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折腾孩子的药之益生菌、蒙脱石、开塞露或肥皂条


作者:梧桐妈妈大小宝(微信公众号:wtmmdxb)

大便(五):那些年我们折腾孩子喂过的治肚子药,让妈欢喜让妈忧

(第一弹):益生菌,蒙脱石,开塞露或肥皂条

一言不合就给孩子喂水喂药喂奶粉!为哪般?

如果你看到宝宝“便秘”、“腹泻”,心里非常担忧,带着尿不湿去医院询问,医生看两眼,会“很有经验”地给你的宝宝开上药,也经常认为奶水少,奶水不好,建议你添加配方奶试试,看大便情况能不能好。

看看医务人员都会有哪些建议:平常大便干了、便秘了就多喂水、喂葡萄糖,上面吃西甲硅油、“下火”中药,下面用开塞露、肥皂条,总便秘就建议添加配方奶试试看,是不是母乳太少了造成的;肠绞痛、老打屁、夜里哭闹多了、吐得多了,就用西甲硅油;大便稀了、有粘液了,就喂蒙脱石,加奶粉,如果加了奶粉还不好,就试试看深度水解蛋白奶或腹泻奶粉;消化不良、有奶瓣,就喂健胃消食散之类的中药;检查大便有白细胞就用抗生素……益生菌更是万能神药,只要宝宝看上去有那么点儿不舒服,肠绞痛、呕吐、腹泻、便秘等等,大便随便出现啥问题比如黄水、粘液、奶瓣、绿便等等,都可以吃,黄疸也可以吃,啥事都没有都能吃,“促消化,保健康”,跟酸奶一样效果好。中药“没副作用”,对孩子最适合了,家长也喜欢,也不会拿着说明书投诉。用开塞露对身体也没多大影响,解便是“排毒”,帮着宝宝拉出来总没错儿。反正这些药都可能有好处,又不会弄坏宝宝。

给孩子吃的无非就这些药,“久病成良医”,很快,妈妈自己就会屯药、“治病”了,不知道的就上网搜,搜到啥就买来屯点儿;去邻居亲友那儿问,人家吃啥咱吃啥。感觉宝宝哪儿不对,就给拉稀的宝宝喂药,不解便的孩子塞开塞露。国内的药信不过,就海淘国外的昂贵的益生菌试试看。宝宝不会说话,貌似有些效果,貌似又没有,反正没害处,医生开的,花大价钱海淘的,可能有好处,就这么吃着吧。总也不好,那就是奶水少,质量不好,随时准备添奶粉,反正是每个宝宝吃的粮食,当母乳的营养补充剂,喂喂没害处。平常没啥事,不喂点儿啥也哪哪儿都不对,多喂水、喂糖,“下火气,促排便,促消化”。

作为一名曾经的医务工作者,医生这些行为我也能理解。兴许跟老百姓认为的“滥开药得回扣”没多大关系,因为益生菌什么的,的确很便宜啊!还有的会直接建议你家里备一些益生菌、蒙脱石,必要的时候就拿来吃,或者喂水喂药喂奶粉,这样更跟“利益驱使”没啥关系了。试想你千里迢迢排队来找他,他不弄点儿啥药处理下,对得起你吗?对你说,“没事,回去观察下”,万一孩子真有个啥问题,完全不作为,说得过去吗?这些对症药有点效果,看上去没什么坏处呀!某种程度上,医生按诊疗常规来处理问题,也就是“流水线作业”,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还有专门的指南让全国医生照着做,“按规矩办事”,“走寻常路”,见腹泻就止泻,见便秘就催便,见白细胞就上抗生素……全民都这么干,总不至于错得太离谱。另一方面,他们是真的欠缺养育常识,工作这么忙碌,还要不断坚持学习前沿知识,儿科医生更是医生中的“战斗机”,自己喂母乳,带孩子,看育儿书了解不致命的养育常识的儿科医生,又有多少呢?

