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51从胆论治多发性抽动症体会

徐荣谦教授从事中医儿科临床、

从30余年。形成了以五脏学说与六经辨证相结合,肺论治与从肝论治相结合的临床医疗特色。现将徐老师治疗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的经验总结如下。1 病因病机1.1 胆气受损为其本

徐老师认为,胆气受损为多发性抽动症的主要病理基础。患儿患病之始常与受到惊吓或打骂责罚甚至到了中学阶段还不有关。许多患儿自幼胆小,

敢独处一室,单独睡觉。压力增大或是紧张时,病情出现反复,症状加重。这充分说明本病与胆气受损“关系密切。《素问·灵兰秘典论》云: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类经·藏象论》云:肝胆相济,勇敢”乃成。由此可知,在五脏六腑中与勇怯联系最紧密脏腑发育尚未完全,对的莫过于胆。小儿体秉少阳,

故胆气受于惊恐紧张等耐受能力原本就比成人低,损的几率也远远大于成年人,因此,沈金鳌在《幼科“。若暴受惊恐,释谜》云:小儿脏腑脆弱,易于惊恐”突然受到惊吓,势必损伤小儿稚嫩之胆气而发病。1.2 胆主五脏而病状各异

胆气受损可波及其他脏腑。胆者,少阳之腑;少“阳者,气机升降之枢。《素问·六微旨大论》曰: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无以生、

”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升降出入是脏腑功能活动的基本形式。胆因其为气机升降之枢,对于故也影响其他脏腑的功能。升降出入起调控作用,

“李东垣在《脾胃论·脾胃虚实传变论》中指出:胆者,少阳春升之气,春气升则万化安,故胆气春升,则”余脏从之。若胆气受损,他脏也定受其影响,是故《“。素问·六节藏象论》云:凡十一脏取决于胆”

波及于肝则魂不安而肝风内动。《素问·宣明“”《“云:肝藏魂。素问·六节藏象论》云:肝者,五气》

”《“罢极之本,魂之居也。灵枢·本神》云:肝,悲哀动”中则伤魂,魂伤则狂忘不精,不精则不正。是故肝内,然魂为阳,所谓“孤阳不生,独阴不长”肝魂之舍魂,

存舍,有赖于肝藏血功能的正常。若由于胆受损及肝,导致肝藏血功能的异常,则魂不守舍,从而出现梦游、梦呓及幻觉等症。同时肝主风,若烦躁不安,

则会出现各种抽动的动风表胆损及肝引动肝风,

1]

,“现[诚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言:诸风掉眩,皆

。临床表现为肌肉不自主抽动———眨眼、属于肝”扭扭嘴等交替进行。肝应春气,其色青,肝病时鼻子、

青色显现于面。故临证之时常见患儿出现面色泛青或眼周、鼻周泛青的特征。

波及于肺则魄不宁而秽语连连。《素问·宣明“”《“五气》云:肺藏魄。灵枢·本神》曰:肺藏气,气舍”魄。是故肺主气以养魄,魄藏于肺,魄者,并精而出“类经·藏象类》曰:精之为物,重浊有质,入者也。《

形体因之而成也。魄之为用,能动能作,痛痒由之而”觉也。可知魄参与形成最基本的感知觉活动,魄全则耳聪目明、洞察周围,魄损则感觉失衡、反应迟钝。临证之时,常有患儿不分场合口出污言秽语,对于旁人的斥责听而不闻。这与胆气受损影响于肺,魄不宁而感知觉失常有关。再者肺主宣发肃降通调水

·1512·冯海音 从胆论治多发性抽动症体会2013年第17期

,道,肺气受损则痰浊易生。古有“怪病责之于痰”“百病皆由痰作祟”之说,故肺病痰生时亦可出现秽

2]

。另外,语连连[本病的诱发与感受外邪也有密切

液代谢障碍而痰湿内生。故临证时,常可见患儿身形瘦弱,面色微黄,发结如穗,神情倦怠,四肢乏力,舌淡有齿痕、苔白腻,脉滑。诚如唐容川在《血证论》中说:“”脾称湿土,土湿则滋生万物,脾润则长养脏腑。2 辨治经验

2.1 治病求本

——胆气受损,根据本病的基本病机—采用温胆非温凉之意,而是取温和之温化痰之法。虽曰温胆,

“也。《古今名医方论》云:胆为中正之官,清净之府,喜宁谧,恶烦扰,喜柔和,不喜壅郁,盖东方木德,少

4]

”。胆为阳温和之气也。是故治胆多以“温和”为要[

联系。肺主一身之气外合皮毛,肺气虚则卫外不固,因此,固护肺气也可减少本病的复发。

波及于心则神不宁而眠差惊悸。心,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素问·灵兰秘典论》云:心者,君主之”《“”神明出焉。灵枢·本神》云:心藏脉,脉舍神。官,

