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崔振宽的焦墨山水——中国当代思想史中的画学个案!

2019艺术厦门当代博览会论坛
论坛主题:崔振宽的焦墨山水——中国当代思想史中的画学个案
学术主持:皮道坚(艺术批评家、策展人、华南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
特邀嘉宾:夏可君(哲学家、艺术批评家、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
崔振宽(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西安美术学院客座教授、陕西国画院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
论坛时间:2019.6.7(星期五)/14:00-15:00
论坛地点:厦门国际会展中心A2馆(论坛区)
协办机构:西安崔振宽美术馆
《 论 坛 现 场》


著名艺术批评家皮道坚先生
皮道坚:尊敬的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又一次来到厦门,参加厦门的“当代艺术博览会”。我首先要讲的是前两年我来过厦门,也参加过厦门的艺术博览会,刚刚在台下,我跟崔先生讲了我的感受,我说这次来到厦门,感觉到厦门的艺术博览会有了很大的进步,首先给我的感觉,就是非常国际化,我还没有看全部的作品,只看了一部分,但这已经让我感觉到她能叫“当代艺术博览会”是名副其实的,我认为厦门有很大的进步。这 次我感触很深的还有一点,就是厦门的“当代艺术博览会”为我国著名的山水画家崔振宽先生做了一个很有水准的个展。这表明了我们在对当代艺术认知上的一个进步。崔先生是一位从传统中国画出发,从长安画派出发的延续了中国传统水墨画笔墨语言的艺术家,能到一个当代艺术博览会来做个展。而且这个个展和整个博览会的当代气息非常吻合,我觉得这是我们中国艺术圈,或者说中国当代艺术领域正在发生的非常有意思的变化。这个变化意味着我们传统艺术的现、当代的转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崔振宽先生就是在这一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的艺术家。我们可以把他叫做延续中国传统文脉的艺术家,也可以把他叫做中国本土的当代艺术家,我想今天接下来我们在这里关于崔振宽先生的艺术展开的对谈,应该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崔振宽 · 又上华山之一 209cm×126cm,纸本焦墨,2019年


很高兴今天对谈的嘉宾有艺术家崔振宽先生本人,还有夏可君先生。夏可君先生是位哲学家,他这几年也非常关注中国的当代艺术,尤其关注中国的现、当代水墨艺术,他也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策展人,写了很多当代水墨的评论。所以今天我和两位就崔振宽先生的艺术,以及他的艺术和中国当代艺术、世界当代艺术的关系,或者说它们之间的内在和外在的联系来展开谈论,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今天讨论的主题,没有和二位商量,我想着我们就按照这个背景板上写的:“崔振宽的当代水墨艺术——中国当代思想史中的一个画学个案”来展开讨论,然后留点时间和台下的观众进行互动。在两位开始发言以前,我想对这个题目简单做一点解释,就是说,为什么说崔振宽先生的焦墨艺术、焦墨山水画艺术是中国现当代思想史中的一个个案,或者说“一个画学个案”?


又上华山之一(局部)


