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京剧内参戏|筱高雪樵与《狮子楼》

       筱高雪樵先生生于1926年,出生于梨园世家,筱高雪樵是其艺名。祖父高俊亭。父高月秋,日本学者波多野乾一著《京剧二百年之历史》专为其作传,原书载:“高月秋:闻系玉成科班出身,当与小宝义为同学,长于武技,最得意者,为其江湖派之艺,《花蝴蝶》《四杰村》《界牌关》《金钱豹》等擅长,嗓音无,扮相恶,故不能大成。”

筱高雪樵(1926—2010)

        叔高雪樵,生于1912年,卒于1978年,河北武清人,也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这一时期活跃的京剧武生艺术家之一,幼时随父高俊亭、长兄高月秋在北京学京剧武生,后随父、兄到东北沈阳等地搭班演出。他刻苦练功,每日散戏后留在台上练私功,有时练到次日凌晨,就睡在台毯上,达3年之久,功夫不负有心人,技艺大进,开始演一些小武戏《白水滩》、《夜奔》、《武松打店》等,20世纪30年代初搭班去海参崴演出,颇受欢迎,又到上海,在天蟾舞台、黄金大戏院、中国大戏院搭班演出,20世纪40年代后期自己挑大梁组班,先后与李吉瑞、唐韵笙、高庆奎、金少山、盖叫天、林树森等同台合作,建国后参加湖南京剧团。

       高雪樵先生博采众家之长,艺术日益精进,擅长短打和箭衣能戏很多,他扮像英俊,身段边式,武技干净利落,开打火爆勇猛,跟头亦极为出色,在上海演出勇于创新,演《铁公鸡》时,他首创以小翻前扑过城门(当时用的是布城,由检场人举着,等演员跟头将要过布城的时候,用布城略降低向前抄一下),受到上海观众的称赞,演《艳阳楼》中的高登,别具一格,用各种兵器和几个下手(武生、武丑、武净)开打,身手交代清楚,层次分明,赏心悦目,经常演出的剧目还有《独木关》、《驱车战将》、《挑华车》、《长坂坡》、《越虎城》(《男杀四门》)、《四杰村》、《柴桑关》、《战宛城》、《恶虎村》、《螺蛳峪》等等。

《驱车战将》高雪樵饰南宫长万

        夫人小毛剑秋,生于1940年,原名王慧珍,江苏靖江人,工旦角,父亲王椿柏、母亲毛剑秋均为京剧老前辈,2010年8月8日凌晨卒于家中。

“恩爱夫妻”筱高雪樵与小毛剑秋夫妇合影

       筱高雪樵自幼随父亲高月秋、叔父高雪樵学习京剧。4岁跟叔叔高雪樵来到上海,7岁开始练功,17岁正式登台独立演出,与其叔叔同台演出,主工长靠、短打武生。1962年加入上海京剧院。筱高老师功底扎实深厚,技艺娴熟超群,个性鲜明,感情真挚。据上海的老观众们回忆:“筱高雪樵解放以后,第一趟到上海来,是和高雪樵一道来的,这个第一天打炮戏是《全部绿牡丹》,《绿牡丹》么高雪樵三张桌子上翻下来,一只脚摔伤了,第二天是筱高雪樵顶戏的,那时候中国大戏院,(高雪樵)卖一块两角,筱高雪樵呢就卖一块,票子降下来了,然后他一个人三个角色,第一个是这个鲍自安,第二是骆宏勋,第三个是一个余千,呵呵,五十年代。”

       先生还兼演武老生和红生戏。叔叔高雪樵在筱高老师30岁刚开外的时候,便教育筱高老师说:你不能老翻啦,你现在应该,研究研究武老生戏,特别是老爷戏,因为什么,你有这个条件,因为本身靠把武戏,《挑滑车》、《长坂坡》,老爷呢,到那个岁数,他就稳得住了,所以你一定要研究这个。所以先生演的这个老爷戏,功架凝重稳练,严谨准确,身手利落漂亮,别具一格,非常好看。

