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科技文化与人文价值
  在对中医、乃至中华传统文化的文化围剿中,人们使用最多的一个词就是科学。科学被供上了神坛,成为先进文化的化身和评判其它文化的标准。有学者站在物质主义的立场上,以实证理性客观的态度,把科学作为“是一种纯知性求真态度,是反映客观世界的本质联系及其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具有客观性、真理性和系统性,是真的知识体系”,即在把科学当成真理标准的前提下,分析李约瑟博士提出的“为什么近代科学(如我们所知自17世纪伽利略时代起)不在中国文明(或印度文明)中间产生,而只在欧洲发达起来?”的问题,作出了中华传统文化文化圈的单一、地域的封闭、绝对皇权的存在、重农主义对重商主义的压制、逻辑思辨的缺乏等结论,而且,将清末中医王清任,对死人进行解剖而写作的《医林改错》,称赞为走向科学的星星之火。

    中医学是多维时空动态关联性的生命医学,以《老子》、《孔子》、《孟子》等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是追求人性之善的生命文化,王清任对死人的解剖是物质实证主义的“星星之火”,不可能融入以活生生的人为客观的中医学,也不可能被中华传统文化所接纳。生命文化讲求天人合一的客观性,研究活生生的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因应关系,思考“止于至善”的人类行为规范,以人应该怎样做才能与自然和谐共存,才能与他人和谐相处,什么样的社会才是人文理想的社会等为文化方向。生命医学追求天人相应的顺应性,研究活生生的人的“阴平阳秘”的因应协调性,把肉体形态看成是“阴阳神气”的“器”,是升降出入气化活动的场所。在解剖刀下没有活生生的人,没有活生生的人与天文、地理、人事的因应关系,这样的“星星之火”,认识活生生的人的疾病靠谱吗?能够被中医学接纳吗?

    在今天,“科学”体现了善的人文精神,是客观求实、求是的文化精神,上升到了人类文明的高度,超越了一般的文化意义(加“”号,是为了和文化形式的科学技术等区别开来,后同)。文化是人类思维的文字化、技术化和语言化,文明高于文化,是文化的人性升华,是道德修养、伦理尺度的评价体系,是善的文化价值的概括,是内化于文化之中的人性精神。不能将此“科学”混同于彼科学。

    假设,现代科学技术从17世纪伽利略时代起,沿着这条路走到今天,我们的世界是充满了火药味的世界,我们的社会是充满了紧张竞争的社会,大家都生活在丛林法则主导的野性之争的环境里,文明吗?科技文化不是文明的代名词,也不是先进的文化。

    仔细分析,挑起经济纷争、制造生命惨剧的,大多是具有丰富的科技文化知识和商业文化知识的精英们,世界大战没有科技打不起来,金融和经济危机没有商业不会发生。科学是一种文化(或称之为科技文化),和哲学、神学、医学等都是人类理性的产物,没有必要将其凌驾于其他文化之上,更没有必要去思考科学为什么没有在中华大地兴起的问题。遗憾的是,现在科学统治了一切,许多研究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也都效仿西方,按照物之理的逻辑去解读。科学已经不是文化了,似乎成为了一个主义,走上了供大家信奉、膜拜的神坛,成为文化裁判的终结者。

    无论什么样的文化,衡量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能否有利于人类文明的进步。文明进步,本质上是人类精神的进步,净化人本能之中的动物野性,不是物质利益的进步,不是生活奢侈的进步,具有健康长寿和可持续发展的人文价值。了解文化的人文价值,比较东西方文化的文明程度,必须坚持“科学”精神,分析文化的动力因素-人的本性-善还是恶。我认为,人的本性与人们的饮食的相关,一般说来素食的民族多善,不用猎杀其它动物,只要顺应自然就可以生存;肉食的民族多恶,不白刀子进红刀子出,没有血淋淋的厮杀,就无法生存。

