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赵东元院士:对化学的痴迷和坚持是我成功的秘诀

简 介

赵东元,1963年6月出生于辽宁沈阳,物理化学家,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先进材料实验室副主任,英国《材料化学杂志》副主编。

1984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化学系,并在此先后获硕士、博士学位,200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10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主要从事介孔材料合成、结构和机理的物理化学及其催化研究。发明SBA-15等介孔材料。采用三嵌段共聚物表面活性剂,通过调节嵌段共聚物的疏水和亲水的比例,合成17种三维孔穴结构的、大孔径的、立方相的介孔分子筛。

 从丑小鸭到院士 

赵东元自曝自己高中时偏科严重,大学时成绩也不理想,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可以说是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的蜕变。  

他表示,对化学的痴迷和坚持是他成功的秘诀。大学期间,“凡是能在图书馆借到的书我全部看了一遍,特别是关于有机化学的书,可以说对化学的偏爱是我得以成功的前提。”  

 

赵东元常说,“作为科研人员,学术研究就是自己的生命。”

刚回国时,赵东元几乎每周工作80小时,为了灵光一闪的实验想法,常连续十几个小时泡在实验室里。他有很多头衔,常常杂务缠身,可他选择活动有一个标准,只有能给科研带来帮助的才去。“国际学术研讨会我一定去,教书我也一定去,这都能让我长智慧。”他总是抓住机会吸收别人好的想法,从而保持自己思想的鲜活。 

  

对于自己取得的成绩,赵东元说:“谈不上有什么远大理想和抱负,我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每天像小蚂蚁一样工作,日积月累,你就能得到丰厚的收获。我每天都会制订计划,并尽量去完成。”他一直教育学生,如果不能专注于科学研究的话,是肯定不会成功的,所以一定要不怕清贫,不怕辛苦,持之以恒。

 学生心中的好导师 

赵东元主张“因材施教”,因为任何人都是不一样的,有的动手能力强、有的则长于理论。教师在指导研究生的时候,只有充分考虑和发挥学生自己的特点,才能将科研做得好。 

  

尽管工作繁忙,赵东元仍坚持每年都给本科生上《基础化学》,而教室里总是会坐满学生。课堂上,他将普通化学和现代化学研究前沿相结合,带领着学生走进化学研究的殿堂;一下课,他常被同学们团团围住,面对大一新生们或许有些稚嫩的“奇思妙想”,他仔细聆听、耐心解答。

除此之外,每天晚上他还要回到实验室和研究生交流,对他们进行指导。如果出国或在外地开会,则会通过打电话、写电子邮件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答疑和指导。

“赵教授给我们看的文献,自己肯定先看过了。他给学生改论文或者指导实验非常认真,我们的论文他都是一个字、一个字改过来的,要达到他要求的水准之后才准投稿。每周我们都会汇报工作状况,他会根据各人的研究结果单独辅导。”赵东元的学生们说。 

赵东元课题组合影

赵东元课题组中,已有59名学生获得硕士、博士学位,出站博士后18名,其中,3人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3人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10人获得上海市研究生优秀成果(学位论文),4人获得复旦大学“秀博士后”称号。课题组的学生遍布学界、政界和业界,无论身处何方,他们都带着“Zhao group”的烙印。

材料的形貌可以直接影响其应用,因此控制介孔材料的形貌具有重要意义。赵东元利用控制界面张力调变介孔材料形貌的方法,提出了介孔材料合成中的“盐效应”概念,成功地制备了一系列形貌规整的大孔径孔球、膜、纤维、介孔单晶、单片、空心球、珊瑚、面包圈状、多级有序的介孔结构材料,最近又制备出具有手征性的螺旋状介孔氧化硅材料,提出了表面积降低是产生螺旋的驱动力之一的思想,为介孔材料向实用化方向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

对于赵院士,很多人这么评价:“他是孔材料界的大牛,可以这么说,他做不出来的孔材料别人也做不出来。”我想,对于科研人员来说,这算是最高评价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布袋院士”,又提前溜了……
上海科技奖揭晓!“布袋院士”赵东元获科技功臣奖,张文宏团队摘得特等奖
上海洗霸-固态电池的宁德时代,十年100倍
2021年度复旦大学赵东元院士团队与介孔碳材料的故事
今日聚焦:低调!大布袋子装国家级大奖证书!这个人,是谁?
赵东元院士讲座谈及介孔材料和硅碳负极材料! $上海洗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