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导学案讲座一之15)
编者按:本人对“导学案讲座”分为四个系列:一导学案综述,二数学导学案,三高中数学导学案,四初中数学导学案。对每个系列分为若干个专题,每个专题分为几个版块。
本文《导学案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导学案讲座系列一之专题15)》分为六个版块:一是浅谈“导学案”在教学中的作用;二是探究新课程理念下“导学案”教学模式;三是浅析“导学案”教学法实践应用;四是浅谈课堂教学中导学案的高效实施;五是导学案在高效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六是新课程新课改中导学案的合理使用。致谢各位原作者和诸位读者。
版块一:浅谈“导学案”在教学中的作用
来源:远程采编 日期:2012年3月28日
打造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丰富课堂教学内涵,构建充满教育智慧的创造性课堂,是教学改革的命脉所在。在改革的浪潮中,我区推出了“一案四学”的改革思路,下面我就对其中的一案即导学案谈谈自己的肤浅认识。
一、导学案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想真正写好导学案,教师必须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重难点直观的展示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多角度、多侧面地深入挖掘教材,富有启发性地理解教材;集体备课制定出高质量的学案。
1、要求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导学案设计要完成问题探究、知识整理、阅读思考、巩固练习等要求,在编写中要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通过具有启发性的内容,有层次性、梯度性的问题设计,从整体上体现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能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使学生明确目标,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这就需要教师深入挖掘教材,提炼教材,从而编写出符合学生认识层次的有启发性的导学案。
2、要求教师集体备课。在集体备课中,教师可以合作学习,共同提高。为了设计实效性强的习题,可以出谋划策共同解决 ;为了提高课堂效果,可以取长补短,共同研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在讨论中进步、在争执中前进、在改正中提高,在合作中团结,充分享受到集体的力量。
二、导学案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导学案最突出的特点是:导学。学生可以根据导学案提前预习,达到课堂高效的目的。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科学、实效的导学案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教师鼓励学生大胆提出不同的见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遇到问题,不是把现成的答案捧给学生,而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让学生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和锻炼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这些都深深地吸引着学生,唤起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从而使学生能主动自觉的预习、查阅、讨论……有了学生的主动预习,课堂效率自然得以提升,再也不用担心课堂内容完不成了。课后的复习题也会让学生更有兴趣完成。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了预习、讨论、合作等良好习惯。
2、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集体讨论、合作研讨的能力。导学案的启发性、层次性从不同层次培养学生的能力。所有问题要求学生独立思考、集体讨论、合作研讨,每个问题都有答案,但不是每个问题都有固定答案,允许学生发表意见,允许不同答案的存在。在自主、合作、讨论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集体讨论、合作研讨的能力。
三、导学案可以提高课堂效率
有了导学案,学生的学习目标更明确,学习内容更清楚,学习方法更有效,学习时间更合理、更科学。每节课都是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课堂展示的教学模式,还有教师点拨、引导、共同参与的互动学习。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轻松。课堂效率得到大大提高。
综上所述,导学案的作用不仅仅发挥在课堂教学上,还发挥在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中。只有教师充分理解、深入挖掘教材,才能写出更科学实效的导学案,才能与新课程同行。
版块二:探究新课程理念下“导学案”教学模式
原作者:朱泽克 来源: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曹顾张初中 日期:2011年6月22日
在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要学习新的教学理念,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才能适应新课程的教学。作为一线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有很多感触,在这不惜笔墨,与各位教学同仁共同探究。
一.积极学习“导学案”教学模式相关书籍,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为了全面落实新课程理念,强力推进课程教学改革,优化课堂教学效益,在学习我县“三为主”高效课堂新的理念的基础上,我校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推行以“导学案”为主要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改革。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也积极的投身于教学改革的实践当中。
二.反思阶段教学工作,积极转变教学方式