风格独特的老爷戏

       筱高老师从小就喜欢麒派戏,因为当年他跟叔叔高雪樵在黄金大戏院的时候,他早先、下午练功,晚上看戏,看就看周信芳院长的戏,而且看得很多,大戏、老戏什么都看过,而且非常上瘾,所以他也私淑麒派老生。先生唱麒派戏,嗓音苍劲宽厚、洪亮饱满,演唱含蓄豪迈、沉着细腻,气力充沛,行腔严谨周正、稳健酣足,吐字清晰,字字入耳,韵味醇浓。

       筱高老师会传统戏达150出之多,其擅演的代表剧目有《驱车战将》(南宫长万)、《伐东吴》(黄忠)、《野猪林》(林冲)、《十八罗汉收大鹏》(金翅大鹏)、《独木关》(薛礼)、《斩经堂》(吴汉)、《投军别窑》(薛平贵)、《群英会》(鲁肃)、《哭灵牌》(刘备)、《走麦城》(关羽)、《十字坡》(武松)、《龙潭鲍骆》、《挑滑车》、《长坂坡》、《金钱豹》、《韩信》等等。

《十字坡》剧照

        筱高老师1975年参加了彩色京剧艺术影片《狮子楼》的拍摄,据说连高老师自己也没看过。先生晚年曾经参与了中国京剧音配像工程,为周少麟先生的《战长沙》作配像工作,饰演关羽。

        2008年岁末,83岁高龄的筱高老师带左腿伤病坚持参加了上海德邻文化艺术团主办的“京剧老演员千岁专场演出”,接连上演麒派老生戏《四进士·三公堂》(宋士杰)、红生戏《古城会》(关羽)、武生戏《战金山》(韩世忠)3剧,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和新老戏迷的追捧。2009年重阳节参加老艺术家演唱会,清唱《武松杀嫂》(武松)选段,精彩异常。

       当时在京演出期间,《中国京剧》杂志的记者封杰为筹备整理出版新书《京剧名宿访谈》,据悉,书中共收录了42位80岁高龄以上的京剧艺术家面对面的叙述。2010年重阳节,先生又参加了京剧老艺术家演唱会,清唱《路遥知马力》(路遥)选段,功力不减当年。据秋思朋友博客显示,“就在前不久老人家还在酝酿恢复一些失传的老戏,今天这些美好愿望也随着老先生的辞世而远去”,他呼吁“但愿我们不要再让一个又一个的剧目,随着老先生们的离开而离开”。不过值得庆幸的是:筱高雪樵先生恰在2010年的重阳节前看到了新书《京剧名宿访谈》,老人家完成了对梨园往事的最后诉说驾鹤西去、含笑九泉。遵循南派武生路子,也学习北派武生的稳健功架,结合他的整体造型等所致。

       筱高雪樵先生,于2010年11月15日晨六时逝世,享年85岁。


(本文改编自恩晓峰老师2010年博客文章)



主编专栏

孙佳良

1、振兴京剧,从买票开始

2、谈腿

3、一片天真烂漫到底——孙维世

4、论"戏曲导演"

5、文武全才的“李神仙”永远是榜样

6、纪念李幼春先生诞辰九十五周年

7、戏班子的智慧

8、锡比乌戏剧节特刊|浅谈音乐话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戏曲元素运用

9、世间再无《宋景诗》

10、专访白云明先生,讲述白派武生的前世今生

 



《寻找李少春》纪录片终极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火爆·“纪张”天津专场完美落幕,贵州京剧院杨炳旭、马红光感恩参加!
浅谈五十年代以来的京剧大武生
戏影|敢叫日月换新天——盖叫天的舞台艺术
南技北功集一身 京海兼擅大武生——追忆梁慧超先生
张永和: 忆和李万春老师在一起的日子
锋芒出鞘、砥砺前行——记北方昆曲剧院优秀武生演员王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