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课堂的“应变”与“调控”

                   课堂的“应变”与“调控”

窦桂梅

  9月17日,听了一节讲读课,《三打白骨精》。
  这个学期,学校语文年度研究主题是“故事”题材的教学研究。选择了以《西游记》作为重要资源的各种课型的尝试与探索。有“综合实践课”,“看‘小人书’《三打白骨精》”,“名著导读课”,“阅读分享课”,“故事新编”,以及大家都会上的“讲读课”。安排在四年级进行讲读《三打白骨精》。这篇课文,在江苏版中是放在六年级的。对于四年级学生的学习,以及教师的教学,无疑提出了挑战。
  围绕这种课型,我安排卫老师和年组老师,一起研究这篇课文,也试教了几次。看得出,她一次比一次“痛苦”。这痛苦不是因为失败,而是因为她在假期的时候,备得太充分,太深入了。结果,如何“深入浅出”——就成了面对四年级学生,是否接受的问题。但,不管怎么样,当在老师们面前展示的时候,很好!当属成功。看到组长喜悦的表情,看到卫老师的“超越”或者说“突破”,我们都很高兴。
  一个教师,不是因为这次的教学成功,就不会静心反思。任何的课堂再精彩,也有遗憾的地方。作为一个指导教师,透过教学的环节,当不是“零起点”听这堂课的时候,我的情绪是冷静的——能够细致听到她和学生的交流的每一句话,或者每一次读书的不同。
  于是,越是细致,越是发现问题,越发现问题,越有利于她的成长。
  
应变能力——
  
师生的双边活动,是信息交流的过程。由于学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导致基础不同,发展各异。因而,学生的信息反馈,就会呈现出多样性和随机性。其中,常伴有教师难以预计的信息。尤其是,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被激发起来的时候,出现的机率更大。而这堂课,卫老师恰恰做到了这一点。
  课,从题目“三打”的解读中开始了。当“为什么要打白骨精”的问题提出来之后,学生直接进入课文写白骨精的话——“白骨精不胜欢喜,自言自语道:‘造化!造化!都说吃了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今天机会来了!’”。备课的时候,我们指导卫老师要先抓“自言自语”,再抓“不胜欢喜”这两个词,体会妖精的心理。于是,你看到,教师先让学生反复朗读这句话,体会白骨精“自言自语”地说,会是怎么说?学生的朗读很带劲。
  有意思的是,学生在朗读的时候,还不住地点评,有的说白骨精自我陶醉,有的说白骨精太兴奋了,这不是送上门的天大好事吗?还有的说,此时的白骨精已是激动万分啦。你看,学生的发言已经触及到了“不胜欢喜”,就差老师“点睛”了——如果这时候,听到“激动万分”,马上归纳:“你说的,这句中有一个词和你说的意思差不多,是哪个?”我相信,大多学生一定会异口同声地说“不胜欢喜”。
  明明备课的时想到的两个环节,谁曾想,课堂上,已经变成了一个环节,多好的“意外收获”啊。
  可老师似乎没听见,扔掉不管:“同学们,你们刚才谈的‘自言自语’真好。下面我们再看看,这句中,还有一个词叫‘不胜欢喜’,你怎么理解?”于是,学生在老师的“回头路上”又走了一遍。
  学生讨论白骨精的“三变”后,老师又回扣到这句话,体会白骨精的诡计多端、阴险狡猾。可惜,没有再次引领学生读读这句话。我相信,这次再读,对“自言自语”和“不胜欢喜”已经不是一个理解上的朗读,而是揣摸到妖精的心理后,一种“阴险”的创造性朗读。
  你看,在这“意外”的“生成”面前,按部就班,或措施不当就会影响教学效果。当学生的信息反馈,出现了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未曾料到的突发性信息时,教师必须敏锐,迅速地判断并及时作出准确的“因势利导”。
  上面的突发性信息,源于学生的课文本身。这还好办,我相信卫老师评课后,一定会注意的。其实,最难的是来自教学内容以外的偶发事件。我们教师首先要作出判断,判断这个信息的正确性、实质与要害、与教学目的的关系以及解决它要花多长的时间等。这些判断要求教师在瞬间做出,若作出判断的时间过长,就会成为“事后诸葛”,失去其实际价值。
  还有一种情况,在这里写出来,希望其他老师要注意,就是教师犯“错误”后的应变,当错误信息被学生发现并指出时,教师不必自圆其说,应实事求是,及时寻找错误的原因,为学生树立勇于承认和修正错误的榜样。
  看来,应变能力,的确是卫老师,以及我们大家必须掌握的基本功。
  