那么,这里我们就要从20世纪谈起,大家知道,应该说从19世纪末就开始了,一个封闭的中国社会,逐渐向世界打开大门,睁开眼睛看世界。这时候有很多外面的东西进来,有人说20世纪就是西方文化冲击中国文化,然后中国文化回应的这样一段历史,所以在思想史研究中有一个模式就叫做“冲击回应”,我们受西方强势文化的影响冲击然后我们产生回应。熟悉中国艺术的朋友们都知道早在20世纪的上半叶,像康有为、陈独秀包括鲁迅先生,这样一些人,他们都认为中国画衰败已极,尤其是康有为,这些人都提出来要以西方的写实绘画来改造我们中国的传统绘画,鲁迅先生对中国的传统绘画,也是很不以为然,我记得他曾经说过,中国的写意画画鸟“一点是眼,不知是鹰是燕”,就是说中国画描写的对象都不准确,不像西方的写实绘画那样。但是也有一部分人,像以陈衡恪为代表的一些人,就强调文人画的价值,主张要保持中国文人画的传统。这样两种思想、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直在争辩。可以说延续了一百年,一直到世纪之交,就是20世纪和21世纪之交的时候,出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两位非常著名的中国艺术家,一位是吴冠中先生,还有一位张仃先生,他们展开了一场论战,吴冠中先生我记得是2000年前后到香港去,他就说了一句话,他说“笔墨等于零”。吴先生这样说有他的道理,但是,也受到了很多人的质疑、批评。其中最有影响的就是张仃先生,跟他是同辈人,张仃先生提出了一个针锋相对的口号,他说“无笔无墨等于零”。一个说“笔墨等于零”,一个说“无笔无墨等于零”,都是围绕着中国传统绘画的笔墨展开的讨论。那么为什么说崔振宽先生是一个画学个案,是思想史中的一个画学个案?我认为这样说是因为崔先生以他的艺术实践,为我们提供了一条非常正确的、行之有效的,认识和理解我们的传统与现代中国和世界关系的思想路径,或者说是一种艺术实践的方法。也就是说崔先生的焦墨山水画艺术是我刚才讲到的20世纪以来,我们中国思想史中存在的这样一场两条线索的思路,两条线索不断地交锋,不断地争辩的思想史中的一个画学个案。关于中国如何走向世界,中国应该如何实现传统的现、当代转换,我想崔振宽先生不仅为我们提供了非常优秀的艺术作品,更为我们提供了有思想史价值的思考。我认为崔先生艺术作品绝对是我们一流的中国当代艺术,而这个当代艺术是能够拿到今天世界的当代艺术平台上去交流、去对话的一种独特的艺术范式。


接下来就请崔先生和夏可君先生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当然也不局限于这样一个问题。我想先请崔先生讲两句,崔先生的焦墨创作在上个世纪的70年代就开始了。我参加过在上个世纪的80年代,84年还是85年(1986年),我在西安的杨陵参加过一次关于中国画问题的学术讨论会,那次会上崔振宽先生就提交了一篇论文,他很早就是一位有理论思考的艺术家,在那么早的时候他就提出来了,他强调中国的笔墨要进行转换,要和当代生活发生联系。这个我印象很深,我在我的论文里面也提到了这个案例,所以我想首先请崔先生谈一谈他的艺术创作,最开始是怎么考虑的,为什么他能从传统的山水画一步一步走向今天这样一种当代的艺术表达,有请崔先生。


著名艺术家崔振宽先生


崔振宽:我很荣幸,用我的作品来参加厦门这个“当代艺术博览会”。同时也很高兴参加今天这个论坛,今天有这么多厦门的热心观众,我表示感谢。我觉得我是一个搞实践的,在理论方面我只是学习,很难说有什么理论上的深入的研究。山水画,它从中国传统的意义上来说,它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笔墨。因为,我感觉到山水画里面的一些因素,所有的因素,在各种绘画里面都有,特别是西方绘画,比方说意境、结构、形式、诗意等等,在西方绘画里面都有,但是唯独笔墨是中国画独有的,中国传统绘画里面特有的,这跟西方绘画是不太一样。所以我感觉到中国的传统绘画在当代必须要有一个从传统向现代转换的一个过程。


崔振宽 · 华岳之皴图三 248cm×122cm,纸本焦墨 设色,2019年


古代的画家石涛就说笔墨当随时代,就是说,古代画家在绘画的演变以及不断的演变中间发展而来,实际上是在跟随着每一个时代的不同有所变化。所以说,在当今的时代里面更需要一个传统向现代的转换,在这个过程中间,我认为笔墨,传统的笔墨,这一点是不能丢的,是不能忽视的,是一个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所以我感觉到在整个过程中间我就是追求传统笔墨的一种现代感。这个东西从哪来的呢? 一个是传统绘画里面的笔墨应该有他最精华的东西,这个要继承下来,再一个我也会不断从中国传统绘画,并且从西方现代艺术里面吸收一些营养。比如说印象主义里面的梵高、塞尚、莫奈,这些人对我有着很多的影响。尤其是现代绘画里面的这种绘画语言,绘画语言里面的抽象因素,我在吸收了其中的很多东西。所以这一点上也是我的山水画,特别是焦墨绘画形式在笔墨方面不断地向前演变的一个由来。但是我感觉作为一个画家,我主要是搞实践的,所以我究竟探索的怎么样,探索的结果怎么样?一方面当然要由广大的观众来评论,再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由评论家来评论。所以我先简单说点,现在请两位来谈谈。