    文化对人的本性有两种看法,有性本善论,有性本恶论。实际上,人的本性不是非恶即善,也不是非善即恶,而是善恶并存,既有善的本性,也有恶的本性,只不过善恶多少而已,若没有善的理性制约,恶很容易爆发。1974年意大利,“行为艺术之母”-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麻醉自己面向观众站在放满72种道具(包括手枪、菜刀、子弹、鞭子等)桌子前,任随人们使用任何一种物品,对她做任何事。在6小时的创作过程中,有的人用口红在她的脸上乱画,有的人用剪刀剪碎她的衣服,在她身体上作画,有人划破她的皮肤,甚至有人将上了子弹的手枪塞进她的口中……,所有的人都施暴,几乎没有人给予拥抱。她说,“他们真的会对我做任何事”。这次行为艺术,检验出人类本性中的丑恶一面。这种恶,只要有土壤就会快速地滋生蔓延,导致无法想象的恶果。科技制作的、充满血腥暴力恐怖的、具有强烈视听冲击力的欧美大片等西方文化,在现实生活中起着促进和激发野性之恶的文化作用,不知不觉地改变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改变数千年人性之善的文化熏陶形成的民族精神,摧毁了中华民族固有的人性之善的价值观,被物质利益的自我价值、唯我独尊的个人主义麻痹了,我们失去了道德自律、利他自谦、克己复礼的人文觉悟。

    人从动物走来,本性之恶需要经过灵魂净化才能消除,这就需要善的人文精神,需要善的文化熏陶,需要“止于至善”的文化。人在自然作用下完成了形态进化,但人性之善的精神净化,自然无能为力,只有在善的文化熏陶中、引导下,才能形成善的品德,才有善的行为,文化的评价才有善的价值。数千年中华传统文化的人性净化的努力,被西方列强的洋枪洋炮毁于一旦,迫使中华民族也走上了野性之争的文化路线。在野性之争的文化道路上,许多人看不到中华传统文化的人性光辉,反而被当成落后、腐朽抛弃了。

    《大灭绝时代》认为,人是“像野草一样的物种”。在西方文化主导的世界,人的野性有野性文化的助力,在人类世界,在自然环境,在力所能及的一切地方施展淫威,物种灭绝、大气污染、海洋酸化,反常的极端气候,使人类的生存艰难。世界陷入了争利、争名、争地盘的野性之争,这样的野性之争经过文化,美其名曰竞争,显得是那样的合理,那样的正确。野性之争的竞争意识,是野性文化的基本意识,离不开科技文化、商业文化。在野性意识主导之下,人类世界和动物世界一样,丛林法则是生存的基本法则,力量是生存生活的决定性因素,因此,能够增强野性之争力量的科技文化,成为了世界前行的领头羊。野性之争和科技文化相互促进,一方面野性之争促进科技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科技文化增强野性之争的力量,冷兵器、热兵器、高科技等等,导致人世间争抢比拼的残酷性不断升级,规模不断扩大,到了可以毁灭地球的程度。人类极其聪明,文化技术的力量无比巨大,却没有生命智慧,科技没有人性之善的制约,商业没有善的文化引导,灭绝人类的生命恶果越来越明显了。

    在没有生产能力和生产能力低下的时期,恶的本性有积极的生命意义,但当物质已经丰富,满足了生命需要,人们还沉溺于恶的贪欲之中,无止境地追求只有更好的奢侈生活,恶的贪欲之性,就会因为物质利益的辉煌成就不断膨胀,激发出更大的狼子野心。利令智昏、欲令智昏,如今的世界,知识很多,智慧很少,在追求物质利益的道路上忘乎所以,贪图自我享受,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迷失了以生命存在为根本的文化方向,偏离了健康长寿和可持续发展的文化路线。

