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诗经》第一百六十五篇《伐木》


【篇目】

  [作品介绍]

  [注释]

  [译文]

  [赏析一]~~[赏析五

【古风泊客一席谈】

 伐木


    [诗经·小雅·鹿鸣之什]

       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相彼鸟矣,犹求友声。矧伊人矣,不求友生?神之听之,终和且平。
       伐木许许,酾酒有藇!既有肥羜,以速诸父。宁适不来,微我弗顾。于粲洒扫,陈馈八簋。既有肥牡,以速诸舅。宁适不来,微我有咎。
       伐木于阪,酾酒有衍。笾豆有践,兄弟无远。民之失德,干糇以愆。有酒湑我,无酒酤我。坎坎鼓我,蹲蹲舞我。迨我暇矣,饮此湑矣。


[作品介绍]

《小雅·伐木》选自《诗经·小雅·鹿鸣之什》,全诗六章,每章六句,为古体四言诗,作者很可能是召伯虎此诗第一章以鸟与鸟的相求比人和人的相友,以神对人的降福说明人与人友爱相处的必要。第二章叙述了主人备办筵席的热闹场面。第三章写主人、来宾、和受邀而未至者醉饱歌舞之乐,末尾两句写他们再约后会。 

全诗理想——现实——理想,三重境界的转换,既生动地表达了作者顺人心、笃友情的愿望,又造成了诗歌虚实相生的意境美。


[注释]

  1. 丁(zhēng)丁:砍树的声音。

  2. 嘤嘤:鸟叫的声音。

  3. 相:审视,端详。

  4. 矧(shěn):况且。伊:你。

  5. 听之:听到此事。

  6. 终……且……:既……又……。

  7. 许(hǔ)许:砍伐树木的声音。

  8. 酾酒:筛酒。酾(shī),过滤。有藇:即“藇藇”,酒清澈透明的样子。藇(xù),甘美,或释为“溢貌”。

  9. 羜(zhù):小羊羔。

  10. 速:邀请。

  11. 宁:宁可。适:恰巧。

  12. 微:非。弗顾:不顾念。

  13. 於(wū):叹词。粲:光明、鲜明的样子。埽:同“扫”。

  14. 陈:陈列。馈(kuì):食物。簋(guǐ):古时盛放食物用的圆形器皿。

  15. 牡:雄畜,诗中指公羊。

  16. 诸舅:异姓亲友。

  17. 咎:过错。

  18. 有衍:即“衍衍”,满溢的样子。

  19. 笾(biān)豆:盛放食物用的两种器皿。践:陈列。

  20. 民:人。

  21. 乾餱(hóu):干粮。愆(qiān):过错,过失。

  22. 湑(xǔ):滤酒。

  23. 酤:买酒。

  24. 坎坎:鼓声。

  25. 蹲蹲:舞姿。

  26. 迨(dài):等待。


[译文]

咚咚作响伐木声,嘤嘤群鸟相和鸣。鸟儿出自深谷里,飞往高高大树顶。小鸟为何要鸣叫?只是为了求知音。仔细端详那小鸟,尚且求友欲相亲。何况我们这些人,岂能不知重友情。天上神灵请聆听,赐我和乐与宁静。

伐木呼呼斧声急,滤酒清纯无杂质。既有肥美羊羔在,请来叔伯叙情谊。即使他们没能来,不能说我缺诚意。打扫房屋示隆重,嘉肴八盘桌上齐。既有肥美公羊肉,请来舅亲聚一起。即使他们没能来,不能说我有过失。

伐木就在山坡边,滤酒清清快斟满。行行笾豆盛珍馐,兄弟叙谈莫疏远。有人早已失美德,一口干粮致埋怨。有酒滤清让我饮,没酒快买我兴酣。咚咚鼓声为我响,翩翩舞姿令我欢。等到我有闲暇时,一定再把酒喝完。

赏析

周厉王不听“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劝谏,最终导致了国人暴动。同时也导致王室内部人心离散、亲友不睦,政治和社会状况极度混乱和动荡。周宣王即位初,立志图复兴大业。而欲举大事,必先顺人心。《伐木》一诗,正是宣王初立之时王族辅政大臣为安定人心、消除隔阂,从而增进亲友情谊而作。