调控能力——
  
教师课堂的调控能力体现在多个方面。四十分钟里,从教学内容,到对学生的组织;从个人的发挥,到整个过程的节奏把握。等等。总之,教师的调控变能力,是教师从事创造性劳动必不可少的心理品质。它是敏锐的观察,灵活的思维,准确的判断,果断的处置等心理素质的有机结合。
  关于这一点,卫老师,我,以及好多教师,也是一生要修炼的功课。
  比如对学生发言数量的把握。其中有一个环节,是看妖精变的“村姑”图——由于课文出自《西游记》中的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而且是压缩并改变的课文。书中描写“村姑”用了一大段话,读着,那感觉可真是“美若天仙,月貌花容”。课文呢,仅仅用“变成个美貌的村姑”。怎么让学生想象白骨精变的“美貌”,从而体现妖精手段的高明?
  老师在“小人书”中选了一幅插图,让学生看图说说“村姑”怎么美。好啊,学生用了很多很多形容词。什么好美丽的眼睛啊;什么樱桃小口;什么漂亮的脸蛋儿;什么赛西施,比嫦娥。等等,学生没完没了地把脑子里的“货”尽情地抖落。老师呢,这个时候,就任学生尽情地说。你想,那些形容美貌的词语多了去了。其实,也没有必要这么充分体现妖精的“美貌”。况且,学生说的这些,没有层次感,一会说的是词,一会说的是一句话。老师呢,只要听到有三个学生说出就可以,就需要戛然而止,用不着十来个学生说。
  还有,妖精变成老婆婆,变成老公公的环节,教师也是让学生“随其自然”。比如第二次变成妖精老婆婆一句。关于课文的句子,并没有关注多少,也是一个劲地说图。虽然回到课文读了一下,可是,看图时间过多,也没有把看到的引入课文中。因此,感觉读书和看图是两回事,教学出现了两张皮。
  老师啊,就缺这么一个“及时刹车”的环节,结果,导致这堂课超出了十分钟左右的时间。我想,这很大程度上是类似上面的环节的“拖沓”,老师没有把握好。
  再如对个别学生的发言次数的把握。班里有个学生,总是大声“畅所欲言”,有时也“自言自语”。而且呢,老师还总叫这个学生发言(这个学生发言还很精彩)。这位老师平时很有爱心,自然对学生有耐心。但,过了,也是一种“纵容”。也许,这个学生有“多动症”,导致今天课堂上,该生“惯性”又犯了。
  不管怎样,还要“管理”。对于这样的学生,哪怕是公开课,教师也要立即处理。当然,先予以肯定,然后进行纠正,并注意艺术性。对于那些有独创性的见解,和有价值的想法的,总是抢先的学生,教师应及时肯定,甚至用赞美的语句给予较高的评价。但,必须让这个男孩知道,和他一起学习的还有几十个小朋友,并不是自己,也就是说,不能总是叫一个发言。学生的随意,并不是随便——这个,教师还要让这样的学生懂得。
  另外,还有一些学生随便接话把儿,这也要注意。总之,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要思维的活跃也要“行为的规矩”,教师在平时,要一抓到底。
  还如教师对自身语言的把握。无论怎么说,教师依然是课堂的“指挥”。因此,课堂调控,还有一条重要的因素,就是教师对自己语言,情绪,节奏的控制。
  这里单说语言。也许老师本来就是温柔之人,又是妈妈的缘故,其语言显得过于“母性”,突出表现就是“啊,呀,吧,啦”等一些语气词基本在老师的每句话里。如——
  “白骨精又怎么样了啊?”;“你看这是谁呀?”;“妖精变的三个人怎么样啊?”;“唐僧师傅怎么样啊?”;“你可要夸夸悟空呀”……太多了!
  还有,学生接老师的话把,教师也接学生话把,甚至重复学生的发言。比如讨论孙悟空怎么打的问题时,学生说“劈脸一棒”,老师马上接着说:“嗯,劈脸一棒”。学生说“当头一棒”老师马上说:“嗯,是‘当头一棒’”;学生说“抡起一棒”,老师又说:“是的‘抡起一棒’,结果呢?”,学生接话把——“打死了”。
  当你孤立读每句话的时候,你会觉得老师在用一颗心,一颗爱孩子的心,爱悟空的心,教孩子。温柔的语言,自然的教态,一步步引导,孩子深入理解了课文,带着学生走进了《三大白骨精》。可,一旦把所有的连起来的时候,就“腻”了,显得不干脆,很罗嗦。想想,把有些口头语,语气词,重复的话,等等这些删掉,会节省多少时间?而且,你会感受到悟空的“三打”真叫爽!
  如果说,以应变能力和调控能力加起来,算作教学智慧的话,这的确提醒我们,要不断地充实和丰富专业知识,扩大知识面,还要研究学生的认知规律,认真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提高应变能力,才能积极能动地适应千变万化的情况,机敏地、富有成效地调控课堂,才能拥有驾驭课堂的能力。
  让我们一起努力!
  (后记 :我很喜欢卫老师。她让我温暖。一如听她的课一样,感觉很有“味道”。就像当年的特级教师史建忠评价的一样,这位小老师有语文的感觉。是的。想当年,听她的《燕子妈妈笑了》——黑板上一下子就画出一个“茄子”、“南瓜”、“栅栏”,学生呢,图文结合,一下子就认识了这三个词。老师就像燕子妈妈一样,看到“小燕子”的收获,笑了。听她讲《落叶》——“小蚂蚁把落叶当做船”,“小鱼把落叶当做伞”,老师就好像这篇童话里的花仙子。课堂充满童真童趣。
  不过,还没有听过她的中高年级的课。于是,决定让她试试——而且不是以往的擅长的散文童话之类的体裁。然而,卫老师不负众望,让我们看到了卫老师的能力,完全可以胜任高年级的教学。
  在写下上面的那些“反思”的时候,我也在反思自己。写出来的目的,也是让大家在学习中对照自己。感谢卫老师。正是由于大家听过她的课,我的文字说明大家读起来觉得亲切不陌生——案例就是自己身边的。这多好。这比在杂志,在书中读人家的故事好多了。也正是基于这个考虑,我采用这个方式,算作给语文教师,不,给所有教师的一种特别的“培训”。
  整理完这些文字的时候,花了4个小时,抬头,已是黑夜。在这个国庆的特别的节日里,但愿卫老师,能够接收我这份特别的“礼物”。)