    野性贪欲是科技文化的加速器。在野性之贪的动力作用下,科技文化把人类带入了信息社会,商业文化打造出了世界村,缩短了野性之争的空间距离,减少了野性之争的时间间隔,野性之争有了更加便利的条件和更加广阔的场所。人没有脱离动物本性,在自身利益需要的时候,野性之恶就会勃发,并在文化的掩饰下,冠冕堂皇地挑起世界战争,激发出各种各样的利益竞争,不仅破坏自然环境,还使世界关系日趋紧张。人,恶的本性还存在,善未能成为人们的自觉追求,仁义道德不是世界的普世价值,放任野性文化发展,只是增强争抢掠夺的能力,结果必然是走向第六次大灭绝-人类自己灭亡自己。

    文化的人文价值只有在人性之善的驾驭下才能实现。人文价值(人文精神)不是抽象的、空洞的文化概念。重视人的自然属性,尊重人的社会属性,关心人赖以生存的天地自然,重视人的社会生存关系和自然生存关系,爱护人的健康,保障人的快乐和幸福等等,都是人文价值的具体体现。人文价值的文化效应,归结到生命实际之中,在个人是健康长寿,在人类就是可持续发展,用《黄帝内经》的话说,就是“形与神俱,尽终其天年”和“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而“无有终时”。

    科技发展可能使人们过上“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舒适生活,但这不是可持续发展,也不利于健康长寿,只是文化能力的野性炫耀。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内涵,不是商业的经济规模,也不是科技的创新进步,更不是无止境的奢侈生活,而是人类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是适宜于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文化技术不为活生生的人的生命存在服务,没有健康长寿和可持续发展的生命航标,没有自然天道的文化尺度,就会或被贪婪无度的野性之欲所操控,危害健康、破坏自然环境。

    可持续发展十分时髦,许多大型国际会议都以可持续发展为宗旨,许多跨国公司都以可持续发展为口号,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等各行各业,谁都在为自己的可持续发展尽心竭力,最本质、最重要的内涵-自然和生命的可持续发展,在五花八门的可持续发展中淡化了。市场争夺越来越激烈,手段越来越高明,在实实在在的生活资料没有变化的情况下,聪明能干的人瞬间就可以把千里之外的人们的财富攫取得干干净净,令其生活大倒退,甚至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科技文化的野性作用不容忽视,如放射性元素的伟大发现,在还没有割掉精神上的猿猴尾巴的人手中,演变成了孙悟空大闹天宫的金箍棒-核武器;火药的物理、化学原理的研究使战争从冷兵器发展到了热兵器,产生出了远比冷兵器规模巨大的生命灾难。

    显微镜逻辑(依赖仪器、有着实验规范,具有直观性清晰、看得见、摸得着、能够数值化表达等特征的逻辑,称之为显微镜逻辑。)、利益规模阻止了我们对文化的独立思考。《绘画的胜利?美国的胜利?》:“目前,大家都在讨论全球化问题,其实,其核心是全球美国化的问题。抽象表现主义在国际上获得认可,既是艺术的胜利,更是美国全球扩张策略在文化领域的成功或胜利。”《巴尔蒂斯和他的中国情结》:“当今之世,天下熙熙,艺术攘攘。虚无主义的猖獗,使得艺术在某些人手里,不仅沦为个人手淫的表现,而且在催促人类在反文明的进程中走向自我毁灭。然而,在我们面对一个变化很大的世界和一个变化更大的艺坛,也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切忌因为认识上的糊涂,甚至为贪恋眼前的利益,而放弃自己的独立判断,去迁就那些并不适合我们的价值观念和审美标准。”巴尔蒂斯在《致中国朋友的一封信》中,情深意切地说到:“我恳求我的中国朋友,不要受现在西方的影响,而今此地只是一片极度可怕的混乱!请你们惠顾我的衷曲,因为这是力图走出20世纪末大混乱的人所创作的作品。”