华岳之皴图三(局部)


皮道坚:谢谢崔振宽先生,崔先生刚才讲到了两点,我觉得讲得非常好,我很赞同。首先第一点,他认为中国传统绘画的笔墨是当今世界上其他艺术里所没有的,很多东西我们有,人家也有,但是笔墨这种东西在西方绘画里面没有。他认为这种笔墨很有表现力,能够实现它的现当代转换,这是一种文化上的自信。我认为正是有了这种文化上的自信,才能有崔先生艺术今天这样的发展。第二点,崔先生说他的艺术也向西方的艺术学习了很多东西,比方说学习了梵高绘画的那一种精神品质,另外他也学习了西方现代抽象绘画的一些语言元素,用这个来实现传统笔墨的现、当代转化,我想这两点就是崔先生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当然不是全部,当然还有一些更重要的因素,源自艺术家个人的智慧、才情还有他的勤奋,方方面面。当然也有社会条件,不过我想首先应该是崔先生的这两点认识,值得我们大家认真的思考。下面我想有请夏可君先生发言。


著名艺术批评家夏可君先生


夏可君:大家下午好,谢谢皮老师主持,谢谢崔振宽美术馆的邀请,也感谢艺术厦门。我去年也来过,参加过一场对话,艺术厦门是越来越好,就像刚才皮老师所讲,我回到我们这个讨论上。我觉得皮老师定的这个主题非常好,就是把崔振宽先生放在艺术史的进程里面作为一个个案来研究。其实在讨论之前,大家其实可以看看这两位老先生,崔先生看的出来已经快80岁了,皮道坚先生其实也快70岁了。对,崔先生85岁,皮道坚先生78岁(我是故意说错的)。在中国古代我们把这称之为什么呢? 称之为“烟云供养”。也就是说,了不起的中国画家、中国艺术家,他们把他的艺术和个人生命抵达老年,抵达生命中的最高境界,直到人书人画俱老,我觉得可能是整个西方艺术也不具备。当一个中国艺术家到达老年的时候,生命本身,他的活力,你看崔振宽先生他像85岁的人吗? 我觉得还可以再画20年都没有问题,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会人书俱老、人画俱老,这种生命本身的质地是怎么修炼得来的,这就是笔墨。只有中国的笔墨的几十年的功夫的修为,在人与自然之间寻找那个可以通感、可以共感的生命点跟生命活力才可以,通过烟云供养,达到人书俱老。


回到我们讨论的这个主题上来,我觉得皮老师这个主题非常好,这就意味着要把崔先生的作品放在一个艺术史的脉络里面去,那么这个艺术史的脉络,如果他是一个个案,他一定是在艺术史里面能够找到自己位置的,就像刚才皮老师所讲的。中国的现代性,其实有另外一个起点,那就是黄宾虹,其实不止是徐悲鸿这个现代性的转换,中国历史其实还有另外一个真正跟传统笔墨相关,对接没有断掉的传统,那就是黄宾虹。那么看崔老师的作品的时候,可以看的到崔老的焦墨和黄宾虹的宿墨,这种也是焦墨山水,有一个内在的对应的关系。那以来自长安画派的崔先生和石鲁所开启的长安画派也是一种苍辣、一种雕刻式的、一种像版画式的,有种回到先秦甲骨文的那种笔力,笔的力量,那种生命力,这是长安画派的神髓。可是,崔老不仅只是长安画派,他接续了黄宾虹这个起点,刘骁纯老师过去一直提出的个案,就叫做“黄宾虹和崔振宽”,从黄宾虹到崔振宽,这中间还有张仃先生等等。这是中国真正意义上一个现代性转换的起点,这个起点和西方现代艺术另外一个起点一样,像塞尚和梵高,诸位老一代的艺术家都受梵高的影响,所以我们看崔老作品的表现力有一种梵高式的生命力,这个生命力来源于他们这代人对印象派、对整个现代性生命力的一个肯定。

