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志愿军炮27团:36门炮需近千匹马牵引,换装后再度赴朝建立奇功

炮27团是最早入朝参战的炮兵部队之一。不过,在前五次战役中,27团和兄弟部队一样,跑断了腿、吃尽了苦头,可就是没捞上多少仗打。

尽管骡马拉动的炮存在机动性差、射程近、炮弹运输困难等诸多无法克服的困难,但炮兵部队还是想尽一切办法,尽最大努力为步兵提供炮火支援。

27团有36门日式15榴,都是用骡马牵引,是在抚顺装备的,那时候沈阳已经解放。15榴分两截,前为炮身,后为摇手架,需要16匹拉,还有4匹预备马。遇到路况不好的时候,就需要20匹马才能拉动。

在人员配置上,炮手班10至12人,驭手班8至10人;一门炮配有一个弹药车,弹药车由6匹马拉,弹药班6个人。

这样算下来,一个炮兵连就有230多人,90多匹马;还有5辆大车,主要是拉粮食草料。一个连行军比一个步兵营排的队还长,全团从排头到排尾能排到18到20里路,需要两个小时才能走完。

一匹马一天要吃12斤草、8斤料,连人吃的,每个连5辆车拉满也只够一天的给养。其中一辆车拉马槽;两辆车拉草料,以及备份的马套、挽具、文件箱;锅碗、蔬菜、粮食等还得占用两辆车。

四野百万大军入关的时候,炮兵部队全部用火车运到了关内,27团参加了平津战役。随后又参加了太原战役,一路打到了湖南边界,再未向南。

1950年2月,27团从湖南开往北满,屯垦开荒。3月的东北还是一片白茫茫的冰雪世界,各连开始盖房、打井、侦察荒地,准备犁杖、锄头,选种,召集当地的百姓开座谈会学习经验。

5月,天气回暖,部队开犁,一个连一片小天下,马棚、猪圈、鸡窝、大院子,就像一个庄子。一个营开荒千余垧地,全团开荒5万亩地。

枪炮早已入库,战士们手里挥舞的是锄头和镰刀。

刚犁完二遍地,朝鲜内战爆发了。豆子已经开了花,甜瓜也快熟了,团里决定等秋后办文化学校,战士们也准备分批回家。

就在这时,一纸调令,炮27团的官兵们将农具入库、将庄稼交给了县政府管理,然后再度披挂上阵,集结开赴鸭绿江边。

10月24日,炮队从安东鸭绿江大桥跨过了大江,踏上了抗美援朝的征程。新义州的朝鲜人民沿街排列,鼓掌,兴奋又紧张。看到了志愿军,就像看到了救星一样。

入朝后,炮兵打仗并不多,因为困难实在太多。

日式15榴十分笨重,射程也仅有7000公尺;而且靠骡马车运输炮弹,一车只能拉20多发,根本供不上打。

朝鲜北部多是山路,冰天雪地再加上陡峭、坑洼不平的路况,使得炮兵部队的行军简直比打仗还要累。

有时候,遇到上坡路,只能靠所有人和马匹一起一门一门地把炮拖上去;下坡路更难走,后面得拽着,慢慢地一点一点地往下放。有时候,折腾一晚上,只能走数公里的路。

消耗巨大难以补充也是一个大困难。

因为骡马太多,每个连每天光草料就需要两千多斤,就地又无法补充草料,稻草早就吃光了,两天的路程运一天的草料,根本供应不上吃。

单匹马的草料,最后不得不减到两斤,草不够了就撒青。因为走的山路多,马掌都磨掉了。

战士们都说:“这炮像王八似的,三天爬不到河边上。”

朝鲜北部的公路很窄,敌机又疯狂地轰炸,到处是坑坑洼洼的,晚上行军的时候,老是翻车。那时候,因为没有制空权,步兵部队白天都不行军,更何况是目标更大、隐蔽更加困难的炮兵部队?

炮兵部队想了很多办法克服困难,但是,真正要和美军干,有力的支援步兵,就必须改装。这种比较原始的骡马炮,在现代化战争中,几乎没有了发挥的可能。

尽管困难重重,条件有限,但炮兵战士们的战斗积极性很高,最会爱护马,也最会爱护炮,他们提出了一句口号:“利用旧武器,建立新功勋!”

