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宋时期吴川县地域考
吴川县在北宋时期属化州。《宋史·地理志》记载:“化州,下,陵水郡,军事。本辩州,太平兴国五年改。开宝中,废陵罗县。元丰户九千三百七十三。贡银、高良姜。县二:石龙,(下。)吴川。(下。本属罗州,州废,开宝五年来隶。)南渡后,增县一:石城。(乾道三年,析吴川西乡置,因石城冈为名。)”[1]。北宋绍圣四(1097年)苏轼(1037—1101年)被贬为琼州别驾、昌化军安置及后北归都途经化州吴川县零绿镇(今廉江市营仔镇零绿村)、官寨(即今廉江市高桥)等地。苏轼是到过北宋时期吴川县的名人,作为吴川人,也颇有自豪感,但北宋时期的零绿镇、官寨今已经属廉江。由此可见,北宋时期的吴川县地域是包括今廉江市的。
今人对古代建置,不一定有很深入的了解,网上的资料往往也略有不足,所以做一些考证是必要的。笔者无才,就从家乡吴川开始,从北宋时期的吴川县地域开始,向大家请教。

吴川市行政区域图

一、吴川历史沿革问题析疑

在信息化年代,大家都很喜欢上网了解历史,在吴川市人民政府网上,我们看到关于吴川的《历史沿革》:“吴川,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早在新石器时代,吴川的先民便在这里繁衍生息。吴川在唐虞时代属南交,禹贡属荆扬南裔,殷、周属南越,周末属百粤,秦时属象郡,西汉初年属南越国地,三国至南朝宋、齐时期,吴川先属广州高凉郡高凉县;公元424—453年(宋元嘉年间)始置平定县(吴川县前身),隶高凉郡;公元589年(隋开皇九年)废平定县设置吴川县,唐属邕管都督府罗州招义郡;五代南汉属罗州,公元982年(宋开宝五年)废罗州属广南西路辩州;公元982年(太平兴国五年)改辩州为化州,吴川随隶化州;公元1377年(洪武九年)改属高州府,清沿明制仍属高州府,至今1400多年历史”[1]。
(一)吴川县何时置
吴川县何时置?唐元和八年(813年)的《元和郡县志》载:“吴川县,本汉高凉县地,宋(420—479年)于此置吴川县,以县东吴川水为名,后因不改。纪胜化州。吴川水,在县东三十里。纪胜化州”[3]。《元和郡县志》是在魏晋以来的总地志中,不但是保留下来的最古的一部,而且也是编写最好的一部。吴川县是南朝宋置,从考古和文献资料来看,应该没有疑义。吴川马飘岭(马宵岭)、大北岭、明村岭、松树岭等俚人文化遗址都在吴川水西,与县东三十里有吴川水的记录是吻合的。《宋书·州郡志》记载:“高凉太守,二汉有高凉县,属合浦。汉献帝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吴分立,治思平县(今恩平市北二十里),不知何时徙。吴又立高熙郡,太康中省并高凉,宋世又经立,寻省。《永初郡国》高凉又有石门、广化、长度、宋康四县。何、徐并无宋康,当是宋初所立,元嘉二十年以前省,其余当是江左所立。领县七,户一千四百二十九,口八千一百二十三。去州水一千一百;去京都水六千六百。思平令,《晋太康地志》有。莫阳令,《晋太康地志》有,属高兴。平定令,何志有,不注置立。安宁令,吴立。罗州令,何志新立。西巩令,何志新立。禽乡令,何志新立”[4]。高凉郡的安宁、罗州、莫阳、西巩、思平、禽乡、平定,除了思平县地属今恩平市外,安宁、罗州、莫阳、西巩、禽乡、平定皆在今阳江市辖区(市)内。
由上述历史资料的记载可知,吴川县与平定县是在南朝宋同一时期设置的。吴川县在吴川水西,平定县在今阳江市。
有没有公元589年(隋开皇九年)废平定县设置吴川县的说法?是没有的,《隋书》只认为隋高凉郡(驻今阳江市)管辖吴川县。《隋书·地理志》载:“高凉郡(梁置高州。)统县九,户九千九百一十七。”高凉(旧置高凉郡。平陈废,大业初复置。)连江(梁置连江郡。平陈,郡废。梁又置梁封县,开皇十八年改为义封。梁又置南巴郡。平陈,郡废为南巴县。大业初二县并废入。)电白(梁置电白郡。平陈,郡废。又有海昌郡废入焉。)杜原(旧曰杜陵。梁置杜陵郡,又有永宁、宋康二郡。平陈,并废为县。十八年改杜陵曰杜原,宋康曰义康。大业二年二县并废入杜原。)海安(旧曰齐安,置齐安郡。平陈,郡废。开皇十八年改县名焉。)阳春(梁置阳春郡。平陈,郡废。)石龙(旧置罗州、高兴郡。平陈,郡废。大业初州废。)吴川 茂名”[5]。而清代雍正、乾隆、道光时期的《吴川县志》和嘉庆时期的《茂名县志》都认为南朝梁大通中(528年)置罗州吴川县。雍正九年(1731年)版《吴川县志》“建置沿革”载:“按梁大通中(528年)置罗州吴川县”[6]。清乾隆五十五年(1763年)沈峻纂修的《吴川县志》“建置沿革”载:“梁大通中(528年)置罗州吴川县”[7]。清道光五年(1825年)李高魁、叶载文纂修《吴川县志》“建置沿革”载:“梁大通中(528年)置罗州吴川县”[8]。嘉庆《茂名县志》云:“《隋书·地理志》中茂名县,系于旧置罗州高兴郡石龙、吴川二县之下,当属罗州”[9]。
上述历史资料表明,至少在梁大通中(528年)时期,已经有吴川县。
所以网上《历史沿革》说的:“公元424—453年(宋元嘉年间)始置平定县(吴川县前身),隶高凉郡;公元589年(隋开皇九年)废平定县设置吴川县。”依据不足,是存在疑问的,需要认真研究。
(二)吴川县与平定县无交集
从历史资料考证来看,吴川县与平定县无交集。吴川县在吴川水(今鉴江)的西面,吴川县东是越州永宁郡,永宁郡东部是宋康郡,宋康郡的东部才是高凉郡。平定县是广州高凉郡的辖县,吴川县是越州辖地,中间还隔了一个越州永宁郡和广州宋康郡,因为距离太远,无法取得交集。广州宋康郡(驻今阳西县织篢),在高凉郡的西部,地域大约是今阳江市的阳西县和茂名市电白区东部。《宋书·州郡志》记载:“宋康太守,本高凉西营,文帝元嘉九年立。领县九,户一千五百一十三,口九千一百三十一。去州水九百五十;去京都水五千九百七十……”[4]。越州永宁郡 (驻今电白东北地),在吴川水东部,宋康郡的西部,地域大约是茂名市沙琅河流域的电白区、茂南区部分地、吴川市的鉴江东岸、南岸。《齐书·州郡志》记载:“越州,镇临漳郡,本合浦北界也。夷獠(僚)丛居,隐伏岩障,寇盗不宾,略无编户。宋泰始(465—471年)中,西江督护陈伯绍猎北地,见二青牛惊走入草,使人逐之不得,乃志其处,云'此地当有奇祥’。启立为越州……临漳郡 漳平 丹城 劳石 容城 长石 都并 缓端,合浦郡 徐闻 合浦 朱卢 新安 晋始 荡昌 朱丰 宋丰 宋广,永宁郡 杜罗 金安 蒙 廖简 留城”[10]。即使在越州设置之前,吴川县地处宋康郡和永宁郡之西,高兴郡之南,与高凉郡的平定县相隔甚远,也没有了交集。

