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薛涛的“温庭筠”身变过程看其与李德裕、段文昌的关系

董乡哲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文学艺术研究所 陕西西安;710065)

   内容提要:薛涛(“温庭筠”)所作与李德裕相关的诗歌作品既反映了二人在官场中仰视至平(或俯)视关系的嬗变,也充分证明了薛涛的“温庭筠”身变过程与史实。与段文昌的相关诗作、史料既证实了他是薛涛之“卒”的直接责任人,也说明他是薛涛的“职场”克星。前者在友谊中不乏幽怨,后者由校书之争发展到仇敌你死我活。更为重要的是,拙文首次揭开了薛涛之“卒”事件的性质及发生的准确时间是大和七年(833)三月十八日的千年之谜。

   关键词:薛涛(温庭筠);身变;李德裕;段文昌;校书;关系;“卒”年

 

   唐代女诗人薛涛的职场境遇并不像她在《井梧吟》中所描述“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那样轻松。反而深陷政治、经济和各种社会生活矛盾的纠葛之中,十分艰难地周旋于诸镇文人官吏之间。简而言之,李德裕和段文昌两人在薛涛的职场生活中扮演着截然不同的角色定位。就本文而言,前者证实了薛涛的“温庭筠”身变过程,后者则体现了各自政治观念冲突和矛盾升级过程。

 

   一、从李德裕的“邻居”之邀谈起

   大和四(830)年,十月,李德裕替换郭钊任西川节度使。此时,欲聘对西川政局十分熟悉的薛涛来辅佐自己。遂作《无题》云:“松倚苍崖老,兰临碧洞衰。不劳邻舍笛,吹起旧时悲。”以松、兰、邻舍喻薛涛,攻其惧老、衰的心理薄弱环节,然后再提出聘请。薛涛作《酬文使君》进行答复。其首联以“延英晓拜汉恩新,五马腾骧九陌尘。”记述了李德裕任西川节度使的史实。尾联以“今日谢庭飞白雪,巴歌不复旧阳春。”[1]向李德裕谈及自己近况后,又基于他们各自所属的身份进行答复。比较二诗,其“吹起旧时悲”与“不复旧阳春”之间绝对存在着应答关系。其“邻舍”的称谓说明他们的家庭曾住在一处,是老熟人。

   在得到否定的答复后,李德裕并不灰心,在《惠泉》中先以“未及黄陂量(黄耄)”评估了薛涛尚可工作的身体状况,再从“滔滔(连续不断)岂有津(津贴)”的物质需求方面对薛涛进行游说。

   其结果是得到了薛涛的应允。从《筹边楼》:“诸将莫贪羌族马,最高层处见边头。”所表现的口气看,薛涛在李德裕府中主要负责军事防务工作。在此期间,薛涛辅佐李德裕“作筹边楼,图蜀地形,南放南诏,西达吐蕃。……未逾月,皆若身尝涉历。……”终于使“蜀人粗安”。大和五(831)年李德裕“遣使诣南诏索所掠百姓,得四千人而还。”[2]后由于牛僧孺等人的干扰维州得而复失。大和六年(832)十二月,李德裕因功任兵部尚书。

 

   二、薛涛之“逝”的责任人辨析

   在段文昌任西川节度使的大和六年(832)十一月与李德裕任兵部尚书前的这一段时间里[3],辖区内发生了薛涛逝世事件。据《太平广记·杨蕴中》中“顷幽死此室”的记载[4]判断,属于非正常“死亡”。薛涛到底“卒”于谁之手?是李德裕吗?