崔振宽· 滇北山中之二 183cm×97cm,纸本焦墨 设色,2019年


刚才,皮老师说文化的自信,这种自信就体现在对生命力自我的肯定上,这是两个现代性起点的对接。所以笔墨其实没有断掉,笔墨的生命力还在生长,这是一方面,在艺术史上崔老有他的位置。另一方面,崔老也是个时间起点上的画家。这个怎么讲,在我们这个时代,我现在用手机写东西,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数字虚拟时代,我们过多的生活在虚拟时代,虽然我们也用手指来写字,实际上,在这个虚拟技术时代,我们的生物本能已越来越少。用什么能让我们的生物性本能跟生命力跟自然,并行相通的部分,那就是书写,毛笔的书写,毛笔的思维。毛笔不止是个工具,毛笔不止是刷子,毛笔不止是刀,毛笔是一个跟自然、跟我们的生命力,跟我们的呼吸整个相关的一种媒介,毛笔所作出来的线条,如崔老所讲,这种笔墨是西方没有的,是整个当代最缺乏的一个媒材,一个工具。那么毛笔思维能走多远,当我们去看这个展览的新作,我是非常惊讶的。

崔老过去在中国美术馆办展,包括七卷本的画集,我有参与过,可是我震撼到崔老还在生长,那么这个生长的来源是什么?你们一定要去现场看这些作品,崔老告诉我这些作品的灵感来自华山的背面。过去,他上华山很多遍,这是第十次,这一次是坐缆车上去的,从缆车上看到华山的背面,这个背面基本上人迹罕至,在展厅看到这批新作品的时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崔老做出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把华山在宋代一千年的文脉,那种自然神秘的力量从现在接上。因为那个背面基本没有什么人去过,也没有什么人画过,所以当我看到新作,仿佛看到了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我仿佛看到范宽在天津博物馆的《雪景寒林图》,铁寒铁寒,像铁一样寒冷的树枝的笔意,笔的力量,那个气息,吃到绢本里去了的那种痕迹,用宋代的话,我们叫入木三分。在弹古琴的时候,古琴里面有个非常难以达到的境界,就是手指好像是入木三分,才达到那种沉厚的力量。我觉得在崔老作品里面,笔的力量,经过几十年的持久的修为,它入木三分,它力透纸背,它形成一种把宋代的那种气息接续过来了。如果有什么价值,当代水墨,中国的笔墨有什么价值?在今天越来越虚拟化的时代,我们的感觉越来越单一,手指点赞的时代,越来越简单,越来越缺少生物本能,越来越缺少生物对自然深沉、内在的活性,或者是生命的修养,在这个意义上面,笔墨是为毛笔,它接续一千年中国的文脉,它接的是与整个自然的气息,所以这是它的力量,这是它的生命力。所以看到这些新作品,我甚至感觉到这个笔墨它真的能找到人与世界本源的、一种更赋有生命力的关系。还有一些讨论,我想下阶段再来讨论,我就说到这里。

崔振宽· 滇北山中之四 182cm×97cm,纸本焦墨 设色,2019年


皮道坚:谢谢夏可君先生!夏可君先生刚才的发言非常有意思,他首先提到一个概念,叫做“云烟供养”,那是中国山水画的一个功能。他把崔先生现在这么高龄而且充满着生命的活力与中国山水画的这一功能联系起来,这一点我觉得我们可以展开来谈。第二点呢,他讲到中国传统水墨画,传统绘画的笔墨,它的精神意义和精神价值,他做了很深入的阐述。所以我们接下来就讨论一下,崔振宽先生的艺术,他的焦墨山水在当今世界的意义,他的文化意义。


