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每次都按“10分钟后再响”,这闹铃还有啥意义?| M周刊


“不急,等明天抓住那猴头,再和这唐僧一起炖了吃!”


这句话是《西游记》整个故事框架的核心支撑。若不是所有的妖怪都罹患拖延癌,这块伟大的文学瑰宝根本就写不下去。


概览古今中外,拖延症堪称困扰人类的最大顽疾,他几乎存在于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中:


为什么你经常赶火车赶飞机都很慌乱,差一点赶不上?




为什么交作业交报告你总是卡着deadline?


为什么你早晨总是要迟到一两分钟?


为什么你每次号称这是最后一局游戏,却不停地点“再来一局”?


所有这些,都是拖延症导致的,这个病症分布之广、根治之难、威力之大,堪比癌症。那么问题来了,罹患“拖延癌”,还有治吗?


周刊君可以肯定地告诉你,当然有治,只是需要科学的方法和相当的毅力。



No.1
怎么判断是否在拖延


有时候我们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在拖延。将事情安排稍后处理,是因为我暂时没有时间去做这件事?又或是我想要更多的时间去想想怎么做?能用的理由很多,生活也诚然不必每件事都马上去做,但到底这些理由是不是对的呢?


核心判断方法是:看它有没有让你烦恼不已。


如果你因将事情延后,导致各种事情堆在一起,然后陷入慌乱、沮丧甚至懊悔,那么很明显,这就是拖延。


比如说:早晨闹钟响了,你不停地按“10分钟之后再响”,并最终导致你上班迟到、被扣工资、心情差,甚至工作没有效率。虽然你也可以找到各种理由,但考虑到迟到所造成的烦恼,这毫无疑问就是拖延。


简·博克在他的著作《拖延心理学》中阐述了一个拖延怪圈,如果你发现你在某一件事情上的心路历程可以完美代入下面七项的话,那你就已经确诊了拖延症。

这一次我想早点开始。

我得马上开始了!

我不开始又怎么样呢?

还有时间。

我这个人有毛病!

做出抉择:做或者不做。

我永远不会再拖延!


每个人经历这个怪圈的周期不同,有的是几周、几个月甚至数年,有的只要几小时。回想一下那些赶论文的夜晚,再回想一下那些“新的一年里要怎样怎样”的愿望,就知道这个怪圈确实存在于我们身上。



No.2
诊断自己的拖延症类型


虽然都是拖延症,但是形成的原因各不相同,区分自己属于哪一种拖延或者哪几种拖延,有助于我们去战胜它。


1
错估型拖延


错估型拖延通常是拖延症的第一发病类型。这种患者在完成一件任务的时候,往往有两个错估:

过于乐观地估计完成任务所必须的时间;


更加乐观地估计休闲娱乐所耗费的时间。

下面是一个常见的错估型拖延的思路历程:

预估需要4个小时去完成稿件(实际往往需要8个小时)。


现在还有6个小时到截止时间,时间充裕。


先花1个小时看一集《权力的游戏》,休息一下(实际往往持续3个小时)。


真好看,再看一集好像也来得及。


又多看了一集,只剩3小时,开始吧。


终于开始,发现不是那么容易写,稍迟点睡。


最终为了赶上deadline而熬了个通宵,稿件质量也很不理想。




很明显,是两次错误的时间预估,导致了最终的拖延。


2
诱惑型拖延


有一个著名的棉花糖实验:将小朋友们关在一个房间中,给他们一块棉花糖。小朋友可以立刻吃掉,也可以选择等待一段时间直到实验者返回房间(通常为15分钟),那样将多获得一块棉花糖。结果,有相当一部分小孩最终会忍不住而先吃掉棉花糖,哪怕他明知忍住几分钟他就会再获得一块。




诱惑是在错估之后第二个出现的杀手。拖延症患者乐观估计了完成任务所必须的时间后,往往接着就会受到各种诱惑,去参与各种休闲娱乐。因为完成任务往往是艰难的、枯燥的、严肃的,而休闲娱乐往往是简单的、有趣的、轻松的,就像那颗甜美的棉花糖。


有一个笑话:每天早上起床的时候,脑海中有两个小人,一黑一白,白的说:快点起来!黑的说:多睡一会儿,多爽啊!然后两个小人就打了起来。后来打得太多,白的那个就被打死了。


从科学上讲,这两个小人在我们脑中分别占有一定位置,一部分高瞻远瞩,侧重于长远利益;一部分则比较短视,侧重于满足当下。当诱惑出现时,短视往往会占据上风,并最终导致拖延。


