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请不要让父母做空巢老人,他们远比想像中脆弱!


空巢老人生活节俭,身边也没有子女的陪伴,这样就会使得他们在疾病的折磨中更易滋生出很多心理问题。




1、空巢综合征

老年人空巢综合征在精神疾病分类中属于“适应障碍”的一种,多发生于子女成年离开家庭之后独自生活的老人,主要表现为精神空虚、无所事事。缺乏爱是导致空巢综合征的根本原因。“空巢老人”往往身体状况差、患病率高、行为不便等,而子女关爱和照顾的缺位,更使得这些老人大多生活闷闷不乐,行为退缩,对自己的存在价值表示怀疑,常陷入无趣、无欲、无望、无助的状态,严重的还容易引发老年痴呆症。


2、抑郁

抑郁性情感障碍在老年人中表现尤为突出,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老年人年龄越大,对被照顾的要求就越高,而“空巢老人”的子女不在身边,最基本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就更容易形成抑郁。现代社会人们的家庭观念和生活发生都发生了很大转变,尤其是年轻人对两代同堂生活的排斥,多数年轻夫妇不能或不愿与父母生活在一起,老人晚年享受天伦之乐的理想落空,抑郁等不良情绪接踵而来。国内学者贾守梅研究指出,l5.3%社区空巢老人存在抑郁症状。


3、焦虑

焦虑是一种害怕出现不良后果的复杂情绪状态。贾守梅调查发现,社区老人尤其是“空巢老人”的焦虑患病率非常高,27.5%的空巢老人存在焦虑症状,并且“空巢老人”的焦虑发生率高于抑郁发生率。老年人的焦虑往往又会发展为抑郁或二者混合状态,从而进一步损害老人的身心健康。


4、时代观念差异

与子女存在代沟,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变革不但使家庭结构发生变迁,也使家庭代际交换关系悄然变化,即父母辈基本处于传统的代际交换模式中,而子女却在向现代非回报、不平衡型转化。家庭亲密度下降,子女离家或者对父母的态度不良易引发“空巢”中老年人自觉幸福度下降和心理健康受损。杭州王先生退休后,有时给在深圳外企工作的女儿打电话,没想到女儿却抱怨他们“太清闲,根本不理解她的压力”。


5、与社会脱节,社会认同感缺失

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结构的剧烈变动,越来越多的“空巢老人”感觉与社会脱节,无法获得社会认同感。金华一位刚退休的刘先生,经常慨叹:“时代真不同了,现在只有我们年纪大的才看报,年轻人都上网。他们接受信息比我们快,在他们面前,感觉自己什么都不懂了。”


6、精神空虚,没有成就感

在我国,养儿防老的观念在老年人心里根深蒂固,面对儿女的纷纷离去,精神空虚、没有成就感也成为“空巢老人”心理适应障碍的主要成因。绍兴袁太太退休在家,由开朗乐观一下变得情绪异常低落。她说:“现在孩子考上大学在外地工作了,突然一下子轻松了很多,也不知道该干什么了,精神空虚得很。”


看到空巢老人的心理问题有这么多以后,常年忙碌于工作而很少回家看望父母的朋友们,一定要多回家陪陪父母了。父母为我们操劳了一辈子,大家千万不要等子欲养而亲不在时才后悔莫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
啥是佩奇?为空巢老人心灵“配齐”!孩子们应做些什么?快过年了,回家吧……
警惕独居老人“空巢综合征”
空巢老人最易招惹的4大心理问题
关爱空巢老人不应只在‘年’节
老年化问题日趋严峻 探索空巢老人背后的现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