北宋  广南东路广南西路地图

二、北宋时期的吴川县从何而来

北宋时期的吴川县,属化州管辖,但由何而来呢?《宋史·地理志》记载:“……吴川。(下。本属罗州,州废,开宝五年来隶。)……”[1]。吴川本属罗州,罗州是什么回事?事情要追溯到唐朝。唐武德元年(618年),冼太夫人(522—602年)孙冯盎(571—646年)以高凉郡依附林士弘之楚国,将高凉郡改名为高州(唐前高州),治高凉县(今阳江旧州城村),吴川县属高州。武德五年(622年)改高凉县为西平县,再置潘水、南巴二县,又割石龙县、吴川县置罗州(唐前罗州)。唐前罗州以隋石龙、吴川二县地域置,领石龙、吴川、陵罗、龙化、罗辩、南河、石城、招义、零绿、慈廉、罗肥十一县,其中吴川分出吴川、石城、招义、零绿等四县,石龙分出石龙、陵罗、龙化(今广西陆川地)、罗辩(今广西北流地)、南河(今广西陆川、博白地)、慈廉、罗肥等七县。唐前罗州于武德六年(623年)分置罗州(后罗州)和南石州,吴川属后罗州。大历八年(773年)南河县属顺州后,后罗州领廉江、吴川、干水、零绿四县。《宋史》记载的罗州,是唐武德六年(623年)之后的罗州,北宋时期的吴川县就是由唐后罗州而来。开宝五年(972年),时任岭南道转运使的北宋名将潘美(925—991年)平定岭南后,因为他姓潘,潘州的潘字犯了他的姓氏名讳,被他所废,入茂名县。《宋史·地理志》记载:“......茂名。(下。开宝五年,自潘州来隶。)”[1]。罗州也一样被废,后罗州所领的廉江、吴川、干水、零绿四县合并为吴川县一县,归化州辖。化州大致相当于唐武德六年(623年)之前的罗州,吴川县相当于唐武德六年(623年)之后的罗州。