1、《导学案》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按照学生的学习全过程设计,采用“不看不讲”、“不议不讲”、“不练不讲”编写体列,实施中其操作要领即: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教导学,善学促教,有效对话,当堂训练。有利于改变长期以来僵化的课堂形态,把学生的“学”置于核心地位,促进学生步入会学——-学会-——会学的良性循环轨道。同时也有利于教师角色的转变,使教师的角色定位于学生学习的引导着合作者真正做到授之于渔。学生通过这种方式的熏陶,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和要领,为他们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回顾这一阶段教学之初,我在课前布置自主预习作业,上课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根据课时教学要求,出示问题,学习小组讨论与学生独立思考相结合的方式解决,却发现学生不太适应,结果是课上学生感觉很热闹,很好奇,但是感觉收获不大,应为他们已经习惯了老师讲,自己做笔记的方式,所以课堂效率很低,我也很苦恼。我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觉得有以下工作需要注意:
⑴《导学案》把“自主学习”放到第一时间,客观上延长了学生的学习时间,拓展学习的空间,也为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变学会为会学搭建了平台。这一环节的落实应该做到“四有”,即有目标、有任务、有指导、有检查,真正做到先学后教。
⑵《导学案》把“不议不讲”作为第二时间,旨在突出“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为改变教师教学方式搭建平台。“不议不讲”的“议”是“讲”的起点,“讲”是“议”的升华,只有有问题才能“议”,才有“讲”的实效。及时整理学生预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达到第二次备课。
①在课中,教师着手创设含有真实事件的情境,在新的“刺激”之下,教师顺势提问、启发,引起学生持续开展认知活动的欲望,带着问题自主学习。对学生经过独立思考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展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释疑解难。达到创设情境、师生互动、展示提升、精讲点拨的目的。
②课后,以练促学、及时反馈、延升拓展、巩固提升。作业应“有发必收” 、“有收必批” 、“有批必评” 、“有评必补”,要全批全改,撰写错题集为“周周清”做好铺垫。
三.新课程实施中问题凸显
新课程实施以来,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三维目标得到充分关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逐步成为教学的主旋律,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一些问题也凸显出来。
1、教师的教学理念还没有完全转变,课堂上教师“讲”得时间多与学生“学和练”的时间,学生习惯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自我思考、讨论交流的时间不足。
2、教师的教学理念是新的,但是教学模式惯性使然,改变教学方式需要一个过程,不能一蹴而就。所以教研的力度要加大,集体备课要落到实处,学生的学习方式也需要一个过程来改变。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不断学习,积极进取,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提升,为新课程实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版块三:浅析“导学案”教学法实践应用
原作者:湖北省麻城市鼓楼中心学校城东中学 宋来 日期:2011年3月27日
捷克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这样一句话:“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多学。”
一、问题的提出
1、就我们目前的教育教学而言,转变观念确实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学习新课程理念,要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认真思考传统教与学在我们实际教学中出现的种种尴尬:课堂内教师板着脸在上面讲,学生苦着脸在下面听;或者是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昏昏欲睡。
2、问题出现在那里呢?为什么现在一方面教师觉得书越来越难教,另一方面学生厌学情绪越来越严重,是老师不会讲?还是学生不会学?……。悉心体会,理性思考,原来我们将教与学的关系颠倒啦。“不愤不悱,不启不发”呀!不学不教,学而后教,教是为了不教。我们可以想象强迫一个想看动画片的孩子去看京剧,一个想打篮球的孩子你偏要他坐好练字的尴尬情景。因势利导,我们该教会学生什么?绝不仅仅是学会考试,最终是要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研究;学会创新;学会合作;学会做人;学会生活。新课程的核心问题是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3、如何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这是目前老师们在具体教学实践中的感觉最棘手的问题之一。这就是说历史发展到我们非进行课堂改革不可。怎么改呢?纵观全国形势,只要你随便点开哪个教育网站,2009年全国各地教育都在改革,纷纷提出导学案,他们发挥集体智慧,群策群力为新一轮的教改提出实质性的东西,使课堂教学从内容到形式得到充实,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式飞跃。而我们老师还在埋头照抄教案备课,大搞题海战役,我有这样一种感觉:全国到处课改轰轰烈烈,专辑论文一大堆,我们蒙在鼓里,人家在加速前进的时候,我们还在整队集合,殊不知如今的教育已经换了天。
4、现在该怎么办,说透彻点:不要备课本,不要作业本,教师让出课堂少讲,还学生课堂让学生多讲。学习杜郎口小组讨论只是外在模式,今天我们要讨论的就是引导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导学案。
二、从教案到“导学案”
1、按照课堂教学老思路,设计好教案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传统教案教学普遍存在两种倾向:一是教学的单向性,即以老师和课本为中心,教师过多考虑如何把课本知识内容讲得精彩完美、到边到角,而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二是教案的封闭性,即教案是老师自备、自用,没让学生参与,缺少公开性和透明度,学生在课前对老师的教学意图无从了解,上课只能被动学习。