另外,那些时髦又恐慌的,觉得宝宝大便和表现哪哪儿都不对,劝你喂水喂药喂奶粉的网络文章,很多都是喂养知识陈旧的医务人员或没医疗知识的养育者写的,还有的是不靠谱的商家的软文。要知道,世界上还有个现象,叫“恐吓营销”——文章写道,“你的孩子没事,一切都正常”,往往不会大范围流传;而谣言和恐慌,流传起来相当迅速,范围广到让你惊悚,还有许多商家利用这一点,给自己“拉粉丝”,打响知名度。

所以,如果医生说你的宝宝有这样那样不好,给他开了一堆药物,不要过于畏惧医生的专业权威;如果上网搜到了什么跟自己孩子表现对应上的网络文章,也别光顾着恐慌。还是多想想,看该不该给孩子吃了。这么小的孩子,不容易生病,除了大便看不懂,精神好得很;而吃辅食都要小心,一言不合喂这么多药,说不过去哇!这些“安全”的万能神药,真的可以随便喂?还是梧桐妈妈跟你一个个分析下比较靠谱。

1)益生菌

益生菌从字面上看就是“对生命有益的细菌等微生物”,可以理解为宝宝肠胃里所需要的正常菌群。胃肠道微生物生态系统非常复杂,在肠道的不同部位,由于PH值、营养状况不同,菌群种类和分布也大有不同。肠道正常菌群对宝宝的身体真的很重要。

①益生菌帮助宝宝胃肠代谢转化、消化吸收奶水中的各大营养物质,比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

②益生菌可以第一次分解进入肠道的抗原物质,避免或减少其通过肠道进入身体引起过敏反应。同时,益生菌本身可以对身体提供微妙的抗原刺激,使身体加强免疫力,不仅能减少本身的危害,还能兼顾抑制或削减与自己长相、作用类似的有害菌;

③有些营养物质,人类的身体自己不会生成,也不完全是从食物补充来的,还得依靠益生菌制造一些出来,比如维生素K、维生素B12等。新生儿肠道菌群建立不完善,母乳中又比较匮乏维生素K,有可能造成新生儿出血症。自然界维生素B12基本上都是微生物合成的,人类可以吃动物性食物补充,自己的肠道菌群也能生成一部分,在人体各个重要发育进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对神经发育和红细胞发育和成熟尤为重要。如果长时间菌群失调,可能造成严重的贫血症状乃至神经系统表现。有人说,“肠道是人类第二个大脑”,除了星罗棋布的肠道神经节,与聪明的正常菌群调节身体代谢特别是神经代谢不无干系;

④益生菌本身数量庞大,还能分工协作,在肠腔内抱团形成一个个“小村落”,互相制衡,互不干扰,各司其职,从而形成一层生态屏障,对其他菌群起到“生物拮抗”的作用;有些益生菌还能产生类似抗生素的物质,起到排斥、抑制有害菌的作用;

⑤益生菌还能参与胆汁中各类物质的代谢和排泄,尤其是我们熟知的胆红素。给黄疸宝宝喂益生菌的目的,就在于此;

⑥有些益生菌还参与激素类物质的调节和转化。

啊,促进消化,增强免疫,驱赶抑制致病菌,祛除黄疸,调整代谢,对神经系统发育有帮助,防治新生儿出血和贫血……简直是不能更好!难怪医生们特别喜欢给孩子开益生菌来吃,没生病吃了也有好处呢!看到这儿,我想你一定蠢蠢欲动,赶紧想淘一些屯在冰箱里,时不时给孩子吃一吃。

且慢!孩子缺益生菌吗?必须用药物补充吗?补充了就一定对他有好处吗?每天吃这么大量,对他的身体有没有干扰?

①我们首先来看看,宝宝胃肠中的正常菌群是怎样形成的,到底会不会缺乏。

宝宝从妈妈产道出来,身体已经被妈妈产道里的菌落第一次“污染”了。一些妈妈阴道里有念珠菌,宝宝出生后免疫功能尚不完善,可能患“鹅口疮”,这念珠菌就是从妈妈那儿来的。这些菌群迅速地占据了宝宝的鼻咽部、口腔和皮肤,并顺着鼻咽部进入上气道,顺着口腔和咽部进入胃肠道。

宝宝出生后经过一阵有力的啼哭,往往会清醒一阵,小嘴左右撇来撇去,寻找妈妈的乳头。如果把宝宝放在妈妈身上,还会出现一个神奇的动作——“乳爬”,宝宝貌似试图向乳房努力挪动。这时候需要尽早开奶,妈妈乳头上的正常菌群,随着奶水,源源不断地进入宝宝口腔和胃肠中。