历代学者一般认为这是一首宴享诗。但诗的作者及创作年代前人没有深考。

《伐木》和《伐檀》不同,它不是描述伐木劳动,而是由伐木兴起,说到友情可贵。无论亲朋故旧还是新的相识,都要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并且常来常往。

诗共三章,除首章外,都集中笔墨写宴饮。显然是把宴饮当做建立和联系友情的重要手段。 

在抒情方式之选择上,《伐木》的作者采用了一种先迂回后正面的表达方式。诗一开头,就以“丁丁”的伐木声和“嘤嘤”的鸟鸣声,令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世的仙境。在这里,时间仿佛停止,一切自在自为。只有这伐木之声和悦耳的鸟鸣在空旷的幽谷里回荡。一个孤独的伐木者,一个出谷迁乔去寻找知音的鸟儿,这两个意象在这仙境一般的氛围中被不断地进行视觉和听觉上的重叠和加强:声音使人联想到形象,形象又赋于声音特殊的内涵。从而最终幻化出一个远离现实政治的、借以寄托内心苦闷的超然之境。这一境界是诗人内心的人生理想在潜意识中迂回曲折的表露。同时也是厉王暴政下朝臣们心有余悸、不敢谈论政治而另寻寄托的普遍心态。现实毕竟是现实,随着这一比兴手法的完结,作为政治家的诗人终于强迫自己面对这冷酷的存在世界:“相彼鸟矣,犹求友生。矧伊人矣,不求友生。”号召人们起来改变现实,叙亲情,笃友谊,一切从头开始。然后又申之以“神之听之,终和且平”。从人情天理处说起,避开政治而为政治,这就是诗人既体察人心,又深谙做诗劝戒之道的地方。

第二章全然是写人的活动,也就是“求友生”之具体表现。开头用语与首章部分重叠,显得整饬又有变化,读来流转而且自然。这里仍然由物兴起,但只用“伐木许许”一句,其余如对鸟鸣的描述一概略去。论者往往因为“伐木”句与后面的“酾酒”句联系紧密,就误认为它也是“赋”(直陈其事)。其实“伐木”云云,乃相应之词,不止形式上叠合延绵,内容也相仿佛,只是为避免刻板滞重,才作此省略。省略也是变化的方式,有变化才有发展,内容为之深化,形式也愈加富丽多姿。于是出现备办筵席的热闹场面:酒是甘美的,菜肴中有肥嫩羊羔,还有许多其他可口的食物,屋子也打扫得干干净净,可以看出主人的诚心诚意,因为宴请客人,不仅是出于礼仪,更是为了寻求友情。被邀请的客人都是长者,有同姓的(诸父),也有异姓的(诸舅)。诗人希望他们全都光临。“宁适不来?微我顾弗!”“宁适不来?微我有咎!”这是他的担心。由于希望甚殷,就生怕它落空。这种“患得患失”的情绪是真实的,也是感人的。它表明主人的态度十分诚恳,对友情的追求坚定不移。

诗人还批评了不顾情谊、互相猜忌的不良现象:“既有肥羜”,“於粲洒埽,陈馈八簋”,邀请“诸父”、“诸舅”而“不来”,又于我“弗顾”。这样的局面是不利于重振祖业的政治理想的。

第三章分两部分。前半部分是第二章的延续和发展,依然写设宴请客,不过用笔极简,旨在“示异”,以免拖沓。“笾豆有践,兄弟无远!”这次邀请是同辈,但酒菜之丰盛,礼节之周到不减于前。联系前面的有关描述,它明确地表达了这样的观点:无论长幼和亲疏(即诗中所谓“诸父”“诸舅”和“兄弟”)都应互相有爱。这种类似博爱的思想充斥整个诗篇,可以说是总的命意所在。但建议和发展友情的手段却比较单调,用现代的观点来看也未见合适,因为在酒席台上交的朋友多不可靠。也许饮食还是古人主要的交际方式,他们又多以诚待人,布设酒肉圈套,故而被诗人选作表达友情题旨的材料。另外还有反面教训,就是“民之失德,乾餱以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纷争往往由饮食细故引起,要创建和平局面,就得处理好饮食问题。

