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炮膛瞄准”打得准!解放战士却抵触:很好,但不合理论
userphoto

2022.09.04 云南

关注
作者:爱军
我军从诞生之日起,步兵的成长有目共睹,尽管装备落后,却越战越强,百炼成钢。而我军炮兵的发展,也经历过极其艰难的历史,但在解放战争中,他们竟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壮大起来。本文仅以中原野战军第4纵队为例,管中窥豹。
(一)白手起家:386旅用2门炮,组成了最早的炮兵连
1937年在抗日战争忻口战役中,败溃的阎锡山军队把一门13式的山炮丢弃在宁武关,当时,八路军386旅(中野4纵的前身)正向敌人侧背挺进,意外地拣到。这是全旅的第一门炮,宝贝得很,炮手演示时,全旅围观。
1940年10月,榆社之战时又缴了另一门炮,这门炮是古董级的,它是清朝光绪33年(1907年)造的,炮身上边铸有龙,架子是日本昭和年间所造,因已腐旧不堪,所以日军放在碉堡里作“要塞炮”。386旅就用这两门炮,组成了最早的炮兵连。
解放战争开始后,中野4纵的炮兵迅速发展,他们在晋南战役结束时,已经拥有一支强大的炮兵部队,这支部队完全是在战争中赢得的。仅在战争第一年,蒋阎军给全纵队送来的山炮就足够武装起来一个新式炮兵团。此外,还有数百门其它口径的轻炮。
向中野运“送大炮”最殷勤的当首推阎锡山,他的每一门炮注定都要送给我军,可谓毫无保留。上党战役,胡三馀一次就送来22门山炮。汾孝战役,阎锡山又把另外14门炮送来了。所以阎军炮兵说:“反正都一样,这次跑了,下次跑不脱。”
当然,这么大的风头不能全让地方军抢了,嫡系军自然不甘落后,胡宗南也不吝啬。
1946年夏季,胡军第31旅奉令给第167旅运送4门92步兵炮、两挺战防枪。在闻夏战役中随着该旅覆灭,全部被我军缴获。当时俘虏的纷纷议论说:“看他(指敌政旅长刘铭钊)怎么交代?和第167旅还没见面,炮就给解放军送去了。”
胡宗南的第1旅在临汾附近被歼时,又给送来了4门新的94式炮、5个火箭筒、3门战防炮,都是刚由洛阳装备好,火箭炮还没用过,全是崭新的美国造。
除了各种炮,蒋阎军还整批“送来”训练有素的炮手。4纵某旅炮兵大队中,解放战士占75%,16个班长中就有11个是由蒋阎军解放过来的,许多炮兵还和他原来的炮在一起。炮兵干部都器重他们,夸奖他们勇敢、灵活,所有的解放战士本身也都感受到了这一点。杨福柱说:“我在阎军炮兵第28团干了5年才混得一个副班长,到这一年就当了班长。”他们皆以无限的忠勇和娴熟的技术,为人民解放战争服务。
(二)炮膛瞄准:解放战士很抵触:打准了,很好,但不合理论
有了人,有了炮,工作也跟着复杂起来了。当时组成我军炮兵的有三类人:一类是经过长期革命锻炼的老战士,他们忠实积极,但是缺乏炮兵实战经验。一类是新近编进炮兵的“生手”,他们在解放区长大,觉悟很高,工作努力,思想纯洁,却还没学会打仗,打炮的时候还要捂耳朵。再一类就是解放战士,他们数量多,打过仗,但初来时思想上落后;他们虽然有技术,但是大多被一些国外军事学的“教条”束缚。
从一个全不懂得炮的“外行”,训练成熟练的炮兵战士,以至成为一支英雄的炮兵部队,确实要经历异常艰难曲折的过程。因为部队要行军、打仗,时间不充裕。为了使每人都能迅速熟悉业务,掌握技术,部队常是一边行军,一边训练。
在训练与实战过程中,我军取得了“抵近射击”的丰富经验,山炮常在距离目标百米左右射击,结果百发百中,这在炮兵历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大炮常被推到距敌人碉堡只几十米处,和机枪阵地排成一条线。然后把炮栓拉开,从炮筒里看出去,可以看清敌人碉堡上的砖头,炮兵们夸张地说:“能算清敌人多少根眉毛”。
我军炮兵战士在特定条件下,还创造了一种“炮膛瞄准法”,但这种完全不合炮兵理论的方法,开始运用时却遇到很大抵触。
某部炮兵第一次配合步兵攻打霍县南堡敌人据点时,那些炮手班的解放战士看看敌人据点的构筑。碉堡群密集地立在山口外的一片高地上,又有几道铁丝网和几道沟,说:“我的天,打不好,敌人冲出来,刺刀瞬间就能顶到胸口,大家不都完蛋了吗?”有些解放战士甚至小声嘀咕:“这不给人家送炮去哩!”