跟妈妈贴身而眠,妈妈呼出的气溶胶中也带着些微生物,会随着宝宝的呼吸进入他的鼻咽部驻扎,进而向气道和胃肠道迈进(与妈妈贴身而眠在西方饱受诟病,主要是因为婴儿猝死综合征。我个人感觉,跟妈妈一起亲密入眠,是妈妈和小动物的本能,掌握原理,规避风险,不应当作洪水猛兽一味排斥)。妈妈香香的乳房和飘在头顶鬈发上温柔的鼻息,不断地刺激宝宝想要吃奶的冲动(夫妻俩相拥而眠,是不是也想深夜来一次呢,坏笑……)。这对增加妈妈的奶量很重要,也对早产、低体重而呼吸情况不理想的宝宝,特别有助益。

于是,跟妈妈躺在一起吃着奶亲密入眠的宝宝,妈妈气息里的、乳头上的、其他部位皮肤上的正常菌群,自此源源不断地进入他的身体里。

因此,一个正常足月的,顺产的,早开奶的,跟妈妈贴身而眠的健康小宝宝,还有额外补充益生菌的必要吗?绝大部分时候没有任何必要。事实上,母乳宝宝在6个月内很少生病,能用到药物处理的机会相当少。

现实情况如何呢?孕妈妈们肚皮消了毒,躺在无菌手术台上,全副武装、戴着塑胶无菌手套的医生切开妈妈的肚皮,撕开皮下肌层,又小心地切开子宫,将宝宝从妈妈无菌的子宫里剖出来,递给同样全副武装、戴着塑胶无菌手套的助产士。助产士提起宝宝,让躺在手术台上的妈妈瞥一眼小屁股(先认屁股,判断男女,而不是认脸……),将宝宝简单擦拭后,包在襁褓中。此时,这基本是个无菌的宝宝,仅仅依靠吸入空气中的悬浮气溶胶和尘埃,慢慢给自己各组织建立正常菌群(手术室里空气中细菌水平还有严格的限定)。回到病房后,妈妈术后先躺上9小时,消毒奶瓶里装上刚开罐的奶粉,送入宝宝口中。这些奶粉在胃肠滞留的时间较长,也很影响胃肠蠕动功能、PH值等,也有可能因为不同程度过敏而刺激幼嫩的肠胃,进而影响正常菌群的组成和功能。宝宝出现黄疸,时不时喂些茵栀黄之类的中药,让孩子拉肚子,人为造成胃肠功能紊乱和菌群失调。医生还告诫妈妈,不要和宝宝共眠,否则乳房可能将宝宝鼻子堵住而窒息。白天妈妈肚子疼痛,又有诸多坐月子的禁忌,宝宝在一家人怀里流转,唯独没有跟妈妈的乳房亲热亲热,奶粉、水、糖水、盐水、苹果水、益生菌药物、中药……等等,轮番地塞入6个月以后才添辅食的宝宝嘴里,除了母乳。

看到没?这个剖宫产出生、孤零零地躺在小床里、不断地叼着塑胶奶嘴的小宝宝,肠道菌群开始建立的时间和速度都大大推迟了;这个喂了除母乳以外一切食物药物的小宝宝,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那点儿菌群,量少得可怜,种类也很古怪,容易出现功能失调,宝宝的身体用起来总有那么点儿不带劲儿。有研究证实,剖宫产出生的宝宝,胃肠道正常菌群建立完善的时机,大约要比母乳宝宝推迟1个月左右!而母乳宝宝只需要1~3天!这么对比一看,原因不言而喻了。

那是不是剖宫产、吃奶粉的孩子就得补充益生菌呢?