后半部分是尾声,似乎由众人合唱,表达了欢乐的情绪与和睦亲善的愿望。三方面的人(主人、来宾和受邀而未至者)团结一致,气氛和谐,令人鼓舞。

作者还为失去的友情和亲情而振臂高呼,他用饱经沧桑的笔调描绘着自己的希望和要求:普通人之间以诚相待绝不“乾餱以愆”。亲友之间相互理解(“有酒湑我,无酒酤我”)、信任,和睦快乐地相处。人和者政必通,最后,作者又是以一个超越于现实之上的境界结束全诗:在咚咚的鼓声伴奏下,人们载歌载舞、畅叙衷情,一派升平景象。这是作为政治家的诗人中兴周室之政治理想的艺术展示。

该诗是燕乐歌词,因而它的博爱的题旨可广泛传播,有一定的影响。在艺术上它给人的突出印象有三个方面:一是靠头的比兴部分不仅构成比较鲜明的画面,而且有生动的情节,它既是独立的,又与主题部分联系紧密,这样,主体部分的命意就更加明朗,便于读者和听众感受;二是把被邀的客人分别用“诸父”“诸舅”和“兄弟”指代,覆盖面大,而又意象分明,对表达诗歌的题旨起着重要的作用,可见作者选用词语的匠心;三是结尾表现的场面色彩浓丽,节奏明快,全然是就筵席写筵席,没有穿插“点题”笔墨,却成功地渲染出团结友善的醉人气氛。诗人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化作可以闻见景象,因而颇具艺术魅力。

此诗产生了“嘤鸣”一词,对友情的歌颂给后世留下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以致“嘤鸣”一词常被人用做朋友间同气相求或意气相投的比喻。诗中“嘤其鸣矣,求其友声”被后人广泛传诵。文人墨客常多借此句来说明人应该重视感情,广结良朋,寻求志同道合的朋友,互相切磋,以求进益。该诗还提供了一种以意境的营造为手段的构思方法。

佚名


赏析

《伐木》一诗中,我们通过诗人的描述可以看到这样一幅情景:一只不知疲倦的鸟儿从深山峡谷飞向高大的丛林枝头,嘤嘤作响以求得友伴相知。鸟儿尚且如此,人岂能不知友情的重要。因为知道友情的重要,故而又有了这样的画面:好客的主人滤清纯之酒,烹肥美鲜味,打扫房屋,满备佳肴以招待他的叔伯舅亲,即使亲戚朋友们可能不一定前来,但主人还是做好了迎接的准备,因为这样主人才不会有遗憾和愧疚。
  通篇来看,如此求友若渴的热忱贯穿始终。清代黄中松在《诗疑辨证》中说:“细玩此诗,专言友声之不可求,求字乃一篇大主脑。”庶人皆求友若此,在上位的天子则更加需要贤良之友不离不弃,使得整个国家上下亲若友朋,和睦团结。如此有德之明君,则人民将争相依附,国家必兴盛繁达。正如《毛诗序》之所注:“《伐木》,燕朋友故旧也。至天子至于庶人,未有不须友以成者。亲亲以睦,友贤不弃,不遗故旧,则民德归厚矣。”
  《伐木》一诗以鸟鸣求友起兴,因此这里值得考究的是,开篇以“伐木丁丁”起笔是为了与“鸟鸣嘤嘤”同起兴还是另有他意?有学者认为,“伐木”就是诗人在伐木之中闻鸟鸣而产生的最初联想。也有学者认为,起笔写“伐木丁丁”,意在借伐木“丁丁”与“许许”的声音来与鸟鸣“嘤嘤”相呼应,为诗经惯用之叠音叠字与比兴的写法,是虚写。如同此说,那么不该出现“伐木于阪”。可见,前者说法较为可信。

佚名


赏析

    