2、在有一段时间的教学改革中,又出现另一种课堂极端: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弱化教师的主导地位,只注重课堂的“活跃”场面,而忽视教学的最终效果,一些课堂教学改革搞得“轰轰烈烈”,诸如很多优质课、多媒体电化教学,表面很热闹,很繁华,结果实质是很多老师是讲完这节课后还是偷偷到课后再补一节课,其原因在于只看到学生自主意识强,而忽视自主能力弱的现状,没有看到学生的意识与能力间存在差距。这些课就是我们所说的课堂作秀,绝大部分教师也都承认这样的课是讲给领导听得,不是讲给学生听的。要认识到教学法的核心是教“学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才是关键,而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离不开老师的指导。我们必须尝试把传统的“教案”改革为逐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自助式“学案”。
3、从“教案”到“导学案”的改革,必须把教学重心由老师“如何教”转移到“如何让学生学会、会学”,用具有公开性和透明度的“学案”来沟通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增强了教学的民主性和双向交流性。具体做法是:
⑴根据学生现有知识,自学能力水平和教学、考试的要求,编制出指导学生每一课时的助学方案,称之为“导学案”。通常要提前一周印制完成,发放到学生手中。
⑵学生借助“导学案”自主学习,初步掌握基础知识、概念、理清知识线索,并尝试用掌握的知识解答“学案”中的问题,进行自我能力训练或讨论交流,并在“学案”上作相关的学习记录。学生能自主完成的内容,就可以先学习掌握;剩余部分在课堂教学讨论中解决,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导学案”还鼓励学生在自学中探索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思考,又反过来促进老师的教学。
4、教案与学案的区别:
⑴目的:教案——为教师上好课做准备;学案——为学生自学提供指导。⑵性质:教案——教师中心,单向性、封闭性;学案——学生中心,互动性、开放性。
⑶角色:教案——教师自导自演,学生是听众;学案——教师组织调节,学生是主角。
⑷表达:教案——界面规整,表述严整周密,多用书面语;学案——界面亲切,表述生动活泼,多用口语。
三、导学案怎样编写
说了这么多,导学案怎么编写呢?我们先来看这几个例子,这都是七年级导学案(语文《愚公移山》导学案,数学《同类项》导学案、英语《 When is your birthday?》导学案网上搜索可以看到)看一看这几篇导学案后,我们再在网上点击点击,就会发现导学案一夜之间怎么全国到处都是,而我们还在老三篇,八字步慢慢走,原来我们落后别人好远好远。
㈠导学案编写的程序与环节
纵观这些导学案,我们可以总结导学案的编写程序: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过程。关键是学习过程,一般情况下,分为六个环节:
1、导入新课:对上一节课的复习引导进入下一节课(2分钟左右)。
2、自主学习:学生根据自学提纲进行自学,自学时教师巡视、督查,重点指导中、差生。学生准备两支笔,黑色完成自学提示,红色小组纠错。(约10分钟左右)
3、展示对碰:在课中,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或小组成果,以板书、登台讲解、质疑对抗,交流导学案等形式进行。(20分钟左右)
4、精讲点拨:教师对学生展示情况进行精讲和指导,适时介入,个别问题随机点拨,重点难点、主干知识和问题整合点拨,归纳小结进行知识点拨、方法点拨和能力点拨。(在3同时进行)
5、拓展小结:教师依据教学内容设计一定层次的问题和练习题,当堂检测,进行巩固、拓展、反馈所学知识,并注意模块知识的链接和深化。整合本节知识,形成知识网络。并收取本次导学案,下发下节课导学案。(13分钟左右)
6、课后反思:教师要在“导学案”上填写“教后记”,针对课堂教学情况形成“错题集”,用作下次集中备课交流时的补充;学生填写“学后记”,当作复习时注意的问题。
㈡导学案编写的注意事项
其他导学案基本大同小异,要灵活运用,不能照搬照套。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强调的是老师和学生任务是什么?详细来讲:
1、老师的任务。课前策划导学案;课中组织控制,点拨引导,激励评价;课后反思,完善导学案。
⑴课前:编写导学案,充分了解学情,把握课程标准,广泛搜集资料,主要是充分42884做好集体备课,做好导学案,备好我们的课后课(进行学习反思)这三个方面的具体内容,集体备课:每周一次,每次一上午(或一下午),讨论这一教学周的学案。集体备课时,上次确定的中心发言人把编剧的导学案复印后,学科组每人一份,中心发言人首先说明自己的编写意图和使用方法,然后大家针对导学案,提出自己的看法,共同讨论定稿后才能印刷发给学生,并让中心发言人上一节交流课。集体备课结束前明确下一周的中心发言人,并设计出课堂教学的互动方案。
⑵课中:教师要重申目标,调查学情,汇总问题,精讲点拨,课堂检测,拓展小结,做好下节课预习准备控制组织好课堂节奏,防止无序化和无效化现象。教师要做到学会沉默与倾听,注意学生需求与问题,友善对话与沟通。
⑶课后:教师反思教学,查阅学生导学案的完成情况和批改作业,设计出未学清楚问题方案。
2、教法指导。
⑴为了将课前的自主学习落到实处,杜绝学生抄学案,应付的现象,要求教师每次上课前多种方式的检查验收是必不可少的,采取组长验收
⑵学生展示的主要是问题而不表演,点拨疑难的首先是学生,然
⑶评价激励机制一般采取精神奖和物质奖相结合的做法,精神奖包括口头表扬以、在班级专栏上提名计分,或者在多媒体上课时把评价较好的同学或小组的照片制作成精彩的幻灯片播出,物质奖上,不妨自己买些学生喜欢的小物件,花钱不多,效果不错。
⑷课堂练习不仅要堂堂清,还要人人清。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对达标测试题逐一检查,然
3、学生的任务。自主学习,(课后10分钟开始)组内纠错;展示碰撞,质疑对抗;反思总结,当堂练习。
⑴课前要认真预习,以个人自学为主,掌握识记类知识,以小组互动,掌握理解性知识。学生自学应做到:通读教材完成导学案,用蓝黑笔做导学案,用红笔纠错,圈画重点难点知识及问题。课后完成作业,并向科代表反馈未清楚知识问题,教师将问题列入下节教学内容。
⑵课中:展示交流,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掌握重点难点知识和拓展性知识,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和交流,力求创新,完成当堂检测习题。合理分配精力,防止精力流失。
4、学法指导。
⑴预习学案切忌抄袭,你们不是为了应付我而学习,每当你想欺骗的时候就想想“狼来了”的故事,自欺欺人最终害了自己。
⑵自学过程中要拿起笔来,这是一个思索与归纳的过程。
⑶看书不是仅仅要求你看一遍,而是看懂,可以反复多看几遍。
⑷用心做好老师布置的每一道题目,循序渐进,你想不学习好都难!
