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世襄 | 明清家具的髹饰工艺

研习君按
王老以《髹饰录》为依据,结合多年所见漆器家具实物,介绍了髹饰工艺常用于家具中的十四种制作方法。
限于篇幅关系,本文将分上、下两期推送。

- 学海遗珍 · 第三十期 -

明清家具的髹饰工艺

文 / 王世襄

原文载《收藏家》杂志1999年第1期

明清家具研习社 重新配图整理

有朋友问我:你对明清家具和髹饰工艺都感兴趣,能否讲一讲有多少种髹饰工艺曾被用来装饰明清家具?

我查阅了一些图籍,草此小文,聊当简略的答复。

在列举实例之前,有两点说明:

1. 本文只讲髹漆装饰,不包括做漆灰地子、糊布、披麻等所谓“质法”做法。描述侧重髹饰方法而略于器物造型、花纹图案。

2. 髹饰品种如详加区分,何止千百,明黄成《髹饰录》可以为证。本文为了避免繁琐,并保留通用名称,故试就《髹饰录》分类予以变通综合,归纳成十四类,并依此分类列举家具实例。

实例多数有彩色照片,少数只有黑白照片。亦有曩年所见,今日已难踪迹,不仅无从拍摄,连尺寸都失记,而只有简略的文字描述。物色实物,补充增益,有待异日。如蒙读者见谅,幸甚。

01

   一色漆  

在一色漆家具中,黑漆最常见,其次是朱漆和紫漆,黄漆、绿漆较罕见。

金漆自然也是一色漆,有明金和罩金之别。罩金罩透明漆,故入罩漆类。

黑漆平头案 

明或清早期 138.5x85 高85.5厘米 

采自《中国漆器分类全集·卷6·清》

故宫博物院藏,采用标准的夹头桦结构,通体光素,髹黑漆。四足原有铜套,已脱落。

黑漆炕几

清 129x34.5 高37.2厘米

采自《明式家具珍赏》 

笔者旧藏,现在上海博物馆。几由三块厚板制成,髯黑漆,色如乌木,遍体牛毛细断,为明七弦琴所常有。唯从漆质来看,似已入清。

朱漆夹头榫罗锅枨半桌

明洪武 109.5x71.5 高94厘米

采自《明式家具研究》

朱檀墓出土,山东省博物馆藏。

除玛瑙石面心外,通体朱漆,漆层不厚。牙条牙头搜花透雕,下设高罗锅帐。

腿足打洼加委角线,装饰性甚强,若非此墓出上,难信是明初时物。制作坚牢,似为用具入葬,不是为殉葬而制的明器。

朱漆六足香几

明50x35,高41厘米

采自李汝宽《东方漆器》(英文本)

几面扁六方形,大理石面心外,通体朱漆。高束腰结构,绦环板开海棠式鱼门洞。牙条相交处,透挖云头,覆盖腿足上端。三弯腿下端卷转出尖,落在平面台座上。台座矮足亦作云头形,与上呼应。矮足间用壸门曲线相连、轮廓圆婉而遒劲有致,论造型制作,堪称小型家具精品,时代似不能早于明。

在石面心偏右的文理间,斜行刻文字七行:“点苍片石,文彩昭然,梓桐采制,质理固坚。永垂不替,亿兆斯年。此先朝进内物也,敬为之铭。芾,”左侧刻小字“大宋熙宁二年八月臣关景晖呈进”,疑为后人妄刻。

香几为美国加州李汝宽先生旧藏,刊登在所著Oriental Laequer Art一书(页306~307),据石面刻字定为1069年(熙宁二年)物。题字、刻者及年代似均值得商榷。


明金印匣,曾见两例,皆方形盝顶式,通体金色,多处已磨损露出下面漆地。年代约为清中期。惜未拍摄照片。

明金的底漆(一名糙漆)或为黄漆,或为黑漆。《段饰录》有“黄糙宜于新,黑糙宜于古”之说。

杨成注释称:“黄糙宜于新器者,券益金色故也”。也就是说黄色底漆衬在金下,可使金色显得更加色浓光足。杨成又称“黑糙宜于古器者,其金处处磨残,成黑斑以为雅赏也。”

也就是说黑色底漆衬在金下,年久金色磨掉了些、会露出下面的黑漆,因非人工所为,显得自然古朴,别饶雅趣。我所见的两件明金印匣均为黄糙衬底。

02

   罩漆  

罩漆用油(一般用桐油)入漆合成,它本身有一定的透明度,于后呈现光泽,并起保护下面色地或漆层的作用,又不会过多地遮掩下面的色泽,故长期以来被广泛使用。

北方民间最常见的一种家具“榆木擦漆”,就是在榆木家具上刷紫红色,上面罩透明漆。

通体金色的漆器或各种色地上绘金色花纹的漆器,其金色不论是用金箔贴的,或金粉上的,都离不开先打金胶,然后把金敷著上去。

这种做法,不同于其它色漆是用油或漆调成,再刷或再画的,故容易磨损脱落,因而更加需要用罩漆来保护。

这足以解释为什么在传统髹饰工艺中罩金髹占相当大的比重。刷罩漆还有一个可取之处,那就是罩漆微黄,故只会助长金色而不会减损金色。

还有上罩漆便于作假,如用银箔或锡箔代替真金箔,虽色白而非黄,但仍有一定的光泽,经微呈黄色的透明漆一罩,竟能取得近似罩金段的效果。

市上一些低劣的罩金段漆器,实际上都是用银箔或锡箔贴成的。

朱漆描金罩漆龙纹箱(局部)