朱熹解曰:“兴也。此燕朋友故旧之乐歌。故以伐木之丁丁,兴鸟鸣之嘤嘤,而言鸟之求友,遂以鸟之求友,喻人之不可无友也。人能笃朋友之好,则神之听之,终和且平矣。”

第二章:“兴也。言具酒食以乐朋友如此,宁使彼适有故而不来,而无使我思念之不至也。孔子曰: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此可谓能先施矣。”

第三章:“兴也。言人之所以至于失朋友之义者,非必有大故,或但以干糇之薄,不以分人,而至于有愆耳。故我于朋友,不计有无,但及闲暇则饮酒店以相乐也。”

刘氏曰:此诗每章首辄云伐木,凡三云伐木,故知当为三章。旧作六章,误矣。今从其说正之。

这是一首燕乐亲友的诗歌。

第一章,表达了嘤嘤求友的心声。全诗开篇即营造了一个伐木丁丁、鸟鸣嘤嘤、空山清响的氛围。鸟儿鸣叫着从幽深的山谷里飞出来,落到高大乔木上。它嘤嘤地欢快地叫着,是为了吸引知音来到它的身边。你看人家鸟儿都如此喜欢结交朋友,何况我们这些难耐孤独寂寞的人呢?难道我们就不喜欢和朋友相处吗?可敬的天神听请聆我的心语:我希望和我的朋友平和相处,快快乐乐。

第二章,针对诸父诸舅“宁适不来”的恼人现象做了委婉解释:“微我有咎”。伐木声不断,杯中美酒是那样纯净,加上早已备好肥嫩的羔羊和丰盛的美食,我又勤快地打扫干净院落,诚邀尊舅叔伯各位长辈赏光。但是,如果他们因种种原因没有莅临寒舍,那也不是我的过错。其实是诗人满怀期待地等着他们的到来,但有一丝隐隐的担忧,怕人情纸薄,怕遭人歧视,怕无人赏光,怕场面冷清。俗话说,请客不到,两头害臊!信夫!

第三章,表达了美好愿望。伐木在山坡边,酒杯又早斟满。美食美器陈列满满,兄弟们相距并不遥远。俗人有时酒后无德,因为一句闲话、一点琐事,往往闹得不可开交。今朝有酒今朝醉,没酒就去快些买。把那欢快的锣鼓敲起来,把那翩翩的舞蹈跳起来。等哪天我有了闲暇时光,我要开怀痛饮美酒啊!这显然是一种理想或愿望。

佚名


赏析

       

《毛传》:“《伐木》,燕朋友故旧也。自天子至于庶人,未有不须友以成者。亲亲以睦,友贤不弃,不遗故旧,则民德归厚矣。”说的很明白,是诸侯王或天子宴请新朋旧友的礼乐。至于谁人所作何时所作还重要吗?不重要。重要的是,人们一听到这诗这乐就会知道,诸侯王或天子正在进行宴请新朋旧友的礼仪活动。 

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我真的不知道为什么用伐木来比兴朋友,仅知道从那以后伐木就成了交朋友的代称。这倒让我想到‘伐柯’和‘作伐’,既然砍木柄可以是介绍‘男女朋友’,那么砍大树自然可以是交爷们儿朋友。我想这就是其理由吧(胡说)。《毛传》意,伐木丁丁就好比朋友的铮铮谏言,丁丁有声(就不怕大树倒下鸟儿惊跑),鸟鸣嘤嘤就是诸侯王或天子召唤朋友的声音。那鸟儿出自幽谷飞上高枝儿,生怕天高不胜寒,召唤友声的嘤嘤之声不断。

相彼鸟矣,犹求友声。矧伊人矣,不求友生?神之听之,终和且平。看那鸟鸟还知道召唤友声哩。何况这鸟人哪,就不求朋友?凝神想想仔细听听,(友声)最终就会(使人)平和下来。对着泥,揍死个歪(山西话,对着呢就是那样的意思,俄不会陕西话,说句山西话对付吧)。