崔振宽 · 华山卧游图一 248cm×123cm,纸本焦墨 设色,2019年


崔振宽先生的焦墨山水,它跟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的关联,就是说,它在哪些方面联系着我们的传统,又在哪些方面对我们的当下产生深刻的影响。我说的“当下”不仅是我们中国,拿到世界上,在世界当代文化中崔先生的艺术有没有意义,有哪些意义,有什么样的意义? 接下来可以就这样一个问题展开讨论,不知道在座的各位到展厅看了没有,我昨天晚上就去看了崔先生的画,感受非常强烈,我认为崔振宽先生的艺术它是继承了中国传统绘画的这样一种美学,这个美学是什么? 就是我们南朝时候有一个叫宗炳的画家,他说“山水以形媚道”,妩媚的“媚”,山水以形来媚道,用山水的形体来媚道,道是什么? 道是“道可道,非常道”的“道”,老子《道德经》开篇说的那句话,是一种形而上的观念,或者说是形而上的一种思考,“道”也就是支配我们世界万事万物的背后的力量。那么这段话呢,我想通俗明白一点的解释,山水画的功能就是以使人愉悦的形式去体会最高的“道”,那个形而上的东西,让我们去了解一些生活的哲理,人生的哲理,那么山水的功能是什么? 按照宗炳的说法就是“澄怀味象”、“澄怀观道”。山水画可以让我们的内心空灵起来,然后我们去观察我们生活的世界,去体会那个生活世界背后深刻的道理,深刻的思想。我认为崔振宽先生的焦墨山水绘画很好的地继承了宗炳提出来的“山水以形媚道”和“澄怀味象”、“澄怀观道”的传统。我们看崔先生的绘画,他强调笔墨的作用,但是在他非常有独立性的表现力很强的笔墨背后,我们仍然感受到山水的整体意象,感受到大自然的种种奇观,让我们的心胸开阔。通过他的笔墨,也能引起我们进行一些精神性的探索和思考,我认为这就是崔先生在艺术创作上做出的杰出贡献。


华山卧游图一(局部)
刚才夏可君先生讲的,崔先生自己也说他是向黄宾虹学,他几十年都在琢磨黄宾虹的艺术。那么在这里,我要跟大家讲一下,崔先生学黄宾虹是从精神上学,据我了解,他从来没有临摹过黄宾虹的一幅画,他完全是领会黄宾虹的艺术,从黄宾虹的笔墨里面,从黄宾虹的绘画里面,去体会一些绘画最根本性的东西。所以在崔先生的艺术里面,他的笔墨非常有表现力,但是他背后的山水意象又充满无穷的魅力。我们看他的每一幅画,早期的焦墨作品,焦墨的墨线和墨点,我曾经说过就像交响乐中响亮的音符,它们本身的表现力和穿透力甚至超越了整个交响乐的主旋律,就是他的笔墨有这样一种非常强大的功能,但是他从来没有像西方抽象绘画那样走到纯抽象的地步。在他的画里面,我们能感觉到山水的意象,山水的境界,山水的魅力,我认为这是崔先生的一个了不起的创造。


关于崔先生的笔墨,我昨天看展览感触很深。他最近两年,尤其是今年19年画的几张大画,让我感到他到了85岁高龄还在艺术上不断奋进,他的这一批作品和我讲到他前面的那些焦墨创作有很大的不同。他早期的焦墨创作,在这个展览之前的,那些墨线和墨点显得非常的扎实、苍茫、浑厚、有力度。但是我这次看他的作品显得非常空灵,在那些短的焦墨的线条上,有了很长的线条穿插在其中,我认为这是崔先生近来创作很大的变化,这个变化我想和他现在的心境也非常有关系,我认为这个转换的背后应该有非常有意味的东西,我想请崔先生谈谈这两年的创作有哪些方面的转换让,我们分享一下。


崔振宽· 华岳之皴图四 248cm×122cm,纸本焦墨 设色,2019年


崔振宽:我简单说一下过程,我是西安人,我学绘画以后,最初对我影响最大的当然是长安画派,长安画派以赵望云先生和石鲁先生为代表的几位画家,长安画派从20世纪六十年代初,就在全国都有很大的影响。我觉得长安画派最重要的影响,它提出的口号叫“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我觉得最重要的特点是它的创新精神,也就是我刚才说的,从传统绘画向现代绘画转换这么一个特点。