3
逃避型拖延


逃避包括多个方面,既有对压力的逃避,也有对失败的逃避。


我们既不想去面对压力也不想面对可能的失败,这让我们不断通过拖延去远离我们的目标,而诱惑往往就紧随着出现,这两种拖延形成了并发症关系。


达尔文花了20年时间在世界各地考察,却一直没有发表著作。直到年轻的学者华莱士寄了一篇论文给他,提到了自然选择观念,达尔文突然发现自己酝酿了20年的理论研究即将被人赶超,最终才在朋友的劝说下,开始动笔写作,结果第二年就发表了《物种起源》。




达尔文当然不是错估型拖延,他对科研的难度一清二楚;更不会是诱惑型拖延,对这种大科学家来说搞科研比任何事情都有趣。正是对进化论可能失败的压力、对进化论发表后所造成影响的畏惧,才让他一再拖延。


4
反抗型拖延


当我们不得不去做那些不喜欢做的事情时,脑中的小白人和小黑人又开始交战,小白人说:这事不做不行。小黑人说:这事我不喜欢,不要做。最终小白人惨胜,但小黑人虽然战败却也不肯让对方赢得开心,要将对方的目的打个折扣。


脑中的斗争反映到现实中就是:事情被拖延着完成,打了折扣。这种拖延是弱者对强者的反抗,但其实受伤害的往往还是弱者自己。



No.3
拖延症如何治愈


美国行为改变领域的顶尖专家,罗德岛大学的癌症预防研究中心主管詹姆斯·普罗查斯卡博士(对,没有错,真的是治癌症的),提出了一个改变行为的模式:


第一阶段是“前关注”,准备去改变某些东西;


第二阶段是“关注”,思考到底要改变什么;


第三阶段是“准备”,开始做尝试性的改变;


第四阶段是“行动”,持续有计划地去改变。


不按这个模式来,很难取得成功,这就是为什么“只管去做”是很难做到的。


所有看到这里的朋友,早已过了“前关注”这个阶段,大概处在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了,不是在想“我知道我罹患拖延癌了,但我想明天再考虑这个”,就是在想“好吧,我终于要开始改掉拖延了”。那么周刊君觉得,你们很有必要看看第四个阶段的行动纲领:


1
记录自己的拖延,并进行分析


选取一个时间段,记录下自己的拖延和拖延的原因。分析自己到底是受哪一种拖延症影响最深,方便做出针对性的调整。


2
确立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


将事情分解成一个长期目标和若干短期小目标,通过不断地完成短期目标来激励自己朝长期目标前进。


这既可以避免恐惧和压力,也便于更加准确地预估完成任务所必需的时间。注意,不要设立过于远大或完美的目标,因为一旦无法完成,会带来巨大压力和挫败感。




比如:如果让我们6小时完成20页的项目书或者论文,我们会觉得很累很恐惧,但如果我们将时限调整为10个小时,同时将20页拆分成5个4页的小目标,是不是就容易很多?


3
改善所处环境


诱惑是如此难以战胜,以至于王尔德都留下了这样的名言:“除了诱惑,我什么都能抵抗。”所以,远离诱惑是最好的方法。


我们可以尝试改变一下周遭环境来杜绝诱惑的侵袭。比如在做正事时,关闭手机以阻止电子游戏和社交网络的诱惑;又或者寻找一个充满自律者的环境,如图书馆或大学自习室。




4
注重过程而不是结果


当我们按照第一条记录下一段时间的拖延之后,总结一下,会发现拖延带来的损失远远比失败带来的损失要高得多。


所以,我们要将自己注意力的重点由结果转向过程,要相信所有的经历都是一种财富,人生没有完全意义上的徒劳无功,所有的苦劳终会有所报偿。做完一件事,无论怎样都比不做要好。


5
提供自我奖励而不是自我批判


每当我们高效地完成了某项任务,可以给自己设定一个奖励。不管是看电影、吃美食、打游戏还是购物刷卡,这时候,无论多放纵的娱乐都是不会产生负罪感和压力的——人能够创造业绩,也应该享受生活。


看到这里,想必大家对拖延已经有了不少认知,“从明天起,我一定不再拖延!”这样的雄心壮志也已经涌上来了吧?周刊君也与诸君抱有同样的心情。共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你的自控力配得上你的野心吗| M周刊
今日话题<FONT color=#6d5887 size=4 face=黑体>——孩子的自制力</FONT>
棉花糖的诱惑
《自控力》+《意志力》八招教你提升自控力
错估
一次偏离目标的经历20200108给未来的自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