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1年前,仅有高中学历的他,却被复旦大学录取为博士生,后来怎样

清代著名的思想家龚自珍有诗云:“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的确,人才本没有统一的评判标准,在培养时也不应套用固定的模式,更不应当完全按照考试成绩来衡量人才的水平高低。

倘若如此,很可能会让有真才实学的英才被埋没,那将是一件多么可惜的事情。

蔡伟就是一个险些被埋没的人才,他在古文字研究方面有极高的造诣,让学界泰斗都称赞不已,可他却在高考中落榜,连大学都没有上过。

仅有高中文凭的他,在社会上打拼多年,一直没有放下对古文字的热爱和钻研,终于守得云开,被复旦大学破格录取为博士生。

这样富有传奇色彩的经历让很多人都觉得难以置信,有人羡慕他的好运气,有人质疑学校的做法,但大家却很少会去想,蔡伟在这背后究竟付出了多少心血。

热爱古文字,自小立下志向

蔡伟是辽宁锦州人,父母都是普通工人,家庭经济情况很一般。

小时候的蔡伟学习成绩并不理想,他是一个典型的偏科生,除了与古文字、诗词文学有关的知识外,他对其他各门知识都缺乏兴趣。

这也导致他除了语文之外,其他科目的成绩都是惨不忍睹。

上高二的时候,蔡伟看到了复旦大学教授裘锡圭先生撰写的论文,被先生倡导的研究古文字的观点深深吸引,也因此定下了自己一生要走的道路——通过古文字弄清楚古人的思想、生活,找到中国人真正的“根”。

蔡伟的志向颇为远大,可是这种志向出现在一个上高中的孩子身上,就不免会让人产生怀疑,觉得他不好好研究学业,一心钻研古文字,是好高骛远、痴心妄想。

尽管支持自己的人没有多少,但蔡伟却十分坚定,此后没有一天放下过对古文字的研究。

在高考落榜后,他进入了一家胶管厂工作。没过几年,他下岗了,为了谋生,他决定去摆地摊,这样可以一边赚取家用,一边读古书。

因为手头没有多少资金,买不起贵重的古籍,甚至连复印费都掏不起,他就只能利用闲暇时间到图书馆一点一点地抄写古籍。

你可能不理解他的这种做法,但在他看来,抄写古籍并不是枯燥、困难的事情,反而让他找到了无穷的乐趣。

他在文字的海洋中畅游,满足了自己对古文的热爱,同时也加深了对文字资料的理解。

一些在他人眼中“佶屈聱牙”的费解生僻古文,他却能够轻松地理出头绪,还能准确地解释出意思。

在年复一年的研究中,他仿佛叩开了时光的大门,与古人隔着千年的距离进行着思想碰撞……

获得认可,破格录取为博士

除了精研古籍外,蔡伟也会阅读一些国内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从中汲取经验,不断提升自己的水平。

他特别关注裘锡圭先生的文字,有一次,他看到裘先生在论文中提到自己对“佐子”这个词有疑问,不确定它的意义。

蔡伟恰好对这个问题有过研究,他鼓足勇气将自己的心得写在信中,寄给了裘先生。

在信中,蔡伟将“佐子”一词解为“嗟子”,说它有“嗟嗞”(即叹息声)的意思。

裘先生读后只觉得茅塞顿开,立刻就此事撰写文章,并在文中称赞蔡伟的想法很有道理。

从那以后,裘先生与蔡伟经常有书信往来,了解了他的真实学术水平后,十分震惊,将他视为有才学的后辈,给予了他很多关心和指导。

得知蔡伟的生活不太如意,裘先生又建议他考研,但蔡伟认为自己除了古文外,其他科目都拿不出手,参加考试的结果只能是铩羽而归。

就在这个时期,蔡伟的妻子不幸患病,为了赚医药费,蔡伟不得不蹬起了三轮,可这也让他少了很多看书的时间。

裘先生知道此事后,十分着急,便和其他同事商议,推荐蔡伟编撰《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蔡伟的学识得到了充分的展露,众多古文字方面的专家都对这个自学成才的青年佩服不已。

2009年,裘先生联合其他几位教授一起推荐蔡伟报考博士,经过初试、复试等一系列考核后,蔡伟成绩优秀,成功被复旦大学录取,裘先生也正式成为他的导师。

这一年,蔡伟已经38岁了,他虽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学术训练,但在专业方面的能力却是有目共睹的。

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主任刘钊就称赞道:“他对古书的文字、句法及古人用语习惯都烂熟于心,甚至比许多专业研究者更熟悉。”

博士毕业,开启人生新篇章

做过下岗工人、摆过地摊、蹬过三轮车的蔡伟就这样开始了自己的读博之路。

2015年博士毕业后,他进入了安顺学院图书馆工作,能够与一生挚爱的书籍为伴,可以进一步开展古文字研究工作,这对他来说是一种难得的幸福。

获得新工作后,蔡伟的研究事业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不断有专业论文问世。

2018年,他还参加了在清华大学举办的先秦两汉讹字研讨会,并提交了自己精心撰写的论文《先秦秦汉古书校字九则》,展现出了高超的专业能力……

人才获得了适合自己的岗位,发挥出了自己应有的水平,为学术发展贡献出了智慧和力量,这是值得我们欣慰的事情。

能够看到这样可喜的结果,我们必须感谢“慧眼识英”的“伯乐”裘锡圭先生,他不以学历论英雄,只重视人才有没有足够的专业素养、研究能力。

倘若生活中多一些善于识人、育人的“伯乐”,便会少一些蒙尘的明珠。

当然,更值得我们赞许的是在艰难环境中不改志向的蔡伟,为了心中热爱的事情,他不惜付出时间、精力、心血去研究,心无旁骛、专注一心,才能有此成就。

也希望广大尚未实现理想的青年人,不要在困难面前轻易言败。

如果觉得自己缺少前进的勇气,不妨用蔡伟的精神鼓励自己,然后不断提升和充实自我,锻炼真才实学,成功或许就在下一个转角处等待着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学习古文字?这里有两条路
11年前,复旦大学破格录取三轮车夫为博士生,如今怎样了?
东北三轮车夫在复旦大学读完博士,现在过着这样的生活
1997年的一天,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裘锡...
12年前,被复旦破格录取的38岁三轮车夫蔡伟,如今怎样了?
当年38岁高中学历的三轮车夫,成复旦大学博士,现状如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