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袁可立:明末战略大家,后金粉碎机,努尔哈赤唯一忌惮的人

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太仓著名的藏书家陆时化被官府逮捕下狱,缘由就是其编撰的《吴越所见书画录》中载有董其昌所撰写的《节寰袁公行状》,这篇文章因为涉及明末清初的战争,遭到彻查,家人使了大把银子才摆脱牢狱之灾,至于《节寰袁公行状》,则惨遭焚毁。

袁可立

为什么一篇文章引得朝廷震怒?这是因为涉及到了一位清朝一直讳莫如深的人物——袁可立,和岳飞一样,清朝是文人是不允许谈论岳飞和袁可立的,而清朝为了欲盖弥彰,雍正四年(1726年)先将岳飞移出武庙,后删削篡改《岳鄂王精忠祠记》,至于袁可立也面临同样的待遇。

也是在陆时化下狱的同一年,乾隆下令将所有涉及到袁可立的文章甚至是墓志铭全部删掉焚毁,包括《节寰袁公行状》、《兵部尚书节寰袁公墓志铭》、《太子少保兵部尚书节寰袁公神道碑》、《节寰袁公传》、《大司马节寰袁公家庙记》、《袁节寰大司马像赞》等等,所有家谱、传记、墓志铭都不能提及袁可立。

如此大张旗鼓、欲盖弥彰,只能说明袁可立当年给后金和满清带来的了沉重的压力,现在只有一些零星提及的个别传记中,才能领略袁可立当年的风采。

袁可立出生于将门,先祖是跟随朱元璋立下战功的袁荣,后被封为睢阳卫世袭百户,但随着明朝中后期卫所制度的崩坏,袁家也走上了科举的道路。

袁可立的画像

万历十九年(1591年)八月,袁可立考中进士,被封为正七品的苏州推官,但刚上任就遇到一个大案,原来当时的苏州知府石昆玉因得罪当朝首辅申时行,被申时行指使应天巡抚李涞诬陷石昆玉贪腐而将其下狱。

此事还惊动了万历帝,为了在万历面前露个脸,李涞准备把这件案子办成铁案,在李涞的强势主导下,这起冤案注定要办成了铁案,没想到袁可立却不愿同流合污,拿着收集到的证据当堂宣读,当场揭穿李涞诬陷的事实,铁证如山下,石昆玉的冤情得到昭雪。

消息传到万历耳中,李涞被迫辞官,指使他的申时行也主动致仕,以七品小官硬刚四品大官,刚入仕途的袁可立一战成名,奠定大明第一推官的威名。

然而事情还没完,不久袁可立就遇到了万历朝著名的大事件——董范之变,其中董、范两家都是当地的土豪劣绅,还是官宦家庭,却长期欺压百姓,导致当地民怨极大。

某天董家想要捞点名声,宣称要把自家田地卖给老百姓,本来就是说了玩的,结果百姓当真了,看着蜂拥而至的百姓,董家派出家奴殴打百姓,最终升级到民变,顺带着还打了范家家奴。

后人对袁崇焕倒是知道很多

事情闹到监察御史彭应参这里,彭应参一看就知道是土豪劣绅欺压百姓事,准备先抓了董、范两家再说,结果范家父子刚烈,父子都自缢,遗孀吴氏则进入京城告御状,声称地方官勾结刁民逼死退休官员,万历一听,这还了得,直接将当地官员一撸到底,就连浙江巡抚王汝训,巡按御史彭应参等罢官削籍为民

这下子又得罪了群情激愤的百姓,眼看就要演变成大规模的民变,最终请来苏州推官袁可立,而袁可立一来就调查取证,发现董家的家产基本都是抵债和低价收购的,都是不义之财。

有了这些证据后先找董、范两家谈判,拿出证据说如果他们继续逼迫,激起民变他们势必会被推出来严惩,随后又找百姓,说只惩带头闹事的,其余一概免罪,但现在会开审董、范两家长期欺压百姓的案件,如以此来百姓又得到了曾经被抢夺的地产,火气彻底平息。

至此,袁可立彻底出名了。

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袁可立升山西道监察御史,在任期间,严惩贪官,惩治不少带头闹事的宦官,且刚正不阿,不管皇亲国戚还是朝中大臣,只要犯法,都被袁可立弹劾论处,被百姓誉为“真御史”。

连万历都不放过

至于万历,也上书不误,眼见万历朝纲废弛,荒废国事,借着景德门被雷劈一事劝谏万历,可把万历给气到了,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袁可立被削职为民,而出于对朝廷的失望,多次拒绝朝廷的征召。

泰昌元年(1620年),万历驾崩,泰昌帝继位后立马请回了袁可立,不过泰昌一个月就驾崩了,继位的天启帝继续重用袁可立,担任了殿试考官,还以左通政代通政使身份成为天启皇帝侍班帝师,如果没有意外,袁可立日后将会入阁拜相,但萨尔浒之败一直笼罩在明朝的头上。

天启元年(1621年),后金攻陷辽东重镇沈阳和辽阳,辽河以东彻底被后金占据;

天启二年(1622年)正月,辽东巡抚王化贞出师不利再遭惨败,广宁失守,至此山海关以外的整个辽东全部落在努尔哈赤手中,朝野震惊。

明朝尽丧辽东

天启眼见派出的东林党史一个不如一个,无奈之下,只能拜托两位年过花甲的老师孙承宗和袁可立上前线,他已经无人可用了,此时袁可立已经六十岁了,此前也从未带兵打过仗,虽然提出了“收残兵、出奇兵、明赏罚、慎防守、实京营、储资粮、破格用人”的建议,但明眼人一看,基本都是纸上谈兵,没有实际操作价值。