南宋  广南东路广南西路地图

三、北宋时期吴川县所辖的范围

北宋时期的吴川县,相当于唐武德六年(623年)之后的罗州,实际上就是南朝宋吴川县、南朝齐越州吴春俚郡、南朝梁罗州吴川县、隋朝高凉郡吴川县地。后罗州廉江、吴川、干水、零绿四县合并恢复吴川名称,是尊重吴川地域历史的表现。那么北宋时期吴川县所辖的地域范围大致是什么样子呢?
(一)辖今吴川市部分地
今吴川市虽然小,仅有848.5平方公里面积,但并非全部都是北宋时期的吴川县地。今吴川市的鉴江以东以南地,唐属潘州潘水县。《新唐书·地理志》载:“潘水,下。武德五年置,以潘水名……二十三年析潘水置毛山县,以毛山名。其后省潘水县。开元二年改毛山曰潘水。南有博畔镇。南巴。下。本隶高州,武德五年置,永徽元年来属”[11]。博畔镇即今吴川市博铺街道及其附近地。《高州府志》卷3之古迹载:“潘水县故址,一在(茂名)县南一百里博铺乡;一在县东北,半入电白境。”又载:“按潘水县有二,其一唐武德五年置,以潘水名,贞观后废;其一本毛山县,开元二年更名潘水,南有博畔镇,宋开宝中废”。武德五年(622年)置的潘水县故址就在今博铺。
宋开宝五年(972年)潘州茂名、潘水、南巴三县合为茂名县并入窦州,怀德县(良德县)入电白为怀德乡,潭峨县入茂名为潭峨乡,特亮县入信宜为德(特)亮乡,保宁县入电白为上下保宁乡。宋景德元年(1004年),高州又并入窦州,移治茂名(治今茂名高州市区)。景德三年(1006年)复高州。宋熙宁四年(1071年)废窦州复置高州(治电白,今高州市长坡镇),高州辖电白、信宜、茂名三县。其中潘水县、南巴县省入茂名县。《宋史·地理志》载:“高州……景德元年,并入窦州,移治茂名。三年,复置,以二县还隶。元丰户一万一千七百六十六。贡银。县三:电白,(下。)信宜。(中下。唐信仪县。太平兴国初改信宜。熙宁四年废窦州,以信宜县来隶。有银场。)茂名。(下。开宝五年,自潘州来隶。)”[1]。
北宋时期的吴川县只辖今吴川市的部分地,即吴川水(今鉴江)以西地。今吴川市的鉴江以东以南地,北宋时期属高州茂名县地。唐代潘水县地域,北宋即属茂名县地域,部分地与吴川县隔着海水汹涌的大海。
(二)辖今坡头区全部地。
今坡头区地在清道光二十五年(1899年)十月以前全部属吴川县。清道光二十五年十月十四日(公元1899年11月16日),法国殖民者胁迫清政府签订《中法广州湾租界条约》,将今坡头、南三、乾塘3个镇及麻斜、南调2个街道办事处辖地划入广州湾租界范围;今龙头镇和官渡镇仍属吴川县。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国民政府收复广州湾,1946年设湛江市。今坡头区属湛江市。
(三)辖今廉江市全部地
北宋时期的吴川县今廉江市的全部地。《宋史·地理志》记载:“……吴川。(下。本属罗州,州废,开宝五年来隶。)南渡后,增县一:石城。(乾道三年,析吴川西乡置,因石城冈为名。)”[1]。石城县即今廉江市,南宋乾道三年(1167年)析吴川西乡置,北宋时期全部属吴川县地。
(四)辖有南宋时期遂溪的部分地
北宋吴川县辖有南宋时期遂溪县的部分地。今遂溪河流域是北宋以前吴川县,遂溪河是指发源于廉江市的独牛岭,流经分界、牛路、西溪、遂城、新桥、官湖、 林东,在黄略石门注入广州湾五里山港的一条河流。北宋以前的情况就是:今遂溪河流域源于吴川县,流经吴川县,在吴川县出海,地域属吴川县。含遂溪河流域今霞山、赤坎、湛江经济开发区全部地域和遂溪县麻章区的部分地。1984年在遂溪县遂城镇边湾村出土的一大批波斯银币、金银手镯、金指环、金碗银碗等异国金银器等文物,经国家文物专家鉴定,南朝时期的西亚舶来品,今遂溪河流域有南朝吴川县作为海上丝绸之路与外界通商的主要港口。