⑸脑袋只会越用越灵活,自身素质的提高正是通过认真用心的做事来提升的。
四、编写导学案的几个误区
1、教师方面。
⑴导学案是学生的学习方案,这一点老师们都能理解。但,就在他们预设导学案时或拿到导学案后,都会产生这样一个误解——导学案就是发给学生做的练习题。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我们往往认为认为学生自主学习就是大量做题,所以在设计学案时,只是把教材内容简单地改编成练习题,且认为这就是“学案”。如果按照这样的“学案”进行教学,学生就会去机械地抄课本、从课本上寻找答案。这与我们的改革是背道而驰的,效果当然不理想。所以虽然我们编制学案的具体方式可以多样化,但是共同的原则都是要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为核心,要在指导学生的学法上下工夫,从而达到通过学习提升能力的作用。
⑵学案编写要注意启发性、灵活性和梯度原则。学案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只有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才能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就要求我们的学案中设置的问题要富有启发性灵活性,让学生从中感受和领悟知识的奥妙。在问题的设置上尽可能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这样才会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学生方面
⑴自主学习不是放任自流。也许我们认为“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知识,因此该讲的也不讲,该引导的也放弃了。以前是“满堂灌”,现在是“满堂乱”,效果也许更糟糕。我们当然不喜欢这样。“学案导学”虽然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方式,但自主学习不等于教师完全放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这种主体地位只有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才能顺利实现。我们教师需要做的,就是要积极引导,宏观调控,做好课堂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对学生学习中的疑惑和带有共性的问题,我们不但要讲,而且要讲明、讲透。
⑵学生过度互动交流,忽视了独立的思考和自主训练。很多学生在学案导学的课堂上,过度地互动交流,讨论、辩论非常热烈,学习气氛也非常活跃,可是却往往忽视独立思考和进行自主训练。这是舍本逐末的做法,当然要注意克服。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①把自学、自做与讨论交流来做,可以先让学生自学自查后,再进行讨论交流。②对学案要回收审阅,从中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再加以辅导和查缺补漏。③要训练和规范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真正做到“学案导学”不流于形式。
⑶部分教师和学生不愿用。学生长期以来习惯于“填鸭式”学习,老师讲,学生听、记;老师不讲,学生不学;离开老师,学生就手足无措。所以,开始的时候,学生会反对,需要老师做大量的思想工作,要耐住性子,循序渐进,养成习惯。对于教师来说,制定学案过程繁琐,难度较大,学生讨论起来耽误时间和进度不如照本宣科省时省力;对于学生来说,传统教育的痕迹仍在,他们习惯于被动听课,即便效率很低。而且学案使用要求他们较强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他们肯定暂时不适应这种学习方法。
老师们,新课程的实施已经不需争论,现在是如何想办法落实。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说的好“不要总想决定自己决定不了的事,那只能使你徒增烦恼” 。我们还是尽快统一思想,更新观念,身体力行。通过学习、研讨、交流、提高,不断开创教育教学的新境界,赢在新课程改革的起跑线上!那么我们怎么把导学案写好,有人总结了日本企业创新的规律是“找、抄、超”,即要生产一种产品,首先查找世界上最先进的同类产品是什么,找到这种产品后先模仿(抄),一下子就站在了别人的肩膀上,在模仿的基础上再改革、创新,很快超越原产品。我们在第一阶段所采取的办法就可以像这样进行,多学习,多参考,多些耐心,一定能够超越自己,切忌不要让自己落伍。导学案对我们来说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对我们的新课改是一个大胆尝试。尝试需要交流,探索需要总结。交流利于改进,总结才能深入。教改促进成长,挑战机遇同在。愿意做事的人,才会主动去做;用心做事的人,才能把事做成;真心做事的人,才能把事做好。
版块四:浅谈课堂教学中导学案的高效实施
原作者:黎云东 来源:江苏省高邮市周巷镇初级中学分校 日期:2012年9月14日
依据新课程标准关于转变教与学方式的理念,根据我市课堂教学实际,我们尝试着把传统的“教案”改为“学案”,用“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改革课堂教学结构,以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效益。导学案的科学使用,改变了过去教师注重专心研究教材而忽视教法,注重作业练习设计而忽视学生自主学习方法的状况。可在实际使用中,我们也发觉部分教师对导学案无从下手,甚至就是当作一份作业来让学生完成,这样无形中增加了学生负重,违背了设计导学案的根本目的。那如何让导学案在一节课中高效实施呢?