用高度的创造性来补救炮的缺点,为步兵提供火力支援。

由于长期缺少草料,马都变瘦了,驭手们心疼不已,偷偷把自己的干粮拿去喂马,用自己的手巾给马擦眼。炮手们拆下敌人的破轮胎,套在炮车的铁轮上防滑。

一到宿营地,炮手们赶紧检查零件,擦拭炮,时刻准备战斗;驭手们顾不上喝口水,连忙用小扫把给马扫汗,怕马受风,人不吃,也要先把马喂了。

前五次战役,炮兵部队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完成了战斗任务。

五次战役后期,在铁原阻击敌人的战斗中,炮兵发挥了很大威力。战士们将炮推至距敌3000公尺的距离上,抵近射击,摧毁敌人的坦克,打乱敌人的成建制冲击。

第五次战役结束后,敌我双方在三八线上进入对峙阶段。

无比沮丧的炮27团战士们迎来了一个天大的好消息,比打了打胜仗还开心。上级命令他们回国换装,换完新装备后准备再战。

1951年7月,炮27团从朝鲜前线回到了国内,专列从鸭绿江边将他们一路送到了郑家屯。

郑家屯车站,早已是人山人海,红旗漫卷,大家都在等着迎接炮兵英雄的归来。列车慢慢进站,马上传来了歌声,锣鼓声,口号声。

炮兵战士们一下车,男女老少都围了上来,拉着手嘘寒问好。看着无比亲热的乡亲们,不少战士住不住热泪盈眶,心中既感动又惭愧,觉得自己没有打好仗。

不用战士们动手,青壮年们组织了卸车队,纷纷爬上车开始忙碌起来。老幼妇孺则拉着战士们,给他们挂花、鲜花。秧歌队一直把炮兵们护送到驻地。

休息了几天后,全团组织驭手、炮手、干部分两个队,学习司机和助手;营团干部前往长春参加集训,由苏联专家教授炮兵射击计划和战术,连、排级指战员则学习射击指挥。

学习完了,才开始授炮。

36门崭新的苏式122榴弹炮排成了两行,停放在郑家屯火车站附近的广场上,前面都有牵引的十轮卡车。这是祖国人民捐献给志愿军的。

那些从朝鲜战场上带回来的日式15榴,全部交给了炮39团,被拉到秦皇岛保卫海防。

领到新炮后,全团开始实弹射击训练。经过数个月的训练,战士们完全掌握了新式榴弹炮的战术运用。

12月25日,炮27团再度跨过了鸭绿江大桥。

一个连分为两个大组,连长带着指挥排,坐一辆卡斯车走在最前面;后面跟着的是给养车,上面有炊事班,带着粮食、厨具等,车是吉斯150.

再后面是两辆拉弹药的车,车上坐着弹药手;弹药车后面跟着的是炮车,全是10轮的大卡吉斯151,每连有四门炮,配备了5辆牵引车,一辆备用。

指导员带领卫生员、军械员、文教作为收容车,走在最后。连、排级干部在各车担任车长,车分散走,形成大分散、小集中。各车成员又分伪装组、防空组、加油加水组。

部队以营为梯队行车,每连携带半个月的给养,到宿营地很是省力。

炮27团换成全机械化后,与当初的骡马炮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部队进入朝鲜后,奉命赶往青云砚一带,为防守一线的步兵提供火力支援。团指设在青云砚,一营营指设在205高地,二营营指设在258高地,三营营指设在甘水峰。

连观察所都设在前沿部队,上浦坊、旧岱洞有前进观察所,有线、无线同时使用。

团部定出了苏式防御计划,根据敌情,详细定好固定阻拦线,集中射击区,移动阻击区。在4条敌坦克可能出现的路上,分别取名为狼、虎、豹、犬,意思是要狠狠打击美帝的嚣张气焰。