南宋绍兴十九年(1149年),复置遂溪县,乾道七年(1171年)复置徐闻县,恢复到唐代雷州辖海康、遂溪、徐闻三县的旧貌。唐代的遂溪县,本铁杷、椹川二县地。铁杷县在铁杷溪和那郁溪流域,即今湛江麻章湖光太平一带。椹川县在杨柑河(古椹川)和乐民河流域,即今遂溪西部沿北部湾地区。《新唐书·地理志》载:“雷州海康郡,下。本南合州徐闻郡,武德四年以合浦郡之海康、隋康、铁杷置。贞观元年更名东合州,八年又更名。土贡:丝电、班竹、孔雀。户四千三百二十,口二万五百七十二。县三:海康,(中。)遂溪,(下。本铁杷、椹川二县,后并省,更名。)徐闻。(下。本隋康,贞观二年更名。) ”[11]。
唐之雷州,按《隋书·地理志》所载,乃以隋合浦郡之海康县、抱成、隋康、扇沙(椹川)、铁耙五县地,《新唐书·地理志》所载以武德四年以合浦郡之海康、隋康、铁杷置,因为唐武德元年(618年)冯盎(571—646年)以扇沙(椹川)入铁耙,抱成入海康县的缘故。抱成县是南朝梁陈以博袍水流域所置的抱并郡。康熙二十六年郑俊修、宋绍启撰的《海康县志》载:“雷州舆图尽域支于岭峤、负于高凉、腋于廉、面于海。其郡有擎雷山擎雷水出焉,东入于海。博袍水出博袍山,西统入于海。附郭海康县,北英灵岗,罗湖之水出焉,南流与擎雷水合入于海。东思灵岛峙洋中,西徒会山浮焉”[11]。还记载:雷州半岛主要河(溪)流海康县6条,即擎雷水、罗湖水、博袍水、博黎水、三池水、潭望水;遂溪县2条,即三鸡水、铁耙溪。上述所载地名中,雷州得名与擎雷山擎雷水有关,罗阿县得名与罗湖水有关,铁耙县的得名与铁耙溪,抱郡得名与博袍水有关。《隋书·地理志》载:“合浦(旧置合浦郡。平陈,郡废。大业初置郡。)……海康(梁大通中,割番州合浦立高州,寻又分立合州。大同末,以合肥为合州,此置南合州。平陈,以此为合州,置海康县。大业初州废,又废摸落、罗阿、雷川三县入。)抱成(旧曰抱,并置郡。平陈,郡废。十八年改曰抱成。)隋康(旧曰齐康,置齐康郡。平陈,郡废,县改名焉。)扇沙(旧有椹县,开皇十八年改为椹川,大业初废入。)铁杷(开皇十年置。) ”[5]。
北宋开宝四年(971年),改雷州为雷州军。开宝五年(972年),废遂溪、徐闻县并入海康县,遂溪县为新福乡,徐闻县为时邑乡,雷州军辖海康一县。到了南宋绍兴十九年(1149年),复置遂溪县,划吴川县今遂溪河流域部分地入,在新划入的土地上置新县城(今遂溪县城)。到南宋乾道三年(1167年)析吴川西乡置石城县(今廉江市)后,吴川县地域范围比较小,因此将吴川水(今鉴江)以东、以南的茂名县地划入,并置新县城。《宋史·地理志》载:“雷州,下,海康郡,军事,开宝五年,废徐闻、遂溪二县。元丰户一万三千七百八十四。贡良姜。元丰贡斑竹。县一:海康。(下。有冠头砦。)南渡后,复二县:遂溪,(绍兴十九年复置。)徐闻。(乾道七年复置。)”[1]。时至今日,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南宋景炎三年(1278年)皇帝赵昺登基的硇洲岛,隔着南宋遂溪县东海岛,却属吴川县管辖,因为北宋时期,这一带都是吴川县属地。硇洲岛因赵昺登基(改元祥兴)而升置翔龙县,隶化州,化州领石龙、吴川、石城,翔龙四县。

