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激情岁月里的地质人生 ——从杨衍忠老人日记中感悟“三光荣”精神

  “很快就要搬家了,这没什么奇怪的!我们是工业建设的尖兵,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游击队员,为祖国人民找矿,就是我们的目标,能为祖国人民找到矿,找到大矿,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

  ——摘自杨衍忠老人日记

  那晚,在江西省地矿局赣南地调队家属院内,在那间闷热的小屋里,在昏黄的灯光下,在客厅圆桌上排列整齐的一本本日记中,笔者带着虔诚敬仰的心,轻读了一页页字迹泛黄的日记,仿佛穿过时间隧道,走进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走近了一群为地质奉献青春和智慧的老兵。那一刻,笔者感觉离杨老很近。

  11本日记承载了杨老那段尘封半个世纪的内心独白,那是一位风烛残年的找矿老兵一生对地矿事业孜孜以求的真实写照和原始动力。

  生前,疾病缠身的杨衍忠老人身材瘦弱,体重不足80斤。在退休后的20年时间里,他却怀着满腔热情,把自己关在一间不足8平方米的小屋里,奋笔疾书600万字,整理各种地质资料2000万字,将毕生积累和全部智慧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国家,奉献给了党,奉献给了他所挚爱的地质事业。

  连日来,在杨老事迹报告会上,在杨老地质资料陈列室里,在杨老家中不足8平方米的工作室内,笔者一行试图探求这样一个问题:杨老为什么殚精竭虑做这件事?为什么又毫无保留地将其无偿捐献给国家呢?在杨老密密麻麻的日记中,笔者似乎找到了答案——

  “地质工作是一项光荣的工作,亦是艰巨的工作,常年累月在深山沟生活,是艰苦一些,但我们是国家培养出来的专门人才。地质工作再苦,我们亦应当干到底,而且应当尽力干好。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但大家都这样就好了。”

  “去和高山峡谷作伴,去和那大自然作战,荒山荒村无有路,吃穿困难少人烟,高山挡不住鸟儿飞,困难挡不住地质兵。”

  “一定要吃得苦,要艰苦些,再艰苦些,这里没有矿,到别处找。我们就是这样工作的,就是我们天天搬家,如果能为人民找到矿,就值得。否则,我们的生活舒服一点,但没有找到矿,也是不愉快的!”

  ……

  杨老是热爱党的——“今天在去ck4101时,指导员对我说,要学习《为人民服务》。我认为他的话是对的,我应该时刻学习这些重要文章,时刻联想自己的思想,改造自己的思想,树立一种牢固的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什么叫做一心为革命?我考虑就是:党叫干啥,就干啥,个人利益服从党的利益,全心全意把本职工作搞好。”

  杨老是热爱学习的——“在野外,要用什么方法才能使假日过得有意义呢?进行文娱体育活动?但这只能是一方面的。我想,收听广播与进行一定时间的学习,能让时间过得更有意义。应该利用一定的时间进行必要的切合实际需要的以及理论性的技术业务学习。一个人如果不经常学习,就会忘却进步,停止进步。如果不加强学习,会使工作受到损失,会失自己失去为人民服务的本钱。只有加强了学习,掌握了资料与理论,才有发言权,才能使自己的意见成为正确的易于说服别人的意见。一个人要踏实地工作,刻苦地学习,才能进步,才能使自己心情愉快。紧张的工作,有计划、有收获的学习才是愉快的。”

  杨老是热爱工作的——“在倾盆大雨之中,听说203机台急需套管,机关干部刚吃过早饭,就立即穿上雨衣而去。我们小队在指导员带领下,也积极投入了这一战斗。我也参加了,虽然很累,一身都淋透了,但能为生产急需出自己的一把力,心中仍然感到高兴。”

  杨老写这批日记的时间是上世纪60年代初到70年代末。笔者发现,他当年写在日记本上的文字密实整齐,少有改动,多数一气呵成,一些重要的语句下还留有用钢笔画上的波浪线。

  每当遇到困难,他就用这种方式和自己交谈,他就像一名冲锋在地矿前沿的战士,擂响心中的战鼓,为自己加油鼓劲,并把蓄积的正能量传递给周围的同事们。

  这就是可爱的地质队员!这就是地质队员找矿立功的激情!没有这样的激情,很难坚持这样艰苦的工作;没有这样的激情,很难取得巨大的找矿成果。

  江西省地矿局建局以来,地质人员在江西这片红土地上共发现并探明49处大型、特大型矿床,78处中型矿床,取得了丰硕的找矿成果,尤其是在近两年的地质找矿中取得了新的重大突破——在江西大湖塘地区,江西地矿人仅用了18个月时间,就探明钨钨矿资源储量达106万吨,使中国再次诞生出世界最大的钨矿;在赣东北浮梁县朱溪,发现钨、铜金属量分别达200万吨、100多万吨世界级超大矿床;在赣中,新探明铁矿资源4亿多吨,再造了一个新钢资源基地,预测远景储量15亿吨;在九江瑞昌地区,控制铜资源量100万吨、金50吨;在牛都县牛形坝,可提交金储量46吨、银1160吨……

  在这些闪光成果的背后,是所有江西地矿人付出的艰辛。

  他们有家,有父母,有子女。他们也想为两鬓斑白的父母多捶几次背,也想帮日夜操劳的妻子操持点家务,更想为酣睡可爱的子女掖掖被窝、唱唱歌。但为了实现找矿突破,他们只能在荒山野岭、茫茫戈壁中忍受寂寞,仰望星空,默默地祝福亲人。在野外期间,他们能与家人通上一次电话,就会激动得泪花闪闪。

  为实现“再造一个矿产资源江西”的“江西地矿梦”,一代又一代江西地矿人像杨老一样,将以国为重的责任感、勇往直前的敬业精神融化在了思想的深处。有人说,“三光荣”精神是一团火,一团能够点燃地质工作者内心希望和情感的精神之火;更是一盏灯,一盏能够驱散地质工作者生活工作中的阴霾、照亮地质事业前行道路的理想之灯。正因如此,无论是地质事业发展步入高峰还是坠入低谷时,许多地质工作者都没有放弃理想和希望,而是执着坚守,孜孜不倦地献身地质找矿工作。

  行为心表,言为心声。那些穿过岁月辉映在笔端闪亮的文字,是地矿人代代传承的精神富矿,是地矿人毕生的追求和梦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江西77岁老人20余年编600万字找矿资料引热议
2021新年献词•地矿篇——走向波澜壮阔的起点
16幅图,详解地矿工作全流程
对增强地质工作资源保障能力的思考——以湖北省地矿事业为例
何作霖:留欧归国,发现世界上最大稀土矿床,占世界稀土产量80%
地矿教材大全丨地矿的兴起从这里开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