每门炮都熟练了上百个目标,只要连长一喊口令,炮手就立刻动起来。连长看地图喊口令,并结合观察敌情。地图上的射击目标,都分别标注了号,指挥员和战士们都烂熟在心。

敌人的坦克对防线的威胁最大。起初,敌坦克很嚣张,公开摆在高点上,照着我方的工事直打,令步兵十分头疼。敌人的汽车大白天往返不断,每天部下百余辆,步兵也成群来往、

到了7月份时,随着炮兵部队的工事完善,战士们也完全熟悉掌握了环境,这种情况大为改观。

这期间,炮兵部队就盯着敌人的坦克打,敌人的坦克不断地被摧毁。后来,敌人给坦克挖隐蔽工事,我军的观察员一眼就可以看穿,指引炮兵将炮弹打穿进工事,继而摧毁坦克。

不久,敌人的坦克不敢再嚣张了,开到山上打几发炮弹后,就赶紧溜走了,不敢再停留。

随着技术的不断熟练,战士们可以用提前量法,单炮完成对敌汽车的封锁。连长一手拿着电话机,眼睛看着炮队镜,用秒表算好时间,指挥炮兵射击,打得十分准。

有一次,敌人的4辆汽车对头走,正当错车的时候,炮兵果断开炮射击,成功击毁了两辆。敌人的汽车白天也不敢走了。

为了预防我军的炮火,敌人沿着公路插上了10多里的伪装网,像墙似的挡着汽车,我炮兵部队就打坏其伪装网,照旧狠揍他们的汽车。

敌人没办法,每天在山上、沟口放烟雾,掩护汽车。

自从炮兵部队换完装重回战场后,对峙线上的敌人一下子老实了许多,过去敌人在山上到处乱跑、挑衅的情况,一去不返了。

对峙时期,敌我双方虽然没有爆发大规模的战役,但小规模的战斗从未停止过。有时候,为了争夺一座小山包、一条公路、一块阵地,敌我双方都会累计投入营、团以上的兵力反复争夺,惨烈厮杀。

我军依靠坑道工事和步炮协同战术,一次又一次地创造了战场奇迹。

第五次战役结束后,随着后勤的不断改善,前线将士们不再愁保障问题,粮食充足,弹药充足。炮兵部队也不再担心炮弹供应跟不上,完全开足火力,也让美军尝到了挨炸的滋味。

为了防止敌炮群找到我方炮阵地,战士们加修工事,跑到200里外拉木头。阵地有半坑道式,坑道式,揭开式。

为了迷惑敌人,每个连队都利用老阵地做伪装阵地,故意吸引敌人的炮火,严密主阵地的伪装,使得敌人的炮群一直找不到我方的炮兵主阵地。

炮兵最怕空中的侦察,那时候,炮兵阵地四周都部署有高射炮部队,敌人的炮兵校射机根本不敢前来侦察。

就拿7连来说,两个多月时间里,敌人向该连阵地发射了3000多枚炮弹,敌机轰炸过两次,不过轰炸的都是伪装阵地,而主阵地已经发射了数千发炮弹,敌人就是没有找到。

另外,27团每连还抽出了一门炮,前后左右的打游击。主阵地一般的不打,都是游击炮开火,打一阵就换个地方。这下,把敌人弄得更加迷糊了。

游动炮战中,7连4炮先后发射了200多发炮弹,击毁敌坦克14辆,创造了游动炮的典范。

阵地战时期,对敌人造成大量杀伤的当属炮兵部队。无论进攻还是防守,炮兵都能将一发发炮弹精准地打入敌群,形成大量杀伤。

就拿上甘岭战役来说,步炮协同战术是取得胜利的法宝。这场战役的胜利,至少一半的功劳应该记在炮兵头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浴血三八线157】志愿军炮兵班长,舍命开炮当场牺牲,美军阵地清出30具尸体
永远的老山(上)
四野老兵访谈录:我向俘虏们喊话,当过炮兵的跟我走
“炮膛瞄准”打得准!解放战士却抵触:很好,但不合理论
激战上甘岭(9)—第二阶段指挥做调整,增强炮兵作战能力
杨得志(48)以石家庄战役的进攻出发工事为例,发动战士挖坑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