一、教师要认真熟悉导学案,理清导学案的编写意图
有了导学案教师就可以不备课了吗?千万不能这样。我们是要认真研究拿到手的导学案,真正做到熟悉导学案上的每一个设计环节,而且要针对本班的实际情况有所增减,因为导学案的设计是面对一个很大范围的学生群,可能有些环节不适合某些学校、班级的实际情况,某些环节的设计可能还不够完美,因此,我们教师在上课前几天就得研究导学案,着重揣摩导学案上的“导”的部分,也就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做到成竹在胸。
二、规范导学案的使用流程,充分发挥学案导教功能
要提前将导学案发给学生并组织自学,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导学案的第一部分“知识准备”,鼓励学生与本组的其他成员共同完成第二部分“思考与交流”部分,这两部分是指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关键,也是导学案的意义所在。教师要适度安排一些学习优秀的且能乐于帮助别人的学生担任学习小组的组长。第三部分“巩固练习”也可以让学生自己通过预习完成。剩下的第四部分“反馈练习”以及第五部分“课后拓展”不要让学生完成。教师在正式上课前收齐检查,着重看看学生在完成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在正式上课的时候,做到有的放矢。
三、凸显导学案的灵活运用,扎实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我认为课堂上无论什么问题都让学生展示,都让学生来讲完全没有这个必要。有些教师上课时就是让学生起来讲解题目,对对答案,好像很热闹。诚然,我们认为,让学生展示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是在实际过程中,有些学校的学生实际上就很难做到,结果就变成学生站起来照着导学案上的读。课堂教学还是应该遵循规律,导学案是一个纲,我们教师上课围绕这个纲实施,但不能演变成讲作业的形式,那就完全失去了教师的“导”的地位,导学案倒变成了捆缚教师手脚的工具。我们教师完全可以放开手脚,围绕导学案设计的问题,带着学生一起去探讨。
四、利用导学案来当堂检测,不断加深理解强化巩固
导学案中的反馈练习部分,教师要严格做到在课堂上完成,而且一定要认真地批改,严禁用小组长代改。不少的教师认为导学案上的作业量不大而不重视,仍然使用很多辅导材料,仍然抱着老路走,这实际上不仅仅浪费学生的大量时间,使学生身心疲惫,而且效率很差。我认为用了导学案之后,其他的教辅可以抛弃,除了每月检测或者每周检测之类的调研试卷。另外,批改结束要把导学案发还给学生进行订正,及时发现错误,并鼓励一些有能力的学生完成“课后拓展”部分。我们教师要从导学案的反馈练习批改中找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做好记录,及时的进行辅导。每月检测从导学案中精心选择60%上的原题,尤其是学生犯错误很多的题目,以让学生加深理解,加强巩固。
版块五:导学案在高效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一、导学案的使用
1、什么是学案?
⑴学案是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的,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它以学生为本,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自主发展的路线图。
⑵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它将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潜移化。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科学有效的训练,达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⑶学案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按照学生的学习全过程设计,将学习的重心前移,充分体现课前、课中、课后的发展和联系,主要依据五大环节:课前预习导学—课堂学习研讨—课内训练巩固—当堂检测评估—课后拓展延伸。在先学后教的基础上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
2、学案与教案有什么区别?
⑴学案:是针对学生学习而开发的一种学习方案,主要从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学习实际考虑,帮助并促进他们自学。所解决的重点问题是“学什么”“怎样学”“学到什么程度”,力求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主人地位上来。学案是师生共用、共同参与、良好互动的载体。
⑵教案:主要从教师自身如何完成教学任务以及怎样传授的角度来考虑,重在解决“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教案是教师独有,不给学生使用的。
3、学生提前了解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有什么意义?
明确学习目标、重点和难点,能做到课内明确任务,课后复习有方向,提高自主学习效率。教学的重点、难点又是启发学生思维探究的最佳切入点。重点、难点问题交给学生,能给学生一定的思维启示(如观察、对比、推理、归纳、讨论等)。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解决问题,在探究中加深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培养学习能力。
4、开展学案导学的主要过程。
⑴出示学案,学生自学。课前教师首先要把文本或多媒体学案及时提供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明确重点、难点,带着问题对教材进行预习,认真阅读教材文本,思考重点问题,努力完成预习目标和部分导学目标。其次,教师进行适当辅导,知道学生学习的方法。告诉学生学案中那些内容只要略读教材就能掌握,那些内容应注意知识前后联系才能解决等等。第三,教师应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问题的地方做好记录,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带着问题走向课堂。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提高学生自学的有效性。
⑵自学检测,讨论交流。课堂导学前,教师要对学生自学的结果进行汇报交流,检测、反馈学生的自学成效,了解学生自学存在的问题。同时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形成共识。对不能解决会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应及时汇总,以便在精导解释疑问时帮助学生解决。
⑶精讲释疑,当堂训练。精讲释疑是学生在自学检测、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精讲释疑,首先内容要精,要有针对性,应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和教师设计的问题开展。其次方式要精,要有启发性。要克服满堂灌、满堂问,解决的问题应尽量让学生自主解决,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第三,训练要精,要加强针对性的当堂训练,及时检测学生记忆、理解的程度,既要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要及时发现问题,给予校正,做出讲评。讲评时的重点放在学生学习的难点上,根据练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目标、教学进度、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5、如何引导学生使用学案?
⑴拿到学案后根据其导学题目认真进行预习。所有同学必须要解决学案中基础部分,然后可以做提高题,对难度较大的问题要做好标记,第二天与同学交流或在课堂上老师提高。在完成学案时做到:自觉、主动、独立。
⑵课堂学习时要适当做些方法、规律等方面的笔记以便今后复习。学完一课后,要在学案的空白处写上学后记。
⑶每隔一段时间后将各科学案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复习资料。
6、学案导学中如何有效落实教师的导?