清 86x56 高57厘米

采自《中国古代漆器》

花纹的画法是在朱漆地上用金胶作描绘,贴金后,黑漆勾纹理,最后通体罩漆。

《髹饰录》称此种制作曰“赤糙描金罩漆”,近代北京匠师则称“金箔罩漆开墨”。因纹理在罩漆下,画时用墨不用漆亦无妨,不致脱落或沾水流失。晚近所制,用墨既多,遂有“开墨”之名。

箱乃笔者旧藏,十年浩劫中抄走未归还,今为学术研究欲求拍摄一彩色片而不可得,夫复何言!夫复何言!

罩金髹太和殿云龙纹宝座、屏风

采自《中国漆器分类全集·卷6·清》

清 宝座宽162 高183厘米;屏风宽520,高360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云龙纹高浮雕。

用足大赤金在广胶水中研细后,去胶晾干成为粉末,再用丝绵拂扫到打好金胶的器物上,即所谓“泥金”法,最后罩漆。因工料精良,年久仍灿烂生辉。

罩金髹山水人物纹小箱

清中晚期 27x15,高11厘米

采自《中国漆器分类全集·卷6·清》

故宫博物院藏。皮革胎,在紫红色地上用胶调粉画花纹,微微高起,扪摸可知,故亦可视为堆漆的一种。画后打金胶,贴金箔,很可能不是真金而是银箔或锡箔。

随后用漆或墨画文理,最后罩漆。盖面花纹为西湖景,四面立墙为人物故事。盖内有“杭城”、“湖墅张泰德精造坚固时式皮箱匣铺”戳记。

同类做法的小件器物如盒、盘等颇常见,近年山西有大量流出。产地不仅是杭州,恐北方亦有制者。

03

   彩绘  

分类名称不用“彩漆”而用“彩绘”,是因为漆器上画花纹,有的用漆色,有的用油色,有的漆色、油色并用,而“彩绘”可以包括上述三者。

由于用漆无法调出洁白色鲜的颜色,故传世实例极少单纯用漆色作画,而大都是漆色、油色并用。调浅色须用植物油。宋代以后主要用桐油,更早曾用荏油,即苏子油。

漆画双凤缠枝花纹长方盒

采自《中国漆器分类全集·卷54·明》

明 22.6x13 高7.9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盒画双凤及缠枝月季。

凤身细毛用黑漆疏疏剔出。花纹秀丽,精妙绝伦。此器朱地黑纹,难称为“彩”,却是只用漆色画花纹的实例。

彩绘玉兰月季纹小几

采自《中国美术全集·漆器卷》

清康熙 35.6x14.7 高10.2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这是一件雕填与彩绘相结合的漆几,按《髹饰录》分类应归入“复饰”类。

如只就几面的彩绘花纹而言,则是一件漆色、油色并用的实例。红色月季花、褐色枝梗,绿色叶片均为漆色,白色玉兰花则为油色。

彩绘海屋添筹图炕桌

采自《中国漆器分类全集·卷6·清》

清 110x79 高35.5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这又是一件雕填与彩绘相结合的炕桌。

若只就桌面海屋添筹图而言,黄色地子格外淡浅。白鹤、蓝天,浅绛的坡石都须用油色。现在虽不敢断定全部为油色,至少可以说绝大部分为油色。

04

   描金  

描金的做法是先用“金胶漆”在器物上画花纹,即所谓打金胶。趁它似干非干时把金箔贴上去。更考究的做法是把金粉洒到金胶上,或用丝绵拂拭,使金粘着。

待干透,再把未粘着的金粉扫拂下来。呈现在器物上的金色花纹一如用金胶所画。

描金类的手法颇多,面貌亦异。下面只举三种——

描金云龙花卉纹黑漆药柜

采自《中国漆器分类全集·卷5·明》

明万历 78.8x57,高94.5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金色花纹都用黑漆钩纹理。山石上还采用画山水的皱点笔法。《髹饰录》称此曰“黑漆理描金”。

描金山水花卉纹紫漆罗汉床

采自《中国美术全集·竹木牙角卷》

清 205x110.5 高89.5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描金采用退晕画法,围子正面的山水纹尤为明显。

