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宁波印象

 宁波,是一个现代化程度颇高的港口工商业城市;也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周围有山有水,名胜古迹众多。由于上海人有相当部分祖先是宁波籍,所以宁波人对于上海人并不像其他地方那样感冒。从地图上看,宁波四面名山围绕,且多有古寺古迹可以寻觅,著名的有天童寺、阿育王寺、保国寺等;还有一个比西湖大得多的东钱湖;城中则有闻名海内的天一阁;让上海人感到亲切的是,甬江边居然也有一个记载着“五口通商”历史的“老外滩”。

火车开过杭州南站(萧山)后,进入了浙东地区。这个堪称富庶的地区,从农村房屋的外表看,显然比不上钱塘江北岸浙江同乡的气派。这里平原较多,没有我希望看到的想象中的连绵山岭。山是有的,并不多,且没有浙西的那么美丽,也不如杭州的婀娜。及至到了宁波南站,终于明白宁波几乎是一个纯平原城市,因为周边的山离开市区都有相当距离。

宁波火车站(南站)不大,有东西两个候车厅。出站也是利用地道。由于火车客流量日常不大,火车站广场较小,场面有点乱哄哄。长久以来,宁波人到上海都是乘海船为主的,除了到杭州乘火车,其余都靠汽车,所以长途汽车站四通八达。这个局面直到修通了沿海铁路和造了杭州湾跨海大桥才得以改变。今天的温州人可以借道宁波乘动车组沿铁路北上了;乘汽车登高速公路过跨海大桥到上海成为最省时的近途;而乘船到上海成了怀旧的历史。


火车站和售票处大楼中间隔着一个公交车站广场。有十几条公交线路。似乎没有终点站值班室,也找不到问讯处,看不见管理人员。终日里有许多外来旅客像无头苍蝇似的满场乱找想乘的车子。作为旅游者,我们最需要看到简明的旅程指南,如果公交车站广场上竖一块交通指南该多好啊!如为旅客标一下到天童寺、天一阁等各旅游景点该乘几路车,那真叫是功德无量!还失望地发觉,许多网站上介绍的宁波公交路线,竟是过时的,错误的。


火车站的马路对面就是长途汽车南站。也是人头济济,但见车来人往,一片噪杂。如果你要乘到上海的高速班车,就在这儿买票。宁波有东南西北四个长途汽车站,南站最大。甬沪高速车次频密,15分钟一班,可以随到随乘。而到浙江各处的汽车线路亦是四通八达。


这是南站西路上的锦江之星,离火车站大约5分钟路程。我们在携程网上预定了一间双标房,20平米大小,一大一小两床,一晚189元。宁波市区各种大小酒店很多,客房常年充裕。对这家店,感觉颇为满意:卫生、舒适、安静。


到宁波正值中午,把该扔在旅馆的行李安放好后,吃了点东西,就向目的地出发了。 

 

火车南站有906路公交到东钱湖,但车站上既无问讯处,又无班次间隔时间告示。等啊等,等得我们实在不耐烦了,就乘514路到了汽车东站。那里有901路,据説班次较多。但我们却找不到近在眼前的汽车东站一旁专门的901停车站(没有明显的指示牌),所以乘上了620路。620路有点像上海的“专线车”,票价较贵些(6元/人),但走大路,开得快,车多,乘客较少,座位较空。印象里似乎途中没停多少站就到了岳王庙(东钱湖的一个免费景区)。对于时间紧的游客来説,乘620路还是值得的。回程乘的是901路,连呼上当,车厢里拥挤不堪,路长弯多站点多,耗时,明显不适合时间局促的旅行者。





宁波人自诩为“比杭州西湖大四倍”的东钱湖。湖光山色,果然宜人。只是人文历史实在比不上西湖的深厚。但

东钱湖的水极清,水质是西湖没法比的。东钱湖当然也有所谓的“十大景”,即:陶公钓矶、余相书楼、百步耸翠、霞屿锁岚、双虹落彩、二灵夕照、上林晓钟、芦汀宿雁、殷湾渔火、白石仙坪。

元人袁士元昔有《东钱湖》诗云:

   尽説西湖足胜游,

   东湖谁信更清幽。

   一百五十客舟过,

   七十二溪春水流。

   白鸟影边霞屿寺,

   翠微深处月波楼。

   天然景物谁能状,

   千古诗人咏不休。

有关东钱湖的比较著名的故事之一,又扯到了“陶朱公”范蠡。相传在春秋时期,机警的越国大夫范蠡功成辞官,偕西施隐居于东钱湖畔、伏牛山下。后人把伏牛山改为陶公山,将范蠡时常临湖垂钓之处称作“陶公钓矶”。范蠡是赚钱能手,“钱湖”之称,大概由此而来。