抵触更大的是旧时学过炮兵的人,教条地坚持:“书上说的,至少应是3000米的中距射击,你用百米距离,是违反射击原理的。”而射击后,当你告诉他说:“打准了!”他还是说:“打准了,很好,但不合理论……”
可是,因为每次都打得准确,而且在我们百战百胜的步兵掩护下,并无“丢炮”的危险,以后大家便都信服了。时间一久,他们共同摸索出几条规律,射击就更准确了。有时敌人的碉堡太厚,不易摧毁,炮兵们便直接瞄碉堡枪眼,打得准,一颗炮弹就可把碉堡内一层敌人全部消灭。
(三)“硬骨头班”:全班8人立功,班长解放战士出身,荣立特等功
和所有人民战士一样,每一门炮和每个炮兵都有一段史诗般的故事。最突出的典范要算杨有才班这门炮,在晋南战役中立下卓越的战功。
班长杨有才,过去在旧军队是个“兵油子”,吃过无数的苦头。1943年八路军反击阎军进犯的青城、浮山战役,杨有才成为解放战士,才结束了他多年的不像人的生活。杨有才经过我军长时期的教育培养,提高了觉悟,经历了解放战争以来诸次战役,成为一个出色的炮兵英雄。
他带领的炮兵第2连第1班,开头是比较落后的。但他处处以身作则,凡事带头干,很快便把全班带成一个先进集体。解放曲沃城战斗中,杨有才这门炮轰毁了北门附近的6个碉堡,使步兵顺利地占领了第一道城墙。随后,他们又迅速把炮拆开,冒着敌人密集射击的危险,将零件抬到距敌只有100米的第二道城的城楼上。次日下午开始总攻击,他们第一炮便把内城敌人据守的城门楼顶轰坍,再接连打了5弹,便全部摧毁了城门楼。而杨有才却被炮火烧灼得昏倒了,头发、眉毛被烧焦了,前额满是血泡。
杨有才额角上的烧伤刚好,部队又去攻打运城。第一天打西郊王大村,上级批准打9发炮弹,他们只用6发就摧毁了敌人3个碉堡,掩护步兵顺利地冲上去。敌人的炮火密集如雨,三炮手李富贵腿部负重伤,他却不吭气,继续坐在那里打到底。
正式攻城时,遇到很大的困难:城外全是开阔地,一座大碉堡耸立在西城门的右前方,大碉堡有五层,里面住有一连敌人。这个碉堡若不摧毁,步兵便难以接近城墙。于是拔掉这个钉子的任务,又交给了杨有才这门炮。
根据地形、地物,要靠近碉堡没有别的选择,必须把大炮摆在距碉堡很近的开阔地上,才能有效地打击敌人。夜里,杨有才和连长去看地形。他们从左边顺着敌人遗弃的交通沟前进到距城墙200多米、距碉堡300多米的地方,决定在这里构筑炮阵地。当夜,他们便在这个十分危险的地方,把40条大麻袋装满了土,堵好了围墙,用门板做好盖沟。
5月11日,阵地还没有修好,天就亮了。敌人一觉醒来,猛然发觉我军在开阔地上修工事,以为是我步兵在修筑前哨阵地。机关枪、迫击炮、六零炮一阵阵打过来。但全班都英勇机警地和敌人的炮火、炸弹顽强搏斗。他们顶着炮火,终于在5个小时内把阵地作好了。
1400斤重的炮进入阵地时,全靠炮兵一件一件放在背上、弯着腰由交通壕驮送。大的零件他们要4个人驮着一个,用手掌和膝盖艰难地移动,爬了三次(每次500多米)才把炮和炮弹运上来。手掌磨肿了,裤子磨破了,战士李富贵的膝盖流出血来,但他们全然顾不上。
他们迅速地将炮架起来,连打11发,直接把西南角的大碉堡打成一堆瓦研。整个西城墙上的敌人,完全被重炮的神威震慑住,没人敢开枪,生怕暴露目标召来炮弹。
杨有才班的任务完成了,但在撤回这门炮时,他们却遇到敌人异常凶猛的报复。敌人的6门迫击炮同时对准这个炮阵地,炮弹雨点般的打了过来。战士胡海邦敏捷地扛起炮身就走,刚进交通壕,敌人紧跟着又打来30多发炮弹。当他们再来拆其他的零件时,敌人又是6发。
如此三次,在第四次动手时,为着抢救重于生命的重炮,他们谁也不隐蔽,一排抱弹炸伤了杨有才的肩膀和胡海邦的腿,但谁也没有退缩,终于在敌人密集的炮火下,将全炮撤进了交通壕,并把炮的零件隐蔽好。等着敌人的一批炮弹刚爆炸,就趁着炮火的浓烟跳出交通壕,从开阔地冲刺般猛跑,离开了危险区。
杨有才班在战前的决心是:“争取百发百中,至多不跑五发。”
晋南战役,他们总共打了79发,就有76发命中。结果10个人中有8个人立了功;杨有才是特等功臣,史建明等3人记大功,王中有等3人记中功,宋文华记小功。从此被称为“硬骨头班”。