崔振宽 · 华山卧游图三 247cm×123.5cm,纸本焦墨 设色,2019年


石鲁绘画的语言,绘画的面貌给人视觉上的冲击力是非常大的,所以长安画派当年在全国影响很大,对我来说也是影响非常大的。但我后来发现,长安画派的画家,像石鲁他是从延安过来的一位老革命,提出“一手伸向传统”的意思,就是他们感觉到,传统的研究还不够,还要不断地研究传统。特别是石鲁,在创新的主流以外,在笔墨方面他还在不断地进行研究探索和创新。所以我就在这里面找问题,这个问题从哪找到突破口呢? 就是黄宾虹先生的绘画,大家都知道黄宾虹先生在世的时候上世纪50年代,还不被人理解,据说他在世的时候,很多画家都不喜欢他的画,甚至于他的画送给人,还有人不要,但是后来如黄宾虹先生自己所说“我的绘画五十年之后会被人理解”,确实还不到五十年,在八九十年代,他的绘画已经被美术界、理论界所推崇,也就是上世纪70年代前后,我就发现黄宾虹的笔墨,我就非常喜欢,因为他的绘画,他的笔墨一方面是传统的集大成者,但是另一方面,他跟所有传统的画家、古代的画家都不一样,我感觉他的笔墨具体来说好像找不到出处,过去的老画家很讲究出处,谁的笔墨是从哪来的,是受某一画家的影响,黄宾虹你却说不出来,他是从整个传统绘画总体笔墨精神方面进行了一个非常高深的探索所形成自己的笔墨面貌,所以我们感觉黄宾虹的笔墨有很强的感染力,再一个有很强的现代性,虽然他是传统的笔墨,但是他笔墨的力度、形态跟当代人的精神诉求是有契合的。所以黄宾虹的画到新世纪以来,不但是传统画家所推崇的大师,而且当代画家、油画家也对他的笔墨非常理解,充分说明他的笔墨有当代性,有现代感,所以我主要还是从黄宾虹的笔墨精神来吸收,具体的作品我确实没有没临摹过,因为我如果完全按黄宾虹的笔墨来画,我就脱不开他的具体的面貌。


华山卧游图三(局部)


作为一个画家来说,最主要的一方面要有自己对绘画独特的理解,他又要有自己的风格和面貌,笔墨上也是这样。所以我又不能从笔墨的具体面貌上对他完全的模仿,怎么办呢? 黄宾虹的笔墨对我重要的影响,一个是他的力度感,一个是他在视觉上的冲击力和他那种不同于历代画家的“现代性”。我发现他的焦墨,跟我的这个思路更接近一点,黄宾虹是笔墨的集大成者,总结出“五笔七墨”,但是最重要的一点是他的用笔,再一个就是他的焦墨,黄宾虹是很强调焦墨的。比如说他研究宋画,他就说“宋画多焦墨”,我感觉到确实是这样的。另外一点,从我个人来说,我对比较老辣的、生辣的笔墨好像更有兴趣,更有感情,这可能与我的具体生活环境有关系。有些评论家也说了,说我生活在西北,在黄土高原,在秦岭大山,这个北方山水的自然面貌好像跟那种苍莽、老辣有力度的笔墨更契合一点,因为南方的山水我们可以看到基本上都是非常秀美的,我要表现这种北方山水的形态,所以我就选择焦墨,焦墨更符合我审美的追求。当然这是最初的关系,当焦墨已经形成我的笔墨风格面貌的时候,这个地域环境已经不重要了,已经超脱这种地域环境,有人说你画北方用焦墨画法,南方该怎么画呢? 实际南方也可以用焦墨画的。因为已经形成一种我自己笔墨的观念,一种风格,所以也就不受地域的限制。


崔振宽· 华岳之皴图二 248cm×122cm,纸本焦墨 设色,2019年


华岳之皴图二(局部)


我最初从焦墨的力度感介入的,所以一开始那几年画焦墨用笔就比较狠,用粗线、大点等等,后来我发现中国的笔墨还有更深层次的趣味,就是说它不止追求表面的力度,它还有非常丰富的内涵。比方说,刚中还要有柔,力度中间还要有趣味,所以我就在不断的变化,而这个变化从哪来? 一方面研究传统的绘画,另一方面和生活的接触有关系,比如说刚才可君先生说的,我最近画的这一系列华山的新画,实际上我去年上华山的时候坐缆车,从华山的后山上去,因为华山非常陡峭,过去从后面没办法上去,现在有索道,从后边上去接触华山的时候,扑面而来的那种绝壁悬崖之间有很多山石自然的纹理。这个纹理从绘画来说,叫作“皴法”,表现山体纹理的样态就叫作皴法。所以这就给了我启发,我在追求焦墨的时候,应该比过去的具体画法更丰富一点,表现的手法更多一点。所以近期的新画跟过去不太一样了,和这个有很大关系。所以我觉得笔墨不光是学习传统,从传统中来,也跟现代生活的启发和感受有关系。不光是在画室里主观形式上的一种思考,而且与自然的启发有关系。