如果宝宝没有可以确诊的腹部疾患,我个人挺反对给宝宝喂益生菌产品!并不是益生菌本身不好,而是这些药物很可能达不到我们所需的效果,却凭添不少苦恼。

1.益生菌药物若想有些效果,需要挺大的量,也需要频繁补充。于是,一天吃三次基本少不了,每次最少也需要10~20的水分。而早期宝宝食量很小(刚出生的孩子胃只有玻璃弹珠那么大,每次只需要几毫升母乳,之后几日每次最多也只有几十毫升奶量。而医生却开了益生菌要一天三次喂孩子防治黄疸,每次至少要10~20ml水冲泡,可想占据了多大的胃容量),这些冲泡的水大大地占据了宝宝的肠胃,影响宝宝吃奶,甚至继而影响妈妈的奶量。

2.这么大的一瓢益生菌,千里迢迢来到肠道时,其功能基本已经被胃液等消灭得差不多了——这些适合碱性环境的活菌,首先要通过酸性的胃液,再“过五关、斩六将”,在好几米的肠道中存活、驻扎!如果要这些活菌起作用,不仅需要它们活着到肠子里,最好还能“安营扎寨”、繁殖,再开始“工作”。尽管新生儿胃肠功能还未完善,胃肠液PH值未达到成人水平,胃肠总长度也比成人短很多,食物通过速度快很多,理论上来讲益生菌活下来几率比成人高,但排出去也快,驻扎很困难。因此吃益生菌“促消化”仍然属于“高投入、低产出”的做法,“信价比”并不高。

3.益生菌中双歧杆菌等本来带苦味,很多宝宝不喜欢,而多数宝宝天生喜欢甜味。商家为了迎合宝宝的口味偏好,经常添加大量的糖分和奶粉,益生菌产品往往做得非常甜。额外的糖分对宝宝身体有害无益(详见《夏娃的困惑——你不可不知的辅食添加误区》一书)。奶粉还有可能造成新生宝宝胃肠道过敏。另外,这奇怪的味道特别是甜味,有可能引起宝宝“味觉混淆”,宝宝容易挑食、拒奶,烦躁不安,再吸吮清淡的母乳时,有时候会遇到一些麻烦。

4.给孩子喂那么多的益生菌,奶瓶自然成为首选。刚出生的宝宝,妈妈奶头还没舔够,这会儿就要吃奶瓶里甜甜的药!很多宝宝不喜欢更换乳头,要么拒绝母乳,要么拒绝奶瓶,当然后者要幸运很多。即使宝宝愿意同时接受妈妈乳头和塑胶奶头,简单的头脑也会对这种经常变换的吸吮方式和流出的味道困惑不已,进而烦躁不安。这称为“乳头混淆”,在刚出生时最为常见,3个月内都有可能发生。而这些时候,往往是我们不理解宝宝各种表现,妈妈比较焦虑,喜欢大量添加益生菌的年龄段。

5.肠道也有“生态平衡”,宝宝“自己的肠子自己做主”,优胜劣汰选择最优菌落,最为妥当。尽管目前没有看到益生菌产品造成肠道菌群紊乱的实验报告,不过这一点是我们容易理解和想象的——草原上狼和羊,哪种太多,都不好哇!不过胃肠生态失衡、菌群紊乱的时候补充还是有道理的,比如长时间打抗生素(两种药错开时间窗使用)、胃肠功能紊乱、消化不良、慢性腹泻等等,正常孩子就别去拿药折腾了。

其实,益生菌类药物广泛应用了这么多年,无论是对新生儿黄疸还是各种腹部不适,迄今为止各路实验报告没有权威有效的定论。有人统计说有效,有人统计说没效,而各路文章只援引对自己论断有利的结论,看得真让人无所适从。所以,益生菌,充其量只能算一种“补充治疗”,别说“替代治疗”,更不是包治百病的万能神药。

所以,想让孩子有不错的肠道菌群,第一时间给他吃母乳吧!错过了第一口奶,后面“再接再厉”也为时不晚。反而用奶粉、水、抗生素、其他药物不断刺激宝宝娇嫩的肠胃,干扰肠道益生菌自然形成过程,更是“没事净添乱”的做法。尤其刚出生不久,给孩子添益生菌是不合适的做法,至于宝宝长大一些,吃不吃看个人选择,总体而言弊大于利,梧桐妈妈并不建议这么做。

2)蒙脱石

蒙脱石是一种矿石细粉,他像石灰糊墙一样,糊在胃肠道表面,“吸附、收敛、解痉”……多用来止腹痛和止泻,就像皮肤科用炉甘石来“收敛、止痒”一样。理论上来讲这种矿物不被人体吸收,无毒无害,自然非常受儿科青睐。

如今蒙脱石更是滥用,母乳宝宝大便里有点儿稀水、粘液、奶瓣……许多医务人员和妈妈们都会弄点儿蒙脱石给孩子吃,非要获得粘稠、均匀一致的“标准化大便”才罢休。

先不提生理性母乳性腹泻该不该治疗这种问题了,看了上面辨别宝宝大便的内容,我想你心里应该有底了。我们很想知道,蒙脱石到底有没有效?

