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普通百姓理解的《道德经》——含德之厚与物壮则老如何兼顾?

作者:杨本枢

普通百姓理解的《道德经》系列文章之七十二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大意是具有上德之人可以和刚出生的婴儿相媲美。

何谓“含德之厚”?第38章的“上德不德,是以有德”是对“含德之厚”的最好诠释。最高境界的德行表现出来的就是含而不露、隐而未发的一种状态。

何谓“赤子”?这里比喻刚刚出生的婴儿。一是刚出生的婴儿全身呈现出粉红色,用赤子比喻最为恰当。二是婴儿从娘肚子里出来时候是赤条条的,不带有任何装饰性东西。用赤子比喻上德之人说明充满真情,没有丝毫的虚伪。现代人经常用赤子之心比喻对国家的热爱和真情。

第21章“孔德之容,惟道是从”和“含德之厚,比于赤子”在意思上非常接近,都是指最高境界的德行应该是什么样子。“惟道是从”指德行依附于道而存在,是道的形式外衣,将道所包含的丰富内涵用德行表现出来。“比于赤子”只是一种比喻,赤子在老子的词典里就是道的化身,也可以称得上是道的外衣,比德行更要接近于道的外衣。老子说,“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表达的就是道如同婴儿般的一种状态。

蜂虿(chan四声)虺(hui三声)蛇不螫,攫鸟猛兽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juan一声)作,精之至也。”大意是,毒虫蛇蝎不会侵犯他;猛兽、攫鸟也不会侵犯他。看上去筋骨柔弱握力却巨大无比,虽然不懂得人情世故,不明白世态炎凉却能够茁壮成长,这是接近

难懂字词梳理:“虿”指蝎子一类的毒虫,“虺”指毒蛇,“攫鸟”指鹰隼类的烈鸟。

何谓“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老子仍旧使用比喻的手法。牝指母马,牡指公马,朘指出生婴儿的生殖器,通行本和王弼注本写作“全”,认为“全作”代表了一种生机勃发的景象。王弼的解读最为符合老子经文的本意。

本枢认为,老子是在托物言志,初生婴儿犹如一张白纸,什么也不懂,但是其精气最为旺盛,接近于道,从尾句的“物壮则老”可以判断出此意。故“牝牡之合”实质则是指现实社会的人情世故和世态炎凉。由此可知含德之厚者,无物可以损其德,改变其朴实的本性,虽柔弱不争而不会被摧折。

“终日号而不嗄(sha四声),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大意是,一天到晚哭闹不停,声音仍然清脆不沙哑,这是接近上德和道的表现呀。和是阴阳平衡近于“道”的表现形式,常就等于“道”,明白“和”与“道”的人即为修道成功之人。违背自然规律去拔苗助长或违背生老病死法则寻求长不老的方法都会带来灾难,应使心灵保持“致虚极,守静笃”的状态,逞强会过分消耗精气神。

难懂字词梳理:《尔雅》说,“”是增加的意思。“祥”是不祥的意思,有些学者解释为“夭”。“”是沙哑。“和”中庸说,“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常”参考“道可道,非常道”。“明”指通晓,明白。

第16章有“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可以将此两段文字比较分析。

“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此句和第30章的尾句“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仅为一字之差,应该属于衍文。大意是任何事情达到巅峰时就会走下坡路,衰落阶段争强好胜不合乎道的思想,不合乎道的思想很快就行不通。

老子此段文字的落脚点最后立足在“物壮则老”上面。从“赤子”的“含德之厚”到“物壮则老”,老子在讲述人类生长规律,也是在讲述事物发展与变化规律。从“知常曰明”到“益生曰祥”,老子在讲述修道的过程。这是两条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的路径。

对于现代社会的人们来说,如何才能够做到“含德之厚”,迅速提升自己的修养行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生活中懂得“物壮则老”,学会在鼎盛期保持清醒的头脑,尽可能延长鼎盛期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人生走向衰落的时候,能够平静的接受现实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诸多的不容易混杂在一起,明白了“物壮则老”的道理,人生之路也会顺畅许多。

55章通行本原文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蜂虿(chan四声)虺(hui三声)蛇不蛰,攫鸟猛兽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老子《帛书》甲本原文

含德之厚【者】,比於赤子。逢(蜂)�(蝲)�(虺)地(蛇)弗螫,攫鳥猛獸弗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會】而朘【怒】,精【之】至也。終曰〈日〉號而不�,和之至也。和曰常,知和〈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氣曰強。【物壯】即老,胃(謂)之不道,不【道早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子修经基础篇》(十九)——赤子之心
老子《道德经》对天下母亲和赤子的赞颂, “大德曰生”恰如其分
赤子之德属先天之慧,并非建立在后天的戒、定之上(连载129)
道家从根本上把握大道,故为道者能自身生生不息,新而又新
《道德经》第五十五章心得
轻轻松松读《老子》(55)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