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预测2022高考作文考前必看:押题 “减负” 范文 点评
userphoto

2022.06.04 湖南

关注

2022 高考作文主题考前必看之五: 教育温度

【本文导读】今天推出这样一个作文主题“双减”政策,这是一个关于教育的话题。2021年推出的“双减”政策,对于教育行业产生了巨大而又深远的影响,引起了社会、家庭的深刻变化,成为社会的热点事件,社会关注度很高。2022年高考会不会围绕“双减”政策做文章?许多名师都关注到了这个话题,应属于理所当然,理由自不必多说。名校、名师的行动已经告诉我们一切,请看——

【2022年高考作文押题预测:教育温度】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媒体发起调查:“双减”后第一个国庆黄金周,孩子们都去哪儿了?记者走访了解到,孩子们作业 少了,辅导班停了。他们有的行万里路,和父母一起深度旅游;有的在足球场上尽情奔跑;有的在图书馆 翻遍了航模期刊;有的在大山深处仰望星空、观天识星;有的在科技馆、革命博物馆参加社会实践……一 个家长说:“减负不减质,减负是为了优化教育,是为了孩子更好地成长。”

以上材料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作文写作要求:

(1)选准角度,确定立意;

(2)明确文体,文体特征明显;

(3)自拟标题;

(4)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5)不得泄露个人信息(地名、校名、人名等);

(6)不少于 800 字。

【审题】

这是一则材料作文题。材料中指出,媒体发起调查,“双减”之后,孩子们减轻了学业负担,也没有了辅导班的拖累,有更多的时间去旅游、运动、读书和社会实践,家长对“双减”也是比较认可的。 由此可见材料的 主旨,就是“双减”给孩子们带来的好处。

从“以上材料具有启示意义”可见,本次作文的立意主要就是“双减” 给孩子们带来的好处,也可以谈如何才是真正的减负不减质,还可以理性、辩证地看待“双减”政策。

切忌单纯写“双减”带来的负面效应,这样与题意有所偏离。由“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可知,文体主要是议论文。议论文要观点明确,脉络清晰,论据典型。

【立意】

(1)真正的“双减”是减负不减质。

(2)减去负担,快乐学习。

(3)“双减”需要家长、学校和社会三者合力。

(4)理性看待“双减”,切莫先入为主。

【考场优秀作文推荐 . 欣赏】

【题目】“减负”当从心理减起

考生:市第四中学高三(31)班 卢 继 中

自从“双减”政策落地之后,社会上反响极大,可谓是“几家欢喜几家愁”,甚至反对的声音在某些时候还要高于赞成的声音,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不知何时起,“赢在起跑线上”已成为广大家长的口头禅,恨不得从幼儿园起,就给孩子优质的教育, 参加各种课外班。为什么?为了上一个好的小学。为什么上好的小学?为了上好的初中。为什么上好的初 中?为了上好的高中、大学,找到好的工作,成为“人生赢家”。

殊不知,在这个过程中,幼小的孩子背负着千斤的重负。在本该天真烂漫的年纪学习奥数、外语……从 小被提醒不能辜负父母期望,努力学习。我认为,这才是真正的“负”所在。光是减轻课内学习的负担,只会 让家长更加疯狂地用课外班、额外训练排满孩子的时间表。所以,我认为“减负”应当从心理减起。

首先,需要走出“减负”的心理误区。有的家长将素质教育跟放羊式教育联系在一起,这是偷换概念。减 负是减掉过多的负担,不是减掉正常的需求,减负也没有动摇中国教育的根本,而是减掉不合理的那一部 分。就现行的教育机制以及家庭传统教育观和对子女教育问题的重视程度而言,基本上不存在放羊式教育 的社会基础。……。

其次,需要改变社会对教育的认知。教育的目的是教会孩子学会观察、思考、自我调节、接受新事物、 辨别、鉴赏、创造等。最好的方式不是从老师那里接受知识,而是在实践中思考和领悟老师传授的或书上 获得的知识。……。

最后,需要培养个人的价值观。当前,在很多人眼里,工作有着鲜明的阶层属性:当 CEO 就是高端, 在风雨中送快递就是低端。渐渐地,孩子也就明白,CEO 好,送快递的不好,不可以当送快递的。所以, 便要使劲向上冲。其实,……。

所以,“减负”最该减的就是心理之负,减少了社会和家长精神层面的焦虑和负担,孩子们就少了最牢不 可破的枷锁,我们的教育事业才有可能真正行稳致远!(篇幅有限,原文略有删减,敬请谅解!)

【名师点评】

考生在考场上能够写出这样一篇带有时代特征的作文实属难能可贵。毕竟“双减”政策刚刚推行大半年的时间,许多人对此却还不甚了解,但是,考生却写出了对“双减”政策认识如此的文章,说明考生具有较强的社会观察能力以及善于收集材料的能力。文章的优点很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考生由议论“双减”政策带来的不同的社会反应,运用设问,引出本文的论点:“减负”应当从心理减起;紧接着考生从三个方面论证人们对于“双减”政策的认识心理认知:①需要走出“减负”的心理误区,②需要改变社会对教育的认知,③需要培养个人的价值观。最后指出:减负”最该减的就是心理之负,减少了社会和家长精神层面的焦虑和负担。

(2)本文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有力,很好地论证了:“减负”应当从心理减起这个中心论点。

(3)本文布局谋篇很有特色:文章先“提出论点”——接着运用三个并列段落论证——最后得出结论。层次清楚,层层推进,步步深入。

考场上的优秀作文,需要考生具有较强的作文写作的驾驭能力,包括考生的观察能力,收集材料的能力,写作表达能力等。你怎么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6年全国高考作文题解析(五)
2016湖北高考作文,真的合适吗?
到底多少分才能得到一个吻
湖南高考作文莫名其妙!意将教育引向何方?
2017年高考作文大汇总
张晓风的一本书名,竟然猜中了2016年全国高考作文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