是故神志由心所主,睡眠作为神志的一部分也是由“心所主,张介宾在《景岳全书》中提到:盖心藏神,为卫主气,司阳气之化也。凡卫气入阴则阳气之宅也,

。若胆静,静则寐,正以阳有所归,是故神安而寐也”气受损,气机郁滞,郁而化火,内扰于心,则易造成心“神不宁。诚如《婴童百问》中所言:心藏神,神安则故小儿昼得精神安,而夜得稳睡,若心气不和,脏和,

”邪气乘之,则精神不得安定。其轻者表现为惊悸、烦躁不安、夜寐不实。重者除了烦躁、眠差外还可伴随

3]

。如焦虑、强迫、抑郁等[出现其他各种精神疾病,

主疏泄恶抑郁。气机不利时,水液代谢最气机之枢,

易受影响而化生痰湿。痰湿又可反阻胆气,化热后变生痰热也可扰乱胆宁。是故治胆又以“化痰”为

5]

。故胆气受损时,多采用温胆化痰之法以和顺先[

胆气。方选用温胆汤加减进行施治。温胆汤最早见,于北周·姚僧垣《集验方》该书已佚,此方为《外台、《备急千金要方》所引用,曰“治大病后,虚烦秘要》

。药物组成为:,不得眠”生姜四两,半夏二两(洗)橘,。皮三两,竹茹二两,枳实二枚(炙)甘草一两(炙)而现在人所熟知的温胆汤实则出自宋代陈无择《三,因极一病症方论》主治“心胆虚怯,处事易惊,或梦寐不祥,或异象眩惑,遂致心惊胆慑,气郁生涎,涎与变生诸证,或短气悸乏,或复自汗,或四肢浮气搏,

。其组成在上述肿,饮食无味,心虚烦闷,坐卧不安”温胆汤的基础上减生姜为五片,另加大枣一枚、茯苓将枳实二枚改为二两。因其减弱生姜的用一两半,

量,使竹茹在方中的用量相对偏大,故使本方偏于清热,而增茯苓也使本方较前方更增宁神之功。小儿病多从阳而化,故徐老师采用温胆汤进行体秉少阳,

化裁。方中半夏辛温,长于燥湿化痰。竹茹甘而微寒,归肺、胃、胆经,可止呕除烦,清热化痰。再佐以枳实破气消痰,陈皮理气健脾,茯苓健脾渗湿,甘草调和诸药。兼加姜、枣,止呕解毒,和胃健中。全方化痰而不过燥,清热而不过寒使痰热得清,胆气得和。2.2 随症加减

波及于肝见肝风内动者,加钩藤、全蝎、蜈蚣以平肝熄风;见腹动明显者,加白芍以柔肝缓急;见挤眉眨眼者,加菊花、密蒙花以清肝明目。波及于肺见秽语连连者,加石菖蒲、郁金、青礞石以豁痰开窍;见喉间发声者,加蝉蜕、僵蚕以清咽利喉;见反复感冒者,合玉屏风散以增强肺卫外的功能。波及于心见眠差者,加酸枣仁、蕤仁以养心安神;见惊悸不安者,加远志、珍珠母、牡蛎以镇静安神;见心火上炎口舌

临床发现此类患儿惊悸抽动的程度也较其他患儿更为剧烈。

波及于肾则志不宁而约束无权。《灵枢·本神》“”曰:肾藏精,精舍志。精者,先后天之精也。《灵“”枢·经脉》云: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即专意而不移也,肾精有充脑髓养五脏的作用。志者,

“。即志是志向,《灵枢·本神》云:意之所存谓之志”代表着决心和恒心。当胆气受损波及于肾时,既可又可表现为肾志的不坚。肾精不损伤肾精的充盈,

充者,可表现为发育迟缓、智力偏低。肾志不坚者,以缺乏自控能力、自我约束为特点,常表现为在课堂上坐不住或是不能按时完成家庭作业。且肾除了藏精及舍志之外,还有固摄之功,如《素问·六节藏象“。若是胆气受损严重论》曰:肾者主蛰,封藏之本”影响到肾时,还可表现为肾封藏、固摄能力的失常从而出现汗多、尿多、遗尿的特征。

波及于脾则意不静而身体失养。《灵枢·本神》“曰:脾藏营,营舍意,脾气虚则四肢不用,五脏不”安。脾者,仓廪之官,主运化;营者,水谷之精气,舍意而养全身。脾气运则水谷得化,营气源源不断。营气充则意舍而五脏得安。除了主运化,脾还主制“水,如《素问·经脉别论》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脾居于中焦,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为水液通行之枢,脾运,则水液代谢正常。故胆气受损影响及脾时,一则可导致脾主运化的功能失调,水谷精微等物质的减少而身体失养;二则可导致脾不制水,水

