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冬至养生看这里!

丁酉年冬节气养生

冬季养生之道应遵循自然界闭藏之规律

冬季是天寒地坼,万木凋零,生机潜伏闭藏的季节,人体的阳气也随着自然界的转化而潜藏于内。因此,冬季养生应顺应自然界闭藏之规律,以敛阴护阳为根本。另外到了冬季以后人们要特别注意防寒,中医认为:「寒为阴邪,常伤阳气。」人体阳气好比天上的太阳,赐予自然界光明与温暖,失去它万物无法生存。同样,人体如果没有阳气,将失去新陈代谢的活力。所以,立冬后的起居调养切记「养藏」。

对于冬季进补,人们要把握住两个原则:阳虚的体制冬季可以进补;阴虚火旺的体质则需要滋阴,把阳气收起来就达到了冬季养生的最佳目的。 

一、冬至温肾节气调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冬至,十一月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

初候,蚯蚓结。六阴寒极之时蚯蚓交相结而如绳也。阳气未动,屈首下向,阳气已动,回首上向,故屈曲而结。

二候,麋角解。说见鹿角解下。

三候,水泉动。水者天一之阳所生,阳生而动,今一阳初生故云耳。

 

冬至又名‘一阳生’,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冬至是24节气中最早被制订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21-23日之间,古人认为自冬至起,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天地阳气开始兴做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

 

从中医养生学的角度看,冬至已到了进补的大好时节。这里的补不是大吃大喝,错误的进补概念反而给身体造成了过重的运化负担冬季进补主要是讲的涵养气血、含藏精气神,具体地说就是要通过养精神、摄情志、调饮食、练形体、慎房事、适温寒等综合调养达到冬季养 藏 、强身益寿的目的。

 

冬至时节,风寒更盛,我们还要注重防范风寒邪的侵害,须注意防寒保暖,俗话说'风从头起,寒从脚生',冬季尤其要注意头部、腿部及脚部的保暖。

 

另外,从五运六气上讲丁酉年的年运木气不足,冬至节气属于丁酉年的第六步气运,在这部气运当中主气是太阳寒水,客气是少阴君火,主客之气水火相争,反映在身体上冬季容易出现心肾不交的生理反应,所以冬至这个节气容易出现失眠、多梦、心火旺、肺阴不足等阴精不足的症状反应。


【调理原则】

滋心阴、温肾固精、温肺祛寒


【易引发的不适症状】

1、风寒头痛、心脑血管症状例如季节性高血压、心悸、心绞痛、心梗、脑梗是此节气易引发的的主要问题。

2、冬季常发性症状:风寒感冒、肺热咳嗽、支气管炎、哮喘、鼻炎、颈肩腰腿关节疼痛等。

3、肾阴不足者易引发失眠、口腔溃疡、口舌生疮、风火牙痛等。 

4、阳气不足者易引发尿频、关节炎、手脚冰凉风寒头痛。

【膳食养生】

这个节气最宜食用黑芝麻、山药、芡实、胡桃、蚕蛹、这是冬季节气的养生“五宝”滋阴潜阳、健脾益气。最好能多吃大枣、桂圆、葵花籽、白菜、萝卜、海带、紫菜、香菇、平菇、木耳、枸杞、梨、猕猴桃等补益阴液的食物;也可多吃些坚果类食物,如核桃仁、榛子、松子、栗子等但要少吃炒制的干果类食物,此类食物最易引起耗损阴精。


冬至还应经常吃点黑色食物。黑色食物包括黑豆、紫米、黑芝麻、黑小米、黑葡萄干、桑椹干等。


【情志养生】

冬至节气第六步气主客气机不和,引发发心肾不交、心烦,情志方面,应注意静神少虑、摄养精神。


【运动养生】

冬至运动应以静态运动为主,可以做静坐调息、叩齿、吞津、八段锦、太极拳等运动,以感到舒适愉悦为好。另外冬季天地气闭,血气伏藏,人不可作劳汗出,发泄阳气。


【睡眠养生】

起居强调,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冬至应早睡晚起,晚上十点前睡觉、早上六点半起床为最佳。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


【经络调理】

冬至节气正是补“命门之火”的最佳时机,调补之法,当以艾灸为先!以重点灸一下悬枢穴、命门穴、腰阳关穴、神阙穴,配合足三里穴、三阴交穴,此穴位配伍对温肾固本、滋阴潜阳十分重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二十四节气之立二十四节气养生 - 二十四节气养生
冬季养生
中药通|24节气养生:大雪
冬季可是补肾的最佳时机
健康新语第18期:立冬节气养生 做瑜珈轻松保健
二十四节气之立冬养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