崔振宽 · 又上华山之二 209.5cm×126cm,纸本焦墨,2019年


另外,从现代艺术的角度来说,我在1996年第一次到美国去,在美国的大都会博物馆看到波洛克的艺术,波洛克是美国的抽象表现主义画家,当时看到他在白颜色的画布上画了很多黑的线条,他那个线条黑白对比很强烈,所以猛然看了以后,我感觉到跟我想象中的笔墨有某种契合,但是我后来再细细的看,我就感觉不对了,因为他用油画画出来的线条,他用油彩在布面上画出来的线条是一个黑白的痕迹,一个线的痕迹,一个走向和笔触,仔细看里面线的表现力度有了,趣味还不够,和中国笔墨比较起来,跟中国绘画的用笔比起来,他就没有中国笔墨中那种很丰富的内涵。所以这一点就进一步坚定了我对中国绘画笔墨的力度、笔墨的趣味、笔墨的内涵,这些绘画的当代性意义上的思考,它是有意义的,不是没意义的。所以我的笔墨演变,是一方面从传统从黄宾虹来,一方面受西方绘画的启发,同时受生活的启发,从这几方面共同组成了我笔墨变化的思路,大概就是这么个过程。


又上华山之二(局部)


皮道坚:此处真的应该有掌声,崔先生讲的太好了!我听了以后真的感到非常有收获。我希望把刚才崔先生的讲话好好整理一下。崔先生关于笔墨的思考,我还从来没有听他这样系统、这样清晰的讲过。听他谈对笔墨的认识和观点,很受启发。


首先看他对笔墨的认识,我刚才讲了,大家都知道他从长安画派,从石鲁先生那一代人出发的,他谈到长安画派的理念就是“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崔先生非常赞成长安画派的理念,就是要向传统拿东西,要向生活吸收东西。他非常冷静地看到,石鲁当年不断地进行传统笔墨的探索和研究,石鲁在六十年代的时候在中国美术界是很有影响的一位大家,是一位很有创造力的艺术家。我记得当时《美术》杂志发表了石鲁的一幅作品叫《东方欲晓》,画延安的窑洞,毛泽东窑洞晚上闪烁的灯光,他用了一种带有金石味道的侧锋笔墨去画,这就是创造性,在以前没有人这么画。他是一个很有创造性的艺术家。但是崔先生他认为真正要继续传统、发扬传统,一定要把传统的精髓拿出来,所以要学习石鲁的创造精神,同时要继承传统艺术的优秀表现力,在笔墨的表现力上还要下功夫。


在这方面,刚才崔先生谈了,我稍微多讲一点,因为这段话我感触太深了。他就说到黄宾虹的笔墨,当然石鲁用金石味道的笔墨来画延安窑洞很创新,但是崔先生从黄宾虹的笔墨里面发现了一种精神性的东西,他说他的笔墨又有传统的,又有现代意味,他的现代意味是通过笔墨表现出来的。他说黄宾虹的笔墨形态是前人没有的,也就是说他有前人的韵味,但是又有前人没有的东西,这个东西是什么? 这个东西是和现代性相关的,是表达我们现代人的感受,与我们现代人心灵相通的那种东西,崔先生体会到了。所以在他的笔墨里面,他追求的就是这种东西,这就不奇怪了,为什么崔先生在他的焦墨山水里能够渐入佳境,一步一步的往前推进。让我们都认为他是大家,都认为他的画比其他人画得好,为什么,就是因为他有这种有内涵的笔墨。不仅有笔墨,而且他的笔墨有自己独特的笔墨形体,有独特的精神性内涵。他刚才还讲了,黄宾虹的笔墨刚开始不被人接受,很多人不看好,黄宾虹的画也不怎么好卖,这点也很有意思。我记得当时只有傅雷欣赏他,买一些他的画,不像现在市场价高得不得了,为什么? 因为新东西出来以后一开始都是不被理解的。这也涉及到中国画笔墨的魅力,它的奥妙之处。


崔振宽· 华山卧游图二 250cm×123cm,纸本焦墨 设色,2019年

华山卧游图二(局部)


