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做好会计工作最常用的十八般思维武器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不论是系统的职业知识还是随眼可见的生活碎片化信息,不用好的思维武器去面对、筛选和吸取,付出再多的努力也是收益甚微。每一种好的思维武器,都是人生历程中的一盏明灯,照亮行程,指引方向。

从20多年的财务职业生涯中总结出以下18种思维方法,希望对后辈同行们有所借鉴。

一、上帝思维(生存来源于自已的付出)

在营销中,最常见的宣传,客户就是企业的上帝。我们做企业会计职业的,有没有上帝呵?有,最重要的是老板或顶头上司。你若不能为老板带来企业的价值增值(减少损耗和降低风险也是一种增值方式)或不能为上司完成指定的目标任务,你自已还有生存的空间吗?

二、知彼思维(研究对手)

孙子说,知已知彼,百战不殆。而我们的会计教育和培训总是不断地强化“知已”的能力,很少关注和研究“知彼”。这里的“彼”就是“对手”,不仅仅指人,凡是制约职业操作的人或规则都可以称之为“对手”,如企业高管、同事、税务官员、客户、供应商、会计法、税法以及企业内部规章制度等。只有把“对手”研究透了,从正面上看,是服务和运用,从反面上看,是防止掉进了“对手”陷阱,让自已的职业受阻或收益受损。

三、奥卡姆思维(复杂问题简单化)

我们在学会计专业理论时,采用的是简单问题复杂化,这样可以把问题看得透透的;若把这套思维搬到实际工作中,那可就惨了,可能把你折腾得喘不过气来,还把你鸟得不象人样。事实上,只要把准业务问题的关键,淡化其它细支末节或不重要的瑕疵问题(现实业务很难达到理论要求的全部标准),根据业务的本质直接简化处理。例如,水电费的费用归属分配、多部门出差费用划分等问题。还有如细小金额的以前年度调整金额(3月份退回了去年12月的销售3500元;再如发现去年11月份报销费用出现差错2000元),若做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处理,会是一个什么过程,不如直接做当期损益处理。类似的情形还有很多。

四、目标思维(专注业务目标)

专注目标,是会计职业高手一个最重要的经验体会。这里的目标与会计理论上的“目标”有很大的差异,理论目标都是正面目标,顺向目标,固定目标;而会计实务操作中的目标还有反面、逆向目标和变化的目标,可能更重要。因此专注目标就是会计业务过程是否在向预期目标接近,若目标不符合现实条件,如何调整目标;一个没有具体目标的会计工作是没有价值含量的,有时可能产生负面效果,有损于企业正常运行。

五、浪子思维(设置较低预期)

因受会计理论以及职业培训的逻辑影响,我们的会计晚辈们总是把会计职业和会计工作想得很浪漫,想如何如何施展职业价值抱负。等到真实地面对企业面试和企业会计业务时,发现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热血一下子遇到了冰块,信心全无。所以还是劝会计新手们,要知道所面对的“乱象”,很多是大环境造成的结果,要调整降低预期,还不能消极对待,要积极改善,在工作过程中达到“低开高走”效果,而不是相反。

六、质疑思维(问题可能在表象之外)

很多企业的业务人员对会计都有这样一个印象,凡是经手的业务左看右查,这里单据金额与合计数对不上,那里的单位名称漏掉了一个字,等等;是会计的错吗?不是,关键是会计工作受到的条条框框太多,他的判断与利益和责任有着直接的关系。并不是说业务人有意搞错去为难会计人,而是业务人对会计规则了解太少,更不懂其运行逻辑。因此,对业务过程进行质疑有利于排除风险,保障业务会计处理在合规区间;此外,还的确有少数人设置套路,让会计人不自觉地落入陷阱,所以,每个环节或规则都要考虑,假如做了会有什么结果,自已能否承受;假如完成不了目标,或中途有变故,会计人是不是瞎“背锅”。

七、换位思维(站在对方角度怎么办)

