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乾隆瓷器特点及鉴定方法
典藏拍讯 2017-11-14

清康熙 黄地珐琅彩牡丹纹碗

康熙时期珐琅彩瓷器:多为色地,有花无鸟。所谓“色地”,是在外壁没有上釉的素瓷,先进行外壁“满器”色地施彩后,再画珐琅。纹饰中以多种缠枝牡丹、折枝大朵花卉及团花中加“寿”字、开光花卉等为主。

清雍正 黄地珐琅彩梅花纹碗

雍正时期珐琅彩瓷器:先多为色地,后多为白地,纹饰多为山水、竹石、花鸟等景物,同时在绘画中配以相应的诗句,融诗、书、画于一体,别有风味,显得更加高雅。雍正时期还盛行单色作画,如用胭脂红、深兰、墨彩……任选一色成画,颇有中国画风格。这是独创,特别靓丽。

清乾隆 黄地珐琅彩开光婴戏纹瓶

乾隆时期珐琅彩瓷器:多为白地,早期仍沿袭雍正时期的基础烧制;中期出现了色地开光图案和西洋人物故事画;中晚期出现结合其他彩料和色釉作装饰;晚期由于乾隆皇帝的兴趣偏转向景泰蓝,对珐琅彩瓷不再重视。

乾隆七年 磁胎洋彩海鹤来朝玉环胆瓶一对

首先,瓷胎画珐琅是创烧的一种新瓷器品种,代表清宫瓷器之中最高档次的艺术水平和工艺水准,这件康熙珐琅彩瓷于紫禁城御作坊绘制,是清宫瓷器中最弥足珍贵、华艳妙丽的作品;其次,区别与雍正、乾隆时期的珐琅彩喜好画面上配以相呼应的题诗,康熙珐琅彩没有御题诗,因此市场上的康熙御制珐琅彩更是极其稀有的品种,而且从1999年算起,这十几年以来,拍卖市场上就再也没有出现一件完整无缺的珐琅彩瓷,这件作品器形完美,非常罕见,堪称一流的收藏品。

清 乾隆 瓷胎洋彩黄地洋花方瓶

今天珐琅彩能成为价格巅峰上的器物,明天、后天它永远都会稳坐在中国陶瓷价格的巅峰上。因为它代表清宫中最高档次的瓷器工艺水准,不仅创作工艺繁复、数量稀少、烧制精美,而且具有最高的艺术性,表现出极强的创造力,对于任何一个有实力的收藏家来说都是梦寐以求的珍品。正是由于珐琅彩瓷的这种稀缺度,依据艺术品市场的经济规律来判断,珐琅彩瓷的市场前景一片光彩,不论其他瓷器品种行情如何,珐琅彩瓷今后依然会受到藏家的追捧,市场仍会非常稳定。举例来说:2011年,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中,一只“玫茵堂”的清乾隆御制珐琅彩“古月轩”题诗“锦鸡花石”图胆瓶以1.8亿港币作为历来拍卖估价最高的瓷器流拍,但是在拍卖会后不到一小时就以私人洽购形式2亿港元售出。这件珐琅彩瓷瓶曾在1997年香港苏富比秋拍中以992万港元被“玫茵堂”主人拍得,从1997年到2011年,相隔14年,增值约20倍,由此可见珐琅彩瓷巨大的增值空间,也足见珐琅彩瓷作为御用珍品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清 乾隆 洋彩香插

乾隆时期瓷器主要特征:

1、造型规整,比例适宜,外观曲线虽不及雍正时的优美,但仍比嘉、道时期的隽秀,小件器物尤为精致。前期器型和雍正时一样恰到好处,后期则显呆滞。此后各朝的造型风格,除嘉庆初尚能恪守乾隆旧样夕长余者皆 为依次递减,每况愈下。

