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要如何才能告诉你(原创)

(作者:邱晋刚)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一生是性心理发展的一生,经过口欲期(0-12月)、肛欲期(1.5-4岁)、俄狄浦斯期(4岁以后)三个发展阶段。俄期的人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绪,肛欲期的人用行为来表达自己情绪,口欲期的人用让对方同样难受,来让对方知道自己的情绪。




俄狄浦斯期的情感表达

一个孩子发展到4岁以后的俄狄浦斯期,他的人格基本成熟了,可以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向人们告诉自己的喜怒哀乐,并与别人分享自己。这也是绝大多数常人的心理状态,特征是内心有很多心理冲突,比如希望成功担心失败、想要认可不想被拒绝。周围人也会有许多相似的困扰,通过和别人彼此倾诉,得到互相包容和理解,就和周围环境是和谐的。


这种情感表达方式是我们每个人说熟悉和认可的,所以不再赘述。



肛欲期的情感表达

肛欲期也处在我们熟知的“第一逆反期”,这个时候的孩子反抗妈妈的控制,要求自己独立控制自己的躯体,以取得排便控制权作为标志,获得确信的存在感。表现为一个不放心的控制孩子的妈妈,和一个坚决反抗的孩子。妈妈觉得他还是一个生活不能自理的婴儿,而孩子却觉得自己长大了,并以决绝的行为反抗,证明自己是可以的。

一个成人如果在这个时期没有获得独立控制自己的权力,那么他一生的心理能量都耗费在这种抗争中。我们可以想象有的人满腔愤怒,但是被压制而发泄不出来,即使是合理的要求被视为罪恶。没有办法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因为在语言表达能力上不占上风,甚至被道德打压。这种被污蔑抹黑的愤怒需要找一个出口表达,就通过抱头蹲坐、大喊大叫、打砸东西等方式,让别人明白他内心的感受。还有一部分人没有在行为上表达出反抗,却担心自己的愤怒反抗会造成毁灭性结果,所以以反复检查门锁等动作,妄图“锁住”自己的愤怒。。.

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一部分人,在喝醉了酒以后大喊大叫、打人骂人,甚至把东西摔烂一地,情绪无比激烈,但是在醒了以后往往一脸懊恼。其实在他内心的深处,在他作为小孩子的时候就已经完全被控制、完全无法动弹,没有实现独立控制自己的愿望,在他看来要想表达自己的内心,首先必须要挣脱锁链、把束缚自己的锁链砸个粉碎,才能让自己恢复自由,尽情地表达自己。所以在酒醉以后,他的超我压抑功能减弱了,那个被禁止表达的自己开始报复性地表现自己的存在,要别人看见自己。我们如果站在他的内心里,他是在用这样的动作告诉妈妈:“我不要你管我!不要控制我!我要自己管自己”。



案例

他在单位是个科室干部,我们也经常在一起吃饭。但是却不敢与他多喝酒,因为喝酒以后他完全是另外一个人,表现出无法克制的怒火肆意发作。唱歌的时候揪着服务生的领口就打,坐出租车的时候拽着司机也打,这是一个陌生的他。在单位中他说话时,别人经常被他绕得云里雾里、不知所措,他看别人理解不了于是更加着急,实在说不清的就拍桌子瞪眼睛,一个楼层的人都可以听到他的动静。朋友劝过他许多次,然而他无法改变一丁点,久而久之没人说什么了。

从内心的深处来讲,他说的话别人听不懂,其实这也是他童年的再现。无论他想说什么、想表现什么,他的父母都看不到;无论他提出什么要求,得到的只是一句否定。他于是更加急切地去大声和父母要求,但得到的始终是隔着一层迷雾,而没有父母的回应。长大后周围的人都是他的“父母”,他认为周围的人无法理解他,无论他怎么去解释,别人始终无法听懂他。他的语言变得破碎、语无伦次,就像祥林嫂絮絮叨叨地诉说着,然而这不过更让别人远离他。

他更加愤怒了,永远无法接近别人,永远得不到父母的看见,他用出格的行为拍桌子,他在喝醉酒追打别人,都是在要父母看见自己,要从父母这里得到证明自己的存在。然而别人也无法给予他这些,他仍然会在一次次的愤怒行为中表达着自己的不满,这种情景终究会在生命中长期存在下去。



口欲期的情感表达

口欲期的婴儿和妈妈是一体的,他觉得自己快乐的时候妈妈也是快乐的,他觉得自己悲伤的时候妈妈也是悲伤的,他觉得自己愤怒的时候妈妈也是愤怒的。他并不能看见其实他和妈妈是独立的两个人,情感是可以完全不同的。