  附回信:

“敲打”之后是“收获”

卫京晶

  随着“白龙马,蹄朝西------”的音乐想起,我的《三打白骨精》已经落下帷幕。课下整理着自己的备课笔记,前后共六稿,细看每一稿的不同,惊喜地发现,课内,我打了三次,课外,您却也施与了我三次用心良苦的“敲打”,何止是一份礼物呀?笑着记下每次“敲打”后的收获。
  见树木,更要见森林。
  假期备《三打白骨精》时,自己并未感到压力,因为儿时最喜欢的是爸爸的同事讲《西游记》,后来,西游记拍成了电视剧,更是一集不落,相关的评论也知道一些。心想,课外资料不用读了,直接备课就行了。于是,凭着自己的小聪明,一稿教案很快就诞生了,简单地分为三变、三打、三拦,至于主题,现在想起来,十分羞于启齿。真的要感谢您在假期里讲的主题教学,我还清晰地记得:您反复地强调备课的整体性,见树木,更要见森林。要深入把握教材意图,以及教材背后的信息,并有针对性的在容易产生偏差的问题上作阐释,实现创造性地解读教材和备课。另外,您还针对这节课,提到了通读《西游记》的原著,了解作者生平,看作品评论,仔细研究《西游记》中的人物形象等等。由于您自己研究得深刻,一个又一个的例子讲得便生动有趣。也就调起了我的胃口,看来,我要好好看看《三打白骨精》所在的那片林子是怎样的风景了。接下来,趁您不注意,悄悄地抽走了自己已经上交的教案。
  要有钻进去的力量,还要有飞出来的激情。
  当自己再次走进教材时,便不可收拾,围绕“向善”的主题,我不停地发现秘密。文中环境描写生动,如: “虎狼成阵走,麂鹿作群行。无数獐豝钻簇簇,满山狐兔聚丛丛。千尺大蟒,万丈长蛇。大蟒喷愁雾,长蛇吐怪风。” 烘托了恶的环境;接下来,从环境中展开情节说善恶;根据不同的人物特点辨善恶;最后,师徒团结一心走向善之路。其中,塑造人物时,体现了妖精三变中的伪善,唐僧的愚善,悟空的惩恶扬善、有意向善、一心向善。另外,文章的写法上也很有趣,比如白骨精的“三变”中,妖精的心理变化很精彩,所变化的小姑娘、老婆婆、老公公外貌描写到位;悟空的“三打”重点讲打妖精的动作,唐僧的“三拦”中,语言有趣。再有,当和《西游记》中其他故事的链接后,“向善”的主题体现得更加明显,如:唐僧被变成老虎后,悟空说:“师傅,你是个好和尚,怎么弄出这么个恶模样来也?你怪我行凶作恶,赶我回去,你要一心向善。怎么弄出这等嘴脸。”这句话道出善恶的辩证关系。
  就这样,我真的钻进去了,认真地备出了二稿教案。此时心中有的全是“得意”,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一定会讲好。于是便在教师节这天,隆重地把大家邀请来,自信这节课,会成为一件很好的节日礼物,让大家难忘。结果呢,上课的过程中,环节拖沓,学生兴趣索然,整节课就是老师的一言堂,还没讲完。最后,它成为一节超级差的课,留在了大家的记忆里。看着您脸上严肃的表情,我想,这节课以这种面貌出现,真的“难忘”了。唉,找个地缝钻进去得了。