説来你也许不相信,事实上东钱湖竟是古代人工挖成。最早为唐天宝三年(744年),鄞县县令陆南金主持开掘,后来又经北宋李延庚重修。到王安石在当地做县令时,定建湖界,再加疏浚。原分三部分:谷子湖、梅湖和外湖。只是今梅湖已淤积开作农田。所以有关范蠡和西施的东钱湖浪漫传説,只是后人的添油加醋。

 


(东钱湖畔的漂亮仿古建筑物。)


(东钱湖畔亦有岳王庙。)

从东钱湖返回市区,顺路游了七塔寺。

七塔寺在奉化江之东宽阔气派的百丈路上。这是一座早年在宁波城外,但目前已经成为被包围在市区现代化建筑群中间的古寺,是闹市之中的一方净土。因寺前建有7座佛塔(喻示过去七佛,为禅宗法脉源头表征),故俗称“七塔寺”。寺里非常整洁。精致的佛殿建筑,造型别致优美的佛像,显得庄严肃穆。

下午四时,已停止售票,固执、守职的年青门卫不让我们进去。但我们的请求声音惊动了一位寺院的管理干部,他出来听了我们这些远来者的诉求,欣然同意让我们即刻入寺参拜瞻仰。南无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七塔禅寺历史上为浙东佛教四大丛林(即天童寺、阿育王寺、七塔寺、观宗寺)之一。1983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首批重点开放寺院。寺院殿堂结构为典型的禅宗伽蓝七堂建制,主要建筑有:七佛塔、山门牌楼、天王殿、圆通宝殿、三圣殿、法堂暨藏经楼、玉佛阁、祖堂、钟楼、鼓楼、东西厢房、综合楼等。寺内珍藏着唐咸通十四年建的《唐剌赐心镜禅师真身舍利塔》。

 

第二天,我们乘162路空调车到达宁波市区东南二十公里外的天童寺。

天童寺座落在层峦叠嶂的太白山山岙之中,“群峰抱一寺,一寺镇群峰”,东、西、北三方有六峰簇拥。背枕巍巍主峰太白峰;左依东峰、中峰、乳峰;右靠钵盂峰,聿旗峰。唯独南面天阔山远,一条郁郁葱葱万松大道恭迎宾客朝山进香。

北宋王安石有诗云:“山山桑枯绿浮空,春日莺啼谷口风。二十里松行欲尽,青山捧出梵王宫。”可见古人朝山进香得走上许多山路,时间当然也花费不少。当时那里的山上山下全是被大片松林覆盖。

出车站顺小路走向万松大道,即见一座漂亮雄伟的佛塔伫立在群峰之间。有来过天童的香客热心为大家介绍:见塔,寺即到。不过,这座宝塔,却是近年新建的。
这条朝山大道用数万块方石铺就,坡度不大。所以十来分钟的路程,在边走边欣赏山色风光之中,不会感到吃力。一路上,道旁有山民兜售香烛和旅游小商品。只是道左山间矮地上的松树早已没有,既有“万松”之冠名,还待重植浩瀚之松林吧?


天童禅寺始建于晋朝,距今已一千七百余年矣。西晋永康年间(公元300年),义兴和尚云游南山之东谷,因爱其秀丽山水,遂决意在此结茅修持。相传,当时东谷附近并无人烟,却有一位神秘童子每天前来布施饮食给用。一日茅蓬建成,童子方对义兴大师告白:我是上界太白金星,因为大师笃于道行,感动玉帝,命我化为童子前来护持左右。如今大师精舍初成,特此告辞。言讫童子不见。由此山名太白,寺名天童也。

天童寺前建有两座规模颇大的“万工池”,都是佛教徒和香客放生的池塘。“万工”之称谓由来,在于挖掘时耗费了数万人工。上下万工池的南面,各建有七座佛塔。这就表明天童寺与七塔寺一样,属佛教禅宗名寺。天童寺与镇江金山寺、常州天宁寺、扬州高雯寺并称禅宗四大丛林。


在一写着“东南佛国”的照壁后,登一平台,天童寺的宏伟天王殿展现在我们面前。一旁偏门有售票处,门票十元。大殿内的四大天王,端的是宏大威猛,神像高一十五米,远胜其他寺庙。游客站在巨大的神像脚下,显得十分渺小。






天童寺楼宇重重叠叠,规模宏大。一千七百年的历史,让寺院拥有许多名胜古迹、文物宝藏。

亭子前的登山道路通向天童国家森林公园。几乎看不到游客,估计喜爱爬太白山的旅客不多。

 参拜天童毕,复乘162路往阿育王寺。

阿育王寺规模也挺大,最具震撼力的是,寺内有一座举世瞩目的佛舍利塔殿。在汽车东站候车时发现,外地香客和游客多直奔天童寺而去,宁波本地老香客们却多往阿育王寺参拜。

相传远在中国的周厉王时期,印度东天竺国的阿育王,一日一夜造了8.4万个宝塔,内贮释迦摩尼真身舍利,分布天下各地,凡遇“八吉祥六殊胜地”,就安放一个宝塔。

相传古印度佛教徒在中土传教时,为供奉带来的佛舍利,共建造了19座舍利塔。这19座舍利塔中,保存下来的唯一一座就是西晋会稽鄮县塔,即今浙江鄞县鄮山(也称阿育王山)阿育王寺的舍利宝塔。



