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员扶阳读书笔记
看《伤寒论》二遍笔记
脉春弦秋浮,冬沉夏洪,肾沉心洪,肺浮肝弦,现在是春天,脉有弦意可视为常脉。

肝者,木也,名厥阴,其脉微弦,濡弱而长,是肝脉也。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欲解时,从丑至卯上。心者,火也,名少阴,其脉洪大而长,是心脉也。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便欲寐也。欲解时,从子至寅上。肺者,金也,名太阴,其脉毛浮也。

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鞭。欲解时,从亥至丑上。三阴病欲解时皆有子时。子时一阳生,阳生阴长,阳杀阴藏,药在此时服用是不是可以增加效果,而冬至一阳生,在冬至时治三阴病是不是可事半功倍。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而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欲解时,从巳至未上。太阳病,若发汗,若下,若利小便,此亡津液,胃中干燥,因转属阳明。不更衣,内实,大便难者,名阳明。阳明病,若能食,名中风。不能食,名中寒。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少阳病,口苦、咽干、目眩,欲解时,从寅至辰上。

《阴阳大论》言:春气温和,夏气暑热,秋气清凉,冬气冰列,此四时正气之序。冬时严寒,万类深藏,君子固密,则不伤于寒,触冒者,名伤寒。伤于四时之气,皆能为病,以伤寒为毒者,以其最成杀厉之气,中而即病者,名为伤寒。凡伤于寒,则为病热,热中甚,不死。尺寸俱浮者,太阳受病,当一二日发。以其上连风府,故头项痛,腰脊强。尺寸俱长者,阳明受病,当二三日发。以其脉夹鼻络于目,故身热目疼鼻干,不得卧。尺寸俱弦者,少阳受病,当三四日发,以其脉循胁络于耳,故胸胁痛而耳聋。此三经受病,未入于府,可汗而已。尺寸俱沉细者,太阴受病,当四五日发,以其脉布胃中,络于嗌,故腹满而嗌干。尺寸俱沉者,少阴受病,当五六日发,以其肾络于肺,系舌本,故口燥舌干而渴。尺寸俱微缓者,厥阴受病,当六七日发,以其脉循阴器络于肝,故烦满而囊缩。此三经受病已入于腑,可下而已。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第七》讲了太阳少阳并病,心下鞭,颈项强而眩者,当刺大椎、肝俞、肺俞。可知《伤寒论》是针刺与汤药并用。另有如:太阳与少阳并病,头项强痛,或眩冒,时如结胸,心下痞鞭者,当刺大椎第一间,肺俞、肝俞,慎不可发汗;发汗则讝语,脉弦,五日讝语不止,当刺期门。

看彭老书二遍笔记
“历代注家俱未将一阳潜于水中底蕴搜出,以致后学懵然无据,滋阴降火,杀人无算,真千古流弊,医门大憾也。”天地结合,乾卦中爻落于坤宫中才有坎卦的一阳,这个阳才是生命最重要的,要扶持它,就要用姜桂附,张仲景《伤寒论》后到郑钦安时代有一千多年,在这一千年里,大家各人从中抓去一点而用,产生了各种学派,但把最根本的东西,用姜桂附扶阳的东西丢掉了,并且还用生地、熟地滋阴,而这种滋阴法在一千多年里使人的的身体亏损、寿命缩短,如此造成了医门大憾。由此联想到宋朝以后,“秦汉雄风、大唐盛世”不再,是不是也与当时整个社会人的体质变化有关。
《内经》中言:“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合于今,善言人者,必有验于己。”即是天人相合、古今相合、人我相合,这三合所要达到的是医世、医人、医国、医社会,不要把《内经》看成只是医病的,而是寿世、寿于社会的学问。专心一意、精益求精地从事医学实践,不用去宣扬,把医学透学好后为人们做事就已经很好了。《大学》讲: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安,安而后能静。现在即当止于滋阴降火,定于郑卢医学,因为这是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医学,当终身诵之、习之。不要把有限的生命耗在滋阴降火,用滋阴、凉寒药上。附桂姜同用才能生精化气,桂枝加上附片能气化,如果能灵活地运用附片、桂枝、安桂,就能纯熟于布精化气。精气旺盛,则内分泌就正常,五脏六腑整个机能就正常。而精旺盛了,气旺盛了,人就不容易衰老。不管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应当把太阳膀胱经放在第一位,因为太阳经是人体的第一道藩篱。《伤寒论》首先即是从膀胱太阳经开始,而所有的六淫都是从太阳畏寒开始的。用军事术语来讲就是御敌于国门之外。
 


《内经》有四个体系,即:中医哲学体系(第一是气的学说,即元气论《天元纪大论》重点讲了这个思想,第二是阴阳学说,贯穿了全篇,第三是五行学说,在元气论上化生了五行,诊断、藏象、病则里面都有五行的概念,第四天人合一的理论,“上古天真论”“阴阳象大论”都讲了这个思想,并集中贯穿了气的学说。中医基础理论体系(第一藏象学说,第二经络学说,第三精津气血学说)中医运用科学体系(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证学说,也包括摄生术)。其中病因上讲有外因六淫对人身的侵害,内因七情的影响,另提出除此之外的病因:烟酒名利色财。而到了现代则致病要加一个原因,就是污染,如化学污染、放射污染、电波污染。不管是六淫七情,还是烟酒名利色财和污染,最终伤害的都是一个字:气,伤害人的正气。郑卢的目的就是研究怎么把正气、肾气保养好,维护好,防止以上的一切原因引起疾病。不管什么原因引起的病,只要来了,我们都可用扶正气的手段来抵御它。中医技术科学(第一诊断学说,如“脉诊”“色诊”等,第二论治学说,第三运气学说),此三学说也都着重在一个气字上。如切脉,脉的跳动表明人的气的运行,正气够不够,肾气够不够,而切脉切的就是这个气。
 


要扎扎实实地学,实实在在地、真实地、具体地学,只有学深、学透,先继承好前辈的医学才能传,才能更好地运用,也才能服务于人民,有利于人民。核心思想:气即元气论,贯穿了医理、医法、医药,也贯穿于诊断、辨证治疗的全过程;阳抽象地说即人身的太和之气、正气。就是阴阳合一之道寄寓于肾中的坎中一阳;法,治病的法则,治病的规则、章法和全局的法略;实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医学就要实实在在、真真实实,理论与实践不脱节,从诊断到辨证,到立法,到遣药,到出方,一环一环相扣,不要讲不实际的话,不要做不实际的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胡希恕伤寒论学习笔记——21
第49 讲 小柴胡汤的适应证(2)
伤寒论 第271条诸家解说
胡希恕伤寒论学习笔记113
《伤寒论》学习笔记142
胡希恕老先生讲伤寒 256条 阳明少阳合病,必下利。其脉不负者,顺也;负者,失也。互相克贼,名为负也。脉滑而数者,有宿食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