蒙脱石最早在法国和一些中欧国际使用,也有些研究,不过结论仍然不确定,跟益生菌一样,有些说有用,有些说没用,文章一般会援引与自己观念差不多的结论。基于大量的研究,世界卫生组织在2006年发了一份文件,关于矿物吸附剂提出了一些看法。“吸附剂(如高岭土、凹凸棒石、膨润石、活性炭、消胆胺)常用来治疗患儿腹泻,然而没有一种药在常规治疗患儿急性腹泻时,被证明有实际价值。有些药还很危险。”这一记当头棒喝,让世界范围内的医生,重新思考使用这类药物的必要性。

也有医生对它的作用机制产生疑惑,凭什么说它起到吸附作用,可以吸附病毒、细菌毒素、多余的水分,保护了肠粘膜?毕竟这么一小杯悬浊液,进到肚里分配到好几米的胃肠管道上,每平方厘米的肠道平均吸附几颗矿石粉,怎么就有吸附作用了?

梧桐妈妈怎么看待蒙脱石呢?我自己胃肠较为敏感,喝一点儿蒙脱石的确很舒服,感觉“解痉”了。胃肠痉挛解除,肠道可能逐渐进入一个顿抑期,腹泻有可能止住(这只是个人感受进而推测,最终效果好不好需要数据说话,然而权威数据极少)。很多人感觉吃蒙脱石很舒服,其实喝点儿热水,吃点儿小米粥、烂面条、芝麻糊等暖和、稀糊、好消化、无刺激性的东西,效果跟吃药一样很好,可以糊在胃肠表面,稀释胃肠液从而减少其对受伤的粘膜的刺激,规律的肠蠕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痉,稀的食物很好地补充了水分和电解质(既往我们认为拉肚子的人应该让他的胃肠休息,需要进食,现代研究表明吃一些温暖易消化的食物恢复起来更快)……这跟蒙脱石等矿物止泻剂作用如初一辙!小半瓶温水泡的蒙脱石下肚,糊在胃粘膜上面,解痉效果很好,真的跟清凉的炉甘石抹在瘙痒、溃破的皮肤上,起到的作用挺类似。因此,完全抹杀它的效果,貌似也不大合理。

所以,腹泻时吃不吃蒙脱石,完全看个人选择吧。接着给孩子喂奶(奶粉过敏宝宝可以试用水解蛋白奶,母乳妈妈稍微忌口,太油腻、高蛋白、药物、酒精等食物近期不要吃),效果一样好,早期宝宝携带着从妈妈体内带出来的抗体,母乳宝宝还有妈妈乳汁中的抗体保驾,往往好起来非常迅速。另外,给孩子喂蒙脱石跟喂益生菌一样,也有过甜、“乳头混淆”、“味觉混淆”等等问题,想用的时候稍微考虑下“信价比”。

而且,寻找腹泻的原因是最为主要的,比如过敏、感染等,原因不去除(尤其是过敏原),所有对症的药物,治疗效果都非常有限。依赖退烧药退烧,依赖止泻药止泻,总归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做法。

母乳性腹泻?嗷,再次强调,这不是真的腹泻啊!没啥事,真别再给孩子吃了。

3)肛门开塞露、肥皂条

妈妈们一旦看到宝宝几天没大便就吓坏了,急匆匆地给他用药。嘴里喂西甲硅油(字面上是油,很多妈妈把它当泻药,具体见下述)、“下火中药”、葡萄糖,水……肛门塞开塞露,肥皂条。