  然而,正是课讲得差,才有幸得到您的第二次“敲打”。评课开始,您非常郑重地对我说:“要有钻进去的力量,还要有飞出来的激情。”这句话让我心头一颤:是呀,自己好像钻进了死胡同,为了“向善”而“向善”。接下来,您指点我学会剥离,变“理性”为“感性”,把自己融入情境中;指点我放得开,还要收得拢,语言要规范;指点我在课上加入“辩论”环节;指点我把“三打”作为重点,抓“劈脸一棒”、“当头一棒”、“抡起一棒”讲出“打”得精彩。另外,您一下送我两套上课的思路,让我分别设计出了先放后收,先收后放两套教案(也就是后面的三稿和四稿)。那天,也就是教师节的晚上,大家说到很晚,满怀愧疚的我,经过您的点拨,浑身舒畅,带着沉甸甸的收获,又有了破茧而出的力量。
  想端庄,更想眉清目秀。
  为了能够做到“深入浅出”,一个班接一个班地试讲,此时的我,辛苦但不痛苦。说也奇怪,每学期都讲研究课,这次最不着急,但最着迷。带着这种迷恋,努力打造课堂,把教案做了大幅度的修改。意料不到的惊喜是:公开课后,您的最后一次“敲打”,竟然是一套美容方案。不仅给方法,还赠送产品。真好。
  正像您所说的那样,我在课堂上的“应变能力”较差。有时,按着备课的内容上到一半时,发现教学环节设计有问题,试着变通,但总是做得不够好;也有时,学生的发言爆冷门,也会搞得我手足无措,就象您所说到的“自言自语”与“不胜欢喜”应整合一样。在课堂的调控上,更是自己的弱项,就拿今天给学生讲《飞夺泸定桥》来说。重点要讲“抢时间的艰难”、“夺桥的艰难”,最后突出红军的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奋勇直前。孩子在讨论“抢时间的艰难”时,说得精彩极了,我一激动,任学生发挥,结果,又拖堂了,心里非常懊恼。反思平时,原准备一节课的内容,因为多个原因,最后上了两节课的情况经常有。再加上和孩子互接话把儿,教学语言不干脆,无意识中就重复了学生的发言,经常带一些“吗”、“呀”、“吧”的口语。天呀,用镜子照照自已的课,真的不好看,就更别提眉清目秀了。
  如何才能做到眉清目秀呢?语言的问题好办,反复练,还可以请学生监督。“应变”和“调控”的能力,则只有靠学习教育学理论,培养自己的文化底蕴。这可不是一日之功呀。想起您常提的以教促读、以教促讲、以教促写。我想,接下来,自己需要做的就是:努力以课堂为基点,以课文为载体,用心琢磨每一节课、力图完美体现温度、广度、梯度。以课内带动课外,不断完善自己。我知道路很长,自己也许会走得很艰难,给自己信心,带着自己新的领悟,重新上路,期待着眉清目秀的课堂。
  回回头,看看厚厚的教案,想想三次的意味深长“敲打”,听听身体拔节的声音,喜欢研课的感觉。我想,心会跟“爱”一起走,一路不回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努力实现教材向教学内容的有效转化
试谈课堂教学调控艺术
八下期末资料
“微课”中的冷思考
11月16日,星期二,阴,高一语文课
谈主题教学的深度备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