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陈氏太极拳之歌》

总目录

序 言

丁国成

        第 一 章 拳之源                  第 二 章拳之理

        第 三 章拳之势      

        第 四 章拳之规

        第 五 章拳之奇 

        第 六 章拳之节

        第 七 章 拳之义 

        第 八 章拳之勇

        第 九 章拳之威 

        第 十 章 拳之胆

        第十一章 拳之雅

        第十二章 拳之花

        第十三章拳之刚

        第十四章拳之派

        第十五章拳之风

    序伦炳宣长篇三言诗       《陈氏太极拳之歌》

              丁国成

      我和炳宣同志相识已久,看过他的部分诗作和诗论文章,知其在诗词创作上有一定造诣,尤其对诗词格律颇有研究。他的《陈氏太极拳之歌》初稿形成后,即寄我审读。初时以为,这只不过是《三字经》、《弟子规》一类的说教,抑或是什么动作口诀。细读之后,才发觉这本书远远超出了这类概念。

首先,从体式上看,通篇三字一句,偶句押韵,且平仄不混押,虽时有换韵,但不频繁。押平声韵时,其上句必是仄声,反之则为平声。押韵时,同一韵部的字不重复使用。因此,它是完全符合古体诗(古风)的格律要求的。我们知道,古体诗(古风)每句字数不是只限定在五言或七言,允许每句有更多或更少的字数。所以作者将其定位于三言诗是有道理的,就像我们把《诗经》叫做四言诗一样。作者对格律的要求是严谨的。这缘于他对诗词格律的轻车熟路,从他的作品中也可以看得出来。翻开第一章《拳之源》,用的是新声韵平声“唐”韵,全章共二百五十六句一百二十八韵,一韵到底,几乎用尽了这一韵部的常用平声字,但韵脚却不见重复。

其次,从创作手法上看,也有独到之处。这本书是以叙事为主的长篇三言诗,但又不仅仅使用单一手法,集叙事、议论、抒情、写景于一体,交替使用,得心应手。叙事时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对事件发生发展过程的表述,情节完整,逻辑合理,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如第十章《拳之胆》中对陈照海化装至日军驻地计歼敌营哨兵一段:“打前站,尖刀班。摸岗哨,照海兼。海领命,化装严。戴礼帽,着长衫。携白酒,卤鸡掂。俨然像,经商男。哨兵见,以枪拦。吐鸟语,滴馋涎。海沉静,面坦然。妙语对,巧周旋。趁不备,铁拳掀。击其面,早晕眩。穿心肘,力不偏。撞胸肋,步摇颠。开双掌,似铁钳。卡其颈,魂化烟。”作者在创作中完全置身于故事情节中,夹叙夹议再加上情景描写,读起来让人明事理、受感染。且看第八章《拳之勇》中对少年英雄陈恂如陈申如双英战贼寇的叙述:“拳之勇,含义深。晓其理,自不昏。主正义,求理真。若为己,值一分。若为恶,毁自身。若无智,遇事晕。若无道,妄为人。对敌狠,对友亲。扶良善,惩恶淫。英雄事,天下钦。”“十一世,有孪襟。恂如长,申如跟。性聪慧,习诗文。效拳祖,沐天恩。练拳脚,修心魂。十五六,艺冠群。执义胆,怀热忱。乡邻敬,同辈尊。人赞誉,号天神。尽义务,护乡邻。忽一日,夜深沉。门环响,声揪心。民报讯,强盗侵。施暴虐,平皋村。匪情紧,不容斟。手心痒,五内焚。拔刀起,束衣襟。邀其舅,疾步奔。贼猖獗,凶焰喷,自尊大,令智昏。抢掠后,不离屯。占棚屋,扰村民。贪酒肉,醉醺醺。行恶事,至夜深。殊不料,祸已临。双英到,似天军。小神将,战凡尘。刀枪棍,嗖嗖抡。风猎猎,力千钧。灯骤灭,黑森森。孪兄弟,贴墙根。舅亦勇,堵当门。众草寇,乱纷纷。不识相,不辨音。欲逃窜,路无寻。刀枪舞,自相拼。一大半,命归阴。余幸免,亦被擒。”诗人的爱憎之情,融入叙事、写景之中。

其三,太极拳有千变万化的技法,太极理论更是深奥莫测。诗人敢于选择这一题材,足见其胆量之大。但文学创作尤其是诗词创作,仅凭胆量是不够的。需要诗人对创作题材的全面了解,对其理论的精通感悟;不然,写出来的东西就会苍白无力甚至谬误。诗人经过深入采访,首先精研了太极拳理论,掌握了太极拳技法,完成了对于太极拳的理性认识和感性体验,再用诗的语言将其表达出来,使其准确无误、简明扼要、通俗易懂、便于记忆。如第二章《拳之理》对十大理论中“气”和“神”的描述:“拳之论,气为根。人体内,两仪分。互为补,同依存。呼为阳,吸为阴。阳上走,阴下沉。阴若上,变阳春。阳若下,阴即临。呼当缓,吸须深。二合一,气力均。倘偏废,邪气侵。拳之论,贵专神。神主目,通全身。目光聚,能穿金。目妄视,情自晕。手运势,目紧跟。神不乱,强可擒。”这显然是符合陈氏太极拳的理论与实践的。

其四,《陈氏太极拳之歌》的创作,给传统诗词的改革树立了一个成功的范例,具有积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一方面,它突破了传统诗词的旧框框,创造了古体诗(古风)篇幅最长的记录,洋洋两万言,韵律不乱,且融故事性、学理性、知识性、艺术性于一体,确实是难能可贵的。另一方面,它选材于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又广泛参与的健体运动形式,且可读性强,必然会形成一个庞大的读者群体。这就使传统诗词在大众化、通俗化上向前迈了一大步。同时,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对传统诗词千百年来服务方向的一个挑战。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的诗人词家,少些应时应景应酬之吟,多写民运、民生、民意之作,把传统诗词的继承和创新、复兴和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传统诗词的繁荣将会出现新的局面。从这一点上说,《陈氏太极拳之歌》无疑走的是一条创新之路,值得诗词界关注。

2011年1月16日于北京

【注】序文作者系中国作协全委会名誉委员、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中华诗词》常务副主编、《诗国》主编、《诗刊》编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什么叫仄,什么叫平?
古诗词谱
增点文学素养吧-诗词入门
学写诗词
《诗词格律》要句
写诗词必须依照格律吗?不合律但押韵行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