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语:弟子入则孝出则弟(1-6)

        大家应该还记得《学而》第二章有子讲的“其为人也孝弟”。有子的看法与孔子的看法有什么差异?孔子的观点和有子的观点相比,又在哪些方面有着独到而深刻的见解呢?


        子曰: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注释】 
        弟子
,本义指为人弟、为人子的人,泛指年轻人,也指“学生”即弟子。这里指前者 
        入
,古代时,父子分别住在不同的居处。入,指在父亲的住处或指在家。 
        出
,与“入”相对,指离开自己的房子(如外出拜师学习等)。出则弟,指用“悌”对待兄长(师长),泛指年长于自己的人。

           ,谨慎、恭敬 

       泛,一作汎(fàn),广泛的意思。

          仁,有仁德之人。 

       行,做到、做好(这些事)。

       有余力,指有多余的时间。 

       文,文献、六艺之类的学问,主要指诗、书、礼、乐等知识。 

【译文】 
        孔子说
“年轻人在父母跟前就要孝顺父母,离开自己的房子就要敬爱兄长,(在社会上)言行要谨慎恭敬而且诚实可信,广泛地去友爱众人,亲近那些具有仁德的人。做好了这些以后,如果还有余力的话,就继续去学习诗、书、礼、乐等知识。
        和《学而》第二章提及的孝悌”相比,本章讲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入则孝,出则:对父母为孝,对兄弟为悌,讲的是伦理亲情之爱,首先爱自己的父母兄长,这是做人的基本。第二个层次是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在社会上则要言语谨慎、诚实守信,用爱亲人的心去博爱众人,特别是要去亲近有仁德的人,自觉地向他们学习。一个人做到了这两个方面,就走出了一己私爱,拥有了天下大爱,进而才能为社会做更多事、走得更远。在此基础之上,孔子才提出第三个层次是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你要是还有余力的话,就应当去学习文化知识。

        孔子首先要求的是对父母兄弟的血缘之爱,然后发展到对天下苍生的仁爱,培养出优良道德品行之后,再进一步学习文化知识提升自己的层次,这正是一个人人格成长的必经之路。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学文”7个方面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诸事具备,方可为”。所以人必须先立德做人,再学习知识技能。立德之根本在,做不到,一切无从谈起。

        孔子的教育以道德教育为中心,重在培养学生的德行修养,而对于书本知识的学习,则摆在其次。《论语》中最核心思想就是孝。那么究竟什么是孝?我们怎么做才是孝?孔子的学生也多次问过孔子这样的问题。《论语》中有很多章节都涉及到这个问题,还是留待以后去认真学习、深刻领悟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语导读】 孔子定的学生守则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浅说
【儒】每天学一句《论语》《学而篇》(6)
嘿,论语|《论语》产生的成语都在这里!看完这些也就读懂了论语
《论语》选读05《仁者爱人》注译评
刘强:《论语新识》学而篇第六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