    不久前看到一篇美国纽约时报评中国医疗现状的微信,分析医患矛盾的根源,把中华传统文化的原因排在第三位,认为“全社会缺乏对生命的敬畏,从而缺乏对生命守护者的敬畏,这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关,在中国医生从来不属于上流社会。”以四书五经等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尊重自然、尊重生命,倡导“和为贵”,主张人性之善的道德修养,反映了人性平等的文化观。君子与小人,是中华传统文化对人们德行修养高低的评价,上流社会、贵族阶层、资本家等恰恰是西方文化对人的划分。

    在以“和”为核心价值的中华传统文化之中,谦谦君子是德行修养的重要内容。要修养谦谦君子之德,要实现“和”的文化理念,基本前提是敬畏生命,尊重人。不敬畏生命,不尊重人,自私自利,报复残忍,是小人作派,不是君子所为。今天崇拜金钱、崇拜功名、崇拜权势,专心致志地实现自我价值,是在科技文化、商业文化强力熏陶下,以功名利禄为目的的励志教育的结果,反映了西方文化对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毒化。自我价值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其实质是西方利用文化粉饰的野性之私,是商业社会野性之争的基本动力。总有一些人,非要把现在社会上的一些问题,归罪于中华传统文化,乃至于把不遵循中医理论规范、违背辨证论治逻辑所发生的中药毒害问题,也强加在中医药理论头上,大肆渲染。中华传统文化讲善、讲仁、讲忠孝,倡导君子之风,对医务人员大打出手等丑恶行径,能和中华传统文化挂上钩吗?

    人文不是文化的代名词,而是善的文化精神、“科学”的精神,是人类区别于其它动物的理性标志,是具有人性内涵的文化形式。尊重自然完整性的生命,反对野性之争,提倡适可而止、强本节用的物质生活,把生命存在的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作为求实、求是的基本内容,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文化体现。无止境地掠夺自然、创造财富,无限度地追求奢侈生活,是比禽兽还禽兽的野性反映。文化的人文价值根植于善的人性之中,不在于文化本身的新旧和发达,不在技术手段的先进与落后,不在实验实证的真实可靠。

    在善的人文精神的引领下,文化技术产生善的生命效应,维持自然和谐的生存状态,构建和平共处的社会秩序,文化技术不会激发野性之争,不会膨胀野性贪欲,也就不会破坏自然生存关系,不会恶化社会生存关系。在善的文化环境,自然是绿色天然的,社会是安详互助的,生活是恬淡悠闲的,没有物质财富的比拼而产生的精神压力,没有奢侈贪婪的挥霍造成的环境污染。善的文化效应,在塑造善的人文精神,通过文化教化、环境熏陶,使恶的野性在人们理性中逐渐淡化,乃至于完全消失,善就能成为文化的主宰,使人类社会朝着“天下为公”的“大同”方向发展。不克服野性,无论怎样发展生产力,物质财富无论多么丰富,都不可能实现按需分配,因为人是贪婪无度的。可以说,只要还有野性存在,不仅人类世界永远没有和平,生态恶化还会加速发展。

    其实科学是如何产生的,中国为什么没有产生近代科学,无须实证逻辑地分析,这不仅找不到真实的动力学原因,而且会忽视文化技术的生命存在价值,成为人性净化的文化障碍。以人的生命存在为根本,用人文精神来衡量,科技文化不一定是先进文化,不能崇拜科学主义,更不能把科技文化作为真理性标准。文化的基本价值,在于引导人们走上健康长寿之路,引导人类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并不在物质利益,不在好奇心满足。用人文精神衡量,维护天地原本的自然生存关系,净化灵魂将人类的精神从动物状态中解放出来,构建和谐、安详、快乐的社会秩序,为实现“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是谓大同”的社会而努力的中华传统文化才是先进文化。