(四)百发百中:一门炮10发炮弹,能省就省
在实际的战斗中,我军炮兵的战术与技术,都有飞跃的发展,他们用坚毅和勇敢的精神,克服过无数困难。某部炮兵第三连的刘丑寅班,也是一个模范的炮兵班,每次战斗都能胜利完成任务。运城北关战斗时,阵地距敌50来米,只隔一道墙,敌人说话都能听见。他们第一次做的阵地不合适,把炮推进去又拉出来。重构阵地时,敌一颗炮弹打来,3人挂彩,接着又有几个人负伤。但他们在敌人凶猛的炮火下,继续顽强地战斗。
第一炮手鲁坤芳被一颗炮弹炸伤了脚,炮弹皮从脚面到脚心穿透,不能站地,他便跪在地上连打8发,把敌人的大碉堡摧垮。最后撤出阵地时,火炮发生故障,炮弹在炮膛内取不出来,闭锁机也关不上。鲁坤芳便把闭锁机取下来,将炮拉下阵地,并背着32斤重的闭锁机,在暴露阵地奔跑了50米,直到他胸疼得不能再动了,才由其他炮手把他背下来。
实战中,许多炮都有些小毛病,炮兵们提出:“掌握炮的毛病!也能百发百中。”他们还能把曲射炮改成直射,使先前无可奈何的“伏地碉”,也能使用山炮摧毁。常常在攻坚战中大显神威。
当然,我军的炮弹和炮一样,也是靠敌人供应的。没有炮弹,威力再大的炮也是废铁和累赘。炮兵大队长杨永清说:“从有了炮到1946年,只从上级领取过24发炮弹。大家珍惜炮弹,练得百发百中,弹无虚发。”解放战士杨福柱回忆他第一次参加赵城战斗:“上级命令一门炮10发炮弹,能省就省。我们那门炮打了4发,步兵即登上城。在蒋军那边时,他们就是打一个碉堡也得200发,至少也得70发。”进入解放军后,他们在战术技术上都突破很多教条的束缚,形成自己一套完整的经验。
1946年12月山西吉县之战,第一连二炮炮手班长萧飞的炮受命攻打小户村敌碉堡。碉堡修在三面断崖的一块高地上,很难接近。萧飞反复观察地形,无路可通,只有沿着工兵在断崖上挖的羊肠小道,把沉重的山炮逐件扛到断绝地。他们通过弯弯曲曲的路,又把1400斤重的山炮在弹雨中拉上去,架在东关一块驴脊梁形的暴露阵地上。头两炮稍微低了些,第三炮就把碉堡打了个黑窟窿,接连两发便把碉堡毁灭,突击部队便由山炮开辟的道路冲了进去。
1947年4月解放侯马战斗中,周文渊连距目的地70里,他们接到命令后从起身到开火只用4小时,简直像飞一样驰向火线。在临汾小贾战斗中,炮在城外才打了几发,步兵就登上城去,而残敌尚盘踞城内,负隅顽抗;城外又有敌人来扰。需要把炮架上城头,痛击援敌,但城门还没开。他们记得:俄国名将苏沃洛夫曾经把炮从阿尔卑斯山上吊到山下,就创造性地模仿一下,但方向相反,他们竟把沉重的山炮拆开,逐件用绳索吊到城头上去。
攻取曲沃的时候,火箭炮的阵地,距离敌人的碉堡只20米。炮手们偷偷选择了一座楼,从窗户看出去,敌人的碉堡就紧挨在脸前。为避免敌人发觉,他们在整个楼上泼了水。一则是怕发炮时炮火把楼板烧着,二则可使他们挖炮眼的土落在楼板上时别处听不见响声。他们把墙壁挖得只剩下薄薄一层土,单等总攻击令下来,只要用力蹬上一脚,就可伸出炮口发射。结果,炮火射击开始时,一炮就把敌人碉堡打穿了。
以后,部队进入中原的一年多时间内,在陇海战役、解放洛阳之战、解放郑州之战、淮海战役中,从敌人那里缴获了更多的重炮。当1949年3月,4纵在江淮地区誓师渡江南征的时候,成立了新的重炮部队,在伟大的渡江战役及其以后的历次战斗中,发挥了更加震撼的威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山“7.12大捷”的炮兵英雄|一等功臣夏文荣,2天装填炮弹5卡车
四野老兵访谈录:我向俘虏们喊话,当过炮兵的跟我走
炮击运城——西北野战军2纵炮兵营的攻城战斗记
战百色, 李明瑞三炮定胜负
对越自卫反击战之老山炮战:完全颠覆你对炮兵的认识
参谋长自作主张做了一件事,不但没被处分,反而得到上级表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