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何为逻辑?|哲学微课堂互动



1.逻辑与理性的关系为何?

答:逻辑与理性实为一体两面,无理性则逻辑无发展凭藉,无逻辑则理性无运行机制,逻辑与理性不过是理解的不同视角,实则无分割之可能,此为本体论之视角。就认识论而言,逻辑与理性绝不可等量齐观。“逻辑”之自觉在古希腊已然出现,而“理性”之反省直待近代哲学才发端。逻辑从语言中生长出来,“逻各斯”在希腊语本就为“话语”,人类语言之原初形态比如动物之拟声,也就是宣泄与表达情绪,伴随群体的壮大与群体生活复杂性的加剧,约定俗成、潜移默化的部落语言(最微观层面的方言)显然不能合乎人类群体扩大化的要求,规范性、通约性成为语言的发展方向,故而不加分别的整体音节组合,首先被切分为单音节或者多音节的概念,如此语言才具备系统学习的可能,而由概念构成命题则并非呼之欲出,以古代文明的早期文献为证据,各类史诗、神话的呓语才是文学形态的雏形,中国文化之六经无非与此。诗性的沉吟呓语发展为谋求真假之别命题陈述绝非必然,而不过是希腊哲学的偶然事件

即便是同为拼音文字的巴比伦楔形文字、埃及象形文字;同为语法语言的梵文,亦为发育出清晰的命题形态与逻辑思维。命题语言是希腊哲学探究终极问题才会产生的发问方式,而诗经、楚辞皆合韵律,各文明史诗亦为吟诵,故可猜想人类语言之早期形态为审美而非思考。语法语言、拼音文字与希腊哲学特有的本体论探究才是逻辑发端的萌芽。“理性”之出场虽悠远,但“理性”被深刻反省与加以认知则为近代哲学之事件,笛卡尔开其端,斯宾诺莎、莱布尼兹续其余,时至今日余波未平。逻辑依托对象化、形态化的语言,故剥离逻辑的实质虽艰辛,但非凌空蹈虚。理性的反省与描摹则非此可为。理性与感性、理性与认知主体皆无法准确切割,且理性之作用与对理性之认知无法兼容于人类的意识活动,如笛卡尔言“全神贯注于某物,必然不可反省”,也就是理性之存在勿须消解于理性之功用。

2.是否西方语言较之汉语更易于产生与养成逻辑思维?

答:抛开情感问题而论,此问题尚且难置可否。人类语言有诸多共性,如最早之语言接近于歌唱而非说话(很多口吃者唱歌无碍),凸显情感表达之美育而非构筑思想之智育。象形文字的图形表达式与拼音语言的概念表达式显然也差距甚大。此间路径尚待考证。但汉语在象形文字与拼音文字,图形会意与概念命题之间藕断丝连,未发生语言的这种跨越式演进。虽由概念而为命题,在现代汉语与西方语言无甚差距,但字与词在汉语绝非同意,单音节词与合成词往往指称差别巨大。如“耳聪目明”与“聪明”无置换之可能。更进一步而言,概念之存在虽为实然,如“apple”即“苹果”,甚而可对应经验世界。


但如“仁”、“善”、“justice”,“good”等有一般而无具体的抽象词汇,其意义无经验世界指认之可能,而如此词汇之内涵亦难以或者无法准确定义,故脱离具体语言环境的单独概念实则为尚待明确意义的“应然概念”,唯有命题语境才可厘定概念的樊篱。当代语言哲学对此深有感触。即便无此自觉,基于命题形态与理性思维的相得益彰,概念的产生与发展亦遵循如此道路,由命题来给定概念的向度,由命题来整合主词、宾词等构成同一命题的各种要素的意义维度,而统一后的维度仅为“是”,理性的基石如此奠定,逻辑何尝不是水到渠成。而中国文化在秦汉后出现明显的伦理教化导向,儒家升格为官学。


所谓德目,如“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等,皆为非命题形态,在此澄清不是无系词便无法构成命题,“者也”句式即可表达命题判断,如《公孙龙子》、《墨经》何尝非此。而是伦理德目的诉求在于实践导向,亦即知行合一,行动而非认知才是终极关怀。故而中国之伦理向来无“是”与“应该”的二元分割,“是”不过是自圆其说即可,而且禁止非圣污法的批评质疑,强势话语如何可能真诚的谈就“是”之问题,人类之语言与理性在威权之下只能遮蔽。虽无法开发理性,但中规中矩的道德践行亦无逻辑冲突。“君、臣、父、子”之名相虽远远超出亲属关系、社会关系的称谓意义,但名相之强势与确定的内涵亦可直接指导行动。


但是如果纳名相于现代汉语之命题形态,而作为概念的名相因其内涵之确定而无法服从命题语言与范畴形态的规约,则多维意义必然造成理解相干性。甚而名相之刻画会造成感官的判别歧视。“父亲大儿子”即可为“家庭暴力”,亦可为“子不教父之过”,“父亲”之评价已然不在人性的视角,而为“父性”,“世上没有不是的父母”至今亦有争论的声音。显然作为命题来思考,需要具体事件具体分析,“父亲”所作所为才是判断依据。亦可由“父亲”之内涵所包含的“监护权”、“抚养权”加以评判。此为逻辑式的。而无视如此之逻辑程序,直呼“没有不是的父母”,即由于“父母”之概念非合乎命题要求之概念,因如此概念不服从命题判断之意义规约。如此可否广而概之,以待商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亚里士多德的范畴论说开去
哲学入门丨陈伟:逻辑与批判性思维
“是”是什么
道无常法:中国哲学形态的若干思考
为什么哲学不可能通俗易懂?因为语言!
吕新炎:为什么汉语文化圈没能诞生科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