北宋  广南东路广南西路放大地图

四、结语

根据唐元和八年(813年)的《元和郡县志》记载,吴川县,本汉高凉县地,南朝宋(420—479年)置县,以县东吴川水为名。吴川县不是开皇九年(589年)由平定县所置,吴川与平定相距甚远。在开皇九年(589年)南朝陈亡以后,隋文帝将州县两级行政区划制度推行于全国,吴川县属于罗州,罗州辖石龙、茂名、吴川三县,平定县省入高州高凉县。隋朝从583年至607年实行州县制共24年,隋炀帝登基后,并省了一部分州,隋炀帝于大业三年(607年)复改州为郡,以郡统县,恢复秦制,实行郡县二级制。《隋书·地理志》载大业五年的行政区划,隋郡为190,县1255。隋炀帝撤罗州,罗州(驻今化州市)所辖的石龙、茂名、吴川三县与高州(驻今阳江市)所辖的高凉(平定县省入)、连江(冼太夫人故里)、电白、杜原、海安、阳春等六县并为高凉郡。隋高凉郡辖九县。
吴川县与平定县没有交集。两县南朝宋同一时期设置,后吴川县地属越州,平定县属广州高凉郡。隋朝后,原高凉郡平定等数县合并入高凉县,高凉县与吴川县同属高凉郡。唐武德元年(618年),岭南大首领冯盎(571—646年)以高凉郡依附林士弘之楚国,将高凉郡改名为高州(唐前高州),治高凉县(今阳江旧州城村),吴川县和高凉县(平定县省入)属高州。武德五年(622年)改高凉县为西平县,再置潘水、南巴二县,又割石龙县、吴川县置罗州(唐前罗州)。武德六年(623年)分置罗州(后罗州)和南石州,吴川属后罗州,后罗州领廉江、吴川、干水、零绿四县。北宋罗州所领的廉江、吴川、干水、零绿四县合为吴川县属化州,地域范围:今吴川市部分地、坡头区全部地、廉江市全部地、南宋时期遂溪县部分地(即含遂溪河流域今霞山、赤坎、湛江经济开发区全部地域和遂溪县麻章区的部分地)。
历史建置,纷繁复杂,尤其岭南地区的建置,古人也难把握。今要认真理清,也非易事,以此向大家请教,诚惶诚恐。