清 乾隆 粉彩雞缸杯

2、前期胎体细润,后期渐趋粗糙。

清 乾隆 青花雲龍瓶

3、青花呈色虽有多种表现,但以稳定的纯正兰色居多。初期有黑褐、青灰、淡兰各色,色调均沉着,纹饰清晰。

清 乾隆 仿鈞窯變釉雙耳瓶

4、炉钧釉到乾隆时与雍正时不同,其颜色由松石绿和深兰色组成。

5、珐琅彩也称“古月轩”或叫“瓷胎画珐琅”,一般都有“乾隆年制”四字楷书的兰料款。

清 乾隆窯 古銅釉描金壽字方壺

6、古铜彩就是用粉彩及金彩,在瓷器上进行绘画,用来模仿古代青铜器的红、绿、兰各色锈斑,这是乾隆时期瓷器彩色的发明。

清 乾隆 黄地粉彩福寿活环双耳瓶

7、乾隆瓷器中,有流行在红、黄、兰、绿、等彩地进行可绘画,可称为彩地绘画。

清 乾隆 瓷胎洋彩锦上添花山水诗意方瓶

8、有的彩地上开出圆光进行绘画,称作开光绘画。

清 乾隆六年 磁胎洋彩锦上添花喜相逢双环腰圆双圆瓶

9、由乾隆开始出现了彩地轧道,这种轧道,是用工具划出来的,像轧出来的一样,因而称为轧道。

10、出现了用粉彩绘画的百花不露地瓷器。

11、彩资釉面,常有似涟满的均匀小皱纹。

12、制作工艺水平极高、精巧、秀丽、无奇不有,为制瓷史上所罕见。

13、图案纹饰,时代特征鲜明,绘画工细、层次清晰, 画凤严谨而细腻。

14、器足较前朝宽厚、足脊滚圆,有的涂以黄色或黑色釉。足器近釉处,多有刮削胎体留下一圈小锯齿痕。

15、官窑年款,多数是篆书体“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图章款,个别也有“乾隆年制”四字篆书图章款。楷书款比较少。民窑器物上的家藏款不大盛行。

釉面色调多数为纯白。青花器釉有厚薄,为白色或青白色。常见闪青的白釉,在器底与足里折角处施釉较薄,尤有玻璃质感。彩器和仿成化青花的釉面,多为粉白细釉。康熙晚期那种如嫩竹一样的硬亮青釉,在雍正的彩器中也时有所见。白釉器釉面光细平润无皱纹,似永乐甜白釉面,但迎光透视胎体呈青白色。浆胎仿定釉粉白,凸釉不平,釉质疏松。

鉴定要点

1.雍正瓷的造型特点是:雋秀尔雅,小巧玲珑。典型器物很多,以盘、碗、杯、碗和小件器物为主。器型比例协调,有所谓的“曲线美”。

2.新颖的造型颇多,特别是一些相类的器物,外形稍加变化,适度增减,即成一种风姿娉婷的新式样,以仿古名窑器为最。

3.胎薄体轻,大器规整而不显厚重。

清乾隆 各种釉彩大瓶

4.釉色品种繁多,历史文献所载有五十七种,与现有实物均能吻合。因此鉴定时,可将此类作品的时代定为雍正七年至十三年之间。

5.釉面有桔皮纹是雍正器突出的特点。青花器釉面亦有干净光润的一类,色调为青白或粉白。器口仿照康熙时加涂一层白釉的器物,有粉青釉、蓝釉、天蓝釉、仿哥釉的橄榄瓶、双耳瓶、太白樽、砚、洗、炉等。

6、青花色调主要有黑蓝、浅蓝、青翠和晕散数种,用色都很深沉,无漂浮感;晕散的青花尤具仿宣德的效果,有意识地用笔重点是其独具的时代特征。

7、彩器的色彩柔和而不艳。粉彩、五彩、琺瑯彩画面中所绘的人物景致,都明显缩小。粉彩纹饰细腻,色调淡雅,立体感强,在施彩的纹饰周围,侧视往往可见白釉地衬托处有一圈五光十色的“彩晕”。民窑中粉彩器粗细并存,大量制作,己取代清初以来五彩器的主导地位。

8.纹饰有工笔画的风格,人物面目清秀,花卉尤其细腻妩媚。

9.烧制工艺有仰烧、覆烧、支钉烧、裹足烧多种。底部有涂酱釉、蓝釉、黑釉、褐釉等多种装饰。仿古色釉器,其足际与釉面啣接露胎处有黑色的一环线。

10.器足规整,足边滚圆,露胎窄细。民窑器有的瓶、杯类,足部高深外撇,足里无釉,多有旋痕;马蹄折腰式盘、碗之类,不仅口面增大,器身较矮,而且足部也放宽大,端庄稳重,为一代之典型器物。仿宣德盘类的圈足多数为斜坡式,足脊外滚圆如“泥鳅背”状,修胎光滑洁净,偶有旋痕。瓶、盘类的砂底细腻光润。

清乾隆仿汝窑八方瓶

器物的秀美程度相比,除御制精品或琺瑯彩器以外,一般確欠秀雅。此时,碗类中较独特的品种有仿木釉、仿皮漆、仿雕漆及各式什锦盘碗等。

仿木釉碗,器型同于西藏喇嘛教所用的木质碗,撇口,壁形足底。器里外施以仿木纹彩釉,民窑有的器里施粉彩花卉纹饰,釉色有深浅之分;有的碗内涂金釉或豆辨绿釉,用金彩勾描边线。

