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病机与临床·上篇·第一章·如何理解病机
  辨证论治的临床,成也病机,败也病机,病机是中医临床的不二法门。有了病机才有辨证论治。病机是疾病的本质,决定“证”概念,学习中医理论,培养“辨症求机”思维,是中医临床的基础。人们脱离了病机逻辑规范,讲病理,讲证素,与病机规范密切相关的名词术语-症、证、病和辨证等概念出现了严重的逻辑混乱,丧失了中医学的名词术语功能,弄不清楚辨证论治的治疗目标,是症、是“病”还是“证”。

    何为病机?一般定义为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机理。这是一个非常宽泛的定义,凡是医学都要探索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机理,没有中医学意义和价值。病机是中医思考疾病发生、发展变化而获得的机理,统一于“阴阳神气观”,因应于天地自然、社会人事,存在于活生生的人,五藏阴阳为中心,气化活动为客观,与西医疾病本质-病理有天壤之别。

    本来,中医概念是无须定义的,其内涵融会贯通,外延相互交叉,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彼此转化,微甚多少,概念与概念之间没有截然划分的界限,很难按照西方物质文化那样界定下来。病机的实质是对活生生的人的异常的气化活动的概括,理解病机的基本前提,是要有中医理论修养,知阴阳之本,明五藏之应,有多维联系动态变化的生命理念。执组织细胞之形,走实验室之路,眼睛戴上显微眼镜,思维固守物质理论逻辑,与活生生的人相去十万八千里,不可能理解病机。

    病机合而言之五藏阴阳的生命之应的逆乱,临床统称为证候,别而言之病性、病位、病邪、病种、病势、病形,有多样病机要素,有多种病机要素关系。理论之中,病机理论概念是相对的,常与异,此与彼,相互联系;在临床之中,不同病机要素、不同病机要素关系,统一于活生生的人,是动态变化的,证候病机的确定,只有现实的才是可靠的。活生生的人表里内外不可分离,习惯病理,血脂就是血脂,绝不是血糖,绝不是血压,临床分别清清楚楚,逻辑方法严谨有序,理解不了病机,运用不了病机。

    以病机的寒热概念为例。寒热属于病性概念,也属于病象概念,是相对的,理论上有分别,临床中有联系,阳虚可以寒,阴盛可以寒,阳盛可以热,阴虚可以热,热之象可能反应寒的病机,寒之象可能反应热的病机,将寒热的相关理论融会贯通,具备了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的“辨症求机”思维,才可能真正把握病机,知道“辨症求机”。将理论上某个具体的寒或热,套用于临床,没有活生生的人的现实客观,不从临床的寒热之象深入到寒热的病性之本,以象为本,缘木求鱼,进不了病机之门。

    《孟子·万章上》:“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病机及其相关的中医学术研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恰恰就是“以文害辞”、“以辞害志”,说病机,说证候,说辨证论治,不少人根据文字理解,确定其概念内涵,不是《说文解字》,就是《汉语大辞典》,还把这样的认识方法,当成“走出证概念误区”的学术途径。

    概念是学科理论中的名词术语,客观基础、学科观念、逻辑规则是确定概念的基本前提,理解病机,确定证候、症状等概念,要以经典理论为依据,以中医临床客观为事实,和中医理论保持观念同一性、逻辑关联性,以文演义,就字解字,难免误入歧途,陷入认识误区。要正确理解病机,树立“阴阳神气观”,以多维联系为客观,以自然完整性的人为对象,把握活生生的人的气化活动规律,是必须的,也就是说,要具备中医理论修养,站在中医立场。因此,除了《黄帝内经》、《伤寒论》的经义,无论怎样定义病机,都与中医无关。

    ——病机与临床·8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汉传经方辨治学概述》
我的学医之路
中药无毒 医生有过4
辩证论治:中医治疗法则的精髓
说“证”
刘观涛原创:我为什么高度推崇李士懋“平脉辨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