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叔孙通改朝换代始终走红
权力不是永恒的,它会随着历史的变迁,朝代的更替而变化。皇帝做得昏庸的有朝一日会被推翻,但身为臣子。只要能够善窥上意会阿谀奉承,不仅能历事几朝,还能独善其身。

  叔孙通是西汉开国初期一位引人注目的角色。除了是因为他以制定了朝见帝王的礼仪而大受汉高祖刘邦赏识外,还因为他能历事两朝皇帝仍独善其身,独得其宠。

  其实他崭露头角始于秦朝。早在秦始皇时期,他便以博士的头衔为秦王朝效力了。秦始皇搞的焚书坑儒,坑的就是这些有博士头衔的人,当时坑的人数多达四百六十余人,而叔孙通居然能幸免于难,真不知他用的什么手段讨好了秦始皇。

  到了秦二世时代,天下大乱,农民起义风起去涌。陈胜、吴广就是当时声势浩大的一支。于是,二世皇帝召来了一帮博士儒生询问对策:“南方有一些戍卒攻城夺地,你们看该怎么办呀?”

  有三十余名博士纷纷进言道:“臣民不允许聚众闹事,聚众闹事就是造反,就是不可饶恕的死罪,请陛下立即发兵击讨!”

   可秦二世心高气傲,不肯承认老百姓会起兵反对他,一听这话脸色都变了,一副怒气冲冲的样子。叔孙通明白了秦二世的心思,立刻上前说道:“他们说的都不 对。现在天下已成一家,郡县的城墙、关卡早已摧毁,兵器也早已收缴销融,并向天下百姓表示永远不再用武。而且上有英明的国君,下有严格的法令,官吏们人人 恪尽职守,四方百姓心向朝廷,怎么会有造反的人?南方那些戍卒不过是些鼠窃狗盗的小偷小摸,何足挂齿?当地的官员早已将他们拘捕杀戮,根本不必大惊小 怪!”

  这番话果然讨得秦二世的欢心,结果那些说是造反的博士们都被送交司法部门审讯,而叔孙通却得到了二十匹布帛、一身衣服的赏赐,并将他的官职升了一级。

  等到叔孙通返回住所,那些博士们责问他道:“你怎么那么会巴结讨好?”叔孙通说:“你们太不聪明了,我也险些不免于虎口!”

  这时,他已清楚地看出了秦国即将灭亡的形势,当夜便逃出秦都咸阳,投奔陈胜、吴广的队伍去了。陈胜、吴广失败以后,他先后又归顺过项梁、义帝、项羽,最后项羽失败,他跑去投靠了刘邦。

  刘邦这个人不喜欢读书人,叔孙通为了迎合刘邦,脱掉了自己儒生的服装,特意换上一身刘邦故乡通行的短衣短衫,果然赢得了刘邦的好感。

  当他投降刘邦时,有一百多名学生随他而来,可他并不向刘邦推荐,而是专门举荐了一群过去的盗贼和精壮的汉子,这样一来,他的学生就对他有意见了。他们说:“我们追随先生多年,又同先生一起降汉,先生不推荐我们,专推荐一些善于拿刀动剑的人物,这是为什么!”

  叔孙通于是就对他们说:“汉王现在正是打江山的时候,自然需要一些能够冲锋陷阵的人,你们这些读书人能打仗吗?所以我先推荐那些能打折对方将领的脑袋和拔击敌方旗子的人。今后一旦汉王让我通当了博士我不会忘了你们!你们别着急,且耐心等待。”

   诸候们在定陶一同把汉王推尊为皇帝。刘邦统一天下后,那些西汉初年的开国功臣们,出身微细,身受暴秦苛政的压迫,在反秦起义和建立统一新王朝的斗争中, 作战勇敢,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这些人文化素质低,缺乏教养。在他们加官晋爵、享有权力后,那种不拘小节的粗俗举止更加暴露无遗,他们喝醉酒后狂呼乱 叫;为了争功,甚至拔剑击柱。刘邦显得很不耐烦,这一点让叔孙通看出来了,他便趁机建议制定一套大臣朝见皇帝的礼仪,叔孙通上谏皇帝说:“读书人不能领兵 打仗取得天下,但可以守住天下。如果没有礼仪,您将来怎样治理天下呢?”汉高祖听了他的这一番话,说得十分有道理。说:“做到它很困难吗?”叔孙通说: “五帝音乐不同,三王礼制不同。礼制这个东西,是根据时代和世上人情而制定的,以约束人们的行为。所以夏朝、殷朝、周朝的礼制内容有所增加删减也就可以理 解了,这就是不相重复。我愿意采用古代的礼制和秦朝的仪式搀杂起来而制成新的礼仪。”刘邦自然同意说:“你可以试着干,让它容易掌握,揣摸着我能够施行并 做到它。”