   依学界“卒于大和六年(832)夏”[5]的观点,按理应在李德裕的任期。但从其拥有“邻居”的私交及“旧阳春”政治关系的情理上看,身为节度使的李德裕于情于理都不会置有功于自己的熟人于死地。

从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推断,刘禹锡《和西川李尚书伤孔雀及薛涛之什》:“玉儿(喻薛涛)已逐金镮葬,翠羽(喻孔雀)先随秋草萎。”说的很明白。

   再以白居易《与刘禹锡书》“十一月”的落款和“前月二十六日崔家送终,……乃至金环翠羽之凄韵”[6]的叙述顺序推算,薛涛之“卒”应该在大和六年十一月初,恰恰处在段文昌接任节度使期间。此时,李德裕已卸任离开成都,刚刚走到汉州(今四川广汉市)就得到薛涛“卒”讯,遂作两首相关诗寄于刘禹锡,其一,向其生前好友刘禹锡报丧,其二,进行悼念。刘禹锡作《和西川李尚书汉州微月游房太尉西湖》与《和西川李尚书伤孔雀及薛涛之什》与之相和。以“瑶琴久(终)已绝,松韵自悲秋。”对李德裕进行抚慰。

但《赠杨蕴中》所指示“子规啼”[7]的三月暮春与刘、白诗文所涉薛涛之“卒”时间相比的不对称性,及以“三月十八日”为题做诗的目的性看,段文昌此举,其目的就是为了阻止营救。李德裕前脚离开成都,段文昌就宣布薛涛的“卒”讯,人死已已。李德裕想救也没有机会。并且是利用职务交接之际,混淆视线,推脱责任。实际上,薛涛当时还在囚中。这就是《赠杨蕴中》注云:“死后作”的原因。[8]

与大和七年之“卒”事件与《赠杨蕴中》“月明窗外子规啼”表明的时间相联系,“温庭筠(薛涛)”两次以“三月十八日”为题创作的原因就是指明所“卒”的具体日子。

 

   三、扭曲的段、薛关系

   段文昌为什么要陷害薛涛,这就要从非常的段、薛关系说起。

   与段文昌约贞元八年(792)入蜀即被韦皋“表授校书郎”[9]相比,薛涛于“及笄”[10]的贞元元年入韦府也可算得上是老资格了。在任命谁为校书问题上,据《鑑诫録·蜀才妇》中关于“韦公南康镇成都日,欲奏(校书)之而罢”的记载,大概是因为段文昌到来的缘故。对于此,薛涛心中不会没有想法。而王建《寄蜀中薛涛校书》中“管领春风总不如”的评价也一定会使身为校书之职,“性介狭”“有眉睫之失,必致怪讶”[11]的段文昌不舒服的。直至武元衡镇蜀再一次为薛涛“奏授校书郎”[12],于此同时,李吉甫为相“授(文昌)登封尉、集贤校理。”[13]也成就了段文昌仕途之路,这才为此次校书之争画上了句号。

   然而,事情并未结束,长庆元年(821),段文昌出任西川节度使,[14]薛涛作《段相国游武担寺病不能从题寄》藉以推托。段文昌命姚向、温会、李敬伯、姚康、杨汝士等五人和诗,预示着两人矛盾的升级。据《鑑诫録·卷八·衣锦归》载,在此期间段文昌的辖区内出现了侮辱段文昌的打油诗。其诗云:“段相国,本广都县人。父以油柞为业。……乡里笑之。历三十年间,衣锦还蜀。蜀人有诗赠曰:'昔日骑驴学忍饥,今朝忽著锦衣归。’”由于没有署名,段文昌虽然无法确定报复对象,但心中已有所认定。长庆三年(823)十月,以杜元颖“除成都尹,剑南节度使”[15]段文昌回京任刑部尚书,暂时结束了此次交锋。

   事实上,薛、段的职务之争只是现象,本质上是缘于两人核心价值观的差异。

   在职场,具体在对待刘辟忤逆事件上面,薛涛站在朝庭一方,以《贼平后上高相公》歌颂高崇文平刘之功,而段文昌却站在了对立面。刘辟被平后,意识到站错了队,遂“素服麻屦,衔土请罪。”才得到高崇文的“释而礼之”。[16]

