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只套用教案岂能上好课

在参加课堂教学比赛等活动的时候,我发现一些课存在相似问题。

一开始师生互动活跃,课堂虎虎有生气。接下来,学生接不上教师抛出的“学习问题”或“研究问题”,小组学习无实质性成效,课堂气氛逐渐变得冷清。再往下走,为了衔接后续教学环节,教师只好按“既定方案”自问自答“圆场”,学生跟在后面只能作“是或对”等简单集体应答。

这样的课堂,教师靠“包打包唱”成了“主演”,学生被教师“拖着跑”,成了“配角”,教学效果甚至低于平时的常规课。

通过调查了解,我发现出现此类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执教者直接套用了相关教辅材料上的教学设计或名师教案造成的。教师套用他人教案进行教学,出发点无外乎希望自己所上的课也能产生与名师一样的教学效果。其实,这种想法与期盼是不现实的,因为不管谁的教案都不能直接套用。

一是教师个人的素质与知识水平不同,对教材的理解角度与程度就不一样,处理教材的方式方法会有较大差异。

二是学生的知识基础决定了教学层次、手段、方法的选择不一样,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材施教”。如果他人的教案适合自己所教学生,也许能够应付一下;如果不适合自己所教学生,课堂上一定会“卡壳”。一般情况下,他人的教案怎会适合自己所教的学生?

综上所述,套用他人教案上课,从理论上分析是行不通的,事实证明也是如此。这样做既违背教育教学规律,又忽略了备课对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作用。

长此以往,不但公开课效率低下、无指导意义,而且对教师成长、发展非常不利。

因此,任何教师都不要有既不费心思又把课上好的侥幸心理。

事实上,上好课的关键是要在备课方面下功夫。


一、吃透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教学的依据,执教者不但要熟悉课程性质、理念、目标,而且还要对任教学段的知识层次、能力达成、重点难点分布等进行全面研究。执教者把“课程标准”钻研得一清二楚、了然于胸,才能站在理论高度审视、评价教学设计优劣,才能不断修改、完善自己的教案。

二、吃透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载体,也是学生学习的范本,执教者对教材的编排意图、单元特色、知识结构等要做到了如指掌,要把知识点的深度与广度、内涵与外延等梳理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只有熟悉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做到信手拈来、恰到好处。

三、吃透学情


执教者只有充分了解学生,才能根据班级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策略,有效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

理论与实践功课做得扎实,在此基础上充分预设的教案,才是符合学生基础、有实用价值、能动态生成精彩片段的好教案。

不论公开课还是常规课,带着这样的教案进课堂,教师会踏实、从容得多,也会有底气得多。

来源:中国教师报
编辑:邱   琨  初审:余   华  

复审:方心田  终审:吕江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导学案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导学案讲座一之15)
《落实教学常规,提高教学质量》
中学英语教学现状分析与建议
重新认识教师“教学基本功”
《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研究报告_课题研究 天津河东丽苑小学
“导学案”的设计与实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