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学教师:时间都去哪儿了


“你们应该好好珍惜寝室、实验室‘两点一条直线’的生活。等你们以后当了大学老师,就会明白工作和生活没那么容易的。”A 教授常对博士生这么说。

回想起自己当年读硕士时科研生活是如此的纯粹——每天晚上,课题组每间实验室都有学生在做实验或者挑灯夜读。而如今,各种事情纷至沓来,他无暇再做实验。那么,他的时间究竟去哪儿了?

01大学教师的时间分配

费心费力地教课

在国外读博士时,A 曾抱怨做助教(每星期消耗 20 个小时)影响他做科研。回国任教后,他必须面对教学。

2010 年 A 刚开始工作时,启动经费、仪器设备、研究生还没到位,他就像鸵鸟把头埋到沙子里一样,不去想这些不理想的情况。他坐在电脑前查阅教学资料,并设计课件,一坐就是两三个小时。

教学时,他每星期还要用两三天来备课。即便后来评上了教授,他还是不能懈怠。最忙的一个学期,他每星期上 3 门课。这样的教学工作量还不算大,但每次站在讲台上声嘶力竭地讲完 2~3 节课,他已筋疲力尽。

沉浸于读书看报、写文章

成为大学教师后,A 隔一段时间就买一堆和他从事的专业无关的书,并总能找出读书的理由。比如,他看了十多本组织行为学教材,美其名曰“为了学会如何管理课题组”。他看了很多介绍人生哲理、科研生存技能、新闻写作的书(图 1),甚至“回过头去”温习大学英语课本。他还订阅了《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日报》《文汇报》等十多种报刊。


图 1 A教授的部分藏书


他很在乎获得内心的感悟。在报刊杂志发表文章,则给他带来一种“仪式感”。他常常坐在电脑前写稿,进入“物我两忘”之 境。2010 年至今,他在报刊杂志发表通俗文章120 多篇。很多次,他凌晨5 点多醒来,刷手机查看当天的《文汇报》电子版。一旦看到自己的文章见报,他一早出门,满大街找书报亭买好几份《文汇报》。

忙不迭地审稿

2010 年至今,A 为几十个学术刊物审稿约450 篇。学术期刊编辑邀请他审稿,他几乎都答应了。科研工作者需要发表科研论文,然而也有审稿的义务。他觉得审稿“挺光荣的”,哪怕审稿既不能计入年终考核的“工作量”,也不能用来评职称、申请科研项目。

他读博士时的导师说,编辑给你30 天审稿时间,你就拖到第 45 天,或者等编辑催你后再把审稿意见发回去。这样,一则编辑认为你认真审了,觉得欠你一份人情,二则编辑知道你很忙,至少在这 45 天内就不会硬塞给你另一篇稿子了。

但 A 是个急性子,一旦收到审稿邀请,他立马放下手头的工作转而审稿。有时候,他刚审完一篇稿子,编辑又发来一篇……

被行政事务“吊住”

2012 年,A 所在系的一位领导找到他,问愿不愿意帮忙做事。A推却了——“还有家庭的事情忙着呢”。但想到自己还没有评上教授,应该多分担些系内的事务并加强和同事的联系,他还是答应了。

为此,他经常需要参加校内、系内的行政会议,组织本科生科创项目评审、推免资格面试、教学工作会议,还要处理教学大纲对比、出境学生学分转换审核、各种文书处理等杂事。经常是一件事情还没有完成,下一个任务又“飞”过来了。诸如整理教学评估报告之类的琐碎且断断续续的工作,持续了两三年。

有的同事说,做这些工作能锻炼能力;也有的同事说做科研才是本行,“如果不想当官,做这些干什么”。而A说他不好意思拒绝,也不好意思中途退出。

为研究生操心

2012 年年初,A 被批准成为博导,一个博士生从别的课题组转过来。但该生没有安心做科研,A 花了很大的精力管教该生。他也曾遇到几名硕士生,有的发出一篇论文后就提出外出实习,有的进校后忙于参加社团活动,还有的提出请假复习托福、GRE。他一直为学生的科研进展和前途操心,并纠结于课题组生存发展和学生职业发展的矛盾。

每当学生表现出质疑他的管理(比如不愿意增补他要求补充的实验、嘲笑他没能指导研究生在影响因子 10 以上的期刊发表论文)时,他会不厌其烦地和学生讲道理。而一旦学生有思想困惑,他会像家长那样关心学生,甚至和学生一谈就是两三个小时。

他还忙着招研究生——参加 7月优秀大学生夏令营、9 月推免面试、3月考研面试、9 月迎新生活动,并和考生联系。可是,即便他花了很多时间,也经常被考生“放鸽子”。

02杂事多,科研还怎么进行

A 进校任教初期,会亲自做实验。招到几名研究生后,他就不亲自做实验了,而是带着研究生做科研。为了把课题组导入正轨,他隔三岔五地催问研究生科研进展。学生给出实验数据或者论文稿,他很快给出反馈意见,指导学生补充实验数据或者修改文稿。

他同时指导几名研究生,往往是接连收到不同学生的好几篇文章。每篇文章都要经过他和学生几轮修改,才能完稿。

在带学生做科研方面,他的困惑在于——研究生的科研基础不甚理想,学生读研一时需要上课,读研三时需要实习、找工作。A 只能给研究生设计“现实一点”的课题,确保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能稳妥地取得科研发现、发表论文、正常毕业。面对同事的课题组经常产出“好东西”的竞争压力,他“只有招架之力”。

03结 语

A 教授自称活得很累——他需要同时处理好教学、科研、系内服务、学术服务、课题组、家庭等各种事情。他的工作内容庞杂、琐碎,时间严重碎片化。有的人说他“眉毛胡子一把抓”,没有把精力集中于科研。也有人说,A 的生活不但不悲催,反而是丰富多彩的;他应该调整好心态——做一件事情总是有得有失的,关键是要学会取舍和适应。

笔者想说,A 不是那种削尖脑袋想达到某种目的的人,也不是坐吃等死的人。他有自己的喜爱和追求,有一种执着的精神。虽然各种杂事分割掉他不少时间,但他经常在晚上和周末到学校指导研究生、修改论文稿。他内心的压力,正是一个普通的大学教师会遇到的。

本文叙述的虽然是个案,但是它折射出千千万万大学教师的真实处境——有的人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双肩挑”,有的人难以处理好事业和家庭的平衡,还有的人在带研究生的过程中心力交瘁。大学教师必须学会面对压力,并在时间碎片化的情况下优化工作方法。

希望本文对于有志于投身科研事业的研究生也有启发。往往有些研究生在校期间利用导师的科研平台做实验,在导师的指导下发表了高质量论文,就以为自己很厉害;但他们毕业后进入大学、研究所工作,就会发现做科研进展缓慢,因为要面对方方面面的事情。因此,研究生在读研时就要夯实科研基础,并锻炼时间管理、项目管理、指导研究生等生存能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学教师的“中年焦虑”:不完美的人遇到不完美的环境
想进高校工作?研究生需要知道的那些事...
科学网
赵东元院士:对化学的痴迷和坚持是我成功的秘诀
关注研究生英语教学
出身和平台,哪个更能影响学者的早期职业发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