南宋  广南东路广南西路放大地图

参考文献:

[1]元,脱脱,《宋史》[M],卷九十,志第四十三,《地理六》。
[2]吴川人民政府网站,历史沿革,网址,[EB/OL],
https://www.gdwc.gov.cn/bmzz/wcsrmzfw/zjwc/lswh/lsyg/content/post_378894.html,
2022-08-26
[3]唐元和八年(813),李吉甫,《元和郡县志》[M]。
[4]南朝梁,沈约,《宋书》[M],卷三十八,志第二十八,《州郡志四》。
[5]唐,魏征,《隋书》[M],卷三十一,志第二十六,《地理下》。
[6]清雍正九年(1731),盛熙祚,《吴川县志》[M],《建置沿革》。
[7]清乾隆五十五年(1763年)沈峻,《吴川县志》[M],《建置沿革》。
[8]清道光五年(1825年)李高魁、叶载文,《吴川县志》[M],《建置沿革》。
[9]清嘉庆24年(1819年),秦沅,王勋臣 吴徽叙《茂名县志》[M],《建置沿革》。
[10]南朝梁,萧子显,《南齐书》[M],卷十四,志第第六,《州郡志上》。
[11]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M],卷四十三,志第三十三,《地理七上》。
[12]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郑俊修、宋绍启撰,《海康县志》[M]。

《宋史》

作者简介:

郭安胤,男,汉族,广东吴川人,海南师范大学涉外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生,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经济学硕士研究生。茂名市俚人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湛江市哲学政治经济学学会常务理事,广州湾与吴川文化研究会监事长,岭南师范学院吴川文化研究所成员,广东省珠江文化研究会会员,广西骆越文化研究会会员,中华诗词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吴川市诗词楹联学会(原吴川诗社)理事,吴川市足球协会理事,吴川市振文文学社社长。主要研究领域为越族系文化、南方少数民族文化、南方各地方文化、哲学政治经济学等。

舍小成大,名无实存

以冼夫人为代表的俚人,曾经雄踞南越一千多年。然而,在今天中华56个民族中,已没有了俚人之名。综观俚人的历史,就是一部民族融合史。俚人由原南越最大的本土族系,最终逐渐融和于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中,推动了岭南乃至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这种开放、和合、互爱、共生的精神,正是海洋文明的核心,俚人犹如盐、中华民族犹如海,盐溶于大海而无形。
    俚人看似消失了,而实质尚在,在哪里?她隐藏于中华民族的基因里;她流淌在中华儿女的血脉中。
    这正是俚人“舍小成大、名无实存”的智慧,如何“消弥人类文明冲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俚人这种“明识远图、舍小成大、名无实存”的智慧与精神,值得世界各民族深入研究和思考。

总策划:郑华星

顾问:王鲁湘  黄伟宗

编委:刘长 郭安胤 戴国伟 李爱芳 冯明华 黄峥

责任编辑:郭安胤  戴国伟 李爱芳 

作者:郭安胤

编辑:黄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越语“吴川话”早已不存在了?
说说廉江市的来历
书库 子部 类书类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卷一三五五
粤西地名志
1983年湛江地区分家原属高州府的廉江、吴川、坡头为什么划给湛江
如果成立“广南省”,以湛江为省会,湛江会发展得更好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