阿育王寺亦有七佛塔。

   传説西晋太康三年(282年),有一猎户刘萨訶病中梦受梵僧点化,醒后病愈出家,更名慧达。慧达和尚走遍山泽,寻求佛舍利宝塔。一天走到这里,忽听地下钟声震耳,非常惊异。接连祷告三天三夜后,果然有宝塔从地下涌出。塔高1尺4寸,广7寸,非金非石,四面空虚,内悬宝磬,中缀舍利,十分奇妙。

  据史载,晋义熙元年(405年),为了保护佛国珍品始建塔亭覆护。后人也有把义熙元年(405年)作为阿育王寺的创始之年。南北朝宋元嘉二年(425年),又建三级木浮图,并创建殿宇,初具寺庙规模。梁武帝普通三年(522年),又兴建殿堂楼阁,并赐寺额为“阿育王寺”。阿育王寺由此成东南佛国,鄮山也因此更名阿育王山,为宋代佛教禅宗“中华五山”之一。
   阿育王寺建筑规模恢宏,占地8万平方米,有殿、堂、楼阁、轩等600多间,建筑面积14000平方米。寺依山而筑,一进入山门,便见鱼乐池、天王殿、大雄宝殿、舍利殿、法堂、藏经楼等,建筑结构古朴、庄重、集建筑、雕刻、园林、绘画艺术之大成。





大雄宝殿前的两棵古树好大呀!

璀璨的舍利殿,上铺盖着黄色琉璃瓦,金碧辉煌。殿内的舍利塔,佛光闪熠,塔内供奉镇寺之宝佛舍利。

“妙胜之殿”匾额为南宋孝宗御书。


古寺一角。充满中华建筑之神韵。

国人在景点里随意晾晒,陋习难改。各地各处都能看到这种煞风景的行为。

元代的下塔。造型颇优美。原先还有一座上塔,尚未修复。

五百罗汉殿。里面有五百罗汉金身,满殿金光。

 


天一阁在长春路天一街尽头。长春路是一条一边靠河的林荫大道,十分幽美。

不到天一阁,枉来宁波城。天一街两旁,古木参天,不同凡响。我正走向一座中国的文化宝库。

天一阁大门。颇显古代官宦门第的气派。

以前,一直认为天一阁就一民间藏书楼,除了宝贵的藏书,不过几幢比较重视防火的古代民居和楼房而已。至此才发现自己那不知天高地厚、孤陋寡闻的想法太可笑了。天一阁竟是一座颇具规模的江南园林!里面精致的亭台楼阁、假山池塘,绝不输苏州的那些名园。

我进门时已经下午四点,被告知只能参观到五点钟,到时准点关门。匆匆走马观花,也花足了一小时,足见这园子挺大的,如平时来,细细参观游览,应留足两小时才行。


这是天一阁的创始人范钦的坐像。范钦此人,年轻时中进士,进入官场后带兵抗过倭寇,做过地方官,任过京官,阅历丰富,见多识广,嗜书如命。在各地做官时,刻意搜集珍贵书卷,后辞官回乡,拥好书七万卷,创建天一阁。在中国历史风雨中,以一己之力,保藏了民族文脉。





秦氏支祠里的精致古戏台。令人叹为观止!



在这个小院里,突然发觉脚上的皮鞋给我开起了玩笑:右鞋底竟脱胶豁开了!狼狈不堪的我只好走进前方那间小书房,央求一位售书的女士给予帮助。她先试着用双面粘胶纸解决问题,最后还是使用两根皮鞋带系住临时救了急。




 


从七塔寺向西600米是奉化江上的灵桥。桥的周边尽是现代化高楼大厦,北面可见宁波老外滩的桥梁和楼宇群。白色的海鸥在青青的江面上回旋飞翔。过桥,就进入市中心闹市区了。可以看到宁波最大的天主教堂的高高尖尖的双塔。再前行,则是城隍庙步行街。古色古香的建筑物之间,天封塔的倩影映入了路人眼帘。




市区街头一景。

灵桥即景。该桥是宁波人在民国时完全靠自己的财力和技术建成。


奉化江,宁波的母亲河之一。

药行路上的天主教堂。

宁波市区建设得不错。街道都很整洁。

 

 

2010-2-19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书藏古今,港通天下”--宁波 (旅游览胜)
宁波寺庙对联(组图)
宁波寺庙对联
宁波天一阁,天宁寺塔和二个古寺
浙江宁波旧影:1922年鄞县的天童寺和阿育王寺
宁波一寺庙,可追溯到晋朝,庄严古老,因供奉佛陀舍利子而闻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