⑴指导学生的自学。要善于结合具体自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自学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学效果。
⑵指导学生的交流。积极引导学生有组织地开展合作交流活动,争取能在小组内解决的问题在小组内解决,并形成共同的学习成果和共性的问题。
⑶引导学生的质疑。对学生学习中的共性的问题或疑难问题,要善于在解决的方法上给予引导,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形成良好的思考习惯。
⑷引导学生的小结。要善于通过对学生学习小结活动的引导,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完善学生的学习活动。
⑸辅导个别学生。在学生学习的各个阶段,要加强对特殊学生的指导和帮助,使他们在学习态度、方法及知识技能等方面达到应有的要求。
7、导学案使用过程中的几个具体问题。
⑴凡是有导学案的课节,教师一般要提前一天将导学案发给学生,并可布置学生预习。
⑵教师不仅要使用导学案,更要创造性地使用导学案。教师在使用导学案的过程中,要注意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导学案,可以变化其中的某些环节,使其更符合学生的实际,更易于操作,不可一味地照搬照用。
⑶导学案上的自我检测题,教师要及时批改。
⑷指导学生整理和保存好学案。
二、导学案使用的几点提示
1、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思考;重点、难点让学生议论;问题让学生思考解答;规律让学生寻找归纳等。
2、导学案问题的来源。(预设性问题与生成性问题)。⑴教材中的重点、难点;⑵用日常检测中发现的知识缺陷与漏洞;⑶学生最容易出错的地方;⑷教师自己最想讲的知识;⑸课堂互动中生成的问题。
3、课前预习。
(1)没有预习的学习是低效的。以前多部分学生没有养成预习习惯,少部分学生能够预习但没有习得方法,不能突出学科的特点。这样学习起来,学生没有明确的目标,不知道自己该学些什么,想学什么,只是被动的接受和等待。导学案的预习能够给学生明确的指导,使学生能抓住语文学习的关键点,自主地进行预习,在投入到课堂教学学习之前已经对学习内容有一定的理解,同时因为有了问题急于想求得伙伴或教师的帮助,急于想解决问题,所以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
(2)检查预习的环节:学生小组交流学案上的预习题目,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进程,掌握学生自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和不足之处。对于学生在自学中遇到的障碍及疑难之处,教师要在随后的教学中进行点拨。此环节,教师要做好三点:解决基本问题。所谓的基本问题就是扫清阅读障碍的字词,要处理的准确扎实;强调中心问题。预习中有关课文内容的问题一定要让学生充分重视、明白、理解,为下一环节的合作探究做好铺垫;强化集中的问题。大家都容易出错的问题一定要强化解决,哪怕是一个字的读音,也要做到事无巨细的弄准确,不留预习上的的死角,这也是堂堂清的具体体现。
三、导学案使用的几点注意
随着学案使用的深入,我感觉到在制作这个学案的时候,有一些要注意的地方:
1、完全自主改为侧重引导。以往我也多次采用“你能理解**、**、**等词语的意思吗?”,这样的问题很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但是后来发现这样问题有些学生并不重视,只是很少一部分的学生把它当做回事情。所以课堂上,教学过程中设计这样的理解时,学生竟然没有去自己解决过,有时连自己相当信任的孩子也会这样。所以,后来我就把这样的问题改成“**—”,以填空的形式出现,引着学生必须去看,这样的自学就不会成为一个“空头支票”。
2、由两张纸浓缩为一张纸。学案是学生学习前下发的,学生每天的学习内容有很多,不可能只为一门学科完成学案。因此,精炼是必须课了。自学问题精炼,切不可让学生面面俱到。学生就这点时间,如果每门学科面面俱到了,那么学生就会疲劳“应战”,导致失去探究学案的兴趣。所以,要抓住关键问题,直接进入中心。
3、学案的周期不可太长。学案最好是现做现学,这样学生的记忆深刻,对不明白的地方会在课堂中“睁大眼睛”。一旦时间偏长,学生对原来做的时候所遇上的困难有所遗忘,这种条件反射不明显。从第二天教和隔了一个休息日教的反应来看,的确是“新鲜的”效果要明显。
4、学案必须要“回头看”。学生练好学案之后,课堂上进行“拨乱反正”之后,必须让孩子再结合学案进行反思、修补,这样之后,教师还得收上来再了解一下,自己课堂上的教学效果。这样有利于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对个别学生能个别辅导;也有利于教师进行自我反思,以便及时修改自己学案和预案,总结自己的教学方法、思路,提出更有效的教学方法。边学边教,边教边学。让学案能真正体现学案的作用,使其能发挥更大的用处。从而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
版块六:新课程新课改中导学案的合理使用
来源: 刘小武 日期:2012年5月14日
导学案是指教师根据一节课教学知识的特点、教学目标的要求,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而编写的学习方案。它是集教案、学案、笔记、达标测评和复习资料于一体的师生共用的教学文本,是“教学合一”的载体。它是高效课堂的重要抓手,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所在。
一、我们要明确编写导学案的目的
1、方便学生自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导学案被形象地称为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指南针”、“方向盘”。
2、创设合作探究的学习情境和课堂动态生成情境。
3、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地位的有效结合。
4、增强课堂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5、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实现学习的分层次和个性化,体验知识的“超市自选”。
二、我们要懂得编写导学案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导学案必须立足于学生“如何学”,要做到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导学性原则。导学案的编写要突出体现“导学”,重在引导学生学习,而不是一味做练习,要通过由简单到相对复杂的问题设置,阶梯式学习内容的呈现和有序的学习步骤安排,引导、鼓励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3、探究性原则。使用导学案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导学案的编写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内容由易到难,分层探究,有序引导,逐步生成,要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疑,来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以及对教材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因此导学案要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探究化,探究层次化,导学简单化”。