讲到这里,我想讲另外两个人,北宋有两个艺术家,父子俩人,一个叫米芾,一个叫米友仁,美术史上把他们叫“二米”,他们创造了一种“米点山水”,就是用那种横的淡墨点去画画。也是刚画出来的时候,不被他们同时代的人接受,当时嘲讽米友仁的画,说他“解画无根树,能描懵懂云”,说他画得树是没有根的,画得云懵懵懂懂,和范宽、郭熙这些人不能比,但是米友仁非常自负地说:“我的画非具顶门上慧眼,不足以识。”就是不开天眼看不懂我的画,意思是我的画让几百年几千年以后的人看,事实果然是这样。后来米氏云山逐渐被人们接受,尤其是到“实验水墨”出来,很多新的水墨画家都接受米芾的“米氏云山”,将他的那种水墨画法运用到当代水墨中来。崔先生那句话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说明了所有有创造力的艺术家,他们都会改变我们的视觉思维方式,丰富我们的视觉感受,为我们的世界带来新的东西。我想从这点上说崔先生的笔墨,他也创造了一种新的笔墨形体,他的焦墨的笔墨形体丰富了我们对笔墨的感受,从他的笔墨形体里能启发出很多新的东西来。艺术家改变我们看世界的方式,我想崔先生用他的笔墨又一次雄辩地为我们证明了这样一条真理。

最后我要说的还有一点,崔先生刚才讲到他在美国看波洛克的画,他说波洛克的画粗看的时候很有意思,它的那种笔墨的挥洒形式感很强烈,但是他没有我们中国绘画深厚的那种韵味,它只是一种表面的力度感。这一点我觉得也体现了崔先生作为有创造力的艺术家的一种特质。有个英国美学家叫鲍桑葵,他说艺术家是通过他的媒介去思考的,崔先生说他的画从传统吸收了很多东西,从西方吸收了很多东西,他在美国看了很多展览之后,看波洛克的绘画就让他想到了那么多,这表明他时时刻刻都在用媒介思考。所以后来他到华山的后山去,看到华山后山背后山石的肌理,发现他焦墨的笔墨还可以在哪些方面发展,促使了他笔墨的变化。崔先生的这段发言让我很受益,让我对艺术家的创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下面有请夏可君先生。


又上华山之四(局部)
夏可君:由于时间关系,我觉得刚才皮老师已经总结的非常好,我稍微讲一点,就结束这个讨论。那我就说一点,从哲学上讲一讲这个焦墨山水。这个回应是一个很难得的机会,让大家有更好地理解。崔老师作品的意义,第一个就是时间性,就是一种古意,我觉得中国的笔墨,他在现代的意义,他把自然的记忆,以及个人生命的记忆,把文化历史的记忆,形成一种具有节奏的,长期书写的节奏的记忆,我觉得这种节奏感,就是中国传统的“气韵生动”,他得到一种整合。这种整合是西方没有的,这是第一个,第二个为什么是焦墨? 为什么从黄宾虹以来,直到李可染,到张仃,都画得黑漆漆的,尤以崔老画得最黑。这种黑是一种真正的现代性。他一方面是面对虚无主义,一方面是克服虚无主义,来自于大地,因为焦墨,焦炭是北方的,所谓北方黑漆漆的大地,一下想不起一个词,北方的大地性是时间性的积淀,还是一个时间性的哲学,一种时间性体会,形成什么呢? 形成一种语言,它其实不是中国传统的意象,也不是波洛克的抽象,这一批的新作崔老还有一个了不起的贡献,就是皴法,皴法其实在二十世纪都没有很好的发展,从黄宾虹到“抱石皴”,其实在崔老这里形成一种新的皴法,我给它暂时取名叫“铁线皴”,来自于华山的背面,这是很了不起的贡献。时间的关系,就不展开讨论了。这个铁线皴在抽象与自然之间,它既不是西方的抽象,也不是传统的意象,这种有新的余味,有澄怀味道,有真正的人文味,有生命的体会,这种笔墨的味道才是中国艺术能够有贡献的地方,所以我还是希望大家等一下去现场看看崔老师的原作。谢谢大家。
皮道坚:好,那么我们今天的对话就到这里了,谢谢崔振宽先生,谢谢夏可君先生,谢谢大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砚边谈艺】凝血含情墨自深——从传统深处走来的当代山水大家崔振宽
崔振宽:真正做到了“四项超越”!
崔振宽的意义
同仁書畫丨崔振宽:以焦墨切入黄宾虹课题(三)
黄宾虹的了不起,须去掉许多作品才能得见
“五笔”“七墨”初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