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方解读—乌梅丸
【出自】
   《伤寒论》
 
【适宜】
    胆道蛔虫症、肠道蛔虫症、慢性肠炎、慢性菌痢等属寒热错杂而正虚者,均可加减使用。
 
【组成】 
    乌梅、细辛、干姜、黄连、当归、附子、蜀椒、桂枝、人参、黄柏
 
【功用】 
    温脏安蛔。
 
【主治】 
    蛔厥证。腹痛时作,心烦呕吐,时发时止,常自吐蛔,手足厥冷。亦治久痢久泻。
 
【方解】
    本方治证为胃热肠寒,蛔动不安所致。蛔虫喜温而恶寒,蛔虫寄生肠内,因其胃热肠寒,不利于蛔虫生存,则扰动不安,不时上窜胃中,故腹痛,烦闷,呕吐,甚则吐出蛔虫。由于蛔虫起伏无时,故腹痛与呕吐时发时止。痛甚则气机逆乱,阴阳之气不相顺接,乃致四肢厥冷发为蛔厥。证属寒热错杂,治宜寒热并调,温脏安蛔之法。柯琴说:“蛔得酸则静,得辛则伏,得苦则下”。
    方中重用味酸之乌梅,取其酸能安蛔,使蛔静而痛止,为君药。蛔动因于胃热肠寒,蜀椒、细辛味辛性温,辛可伏蛔,温能温脏祛寒,共为臣药。黄连、黄柏味苦性寒,苦能下蛔,寒能清胃热。附子、桂枝、干姜皆为辛热之品,既可助其温脏祛寒之功,且辛可制蛔;当归、人参补养气血;扶助正气,且合桂枝,养血通脉,调和阴阳以解四肢厥冷,均为佐药。蜜甘缓和中,为使药。综观全方,寒热并用,邪正兼顾,共奏温中清热,安蛔补虚之功。,
    因方中乌梅酸涩,可涩肠止泻;黄连、黄柏苦寒,能清热燥湿止痢;附子、干姜、桂枝、川椒、细辛皆温热之品,可温肾暖脾而助运;人参、当归益气补血而扶正。诸药相合,还具有温中补虚,清热燥湿止痢之功。因此,对于寒热错杂,正气虚弱之久泻、久痢亦可奏效。
 
【运用】
    1、本方主治上热下寒之蛔厥证。以腹痛时作,烦闷呕吐,常自吐蛔,手足厥冷为证治要点。久泻、久痢属寒热错杂,正气虚弱者,亦可用之。
    2、本方以安蛔为主,杀虫力较弱,临床运用时可酌加使君子、苦棟根皮、榧子、槟榔等以增强驱虫作用。若热重者,可去附子、干姜;寒重者,可减黄连、黄柏;无虚者,可去人参、当归;呕吐者,可酌加吴萸、半夏以和胃降逆而止呕;腹痛甚者,可酌加木香、川楝子以行气止痛;便秘者,可酌加大黄、槟榔以泻下通便。
 
【歌诀】
    乌梅丸用细辛桂,黄连黄柏及当归,人参椒姜加附子,清上温下又安蛔。
 
【来源】
   《方剂学》 主编:段富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乌梅丸
方剂学讲稿——乌梅丸
学术传承:名老中医刘渡舟如何用乌梅丸治疑难杂病
乌梅丸析义及临床应用 .
乌梅丸加减方有哪些?乌梅丸名医心悟与加减经验
浅析方剂乌梅丸及临床治疗应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