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疾病与意识:为什么有疾病?

系列文章<第1篇>

前言:

与正统医学不同,从意识角度看待疾病,会颠覆大众熟悉的认知事物方式。因果、逻辑的科学方法,无法适用于意识角度看待疾病。

自然疗法、瑜伽、迷信、宗教等也不是本文所描述的重点概念。但是,这些唯心概念有助于理解意识与疾病的关系。

【特别注意】

  • 绝对唯物主义者,不必阅读本文;

  • 刻板固执僵化者,不必阅读本文;

  • 执着因果思维者,不必阅读本文;

意识,前意识,潜意识

1: 基本概念

▸意识conscious:指感官刺激后,经过大脑分析与处理后的认知;

▸潜意识/无意识sub或un-conscious:两个词具备类似概念,指“本我”所投射的意图与欲望;

▸自我:通常指社会“教化”后的我,符合社会标准,属于大众所说的“正常”人;

▸本我:通常指“原始”的我,动物性-本色的我,更多被原始欲望驱动;

▸两位学者

Thorwald Dethlefsen德特雷福仁; Rüdiger Dahlke达尔可;

两位学者合著多部心理与疾病关系书籍,他们既是心理学家,同时是医生,以及宗教研究者。本文引述大量他们的观点与思想体系。

2: 疾病存在的内因

A-过度社会化使我们虚伪:

  • 社会化迫使我们必须遵从“社会标准”思考问题,处理事物;

  • 社会教化之后,我们的自我意识已经僵化、公式化、功利化;

  • 大脑经过长期训练,根深蒂固的认同了公认的“正确”标准;

“驯化”的意识与大脑,存在反自然,反人类、反天性部分,必然引发内在矛盾,这种矛盾最终表现为疾病。

例如:

  • 追名逐利,成为衡量成就的唯一标准;

  • 虚伪自私,成为生存融入的刚性准则;

B-过度本我化使我们疯狂:

  • 滥用物欲,进步就是为了更进步?有钱之后,就是为了更有钱?

  • 滥用性欲,没有爱只有性,只有刺激而无沟通,更无灵魂相遇;

  • 滥用权力,表现欲劫持人性,权力欲劫持整人生;

“滥用”部分本性,同样反自然、反人类、反合作。“肆意”部分的存在与身体发生冲突,剧烈的冲突最终导致疾病。

例如:

  • 滥用本色,成为合乎法律的纵欲过度;

  • 破坏自然,成为文明进步的错误尺度;

过度社会化驯化+过度滥用本我,都是治病根源,病症只不过是这些矛盾透过身体的“投射”。
部分学者认为:虽然正统医学“突飞猛进”,科学技术日益完善,但是,人类的疾病不但没有减少,还在显著增加!

同时,部分学者认为:人类过度强调环境(污染、细菌、真菌、病毒等)与他人(家人、同事、社会风气等)的影响,“自私的”放大了外在因素,“虚伪的”不肯面对内在因素。

例如:归咎某种疾病源自童年的某种经历,以及遗传,家人的关爱等等。

3: 内在冲突的外化=症状

A-症状与意识对照

  • 萌发压制性欲,你出现青春痘;

  • 限制沟通交流,你出现过敏;

  • 自私放大索取,你出现哮喘;

  • 偏见/固执/僵硬,你出现关节炎;

  • 表现欲/易冲动,你出现高血压;

  • 拒绝抵触接受爱,你出现糖尿病;

  • 自私与虚伪的爱,你出现了癌症;

  • 。。。。。。;

“诚实的身体”通过症状,明确告诉我们内心的“冲突”。

所有症状都是内心的“投射”,让镜子看不见的问题,暴露于众。

症状以毫不掩饰方式,警告你必须进行自我完善,走向成熟与和谐。

否则,症状越演愈烈,直至通过死亡来实现彻底“解脱”。

B-症状表征真实内心

  • 口吃,内心真话被有意识阻碍;

  • 耳聋,有意识压制听真话的内心;

  • 咳嗽,潜意识中的自我宣誓;

  • 腹泻,潜意识迫使的“放下”;

  • 便秘,潜意识控制的“放不下”;

  • 呕吐,潜意识中的拒绝与排斥;

  • 发烧,内在剧烈冲突的直接体现;

  • 失眠,是害怕失控和死亡;

  • 嗜睡,是躲避现实与逃避责任;

  • 。。。。。。

我们需要注意:

个体的差异,无法一概而论!

个体的差异,无法一概而论!

个体的差异,无法一概而论!

所有症状与意图的对应解释,必然导致大家质疑与反对。因为个体差异,既无法通过“大数据”进行统计,也无法通过因果关系进行对应。

上述非常“荒诞”的对应关系,仅仅在于让读者更容易理解这种投射的存在。

同时,症状就像硬币的另一面一样,促使我们必须看到另一面,这个“阴影”面。

4: 看透症状的类比与向内思维

A-向内看

现代社会飞速进步中,人类疾病并没有减少,各类症状更为明显多样的增加呈现。
正统医学努力沿着科学方向,进行器官化、功能化、细胞化的因果研究。而对于人体与自然,人体与意识,人体的整体性有明显的忽视,甚至蔑视。

  • 向内看,找到与体会我们的“阴影”;

  • 向内看,通过症状投射我们的内心;

  • 向内看,找到我们真是的特性与冲突;

例如:

  • “梦境中的我更真实,还是现实中?”

  • “喝醉的我更真实,还是清醒的我?”

  • “别人眼中的我,是不是真正的我?”

  • “我对别人的爱,难道真的无私?”

  • “我拥有了房子,房子劫持了我?”

  • 。。。。。。

B-类比投射思维analogy

类比不是因果,我们运用类比方式是为了看懂问题,而疾病与意识的本质关系并不是类比,更是投射。

例如:

  • 太阳类比男性,月亮类比女性;

  • 红色类比危险,绿色类比生命;

  • 白昼类比活跃,黑夜类比死亡;

  • 吸气类比拿起,呼气类比放下;

  • 高血压类比冲突,低血压类比逃避;

  • 左脑类比逻辑,右脑类比感知;

正如哲学家所说,“死亡的快感,是排泄的2次方”。

中医的舌苔、穴位、耳廓等等问诊方式,既是一种类比,更是一种投射。

西医的虹膜学、动物实验、自然疗法也是类比与投射的实践。

甚至于面相学、心理学、宗教更大量的采用类比与投射思维。

5: 一些“过激”的观点

  • “你生病了,因为你’想’生病”;

  • “你固执,所以你脖子僵硬”;

  • “你心胸狭隘,所以你心脏不好”;

  • “你表现欲太强,导致你血压高”;

  • 。。。。。。

以上“刺耳”的言论,会令到很多人非常不舒服。因为向内检讨,心理投射,意识潜意识的矛盾,恰恰是人类非常不愿意面对的审视。

我们逃避症状,归咎于外部因素,本质上就是一种“病”。只不过这种病,在“诚实”的症状面前,不攻自破。

未完待续,以上为第<1>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认识你自己
人生最大的错觉,就是认为了解自己
心理咨询初诊接待问答
你究竟想要怎么样
三十幅漫画教你观察家庭3
心理茶楼--- 心理咨询常见问题35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