这个思维是不能凭空想象的,经历越多,换位思考就显得越成熟。刚毕业的会计菜鸟通常是以本职位的规则逻辑为核心,不会换位(不知本职位的思考空间有大),也怕换位(更不知道对方的业务运行是否合理)。要学会换位思考,首先要熟悉本职位规则的原则底线,也要了解对方业务运行过程,甚至要帮助对方如何灵活处理才可以达到会计规则要求。丧失了原则底线,以对方为中心的思考不是会计人的换位思考。它不仅使自已的工作无法开展,更会危害企业整体经营。

八、发散思维(多思考环境、条件和目标的变化)

会计人在工作中,思维不需要发散的条件就是所有的业务与规则要求完全吻合,只用专业思维就OK了。事实上,企业很多业务达不到规则要求,不合规、不合理、模糊、缺失、有瑕疵等等,仅按规则无法解决问题。这时发散思维要起作用了。大环境造成了很多不能达标的业务,需要会计人去理解,去适应,去调整;业务条件不达标的,需要修改或补充完善;既定的目标实现不了,需要与业务人或老板沟通,要么修改条件要么调整目标。发散思维会使原来呆板的专业思维瞬间变得灵活起来。因此,多学学与会计业务相关的应用知识对发散思维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九、逆向思维(现有条件的结果是否符合预期)

这是与会计专业教育思维正好相反,不论是理论学习还是职称考试,都是设定的条件,推定一个有逻辑的结果,不管它是否符合想要的预期,就是那个样。老板们最讨厌的就这种会计人,一旦认定,想尽办法炒鱿鱼。会计要学会逆向思维,就是在正式会计处理之前,已经把它的预期结果指定了方向。如果达不到预期怎么办?要么修改条件,要么改变业务环节、要么调整目标,反复权衡,其实质就我们常说的“财税筹划”。

十、系统思维:(专业系统、部门系统和经营系统)

会计人初入职位,总是感觉自已的岗位是多么的重要。这是他缺乏系统思维的表现。从专业系统来说,链条上的每个环节都重要,在做自已的工作时,要考虑下游的业务条件和数据是否符合我的口径,不然就要跟踪和指导;我做出的数据和判断是否满足上司的要求。从部门系统来说,财务工作不光是对各部门业务进行审查和监督,更重要的是配合各部门的工作,在保持底线原则的条件下,尽可能让部门的财务数据更加准确和及时。从经营系统来说,业务的顺利交易和经营增值是会计工作的目标,而不是严格遵守财务工作的相关规则,如何让会计规则灵活起来,在风险可控的条件下,让经营系统更好的实现增值。

十一、效率思维(重要性判断,完美性标准)

有的会计人整天忙得不亦乐乎,还加班加点,焦头乱额;有的会计人玩玩打打,时而专注做事,时而聊天,时而到其它部门串客,感觉很神仙似的;这都是与工作效率不同有必然的关系。工作效率的主要来源就是如何识别哪些工作是重要事项、紧急事项,哪些不是;哪些事要做得完美,标准是什么?哪些事可以简化或淡化。书本上要求每项内容都重要和每个业务都要做得完美的思维定势是不实用的。不然,你忙乎了半天,上司或老板不看一眼,你追求的完美得到的是不屑一顾,反而骂你瞎用心思,而上司或老板想要看到的东西找不到。

当然,没有经验的积累,是无法识别的;但可以从有多年经验的会计高手那里取经啦,找个实心的一线会计老师,好好实时指导业务是一本万利的事。

十二、立体思维(多因素、多条件、多目标的矛盾与权衡)

我们在会计工作中,没有如理论规范那样想象的单纯,企业内部条件、外部业务环境,业务过程经常变化和走样,每个业务人的目标又不能完全重合,等等。要抓住业务条件和目标的关键所在,上下、左右、前后看,判断哪些因素对业务形成重要影响,分析哪些是强势不可改变的,哪些是有协商调整空间的,哪些是可以自由发挥的,最后力求形成一个合理的结果。

十三、底线思维(责任底线、原则底线、人格底线)

