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语》今读:知识与品行哪个更重要?
《论语诠解》
论语·学而篇
1.6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注释】
1.弟子:有二义,一是指年幼之人,弟系对兄而言,子系对父而言,故曰弟子:二是指学生。此处取前义,泛指年轻人,其中当然包括孔门弟子。
2.入:古时父子分别住在不同的居处,学习则在外舍。人是人父宫,指进到父亲住处;或说在家。
3.出:与“入”相对而言,指外出拜师学习。出则弟,是说要用悌道对待师长,也可泛指年长于自己的人。
4.谨:寡言少语称之为谨,亦可解释为谨慎恭敬。
5.仁:指具有仁德的人,即温和、善良的人。此形容词用作名词。
6.行有余力:指有闲暇时间或剩余的精力。
7.文:指诗、书、礼、乐等文化知识。黄震《黄氏日钞》曰:所谓文者,又礼乐射御书数之谓,非言语文字之末。
【释文】
孔子说:年轻人在父母跟前要孝顺,出外要敬爱师长,谨慎恭敬而且诚实守信,和所有人都友爱相处,亲近那些具有仁德的人。做到这些以后,如果还有余力,就用来学习《诗》《书》《礼》《乐》等知识。”
【解读】
本章应该是在论述品德与学习的关系。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极其重视道德教育,他不仅有高深的思想,也有平易近人的教法。人生启蒙,怎样从一个无知的孩童成长为对社会群体有用之才,这是一个教育策略和途径问题。针对人生第一课,孔子给出了浅近明了的回答,那就是,做人应当先修德,再学知识。
也就是说,对于教育,孔子认为应当从伦理道德教育入手,在家孝顺父母,敬重兄长;其次,学习待人接物,做到严谨守信;这些根基打好后,再进行文化知识的传授。因此,所谓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就是指在家孝敬父母(师长),出门敬重兄长,谨言慎行,言而有信,团结友爱,亲近仁德之人,就能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一个有仁德之心的人。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在有了仁德之心后,若是还有剩余的精力,就可以去学些文化知识了。因此,所谓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显然与孔子这句话有着非常紧密的关联。
因此,作为一名教育家,孔学的人生第一课便是学做人,要求从小就注重道德伦理上的修养。这样的话,放诸2500年后的今天,依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知识对于一个人来说固然很重要,但是人们自身的道德修养却更加重要。一个人只有提高了自己的道德修养,再去学习文化知识,才会离成功更近,才能最终成为一个对社会和他人有益的人。
德才兼备,方能行稳而致远;德才兼备,方能忠诚干净担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语:弟子入则孝出则弟(1-6)
【第6期】音频学《论语·学而篇第6章》孔子对少年弟子提出哪些要求?
《论语·学而篇第一》1.6:弟子入则孝,出则悌
《论语》选读05《仁者爱人》注译评
刘强:《论语新识》学而篇第六章
“出则孝、入则悌”之新解 | 《竞石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