什锦碗、盘,在雍正琺瑯彩影响下,乾隆官、民窑多用粉彩地轧道忍冬锦纹装饰。除精细的官窑器外,民窑中有瓶、樽、罐及文具类,尤以各色攒盘、盘、碗等餐具为多,其器型同于一般的碗、盘;通常一组什锦器色地可达十几种,有红、黄、绿、紫、蓝和花石釉、松石绿釉及各色釉描金,有的在轧道纹饰上饰以各种缠枝小花或开光山水、花卉等,因此俗称“什锦”。盘、碗、碟、杯大小不等,型制有别,为当时的时兴餐具。此类什锦餐具的制作,延续至咸丰时期,其中精细者与粗糙者相差甚远;精品款识清楚,如同官窑款;粗器款识不仅草率,且以半边字或半截字代替整字,影响深远,至咸丰时仍有此种写法。此外,还有冬青釉青花及冬青粉彩鹌菊、博古等画面的盘、碗等餐具,除书写规整的乾隆款识外,大多亦用半边字草款,甚至什锦地的攒盘亦是如此;其工细作品仍具有艺术价值。

瓷板——乾隆一朝镶瓷板得到广泛应用,烧造尤多,除同于康熙、雍正时嵌在床、几、桌、椅之上者外,更多镶于插屏,挂屏,多扇围屏和雕漆器上。形状有圆、方、长方等,规格各异。品种有青花、粉彩、斗彩、色釉描金、凸雕等。彩绘内容多为翎毛花卉,名山风景,人物故事等,其制作和绘画都不及雍正时细柔。以后各朝,瓷板更为风行。有别于后朝瓷板的特征为:瓷面平整,薄而坚致,修胎规矩,釉面白或稍显青白,纹饰及色彩清晰布柔和;突出的一点,是釉面有均匀的细小皱纹。另有粉彩地连座的“大吉”葫芦瓷板挂屏,亦有新颖。此外,尚有瓷制的行、楷隶书瓷字,用以镶嵌于插屏。挂屏和对联是,见有乾隆御笔和唐英、刘墉等人墨跡的瓷字和彩绘瓷挂屏等。其中“大吉”葫芦瓷板有民国时的伪作,但仿品胎厚釉松,不够坚緻。

三设——供室内燃檀香之用,由小鼎炉、双耳(或无耳)瓶及盛香小盒三件组成,器型多样,我方、圆、多方、梅花、葵花等式。多写以红彩和金彩篆书款。一般附设有铜质小鏟、钎等,用以鏟放搅拌香料。品种有青花、古铜彩和色地粉彩器。

清 乾隆 金彩轮

宗法器——不迎合当时社会需要而制作的祭器和法物,数量甚多;有些是专为蒙、藏民族所烧制;反映民清代盛世时期,内陆与各少数民族的融洽亲密的关系。清代乾隆时,宗法器内容更加丰富,多为粉彩器。见有藏草壶(旧签记为贲巴壶)、藏草瓶、甘露瓶及法轮、五供、五供餋、七珍、八宝等;

清 乾隆 瓷胎洋彩黄地蕉叶美人花觚

1. 五供:佛前供器,由双耳鼎炉、一对筒觚及一对蠟阡绘成。官民皆有制作。型制或方或圆,以圆型多见,大小均有。施以青花、粉彩、红彩、胭脂彩等,多绘云龙和缠枝莲八宝纹饰。红彩款识多横写于器口边。乾隆、嘉庆、道光三朝烧制最盛,道光时器型己显笨拙,清末及其后仿品则更甚。

2. 五供餋:连高柱座的仰覆托盘,上置香水、杂花、烧香、食品、燃灯,组成五样佛前供品摆设。

3. 七珍:佛前供器,由小型佛像、文官、武将、马寶、象寶、水珠、火珠七件组成,各置于莲花形座盘或承有花萼形柱的莲辨底座之上,多饰以粉彩。

4. 八宝:法器,由圆框镂雕的轮、螺、伞、盖、花、罐、鱼、腸组成,饰以粉彩,下连以莲花式托座。以上各类,都为分段粘接而成。

清 乾隆 鬥彩描金腊台

其它宗法器,多仿古代青铜礼器的型制,历朝相袭,有篷、铏、簋、镫、豆、毛血盘、爵、犧樽等。器上分别雕有兽面、雷纹、夔等图案。犧樽和爵杯多为光素器,或涂金饰。釉色有白、黄、霁蓝及黄釉地五彩云龙等多种,犧樽多施黄、白色釉。