伐木许许,酾酒有藇。既有肥羜,以速诸父。宁适不来?微我弗顾。既然砍大树辛苦得直哼哼,这里已筛好了酒,既然还有肥羊,快快去把诸位父辈的大夫都叫来。他若宁愿别处去也不来,就不是我不顾及他了。宁适不来?微我弗顾。还有另种解释:他若宁愿别处去也不来,那就是怪我不顾及他了。这里的‘微’做动词,微词,埋怨之意。酾酒有藇,藇,解为美。筛有美酒之意。我倒有新想法:藇,即“薯蓣”。古书上亦泛指薯蓣科植物。酾酒有藇,有薯蓣可以酾酒。似也通,只是不知薯蓣可否酾酒?诸父及下面的诸舅,《毛诗正义》花了大篇幅举例解释:“《礼》,天子谓同姓诸侯,诸侯谓同姓大夫,皆曰父。异姓则称舅。故曰“诸父”、“诸舅”也。《礼记》注云:“称之以父与舅,亲亲之辞也。”《觐礼》说天子呼诸侯之义,曰:同姓大国则曰伯父,其异姓则曰伯舅,同姓小国则曰叔父,异姓则曰叔舅。是天子称诸侯也。”这里又带出个《觐礼》。

於粲洒埽,陈馈八簋。既有肥牡,以速诸舅。宁适不来?微我有咎?打扫那么几净窗明,陈列出八簋黍稷,既有肥牛,快快去把诸位舅辈的大夫都叫来。他若宁愿别处去也不来,那就不是我的错了。这种解释总觉不如‘他若宁愿别处去也不来,那就是怪我的错了。’陈馈八簋,又带出《食礼》。正义曰:《仪礼·特牲》、《少牢》、《聘礼》、《公食》之等,皆以簋盛黍稷,则八簋是黍稷之器也,故云“陈其黍稷谓为食礼”。案《周官·掌客职》五等诸侯簋皆十二。又《公食大夫礼》上大夫八簋。此天子云八簋者,据待族人设食之礼。其《掌客》所云,谓飧饔饩之大礼。《公食大夫》是诸侯食大夫之礼。若曰食,特牲者二簋,少牢者四簋,故《玉藻》云“少牢五俎四簋”。然则大牢者六簋,上肥羜、酾酒为燕礼,此是食礼,互陈之也。知是食礼者,燕礼主於饮酒,无饭食,则此簋盛黍稷,是食礼可知。

伐木于阪,酾酒有衍。笾豆有践,兄弟无远。民之失德,干糇以愆。说罢宴请朋友,父辈和舅辈,这里又说宴请兄弟。山坡上伐木很辛苦,这里筛下的就已经溢出。宴会虽然有秩序,兄弟却无远近。民之失德闹纠纷多因乾餱小事而愆过於人,(天子之馔,怎可这样?)。笾豆有践,兄弟无远。说的好!

有酒湑我,无酒酤我。坎坎鼓我,蹲蹲舞我。迨我暇矣,饮此湑矣。有酒为我筛,无酒为我买,坎坎为我鼓,蹲蹲为我舞,待我有时间,尽干这桶酒。还有解为:有酒我筛,无酒我买,坎坎我鼓,蹲蹲我舞。少一份尊严,多一份随意。不合理却合乎情。实际上他们谁都不会去筛酒买酒,说说而已,增加喜乐随意效果罢了。至于坎坎我鼓,蹲蹲我舞,说不好,说不定喝高了鼓舞一番也未尝不可也。一切为了尽兴而散。迨我暇矣,饮此湑矣,连用两个‘矣’,醉意尽显。妙!