2013年第17期中医杂志·1513·

生疮者,加黄连以清泻心火;见胸中烦闷者,加栀子、淡豆豉以清心除烦。波及于肾见发育迟滞者,合六味地黄丸以滋补肾气;见尿多遗尿者,加桑螵蛸、益智仁、龙骨以收敛固涩。波及于脾见纳差者,加炒谷芽、炒麦芽、炒稻芽以开发胃气;见身形瘦弱,面色微黄,发结如穗者,合七味白术散以健脾生津益气。3 验案举例

患儿,男,6岁,2012年10月20日初诊。主诉:挤眉眨眼,四肢抽动1年余。现病史:患儿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挤眉眨眼,四肢抽动,摇头晃脑,喉中吭吭声,家长未予重视和治疗,症状逐渐加重。于当地医院做脑电图、诊断为多发性CT检查未见异常,抽动症,未服用西药治疗。刻下:挤眉眨眼,四肢抽摇头晃脑,喉中吭吭声,平素胆小,睡眠差,脾气动,

急,烦躁,纳食可,二便调。查体:面色青黄,鼻黏膜充血Ⅱ度,咽红扁桃体Ⅱ度肿大,无分泌物。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滑数。证属胆气受损,波及肝心,治以温胆化痰,平肝熄风,养心安神。处方:清半夏,,,,,竹茹1枳实1陈皮1茯苓2炙甘100000ggggg,,,,,草1钩藤1全蝎1乌梢蛇3远志100002ggggg,,,。1珍珠母3牡蛎3白芍2天麻100004剂,gggg每日1剂,水煎服。2服药后012年11月3日二诊:除仍有眨眼外,余症状均好转。查体:面色青黄,鼻黏膜充血Ⅱ度,咽红、扁桃体Ⅱ度肿大,无分泌物。,舌淡红、苔薄白剥脱,脉弦滑数。上方去远志12g,,,加煅磁石3蕤仁3打碎)石斛2穿山甲000gg(g,(,,,珠1三七粉5冲服)辛夷1蒲公英3柴000gggg,。1胡1黄芩2每日1剂,水煎服。2004剂,012gg年1服药后症状均好转,双眼眨动不1月17日三诊:明显。查体:面色稍青,鼻黏膜充血Ⅱ度,咽红扁桃体Ⅱ度肿大,无分泌物。舌淡红、苔薄白有剥脱,脉,,弦滑数。上方去辛夷1加莪术1改茯苓为3000gg、。继服3钩藤为2临床治愈。00剂后,gg

按:该患儿发病虽无明显诱因,但其自幼胆小。《“”类经·藏象论》云:肝胆相济,勇敢乃成。可知其胆气素亏。肝胆互为表里,胆病时常易累及肝而扰动内风,故见挤眉眨眼,四肢抽动、摇头晃脑。肝胆受损,疏泄失职,气机不利。气不行津,津聚为痰,故见喉中吭吭声,脉弦滑数。气郁化火,扰动心神,故见睡眠差、烦躁。其病机为胆气受损,波及肝心。治以温胆化痰,平肝熄风,养心安神。故方选温胆汤为基础,取其温胆化痰之意,合钩藤、全蝎、乌梢蛇、天麻以平肝熄风,白芍以养血柔肝,远志、牡蛎、珍珠母以镇静安神。二诊时患儿仍有眨眼,故去远志加煅

蕤仁以加强清肝明目、养心安神之功;舌苔剥磁石、

脱提示胃阴不足,故加石斛以益胃生津。三诊时患儿已无明显症状,故增大茯苓、钩藤用量继服30剂以巩固疗效。

4 结语

本病缓解其临床症状并不难,难的是防止复发。恢复患儿的胆气,使其达到或者接近正常儿童的水平。同时也使患儿耐受紧张刺激的能力恢复正常。从而使患儿即使受到一般性刺激,也不会引起发病。故患儿在临床症状消失后仍需坚持服药一段时间以巩固疗效,根除病根。另外,该病除药物治疗外还需注意如下几点:①家长切忌打骂孩子以造成患儿心理负担;家长可播放一些舒缓的音乐②平时在家时,电脑,以缓解患儿的紧张情绪;③患儿应少看电视、不看紧张、惊险、刺激的影视节目;④平素注意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预防感冒。参考文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十二时辰养生法
管好你的嘴,健康常相随 (四)
十二时辰话养生
中医有句话叫“肝随脾升,胆随胃降” 大家注意了,中医里肝脾之气都
74 从子午流注看早睡早起
医学入门1(17)_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