全书·杂证谟》、霍英兆《杂证全书》、丹波元简《杂病广要》等杂病专著,承仲景遗绪,各有建树,推动了杂病学术理论与临床实践的发展。

1.医者之误

通常分析疑难病难于诊治的原因,多从疾病自身着手,事实上与有些医者的理论功底不扎实,临证经验不足有关。尤其是中医队伍中传统道德和传统文化教育未得到重视,受“唯科学主义”思维方式的影响,以致出现临床重“西”轻“中”,和存在中医思维弱化、中医学术异化、中医技术退化、中医评价西化的倾向,是中医药被侵蚀的直观表现,不仅大大降低了中医临床疗效,更对年轻一代中医师培养造成很大负面影响。在目前的医疗收费体制下,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色,反倒成了影响中医从业者增加收入的羁绊和枷锁。于是诊断疾病过程中,过分依赖高精尖设备现象普遍存在。而忽视了望闻问切和四诊八钢等传统中医诊法和手段,丢掉了中医思维,紧步西医后尘。这是“市场竞争激烈,效益压倒特色”的典型表现,造成“先中后西、能中不西”的方针难以落实,而中医治疗率、中药使用率、中医参与率等刚性指标不能达标,因此,疑难病之难辨难治,亦不足为奇了。然而到头来却是邯郸学步,竟忘了自己来时的路。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疑难杂症本来就是中医临证中的难点重点,他不认你是专家学者,还是乡医郎中,没有多年的实践积累,没有十几二十年甚至更长时日的临证揣摩,比较体悟,就不可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不是误病就是误人。其实杂症不可怕,怕的是医者无心,无心者何能有悟?无悟者何以治疗杂症?

杂病的治疗颇为棘手

杂病病因复杂,基本病机多是由于机体失和,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气血、经络、脏腑、情志失调等导致,错综复杂。杂病的基本病理特点是时间久病情杂,涉及多系统、多脏器的损害。因此,单纯用汗、吐、下、温、清、消、补等已不能适应病因病机病情的变化。

和法是治疗杂病的总体大法

和法是运用调和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气血、经络、脏腑、情志失和的方法,使机体恢复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因此,应对病因错杂、病情复杂的杂病,唯有和法方能胜任。临床当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如调和阴阳法、表里双解法、寒热共用法、扶正祛邪法、调理气血法、疏通经络法、调理脏腑法、疏肝理气法等等。杂病治疗往往需要两法合用、三法合用,甚至更多治法的合用,很少单独一法施治而能奏效。

杂病治疗的用药特点也有所不同

或寒热共用,或数脏并调,或奇正并用,或攻补兼施,药味往往较多,剂量较大,总之是一个“杂”字,这和杂病本身病情杂、涉及多脏器、多系统受损是相关联对应的。也和现代医学,针对复杂疾病实施多靶点治疗的思想相一致。


2.患者之误


患者之误主要为知医不真,择医不当。由于医生的学术造诣与临证水平确有高低、良莠之分,加之患者被满天飞的广告、招牌所蒙蔽,而盲目就医,未能选择到有真才实学的医生,以致贻误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时机。或被个别媒体所谓的养生讲座所误导,随意购买其推销的“灵丹妙药”,以至贻误病情,引发不良后果。因此,《景岳全书》提出了“病家两要说”,强调“医不贵于能愈病,而贵于能愈难病;病不贵于能延医,而贵于能延真医……病之难也,斯非常医所能疗。故必有非常之人,而后可为非常之事;必有非常之医,而后可疗非常之病”。旨在劝告患者,不能盲目就医,而是要调查于就医之前,从而有利于延“能愈难病”的“真医”,或延能疗“非常之病”的“非常之医”。此外,对于非法医疗广告,除了有关监管部门加强监管外,患者也应注意识别。

3.用药之误


用药致误是指药物本身或因运用不当而致病的一种因素,相当于通常所说的“药源性疾病”,尤其因药致病后不易察觉,而发展为疑难病。近年来有关中药毒副作用的报道,引起了人们对中药毒性的重视。《素问·五常政大论》说:“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说明任何药物的作用均有其两重性,必须重视合理运用。有毒药物,如附子、乌头、全蝎、蜈蚣、朱砂、砒霜、川楝子、黄药子、雷公藤、关木通、广防己等,以及含铅、铜等金属的矿物药黄丹、铜绿等含有毒性化学成分甚至剧毒物质,如果不能对症慎用,过服或误服必可致病,使用时必须慎重。有些无毒药物,用之不当也可因其偏性而致病,如黄连、黄芩、黄柏类清热泻火药,久服则易寒中败胃;人参虽为大补元气之品,但其药性过猛,若服用过多,或无须峻补而补,或余邪留恋者,皆不可盲投,以确保患者用药安全,否则有害无益。

内容仅供临床参考,非中医专业人员请勿

试针试药


ID:hnbfdycx  

 


  艾御享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看病开药的三个境界
认清“中医” 与 “西医” !
【少白中医】问诊要全面,不知医者不可逞能
李贵明医生应邀在北中医讲解的十个疑难医案
应对疑难杂症,良策都在这!(可遇不可求)
应对疑难杂症之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