    健康长寿和可持续发展是文化的生命航标,只有以这样的生命航标为文化方向,文化才可能走上一条有益于生命存在的道路,才可能有最大化、最长久的人文价值。人虽为万物之灵,但是自然之子。“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忘记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不明白健康长寿和可持续发展只有立身于自然才有可能的基本道理,妄图凭借科技文化的力量凌驾于自然之上,这样理念主导的文化,不可能具有人文价值。站在科学实证的立场上,研究近代科学为什么没有在中国出现,有何人文价值?被科学主义绑架,思维禁锢在仪器编织的笼子里,失去以自然客观的生命需要为根本的自由思考,人们可能连什么是人文价值都不知道。生命存在是自然的存在,是多维联系的存在,文化理性只能外在地认识它,不能设计它,不能介入它,不能孤立它,人文价值才是真实的。

    生命是自然,根于自然。“天长地久”的生命存在,是人类文化的最大价值。人类要实现“天长地久”的人文理想,需要健康长寿,需要青山绿水,需要世界和平,而这一切都依赖于自然。自然是独立于文化技术之外的客观存在,不以主观意志为转移,有可道之非常道,有不可道之常道,有可名之非常名,有不可名之常名,具有独立、自在、整体、联系、动态平衡等基本特征。自然不是显微镜下的东西,也不是实验室里的东西,实验室中没有自然,显微镜下也没有自然,物质不能等同自然。科技文化不能复制自然,也不能战胜自然,试图让自然按照科技文化的意愿发展,是痴心妄想。科技文化可以满足人类的贪婪欲望,为奢侈生活提供物质保证,但不能维护自然,不能带来和平,不能强健人在自然环境中的因应协调性,如今的生态危机、恐怖活动就是很好的证明。

    没有天地生命无法存在,没有世界和平人们不能安康,要维护天地的自然状态,要构建和平的世界秩序,首先要克服人类的贪婪之心,培养人性之善的人文理性,懂得适可而止,知道强本节用。以自然的生命存在为航标、以善的精神净化为追求的中华传统文化,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树起了人文精神的大旗,明确了文化发展的方向,形成了人性之善的价值观、是非观。可是,鸦片战争的硝烟改变了人性之善的文化方向,八国联军的热兵器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人性塑造毁于一旦。野性文化较量中的惨败,使我们有了痛定思痛的文化反思,为了民族强盛,为了在野性之争面前立于不败之地,不少人喊出了“打倒孔家店”,人性之善的“星星之火”被扑灭了。

    伴随中华传统文化衰落的,不是自然环境越来越有利于生命,不是生活越来越幸福,而是丧失了农耕社会自食其力的生活条件,丧失了自然的呵护-没有了自然的空气、自然的水、自然的食物。更值得担忧的是,天地气交的气化活动越来越不适宜人类,高科技开启了克隆人、机器人取代人,甚至可能消灭自然人的潘多拉盒子。

    为现实存在的人的健康长寿和可持续发展服务是一切文化技术的根本宗旨。今天的情况似乎颠倒过来了,在贪婪欲望的野性催动下,流水线生产以机械的方式将人控制在固定空间,“手机控”、“数码控”启动了科技主宰人的日常生活的文化进程,人成为了科技文化的奴隶,成了物质利益的俘虏。《正见》:“由于贪婪、嫉妒和骄慢,经济永远也不会强大到保证每一个人都能获得基本生活之所需。……科技的主要效应之一,就是更快地摧毁这世界。有人相信,在地球上的每一种生命系统和每一种维生系统,都在衰落之中。我们现代人,应该是时候来想想心灵方面的事了。”

    我要问,为什么中国非要产生科学?科学之路是正确的文化道路吗?中华传统文化没有人文价值吗?

    ——中医随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杨公七十二龙纳水法详解
八字面面观,浅论手淫及性功能!
我的天纪心得5:男人睡错位置,会有哪些严重的后果?
李聃出生的传说(七)
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支奇葩---【元曲释义-26】
中国行业的祖师爷(60)剪刀业祖师爷【张小泉】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