事实上,宝宝很多时候,只是“攒肚子”啊!特别是母乳宝宝,由于奶水营养垃圾少,消化吸收效率非常高,出渣量很少而已。有些宝宝经常几天不大便,每到加速生长期还能超过一星期不大便。只要拉出来的大便较软,性状正常,宝宝没什么别的不舒服,也没有湿疹、肛周溃疡等过敏表现,一般就没啥事。母乳中的寡糖成分有“轻泻”作用,便秘的宝宝极少见。妈妈们尽可“心大”些,当然对宝宝这些现象做个观察统计记录更好。

哪些宝宝真的容易便秘呢?多见于有些过敏表现的宝宝,比如母乳妈妈吃了让宝宝不舒服的东西(最常见鲜奶、高蛋白食品、药物等),或给宝宝喂了让他不舒服的东西(最常见奶粉、各种食物药物)。是的,你没看错,宝宝胃肠过敏时不一定腹泻,还可能便秘!这是因为早期宝宝胃肠定向蠕动功能并不完善,受刺激的时候反向蠕动、钟摆蠕动、蠕动顿抑或加强等情形都有可能发生,大便不容易排下去,时间长了重吸收水分太多,大便变硬更不容易排出了。如果宝宝有肛周溃疡、湿疹等其他过敏表现,更佐证这个判断。另外,过敏的孩子经常伴有肛周溃疡,宝宝肛门疼痛,主动憋便,也是有可能的。另外,如果经常给孩子把屎把尿,尤其是在强迫孩子的情形下,一些孩子出现肛裂或心理上的焦虑抗拒,也有可能憋便。

因此,如果宝宝长时间不解便,哭闹增加,老是一阵阵地扭来扭去想要解大便那样却没见大便出来,首先找找原因,试着去除这些因素后看看效果。可以用些开塞露、肥皂条给他帮帮忙。但不建议长期使用。

1.宝宝神经系统在高速发展,早期肠蠕动、憋便、排便等神经反射正在形成期,经常给孩子用这些药额外增加结肠压力,刺激排便,可能会干扰这个主动排便动作神经反馈形成的过程,有些孩子可能会对这些东西形成依赖,用就拉,不用不拉。试想,出生不久的宝宝刚开始感受排便,动作非常夸张,怎好干扰他感受憋便、排便的过程呢?我们了解到一些老人家,神经系统和胃肠功能功能衰退,易于便秘,而天天用开塞露或灌肠治疗,离了这些药根本不会排便了,原理有些类似的地方。少数孩子可能相反,胃肠敏感性增加。

2.总在用这些药物,可能会干扰肠道内环境,造成局部菌群失调。

3.一些家长动作比较粗暴,有可能造成肛门局部组织损伤而不自知,宝宝可能进一步憋便。

所以,观察宝宝状态最为重要。宝宝能吃能睡能玩,为什么一定要给他培养一天一次的标准排便规律呢?有些人认为“宿便”有毒,解便能“排毒”,所以坚持让宝宝拉大便,不过,没吃辅食的宝宝,奶水变成的大便能毒到哪里去呢?拼命“攒肚子”的宝宝非常多,迄今为止没有发现他们被自己的大便“毒”成什么样。所以妈妈们大可放心。

不过,宝宝出现任何不舒服(有些时候靠妈妈的直觉,感觉宝宝跟平常不太一样),还是要重视的。除了上面提到的过敏,尤其是突然出现一阵阵凄厉的哭闹,扭动身体,特别要注意宝宝有没有肠套叠(容易出现在宝宝生病前后,胃肠功能不良时)、误吞小物品的可能,必要时及时就诊。

一言不合就给孩子喂水喂药喂奶粉!为哪般?明儿开始介绍:那些年我们给孩子喂过的治肚子药,让妈欢喜让妈忧(第二弹),抗生素、西甲硅油、中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宝宝拉血丝便、奶瓣、绿便、泡沫、粘液,这些都正常吗?看文章不慌乱!
宝宝拉奶瓣是怎么回事?怎么办?
宝宝湿疹怎么办?
孩子吐奶放屁有奶瓣, 宝宝消化不良了, 3个小妙招教妈妈正确应对
宝宝这是牛奶蛋白过敏还是乳糖不耐受?需要停止母乳喂养吗?
宝宝怎样有个健康的免疫系统?北大博士来支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