口欲期如果给予孩子过度的依赖而让他窒息,或者对其过度疏离而让他无法依恋,他就会感到妈妈没有与自己同样的感受,自己的依恋没有得到满足,这样会让他固着停滞在口欲期,一生都在这个泥沼中挣扎。他想要独立地表达出自己的内心世界,但却总是要拉上别人,让别人和自己融为一体,让别人也感受到同样的情感,如同当年妈妈和自己是一体。这种制造冲突拉别人一起难受的做法,是一种破坏人际关系的自杀,通过这种方式乞求别人的理解。这也是父母看不见孩子的结果,孩子以悲壮的方式让父母看见自己的存在。


一个人光脚走在布满石子的海滩,脚底被硌得生疼,站都站不稳,但是无论他给别人如何描述,没有人能够相信他,于是他强行拉着别人去海滩走一趟,别人通过脚底刺骨的疼痛,终于理解了他的疼痛。生活中我们可以见到一部分人,我们与其接近后会感到非常纠结、非常难受,他的人际关系也非常恶劣,当你向他善意地问好,可能会得到他恶毒的应对。我们会对他敬而远之,但是从内心最深处来讲,他最想做的事就是让你也爱着他的爱、痛着他的痛。因为他这样所以你必须也这样,制造口欲期熟悉的融合关系,弥补早期没有被妈妈看到的缺憾。或者说他只不过是把你当成他对妈妈,要求妈妈体会婴儿的心情。


案例

除夕夜准备看新年联欢晚会时,房门“砰砰砰”响起,“现在还有谁来?”打开房门,一个婆婆和她的儿子出现在房门口,他的儿子和我们认识。婆婆急切地说:“我儿子发烧,你们能不能开车把他送到医院?”,他脸上通红,表明发烧比较厉害。但过年时因为一点差池,是别人开车送我回来的,车并没有在家。于是抱歉地说:“不好意思,我没有开车回来,要不你们找的士去医院?”他俩失望地走了,第二天不放心打电话问他,得知他回老家输液去了,情况也好多了。


过了一段时间再见到她时,她把脸扭到一边不理不睬;再一次遇见的时候,她居然一拐弯从另一条小巷径直躲开,忽然意识到她对那天的事耿耿于怀。周围人说她和邻居的关系也这样,在此居住近20年了都是独来独往,不和任何人打交道,独自守着儿子和孙子,儿媳妇结婚半年就走了,家里只有他们三人。


可能在她找我帮忙的那天晚上,她心里觉得她有急事,我必须毫不犹豫地开车把他们送到医院,在我没有这样做的时候,她的内心就产生了怨言:“我都这样了,你凭什么不送我们?”。而且相信那天晚上他们是费了好大劲,找到车回家去,过程中经历了很多焦急愤怒的时刻,她也会觉得“我这样不好过,都是你害的,我一定也要你尝尝我难受的滋味”,于是再一次见到的时候,内心深处的想法就会表现出来,以一种隔离别人的态度,让别人感到被拒绝,从而产生困惑、焦虑、难受的情绪,体会到与她同样的情绪。但她这是以牺牲人际关系、拒绝自己情感为代价的表达,造成周围人对她敬而远之。可能她的童年就是在这样的拒绝中度过,成人以后的环境不过是童年的再现,周围人只不过在她不自觉影响下,配合她营造了童年的场景。


看到这一点时我们可以意识到,或许她真的不会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更不会用行动来表达自己,唯一可以用的就是以这样一种自我伤害的方式,让周围人深深理解她的内心世界。




结语

每个孩子都寻求在妈妈的眼里看见自己,找到确信的存在感。否则一生都会在跌倒的哪里躺着,等着妈妈来找到自己,重新把自己拉起来向前走。所以我们看见有的人以各种不一样的方式在与人打交道,那么我们在不舒服的时候,一定要明白:其实真正不舒服的是他们自己,他们只不过是以一种自毁人际关系的方式,来乞求得到妈妈应有的看见,卑微地寻找着自己的存在感。他们是在绝望中不懈自救的人,值得我们报以真诚的敬意。


儿童梦想屋,跟你一起做更好的自己

我是33,下期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孩子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你无法改变父母,但可以做更好的父母
学会倾听
如何撕开情绪伪装,看透他人的“言外之意”?
提高孩子的情商
学会对孩子说话:情感交流的秘方——最该说的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