会计工作是一个与人和钱打交道的职业,不当责任的承受、突破规则底线的让步,以及强势方的人格霸凌等经常会降到会计人的头上。若会计人没有底线,不断得不到他人的同情,反而会认为专业不过关,没有职责担当,性格懦弱。因此,一定要给自已划一个度,最好先提醒对方,事先预防,过了底线就不再忍让。

十四、动态思维(业务、管理、数据都是动态的变化)

动态思维是会计人初入职场最缺乏的。他们可能受理论业务案例影响太深(都是设定不变的条件、数据和目标)。在实际工作中,业务的条件是随时可以改变的,管理目标是可以调整的,数据是有趋势变化的。例如,不能看到本月利润表的净利润太难看就否定经营业绩不好,更要看年度累积利润金额是否合理,还要看逐年利润总体变化趋势。

十五、糊涂思维(总有沙子扎眼,但注意包容和影响)

这个“糊涂”可不是真糊涂,而是假糊涂,装做视而不见。在工作中明知道有缺陷、有问题、有损害,但直接揭示出来,或要求改正过来,或惩罚过错,可能会造成总体工作不良影响。事实上,它也是受其它因素制约的结果,说不定自已经手,可能更差;因此只要不危害根本原则和利益,就采取包容的态度。

十六、相对思维(业务结果的相对,数字含义的相对)

会计理论的案例结果就是唯一结果,绝对正确;可到了企业实际业务,一部分业务的确是唯一答案,还有更多的是相对合理的方案,因为方案形成的条件与规范标准有差距,可能模糊,也可能有缺陷,就造成了多种方案的选择。因此,会计思维能力更多的是相对思维,不是绝对思维。此外,有经验的会计和老板只看数字有没有质的变化,不会计较数据的绝对准确。例如,一个年度的会计净利润(假如报税不用调整)是亏损3万多元,而常年营业收入在5000万元左右变化;会计小白认为这年白干了,还搞亏了;而会计老手和老板认为,这年还可以,基本上是保本的,把部分12月底的费用报销挪到下一年度,让净利润变成正数1万左右吧。这样的结果对税局也有利呵。可这么处理是不是与及时性和配比性原则相矛盾呵?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关键是职业判断的效果。

十七、逻辑思维(判断、数据结果都有必要的理由和证据)

在审计工作中,这个逻辑思维是用得最多的,常常用它来审查我们的会计业务是否合规或正常。首先就是业务的专业科目划分的判断,若业务基本上与科目沾不上边,你的会计科目肯定是错的。还有菜鸟会计前期处理业务出现重大问题,又找出不原因来说明调整的过程,就直白地做一个调整科目凭证,毫无附件说明,这是最混帐的会计帐理。

此外,有的会计只顾做帐,也没考虑结果是否正常。例如,此行业的正常增值税税负率在5个点左右,而它的平均值总在2个点上下;此行业利润率一般在10个点左右,而他报出的结果要么是处于平衡边缘,要么就是亏损。在税务系统中显示警告,税局随时要求会计人对此现象做出一个详实的报告来说服。你能从容应对吗?

十八、互动思维(很多业务信息并不在单据上,需要互动才能充分获取)

我们的会计人在工作中经常抱怨,这个资料不齐全,那个资料不合标准,还有的业务根本看不到单据,搞得会计工作处处受阻,坐在办公室整天发牢骚。

其实,很多业务的会计操作过程、标准要求,对于业务办事人来说都是外行,它需要会计人,在事前互动,防止出现重大偏差和做无用功;在事中互动,及时跟踪业务过程,一是促进业务顺利完成,二是防止过程走偏,影响会计工作;在事后互动,一是了解原委,可以补充、修改资料信息,二是让业务人知道下次出现类似情形该怎么做。当然这个过程,有经验或有责任的业务人可能会主动找会计人寻求解决,若是亲手或不太鸟会计部门的业务人,会计人还是主动互动吧,毕竟要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会计工作任务是职责份内的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会计职业高手的不传之秘
十大工作经验秘诀
非财会专业人士进四大难吗?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你的领导,和别人的领导,差的就是这五种思维
培养财务思维,促进业财融合
VUCA时代,会计人怎么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