4、层次性原则。在编写导学案时将难易不一、杂乱无序的教学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各层次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认识教材、理解教材,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挖掘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学习成功的喜悦。
三、我们要把握导学案编写的基本要求
1、吃透教材打基础。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媒介,无论是导学案的编写还是学生的学习都离不开教材。因此,编写前必须深入研究教材,紧紧围绕三维目标的要求,提炼知识脉络,把握重点、研究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拓展知识点,找准关键,研究学法,探寻规律,深挖情感因素,为导学案的编写打好基础。
2、“二度创作”有提示。对导学案的设计,要从教材的编排原则和知识系统出发,对比教材和参考资料以及自己所教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知水平等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合理处理好教材,把握好对教材的“翻译”和“二度创作”。把教材中深奥的、不易理解的抽象的知识,“翻译”成能读懂的、易接受的、通俗的、具体的知识,帮助学生更易更有效地进行学习。同时尽量做到导学案的设计重点突出,导学和探究的问题能引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
3、紧扣目标抓落实。导学案的编写要围绕单元教学要求和课后练习,每课设置有适宜的学习目标。整个导学案必须以学习目标为中心,紧扣学习目标的落实来设置学习问题和学习过程。目标定什么,就学什么,练什么,测什么。所有的导学环节和课堂检测及课后作业都必须和学习目标相适应,为目标的达成服务。
4、分层学习重差异。导学案的编写要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探究化,探究层次化”。即把知识转为导学问题、探究问题,把问题按阶梯式由易到难呈现出来。设计问题要本着以下要求:
(1)设计的问题要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2)设计的问题不宜过多和细碎。
(3)设计的问题应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并思考。
(4)设计的问题或者说知识点的呈现要尽量少用填空的方式,避免学生照课本填空,对号入座,抑制学生的积极思维。
(5)设计的问题所用叙述语应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多用“想一想”、“议一议”、“试一试”、“练一练”等问题情景去设计学习过程,让导学案成为学生自主学习指导的老师。通常针对学生层次,可将问题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基础题”,主要指本课的基础知识。力求全体学生在利用导学案“独学”文本的基础上全部解决;第二层次为“提升题”或叫“拔高题”,这类题目在知识上和能力上都有所提升,力求中等以上的学生在利用导学案“独学”基础上全部解决;第三层次为“拓展题”,这类题目有更强的综合性和难度,并与社会实践想对接。力求学有余力的优等生在利用导学案“独学”基础上能基本解决。在学生对照导学案“独学”的基础上,通过“对学”、“群学”解决存在的疑难问题。
5、学法指导在其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导学案不是教案,更不是习题集。它要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尤其要体现学习过程的方式方法的指导,改变过去单一被动、枯燥乏味的学习方式,而重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如指导学生如何有效预习;如何整合课内外资源收集有效信息,如何制定学习计划;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如何进行问题展示;如何进行问题质疑;如何用好纠错本;如何用好双色笔;如何整理学习笔记;如何进行自我反省;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通过学法指导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
四、一份好的导学案能体现四个特点
1、问题探究是导学案的关键。能起到“以问拓思,因问造势”的功效,并能帮助学生学会如何从理论阐述中掌握问题的关键。
2、知识整理是导学案的重点。初步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独立地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整理归纳,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3、阅读思考是导学案的特色。要能让学生循着问题的思路进行思考,拓展学生的开放性思维。
4、巩固练习是导学案的着力点。在探索整理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进行一些针对性强的巩固练习。
五、使用导学案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转变思想、统一认识:导学案主要是指导学生在“做”中“学”,借助导学案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导学案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有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有对学习内容的方法指导,有对学习内容的引领,有对学习内容的实践、点拨及检测,更有对所学内容的总结与提升、矫正拓展。导学案进一步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以充分的自主,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体验知识的获得,探究知识的发生,获取能力的提高。
2、有效自学、成就课堂:对导学案的使用,学生要有正确的态度、科学的方法、主动的意识。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是新的学习理念,它使学生完全参与学习的过程,对知识是自我经历而不是教师给予,对能力是亲历获取而不是教师传授,对方法是主动归纳而不是教师总结。因此,学生要满腔热忱、信心百倍、认认真真、积极主动地去做好用好导学案。课下自学的质量,是保证三步一课有效实施的关键。全体学生对导学案的态度是热情而不是敷衍,积极而不是消极,主动而不是被动,渴望而不是无奈或拒绝。必须自主阶段认真写,课上互动认真标注,课后修订认真改。课下全体学生要依据学案独立自主全面完成导学案。自学主要是在自习课上结合教材、教辅资料独立自主去完成导学案(必要时也可教师帮助、同学间合作,这仅为辅助手段),但更多是强调自主学习,学生原则上不能自习课上讨论。但学案一定要自己去学去做,千万不能抄袭,弄虚作假。使用时教师根据学情适当增删的内容学生要记在学案上,并按要求去自学。没有高度的自主就难以保证充分的互动。
3、课上互学、高效利用。
⑴课堂交流离不开导学案。讨论开始时教师对讨论进行指导:①校订学案,小组长带领全组首先校订学案,要逐内容进行;②组内个别释疑解难,小组长或组内其他同学对于某同学的个别问题答疑解惑。小组内要互帮互学,开展交流,提倡合作;③落实学习目标,小组长带领全组对每一个目标检验落实情况或对给定问题组织讨论;④如有集中的困惑问题,小组收集。
⑵课堂展示离不开导学案。各小组的主要展示人,按事先分配的重点内容(对本小组领取的重点学习任务,认真研究,弄懂吃透,能够解答他人的疑惑,全部组员要高质量解决相关问题;也可以尝试不分配特定内容)板书展示,展示人要写上名字。