《清档》有乾隆十八命烧“祭天神壇、地祗壇”祭器的记载。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清代各朝此类传世品实物,与文献所载相吻合。

瓷塑——有满饰金彩的释迦牟尼和裸膚涂金的无量长寿佛,一般规格较小。佛身与下面莲辨式底座可分离,有的座几绘有工细的粉彩荷莲或加饰琺瑯彩,风格肃穆。另有窑变釉或哥釉的释迦牟尼、达摩、罗汉和粉彩观音大士,还有各色地粉彩的七级佛塔,层层叠摞,甚为精致,颇似金质佛宠。乾隆皇帝敕令烧造的白釉黑发观音座像,背刻篆书“唐英敬制”,造型与常见粉彩观音座像基本一致。

此外,还有马驮瓶、象驮瓶、人抱瓶或西洋人托盆之类新样,也有将婴戏等人物塑像附于瓶身之上的,如三子、五子瓶等。民国时多仿粉彩长寿佛、观音与瓷塔。动物塑像 制作小巧,造型生动,纯仅观赏品,见有雄鸡、卧鸭、狗、狮、异兽、太平象、凤凰、鹦鹉、青蛙及花鸟等。

随着中外贸易和文化交往的兴起,西方的绘画、雕塑等工艺技法也传入中国,出现了仿西洋的雕塑。《清档》中有许多奉命烧制带“洋”字瓷器的记载,说明当时统治者及社会推崇西方艺术的风尚。瓷器上,除常见的西方人物景致的绘画外,还有许多身着洋装的人物塑像。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件室内陈设品,塑三个荷兰人肩扛木釉宝盆,形象诙谐而逼真,署有乾隆款。

对民窑器中日常多见的白釉、青花、豆青及粉彩等雕塑,如老翁、或坐或立的儶童仕女、各样小童、八仙、观音、以及塑成人物形象的壁瓶或水盛等,以住有两种看法或认为是雍正、乾隆之器,或认为是嘉庆、道光之物。

图案纹饰特征:

乾隆时期纹饰内容丰富多彩,除传统的题材外,尤多封建伦理和福禄寿寓意画面。如石榴百子(多子多福)、百子图、五蝠捧寿、福寿三多、五子夺魁、五子登科、三羊开泰、八吉祥、八仙庆寿、月月见喜等。这些祈福求祥的内容,成为以后各朝司空见惯的装饰,广泛流行至清末。另外,赞颂和粉饰太平的纹饰,也有较多的表现,台安居乐业、歌舞升平、人寿年丰、进宝图等。

百花地图案及色地轧道(锦上添花、锦地开光御题诗画等,亦为乾隆彩器习用装饰。其中一些花卉画面,逐渐演变为规矩图案或几何多方连续式,绘工虽精细,卻显拘謹。彩色及图案的繁琐堆砌,呈现出乾隆时典型的奢靡和绮艳风气。从图案纹饰的风格上比较,雍正时幽淡,乾隆时则激越张扬。

乾隆时期,文化艺术得到长足发发展,前朝及当时名辈画家对瓷绘有一定影响。据《中国的瓷器》一书考证,此时山水绘画多之崇董浩、张宗苍,婴戏多本金廷標,花鸟多据蒋廷锡、鄒一桂等人的画风。在艺术技巧上,也有与其他工艺品相通之处。因而,乾隆特种瓷的制作,尤能摹仿玉石、金铜、雕漆、牙木、藤编、料器等工艺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清乾隆 仿朱漆菊瓣式盘

常见图案纹饰:

云龙、海水云龙、二龙戏珠、九龙、穿花龙、龙凤、云蝠、四灵、五蝠、十鹿、百鹿、松鹰、松鹤、三秋、三叶、五福字、八吉祥、月月见喜、喜鹊梅花、丹凤朝阳、折枝牡丹、牡丹、九桃、缠枝莲、缠枝莲梵文、洋莲宝相花、四季花、花卉虫碟、百花、松竹梅、两写两画开光、山水人物、仕女、洋人、婴戏、百子图、十六子、八仙、八宝、暗八仙、三星人、三羊开泰、福寿三多、万寿无疆、山高水长、歌舞升平、进宝图、丰登、佛日常明、松鹿、梅、重阳菊花、丹桂飘香、万花獻瑞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代瓷器史话及各朝代的特点(之一)
故宫瓷器
明清彩瓷特征的鉴别
【中国古陶瓷鉴藏手册】 清代瓷器
五彩瓷器、粉彩瓷器、斗彩瓷器、珐琅彩瓷器、素三彩瓷器、五彩争艳
瓷器收藏知识入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