山石轮廓金色浓重,以下渐淡,直至淡到金色全无。此下的轮廓又浓起来。画花卉则邻近花瓣外缘或瓣尖为浓金,此下渐渐淡到花心。

北京民间匠师称此画法曰“搜金”。此种描金不贴金箔,而用笔蘸金粉染着。在浓淡相接处或金色淡到虚无处,须用纸掩隔,以防金粉粘著。

“搜”指用笔将金粉从浓处扫向淡处的动作。


彩金象描金缠莲八宝纹紫漆衣箱

采自《明式家具研究》

明万历 66x66 高78.7厘米

紫漆地,四面各描绘莲纹十六朵,上承八宝。金色分深浅,乃用不同金箔贴成。花蕊、花瓣用赤色金箔,球状花心及枝叶用黄色金箔,双鱼鱼身用赤色金箔,髻鬣用黄色金箔。

其他各宝也采用两种金箔。清代匠作则例《漆作》开列用料有“红金”及“黄金”。实即两种不同金箔。《髯饰录》对描金兼用两种金箔的曰“彩金象”,此箱可以为例。

05

   堆漆  

堆漆,今用作花纹高出漆面的各种漆器的总称,包括多种技法。《髹饰录》“阳识门”杨明注称“其文漆堆挺出为阳中阳者”,花纹是用漆堆成的,其中包括“识文描金”、“识文描漆”、“揸花漆”、“堆漆”等。

“堆起门”杨明注称“其文高低灰起加雕琢”,花纹堆好后还须经过雕刻,其中包括“隐起描金”、“隐起描漆”、“隐起描油”等。

据杨注二者之区别在“阳识”堆而不刻,“堆起”堆而又刻。在实际操作中,技法可能允许灵活变通,但用料不同,技法自然有别。

漆灰干后坚实,可磨而不宜刻。油灰干后,既可磨,更宜刻。近代民间漆工多用油灰,很少用漆灰,故对堆漆的各种做法统称“堆灰”。

下面识文描金、堆起描金各举一例。

识文描金明皇试马图挂屏

采自《中国漆器分类全集·卷6·清》

清 54.5x86.5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挂屏上半为乾隆题字,下半用识文描金摹制韩干明皇试马图。

花纹堆起不高,除人面及手、马身花斑为褐色外,其余全部为罩金髹,其上又用朱漆勾袍服文饰,细密人微。罩漆上加描绘,在传统漆器中十分罕见。

堆起描金罩漆云龙纹黑漆大柜柜门

采自《中国古代漆器》

清 高约80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此为顶柜柜门。

浮雕龙纹头部及身躯高出漆面约3厘米,龙爪及流云海水高出漆面约1厘米,整体饱满圆润而细部又十分犀利,非刀刻不克臻此。最后打金胶,贴金箔,罩透明漆。

06

   填漆  

填漆有两种做法,一种是㯡前设文,即在刷地子最后道漆(㯡漆)之前做花纹,实际是因为花纹会把漆地朴全部遮没,因而没有必要做㯡漆。

其方法是在糙漆漆面上用稠漆(一般用黄色稠漆)堆花纹轮廓,干后再用各色稠漆填满轮廓之内的空间。最后磨平,呈现出绚丽的画面。

这正是《遵生八笺》所说的:“宣德有填漆器皿,以五彩稠漆堆成花色,磨平如画,似更难制,至败如新。”用此法装饰的漆木家具尚未找到实例。

器物则有梵文缠枝莲纹小盒(采自《中国古代漆器》)。

一种是㯡后设文,即在做好㯡漆,器物已经基本完成之后,在上面阴刻花纹。花纹内用色漆填平,打磨光滑。

正是《帝京景物略》所说的:“填漆刻成花鸟,彩填稠漆,磨平如画,久愈新也。”

实例如下:

填漆锦纹提匣

采自《中国漆器分类全集·卷6·清》

清39x21,高27.3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提匣造型近似“品”字,朱漆地。

各面图案周匝以回纹一道、香草纹一道为边框,内为龟背锦纹,其中六方格内饰菊花,斜方格内饰斜断字。以上均阴刻后,用黄、绿、紫色漆填平,打磨后退出光亮。

- 未完待续 -

(文章有删节)

作者名片

王世襄
王世襄字畅安,原籍福建福州,生于北京。著名文物专家、学者、文物鉴赏家、收藏家、国家文物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1938年获燕京大学文学院国文系学士学位。1941年获燕京大学文学院硕士。1947年3月任故宫博物院古物馆科长及编纂。1962年10月任文物博物馆研究所、文物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所副研究员。1980年11月任文化部文物局中国文物研究所研究员。

著有《明式家具珍赏》、《中国古代漆器》、《中国美术全集·竹木牙角器》、《中国美术全集·漆器》、《明式家具研究》、《北京鸽哨》、《竹刻》 、《蟋蟀谱集成》、《说葫芦》、《清代匠作则例汇编·佛作·门神作》、《竹刻艺术》、《竹刻鉴赏》、《髹饰录解说》、《锦灰堆--王世襄自选集》、《明代鸽经清宫鸽谱》、《明式家具萃珍》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华贵内敛 | 浅说描金漆器
【漆器分类】描金
被误读的「大漆家具」
明清家具中的漆家具(二)
鎏金、镀金、贴金、包金、洒金、描金的区别!了解下!
清代漆器欣赏(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