伐木于阪之‘于’和於粲洒埽之‘於’有何不同?这仅仅是传承过程中的变异?还是原文如此?若原文如此,则‘于’应是介词,而‘於’就应是表示感叹的叹词。

佚名


赏析

《伐木》这是一首描写贵族阶层宴请朋友、故旧倾吐心声的乐歌。属于“诗经、雅、小雅”的第五篇。全诗共三章,构成三幅倾吐心声的连环画面。

请看第一幅良言有益常交流的画面:“伐木丁丁(1),鸟鸣嘤嘤(2)。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相彼鸟矣,犹求有声。矧(3)伊人矣,不求友声?神(4)之听之,终和且平。”伐木丁丁响声高,鸟儿嘤嘤在鸣叫。从那深谷飞出来,落到大树来筑巢。喳喳鸟鸣声不住,求那友声来和鸣。看那群飞的那些鸟,犹知求听同伴声。何况我们都是人,为何不能听取朋友有益声?良言有益常听取,定能和谐而安宁。

请看第二幅莫忘父老和故旧的画面:“伐木许许(5),酾(6)酒有藇(7)。既有肥羜(8),以速(9)诸父。宁适(10)不来,微(11)我弗顾?於(12)粲(13)洒埽(14),陈馈(15)八簋(16)。既有肥牡(17),以速诸舅(18)。宁适不来,微我有咎(19)?”伐木的号子声声响,滤好的美酒味美香。既然有杀好的肥羔羊,就要邀请诸位父老来品尝。他们怎能都不来?除非嫌我卑贱不赏光。忙把庭院扫干净,八样佳肴全摆上。既然有杀好的大公牛,就要邀请异姓的诸尊长。他们怎能都不来?除非嫌我卑贱有错不赏光。

请看第三幅兄弟情深长记住的画面:“伐木于阪(20),酾酒有衍(21)。笾豆有践,兄弟无远。民之失德,干糇(22)以愆(23)。有酒湑(24)我,无酒酤(25)我。坎坎(26)鼓我,蹲蹲(27)舞我。迨(28)我暇矣,饮此湑矣。”砍伐树木山坡上,滤好的美酒早溢缸。果盒佳肴全摆好,兄弟亲近来品尝。小民一向失礼节,见了干粮就要抢。有酒甘醇来共饮,无酒连同酒渣一起尝。咚咚敲起我们的鼓,翩翩一起来跳舞。等到闲暇有空时,重聚再饮醇香酒。

注释:(1)丁丁:伐木声。(2)嘤嘤yingying:鸟和鸣声。(3)矧shen:况,况且。(4)神:谨慎。(5)许许huhu:劳动时共同出力发出的呼叫声。(6)酾shi:滤酒。(7)藇xu:毛传:美貌。味美。(8)羜zhu:羊羔。(9)速:召请,邀请。(10)适:往,至。宁适不来,宁,难道,难道能不来。(11)微:卑贱,微我弗顾,嫌我卑贱不来光顾。(12)於wu:叹词。同“呜”。(13)粲can:干净。(14)埽sao:同“扫”。(15)馈kui:食物。(16)簋gui:古代盛食品的器皿。(17)牡mu:公牛。(18)舅:古代天子对异姓诸侯,或异姓诸侯对异性大夫称舅。(19)咎jiu:过失,罪过。(20)阪ban:斜坡,山坡。(21)衍:溢出。(22)糇hou:干粮。(23)愆qian:过失,抢。(24)湑xu:滤去酒渣滓。(25)酤gu:一夜酿成的酒。(26)坎坎:砍伐或槌击的声音。(27)蹲蹲cuncun:舞貌。(28)迨dai:等到。

《伐木》这是一首贵族阶层宴请亲朋好友的乐歌。这首乐歌采用伐木和鸟鸣作起兴,勾画了一幅有酒同饮,有肉同享,和谐共处,形成群体力量的画面。在这幅画面里,每章都可看到,伐木的身影,听到伐木的号子,声声呐喊。不管干任何事情,如果都能像伐木者那样,喊成了一个声音,形成一股力量,凝聚力该是多大呀!这便是这首诗的写作宗旨。要完成这个凝聚力的宗旨,没有鸟的精神,不求友声,博采众家,听取良言能行吗?没有父老乡亲的协同作战,大力支持能行吗?不能尊重长辈,友爱兄弟,广交朋友,会有群体的力量吗?这种群体的力量就是团队精神,具备了这种团队精神,才能相互帮助,享受友谊的快乐。宴请亲朋故旧,美酒佳肴,让他们先吃,目的就是希望大家都有群体精神,值得一读!