   长庆元年,刑部尚书杨凭“尽以家藏书画献文昌,求致进士第。”段文昌竞然利用职权“面托钱徽,继以私书保荐。”在目的没有达到的情形下,竟然不顾宰相身份气急败坏地“大怒。……内殿面奏,言(钱)徽所放进士郑朗等十四人,皆子弟艺薄,不当在选中。”后穆宗命王起、白居易“于子亭重试”。[17]除此以外,当时“王播广以货币赂中人权幸,求为宰相。而宰相段文昌复左右之。”推波助澜,以至于“事已垂成”,但却遭到了萧俛的反对“三上章求罢相任。”[18]对于此事,薛涛做《上王尚书》先以“碧玉双幢白玉郎,初辞天帝下扶桑。”对王播的行为进行了批评,又以“手持云篆题新榜,十万人家春日长。”对王起的作为进行赞扬,表面上是表明了自己对这两个事件的态度,实际上是对段文昌的不光彩行为进行批评。

   对于段文昌的人格品质,当时的宰相韦贯之评论其“行止未正,不宜在内庭”“志尚不修,不可擢居近密。”[19]甚至为拒绝他入仕而罢相。但李逢吉却“用文昌为学士,转祠部郎中”[20]。史家评李逢吉其人“欺蔽幼君,依凭内竖,蛇虺其腹,毒害正人。”[21]可见他与段文昌是乌龟找王八,臭味相投。宝历年间,薛涛的丈夫李程因与李逢吉“不叶”[22]而被其设计陷害。虽未见资料证明有段文昌的参与,但作为同党也难免嫌疑。综上所述,薛涛与段文昌志不同道不合。两人关系非友即仇,直至发展到你死我活。

 

   四、事件后的李、薛关系

   上述两节虽然辨明了薛涛之“卒”的责任人是段文昌,但李德裕并非没有过错。汉州距离成都只有34公里,听到薛涛的“卒”讯,就是撇开上下级工作关系不说,作为“邻居”至少也应该立即返回成都进行吊唁。可是他没有,甚至还有闲心游览房太尉西湖。在这件事的处理方式上,显示出李德裕人情世故的淡薄。他原本想与薛涛的关系就此了解,没呈想反倒落下了幽怨。直至得知薛涛仍存活人间,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其《白芙蓉赋附歌》:“想佳人兮密静处,颜如玉兮无冶容。”《鸳鸯篇》:“唯怜独鹤依琴曲,更念孤鸾隐镜尘。”显示出无限悔意。其《寄茅山孙炼师》:“菖花定是无人见,春日惟应羽客逢。”体现了他到处找寻的行为。直到大和八年春,薛涛才作《棠梨花和李太尉》进行回应。在诗中以“东溪春雨时”点明她所在的时空位置,以“日晚莺啼(泣)”表现了当时的情绪状况。其以“棠梨花”为名,不啻为梨花带雨之意。

   开成五年正月,文宗逝世,武宗登基。九月,李德裕再次被任命为宰相。改名为“温庭筠”的薛涛恰巧在京,其《三月十八日雪中作》证明李德裕又一次伸出了橄榄枝。诗中的“饶君”之称是继在《酬文使君》中使用李德裕字“文饶”的“文”字后,采用第二个字“饶”作为称呼。尽管嘴上说“不复”,但据《觱篥歌(李相妓人吹)》:“黑头丞相九天归。夜听飞琼(飞卿的谐音)吹朔管。”证明还是耐不住寂寞,与李德裕牵手合作。与李德裕前次任相不到二年就被驱逐至兴元的经历相比,此次任相“首尾五年,其筹度机宜,选用将帅,军中书诏,奏请云合,起草指踪,皆独决于德裕”终于“以功兼守太尉,进封卫国公”[23]会昌五年(845)李德裕认为到了功成身退的时候了,遂连连上表请求退休,武宗只答应解除政务,任荆南节度使[24]。临行前赠“温庭筠”锦制屏风,由于其仍兼宰相之职,“温庭筠”据之作《题李相公敕赐屏风》给予答谢。宣宗即位后,李德裕失去了靠山,遭到白敏中、令狐绹、崔铉等人的联手排斥。会昌六年四月,白敏中任相,李德裕贬东都留守[25]。再次与李德裕相别,对政治脉搏把握的比较准确的“温庭筠”已经意识到,此别将为永别。因而作《嘲三月十八日雪》以赠,整诗以雪(阳春白雪的简称)喻李德裕,其“留着它陪伴梨花。”实际上是建议李德裕解甲归田,脱离政界。李德裕并未听其劝告,依然到东都上任。果然,在大中元年(847)至大中三年间先贬潮州,再贬崖州。[26]终于在该年12月卒于贬所。此后“温庭筠”的《题李卫公诗二首》便是对李德裕的盖棺定论之作。

