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伤寒】条文第157条
编者按
“中医世家网”邀请“姚院长”先生为所有希望学习《伤寒论》的读者详解伤寒论条文,每天一条。我们在此转载分享。
条文第157条,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
~
这条主要是伤寒表证已解后出现的症状,这里不考虑治法是不是完美,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根据后面的症状来说,这个病人是个脾胃虚弱的情况,这个脾胃虚弱,有可能是他本身就有这情况,又加上得了伤寒。也有可能是伤寒治疗后,导致了脾胃虚弱。如果本身就脾胃虚弱,那他用方应当要考虑到同步治疗,也就不会出现这条的问题了。但是因为这个猜不准,所以我们就不考虑,免得想多了头疼。
胃中不和的表现就是后面跟着的“心下痞硬,干噫食臭”,心下就是胃的位置了,按着感觉痞硬,主要还是胃胀,兼有硬的感觉。这个硬是里面有食物没消化掉,干噫就是喛气,也就是像打饱嗝,胃里的气打出来,食臭就是,打嗝带着消化不良的臭味。
胁下有水气的表现就是“腹中雷鸣下利”,就是肠鸣音很响,咕咕咕的然后腹泻。泻下的是水,会响的是气,这里用这个“水气”很贴切。加上前面的文字,简单的说就是个消化不良。为什么消化不良呢,其实就是伤寒损伤了胃气。
按理来说,那我们就要补益脾胃,健胃消食就好了,这条用了生姜泻心汤,这个方其实就是半夏泻心汤减少干姜的用量,从三两减到一两,然后再加生姜四两。生姜在这的作用就很明显了,健胃,恢复胃动力啊。把这个胃里的食物消化掉,气就顺了,也不会打嗝有口臭了。
这个方中人参甘草大枣这些,可以治疗胃虚的,大枣还有止泻的作用。生姜半夏还可以健胃降逆止呕,干姜温中对于胃虚也说得过去,但是黄芩黄连用在这里,作用是不好说的,没有一个明显的症状支持用这药。所以他要么有些症状没写,要么就是个套方,套用半夏泻心姜来加减,取整个方的功效,忽略其中某味药的功效。
很多解释中,有说生姜可以散水,这个我不反驳说能不能,而是说他这功能主要不主要,按一般所学的功效来说,这样说是有点牵强的。说他散寒还差不多,水应该由半夏去治。
还有就是,治疗消化不良,并没有用现在常见的山楂、神曲、麦芽这种配伍,这也算是打开了新的思路,反过来想,如果没有生姜泻心汤,其实用保和丸也可以达到相似的效果,只是一些细节的症状方向上有点不同。
这条就讲完了。
【《伤寒论译释》第四版】
本条是胃中水食不化而致痞利的辨治。
本条首先提出“伤寒,汗出解之后”,接着叙述“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可见痞证并非都因误下所致,也可见于外感热病发热等表证已解之后。主要由于胃虚气滞,纳运失常,水谷停留,湿热壅聚,所以在心下痞硬的同时,还有消化不良的干噫食臭,水气不化而流走肠间的肠鸣下利。
所谓“胁下有水气”,实际是肠中有水气,因为升降结肠的部位正当两胁的下方。正由于这种痞证兼有水食不化,所以用生姜泻心汤苦泄辛开兼和胃散水。
【生姜泻心汤方】
生姜四两(切),甘草三两(炙),人参三两,干姜一两,黄芩三两,半夏半升(洗),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擘)
上八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附子泻心汤,本云加附子,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同体别名耳。生姜泻心汤,本云理中人参黄芩汤去桂枝术加黄连。并泻肝法。
来源:中医世家~经方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仲景治疗胃脘胀满的3张经方,该怎么选择?
半夏泻心汤及其类方辨治思路
三个“泻心汤”你能区分清楚吗?
感冒发汗不当可致胃病-《伤寒杂病论》学习笔记139
第35 讲 痞证及其类证
大柴胡汤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