⑶课堂生成离不开导学案。课上集中的困惑问题记在学案上、个人的疑难批在学案上、教师提出的问题也得写在学案上、思维的碰撞更要注在学案上。
⑷学后反思离不开导学案。对课堂知识方法的概括是对学的结果的一个方面的表现,展示反思可以借助学案,修改反思更需要学案。
⑸复习备考离不开导学案 。对课堂知识的巩固、整合以及阶段复习都需要用到导学案,可以通过自主评价等环节自查学习薄弱环节,有重点、有主次的复习。
⑹课堂点拨离不开导学案。教师课堂学生会的不讲,学生会写的教师不写,教师是对各知识点强调、指导、点拨,或对各目标所涉及的问题敲定、点拨。学生要结合教师点拨,进一步讨论展示内容,并对学案再次修订。
⑺教师引导离不开新学案。课堂后十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学生应适度浏览新学案,结合教师的引领初步了解新学案。
4、学案检查、及时到位。
⑴课堂学习使用过的学案,下课不能立即收交,为了进一步落实学习效果,课余时间学生必须依据教师点拨,课堂互动成果红笔修订导学案,晚自习上课前课代表带领小组长逐一检查学案修订情况,晚自习前交给教师。没有高度的自主就难以保证充分的互动。
⑵新学案的自主学习也需要督促,在晚自习下课前十分钟小组长检查本小组新学案学习情况。
5、想学能学、会学学好。
借助导学案,有效实施“三步一课循环教学”根本目的是打造高效课堂、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热切希望全体同学积极参与,不仅要想学习更要会学习,只有能学习才能学好习。浓厚的课堂学习气氛必将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亲身经历学习的过程必使学生更加扎实地掌握知识,全面广泛的课堂参与必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限的学习时间、真实的学习过程、实实在在的学习体验必定使学习效率真正得到提高、学习潜能得到最有效的开发、学习效果得到有效保证。
六、对导学案的第二次备课
我们了解了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那么,对二次备课的原则与方法的把握也非常重要。
1、通过这几年的高效课堂的实践与总结,我觉得二次备课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⑴目标性原则: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重新审核确立学习目标。
⑵兴趣性原则: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思考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⑶指导性原则:根据学习目标就相关学习内容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⑷预设性原则:根据导学案的编排对问题进行全面预设,同时要留有余地。
2、备课是教学常规,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是上好课的前提。如果说集体备课可以让课堂教学结构严谨、层次清晰、知识准确的话,那么,二次备课则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成为一个生机勃勃的动态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根据班情和自己的教学风格进行备课,二次备课能增强导学案的实用性、针对性,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下面我就
3、二次备课的方法。总体要求是做到“标、增、改、删、调”,具体做法如下: 标:标记原教案中的重点环节、重点问题、主要知识点以及有比较性、典型性、易错性的内容,以便在教学进程中引起注意。增:增加自己认为必要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对原教案中过简的环节补充具体说明。改:改正原教案中的一些错误,根据实际修改原教案中不适应本班教学的教法和学法。删:删除原教案中自己认为不必要的教学内容环节。调:根据需要调换教学内容及教学环节的呈现形式,调整原教案中过程设计的先后顺序。
4、二次备课的内容和要求。
⑴备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以班级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为基础,解读教案的教学目的和教学重难点,看其是否与本班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否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与修改。
⑵备教学设计。
①看课前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否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是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近,能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本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②看新课的教学环节设计是否与本班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相适应;教学问题的设计是否具体一定的层次性与开放性,是否能启发、引导学生的积极思维,是否能促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本质特征,领悟学习的方法与技巧?
③看教学环节之间的过渡语言是否能让自己驾驭课堂时如鱼得水,得心应手?其实就是要充分估计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以及应对措施等等,也就是预设与生成的问题。
④看教案中设计的教学环节是否做到了重点突出,突破了难点?
⑤看教学设计中的每一步是否面向全体学生,尤其看此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困生?
⑶备练习设计。一节课的练习设计是让学生深入掌握所学知识,并能加以融会贯通、灵活运用的重要环节。在一节课的学习中,哪些知识点是本班学生最容易混淆或出错误的,都要在二次备课时精心去构思。练习设计包括当堂练习与课外练习。
⑷备教学效果。分析一堂课,既要分析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方面,又要分析教学结果方面。课时后的二次备课就是要分析教学的效果,检查教学中的得与失,并进一步分析原因,明确改进的方向和方法,也就是我们写的小结或反思。
⑸备教学评语。老师要在学生们展示之前,要对学生们在展示过程中的情况,做到方方面面的预测和预设。只有我们预见充分,我们才能驾驭课堂,做到游刃有余,尤其在“三疑三探课”中,更要好好准备预设问题。
⑹备课堂教学模式。高效的教学模式的实质就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挖掘课堂资源,特别是发动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我们不能搞形式主义,而要重实质。采用什么模式上课我们不做统一要求,教无定法嘛,但是我们所采用的办法一定要是受学生欢迎的方法,是教师能轻松上课,学生能愉快学习的方法,是科学高效的好教学模式。因此二次备课要特别注重备课堂教学模式。
当然,教学之路艰辛而漫长,课改之路更是崎岖而坎坷。所以,它需要我们每一个教师勇于探索,不断前行。我愿与诸位同仁共同努力、共同探索、共同提高,走出一条属于我们自己的课改之路。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