但天启还是提拔袁可立,信任袁可立,放手大胆的让他出征,当年四月,袁可立晋升为右佥都御史、巡抚登莱,登、莱二州与辽东半岛隔海相望,并不是对抗后金的前线,真正的山海关前线则派出孙承宗去镇守。

虽然登、莱二州不是前线,但却可以利用水军跨海威慑辽东,并且可以和山海关、宁远一线形成对后金的包围之势,袁可立提出在登莱练兵,用水军进攻辽东的策略,而在这里,袁可立利用戚继光当年的练兵之法,先后战船四千艘,最终训练出一支五万余人的水军

另一边则拉拢占据皮岛的毛文龙,毛文龙本是兵痞,早就被文官所厌恶,满朝文武只有袁可立看重了毛文龙,因为皮岛虽然不大,但位置独特,位于后金的腰眼上,因此袁可立对其加官进爵,让他在皮岛设立军镇以牵制后金的侧翼。

皮岛位置

而在此期间,袁可立倚皇城岛和旅顺一线为基点,向东向北拓地筑城数百公里,到处防御要点,抓住时机主动出击。

天启三年(1623年)夏,袁可立下令登莱水师出海,开启了收复辽东之路,这次收复辽南之战,战果显著,先后收复了金州、复州、盖州三卫,还收复辽南疆土千余里,后金四卫已空其三,努尔哈赤被迫放弃沿海四百余里地

收复辽南疆土千余里

对努尔哈赤的另一个打击就是策反努尔哈赤的女婿刘爱塔,刘爱塔原是明将,在开原之战后被俘,因胆识过人,深受努尔哈赤的喜爱,还把女儿嫁给他,将其改名为刘爱塔,且委以重任,镇守金、复二州,意图将他打造成降将的典范,但没想到却被袁可立策反,刘爱塔是弃金投明级别最高的将领,对努尔哈赤和后金来说是一个重大打击。

天启四年(1624年)正月初三,努尔哈赤打算利用海水冻结的机会,带领大军突袭旅顺,想要报去年被袁可立进攻的惨败之仇,但袁可立却待敌而动没,利用水师进行新的布局,利用水师在各个海岛之间奇袭策应,随后令明军在旅顺城外设伏,后金战败而逃。

短短几年,袁可立在登莱利用有利时机,彻底扭转了被后金主动进攻的劣势,甚至开始了战略反攻,直接收复了辽南,辽东的一盘棋彻底被盘活,而战线也推到了后金已经占据了辽南四卫北端腹地,就连毛文龙都多次逼近后金老巢,给后金带来从未有过的梦魇,形势一片大好。

辽东战局

可以说袁可立的这三年,令努尔哈赤三年间首尾难顾,不仅未能更进一步,反而后院起火,每天疲于奔命,没有精力惦记着入关,万历以来节节败退的大明,似乎有了活过来的气象。

说实话,靠着孙承宗和袁可立两位年仅七十的老人,大明对后金的战争已经取得一定程度上的战略优势,只要大明按照现在的策略继续贯彻和执行下去,胜利的天平终究会导向自己,但大明的后院也起火了。

起因就是魏忠贤,天启一朝,魏忠贤的阉党和东林党在朝廷上互相倾轧,而袁可立和孙承宗既不是阉党也非东林党,想要拉来助力的魏忠贤一看,既然大家都是为天启效忠,自然就是一条战线,主动给孙承宗和袁可立示好。

魏忠贤的主动示好,却让大明葬送大好局势

但袁可立和孙承宗是士人出身,士人阶层靠的就是名声,一生的努力都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好名声,毕竟名声一旦坏了,祸及子孙家族,这是他们不想看到的,所以他们绝对不能接受魏忠贤的示好,毕竟一旦接受,自己家族就完了。

为了保全名声,只能先骂魏忠贤一顿,随后不顾天启的挽留致仕,即便不致仕也会遭到阉党的弹劾和打击,不如主动退去。

天启六年(1626年),袁可立彻底致仕,他离开了登莱,立下战功的沈有容也追随他而去,朝中再也没人看重毛文龙,三年后毛文龙被处死,曾经让后金后院起火的登莱、皮岛这条战线彻底崩溃了,而明朝只剩下山海关、宁远这一条防线。

崇祯六年(1633年),袁可立病逝于家乡,内阁首辅孔贞运亲为墓铭,但可惜,因为满清对袁可立的痛恨,不仅在《明史》中不给袁可立立传,还禁止民间和他相关的传记,至此袁可立的身后名远不如孙承宗、袁崇焕、熊廷弼等人,或许这就是满清所希望的结果吧。

毕竟史书都是胜利者写的,战场上打不过的,只能从文字上消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他七次打败努尔哈赤,却被满清从历史上抹去(努尔哈赤)
最能代表武汉人性格的人——悲情英雄熊廷弼
他的名字被清廷从史书抹去:他令努尔哈赤束手无策,令清人又恨又怕
他让努尔哈赤畏惧,下场比袁崇焕还惨,首级被巡回展示
明代军事家熊廷弼手迹
《明通鉴》评论(四十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