佚名


《伐木》

“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相彼鸟矣,犹求友声。矧伊人矣,不求友生?神之听之,终和且平。
       伐木许许,酾酒有藇!既有肥羜,以速诸父。宁适不来,微我弗顾。于粲洒扫,陈馈八簋。既有肥牡,以速诸舅。宁适不来,微我有咎。
       伐木于阪,酾酒有衍。笾豆有践,兄弟无远。民之失德,干糇以愆。有酒湑我,无酒酤我。坎坎鼓我,蹲蹲舞我。迨我暇矣,饮此湑矣。”

白话译文:

咚咚作响伐木声,嘤嘤群鸟相和鸣。鸟儿出自深谷里,飞往高高大树顶。小鸟为何要鸣叫?只是为了求知音。仔细端详那小鸟,尚且求友欲相亲。何况我们这些人,岂能不知重友情。天上神灵请聆听,赐我和乐与宁静。

伐木呼呼斧声急,滤酒清纯无杂质。既有肥美羊羔在,请来叔伯叙情谊。即使他们没能来,不能说我缺诚意。打扫房屋示隆重,嘉肴八盘桌上齐。既有肥美公羊肉,请来舅亲聚一起。即使他们没能来,不能说我有过失。

伐木就在山坡边,滤酒清清快斟满。行行笾豆盛珍馐,兄弟叙谈莫疏远。有人早已失美德,一口干粮致埋怨。有酒滤清让我饮,没酒快买我兴酣。咚咚鼓声为我响,翩翩舞姿令我欢。等到我有闲暇时,一定再把酒喝完。

关于《伐木》的诗旨,跟《常棣》一样,几无争议。《诗序》曰:“《常棣》,燕兄弟也。”朱熹《诗集传》曰:“此燕兄弟之乐歌。”

   关于《伐木》,毛诗序》云:“《伐木》,燕朋友故旧也。至天子至于庶人,未有不须友以成者。亲亲以睦,友贤不弃,不遗故旧,则民德归厚矣。”朱熹《诗集传》解曰:“此燕朋友故旧之乐歌。”程俊英、蒋见元《诗经注析》也称:“这是一首宴享朋友故旧的诗。

读《伐木》,汗颜得很,生僻字太多,研读时,须时时看注音。不过,当看到“出自幽谷,迁于乔木。”一句,眼睛倒是一亮,原来,“乔迁”的典故源于《伐木》。不过,“乔迁”的本义是搬迁,寓意确是官职高升。

       但泊客有一疑惑,《伐木》燕朋友故旧之乐,为何以伐木起兴?朱熹《诗集传》解曰:“(首章)兴也。故以伐木之丁丁,兴鸟鸣之嘤嘤,而言鸟之求友。遂以鸟之求友,喻人之不可无友也。人能笃朋友之好,则神之听之,终和且平矣。

      对于这个解释,泊客还是颇难理解。伐木跟求友有何关系?也许是伐木需要齐心合力团结协作,这是友情之所在?有点牵强。古人的想法确实不同凡响。

      《伐木》第一章以鸟与鸟的相求比人和人的相友。以神对人的降福说明人与人友爱相处的必要。第二章言备酒肴,勤洒扫,专待长者们到来。第三章写燕兄弟醉饱歌舞之乐。

      《伐木》三章,既阐述友情重要,知音难寻,也希冀尊敬亲长兄弟。黄中松《诗疑辨证》曰:“细玩此诗,专言友声之不可求,求字乃一篇大主脑。”

一句话:知音难寻,尊重友情。

◆  ◆  ◆  ◆  ◆  

诗经165

心 · 养性 · 品生活

这世上有三样东西是别人抢不走的:

一是吃进胃里的食物,二是藏在心中的梦想,三是读进大脑的书。

古风泊客 ┃ 也许是最有深度的古文赏析微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65 伐木 | 诗经·小雅 | 儒家
《诗经·小雅·伐木》赏析[论语说文] - wangxiuhuan1945的日志 - 网易博...
宴会之歌
《小雅·伐木》- 苹果百科知识词典 wiki,互动-苹果在线
伐木
《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 | 从诗经开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