   综上所述,“温庭筠”于李德裕的相关诗作,既是体现二者关系变化的象征,也是目睹其在职场兴衰起伏的记实和见证。比较《酬文使君》、《三月十八日雪中作》和《嘲三月十八日雪》诸诗,薛(温)以“巴歌”自喻,以“阳春”或“雪”比喻李德裕,藉以显示等级或身份差别。前者因创作于李德裕任西川节度和二度任相时,两人之间是雇佣与被雇佣或官与非官的仰视关系。而后者之所以敢持“嘲”的态度,正因为是在李德裕被贬失势时而作,显示为平视或俯视关系。

   对于李德裕的结局,“温庭筠”在《觱篥歌(李相妓人吹)》中曾经对他进行过要体察民意的暗示,在《嘲三月十八日雪》中劝其功成身退。然而,李德裕的一意孤行最终未能全身。以此看,唐无名氏《李德裕相公贬崖州三首》关于:“闲园不解栽桃李,满地唯闻种蒺藜。”的嘲讽是有一定道理的。

 

 

 

 

注:

[1]“谢庭”即谢舅,出自《晋书·谢安传》,指晋羊昙与舅谢安,舅甥情谊深厚。此指薛涛与儿子李郢的公开关系。“白雪”喻指高雅诗词。如韦庄《对酒》诗:“白雪篇篇丽,清酤盏盏深。”

[2]《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956年6月,7872、7883页。

[3]《旧唐书·文宗本纪》中华书局2000年1月,373、374页。

[4]《太平广记·卷354·杨蕴中》中华书局,1961年9月出版,2804页。

[5]张蓬舟《薛涛诗笺》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出版,88页。

[6]《白居易集》1979年10月第一版,1533、1534页。

[7]据宋王令《春晚》:“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8]宋洪迈《万首唐人绝句·第三册·卷六十五》1955年12月出版,1998页。

[9][13][14][20]《旧唐书·段文昌传》、《旧唐书·德宗本纪》中华书局,2000年1月出版,2975、2976、253页。

[10]张蓬舟《薛涛诗笺》,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6月出版,79页。

[11]《太平广记·褊急·段文昌》中华书局,1961年9月出版,1886页。

[12]《唐才子传·薛涛》,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7月出版,116页。

[15][17][18][19][21][22][23][24][25][26]《旧唐书》,中华书局,2000年1月出版,342、2985、3047、2841、2979、2975、3081、410、425页。

[16]《资治通鉴·唐纪·卷237》中华书局,1956年6月,7636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唐孔雀:唐代第一才女薛涛的人生逆袭(8)
一段姐弟恋,半世眉州情。为妓养母,她用一生来演绎人世沧桑
风流绝代说薛涛
大唐才女薛涛,晚年写下的一首登楼诗,此诗雄浑壮阔,不让须眉!
女诗人薛涛生卒究系何年?
大唐传奇:官伎薛涛 《全唐诗》独立成卷三位女诗人之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