  这样一来,他的那班弟子都派上了用场,同时他还特地到礼仪之邦的鲁地,去征召一批懂得朝廷大典的人。有两个读书人不愿意 来,当面指责他道:“你踏上仕途以来,前前后后服侍了十几个主子,都是以阿谀奉承而得到贵宠。现在天下刚刚安定下来,百姓死者还没得到安葬,伤者还未得到 治疗,国家百废待兴,你却一门心思去搞那些不是当务之急的礼仪。你的作为完全不符合古人设置礼仪的初衷,我不会跟你一块去的,你赶快走开,别玷污我!”

   叔孙通一点也不生气,反而讥笑道:“真是一个腐儒,完全不懂得适应时局的变化!”于是便和征召来的三十个人前往西边进了函谷关,左右近臣和素有学问的 人,以及叔孙通的弟子等一百多人在野外用茅草做人竖立在地上,作尊卑的区分,练习了一个多月,叔孙通对刘邦说:“皇上可以去看看。”

   公元前200年(汉高帝七年),长乐宫建成,这时恰巧是十月朝会,诸侯们和大臣们在这在时对汉高祖刘邦进行十月朝拜岁首的礼节。叔孙通制定的新的礼仪是: 在天没亮之前,朝拜的人施礼,被人引导依次进入殿门。只见宫廷中排列着车马骑兵和守卫的士兵军官,设置兵器,插上旗帜,皇上听政的大殿下郎中们夹阶而站, 每阶都有几百个人。有功之臣、诸侯们、将军们、军官依官阶大小依次站在西边,面向东;文官丞相以下的官员站在东面,面向西。接待宾客的官使大行安排九卿的 位置,上下传话顺序。于是皇帝坐着专用小车从房里出来,众官员们传声唱,诸侯王以下到六百旦的官员依次按顺序向皇帝祝贺。诸侯王以下的官员没有不感到震惊 恐怖肃然起敬的。到礼仪完了后,都趴在地上,摆上礼仪用的酒品。那些在大堂上朝拜的人都趴下身子低着头,以位置尊卑为序一个一个起来向皇上祝寿。礼仪酒喝 过九杯,掌管宾客的谒者说:“停止喝酒。”御史前去执行法令,凡不按仪式规定做的就给带走治罪。整个朝会过程都摆设有酒,没有敢喧哗失礼的人。

  汉高祖在亲身经历了这套仪式以后,说了这样一句千古有名也是充分暴露他的流氓本色的话:“吾今知天子之贵矣!”

   于是叔孙通加官晋级,一次便得到五百金的赐赏,成为朝廷近臣,叔孙通又将五百斤金分赐诸生。诸生连连夸赞:“叔孙生圣人,知当世务。”高帝九年(前 198年),汉高祖封叔孙通为太子太傅。刘邦死后,惠帝以群臣不熟习园陵寝庙制度,又命他重新担任奉常,制定宗庙仪法。一直到汉惠帝还恩宠不衰。

   “墙头草”历来是遭人非议的一个词语,因为他们善于随风转舵而被人们唾弃。但是“伴君如伴虎”,处处都要小心谨慎。司马迁曾评叔孙通的这种行为,这样说 到:“根据君王的情况决定自己的进退,这是前代哲人所认可的。叔孙通顺从世俗的做法,分析时务,制定礼制,最后终于成了汉朝的儒学宗师。古代的君子,正直 而不僵硬,灵活而不屈服,大直若曲,道的实行要曲折前进,大概说的就是叔孙道的这种做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冷成金:上床是夫子,下床是君子-儒家智慧-礼是什么
叔孙通:阿谀之徒?汉代儒宗?有理想的人,从不惜匍匐泥土之中
叔孙通(秦二世时封为博士,后投奔刘邦,主要成就:制订汉朝的宫廷礼仪)
此人不停换主人,跳槽成性,为何却被《史记》给予高度评价?
【长安万年】之一百六拾四:叔孙通,让草根找到了做皇帝的感觉?!
叔孙通-量主而进,终为汉家儒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