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七十年代外交界五大美女之唐闻生:辉煌人生路,独身外交官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是中国外交波澜壮阔的年代。与此同时,在中国外交舞台上,也活跃着几位美女外交官,被称为外交部“五朵金花”,一时传为佳话。而唐闻生正是其中之一,仅居王海容之后。在此,就让我们回到半个世纪前的那个年代,追忆一代外交家的辉煌人生。

上篇:

外交世家飞出的“金凤凰”。

唐闻生出身于外交世家,那是一个耀眼的家庭,她的父亲唐明照是一代著名外交家,曾任新中国首任驻联合国副秘书长。

唐闻生1943年3月出生于美国纽约曼哈顿一个叫格林威治村的平民区。

她的名字就是故事。在唐闻生快出生时,她的父亲唐明照在印度考察。即将分娩的母亲张希先自己去了医院,就近住进了一家黑人区医院一个普通的产房。唐闻生的父亲也挂念着即将生产的妻子。当他坐了半个多月的轮船,上岸后即飞快地赶往医院。就在他到达医院不多一会儿,女儿降生了。“闻父归而生,就叫她闻生吧!”父母满怀欣喜与憧憬地为女儿起名唐闻生。

唐闻生全家照

那么,唐闻生为什么会出生于美国纽约呢?这要从她父母的求学经历和父亲的革命生涯说起。

唐闻生的父亲唐明照和母亲张希先,都是广东恩平富裕之家。他们两人先后考入清华大学和燕京大学。唐明照在清华大学学习期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共北平西郊区委委员。在著名的“12.9”运动中,他是运动中的中坚力量。清华大学毕业后,唐明照远赴美国加州大学深造。在此期间,他转入美国共产党,还创办了纽约华侨联合会,致力于宣传中国的共产主义事业。后来,唐明照在华侨洗衣馆联合会英文干事身份的掩护之下,与冀贡泉先生(著名外交家冀朝铸父亲)共同创建《美洲华侨日报》,从事革命宣传工作。

唐闻生的母亲张希先,也是燕京大学的进步青年。她不仅貌美如花,而且还是历次学生运动的积极分子。大学毕业后,也远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读硕士。张希先始终立志于学龄前教育,行走在漫漫求学路上。在异国他乡,张希先与同乡、并且同样心有使命的唐明照在美国重逢,并于1938年在纽约结为伉俪。

唐明照和张希先在纽约曼哈顿所住的居所,是一栋居住着世界各地学者的老式楼房,汇聚了众多科学家、艺术家、文学家,其中就包括同是科学家的居里夫人的女儿等名人。据唐闻生回忆,小楼之间邻里关系融洽,作为各领域的学者,邻居们每周都会在小楼的地下室里举行一次聚会,他们探讨时政或者交谈学术。

唐闻生的父母常常带着年幼的她参加这里的聚会。昏黄的烛光,大人们的高谈阔论、对世间种种的万般遐想,让唐闻生耳濡目染。唐闻生年龄虽小,她不仅乖巧,而且聚精会神地听大人们的谈论。并且在此期间,她对不同国家的语言产生了兴趣,感到这些来自不同国家、不同肤色、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能够没有障碍地聚集在一起,语言的魅力太强大了。为此,处在这样的生长环境中,年幼的唐闻生养成了良好的英语听说能力,并喜欢把英语变成汉语。在父母的指导下,唐闻生从小就充当起了“翻译”。对语言的专注,让幼年的唐闻生心里便暗暗决定下自己将来要走的路,为她的语言天赋打下了基础,也为她后来成为外交界才女埋下了伏笔。

新中国成立以后,唐闻生的父亲唐明照和母亲张希先决定回国,参加新中国的建设。但受到了美方的极力阻挠。后来在周总理的指示下,我外交部门多方斡旋和交涉,才终于成行。1952年,唐明照携带一家老小返回祖国。年仅9岁的唐闻生第一次踏上了祖国的土地。唐明照回国后,周总理亲自安排他进入外交部出任专员,由此打开了父女二人在外交领域叱诧风云的开端。唐明照后任新中国驻联合国首任副秘书长,成为一代著名外交家。

唐明照

唐闻生回国后,由于她在美国时己经有了良好的母语基础,所以她直接插班小学三年级,并且很快适应了国内的学习环境。

小学毕业之后,唐闻生凭借着自己出色的成绩考入了北京师大附中。北京师大附中是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的前身,这所学校如今是中国教育部和北京师范大学进行中国教育改革的第一阵地,可见这所学校在我国教育界的地位。

唐闻生在考入北京师大附中之后,也并没有骄傲自满,仍然非常勤奋地学习。在这个阶段,唐闻生与别的学生不同,她总是希望在外交部工作的父亲到国外出差,并且去得越远越好。原来是父亲唐明照每次出国回来,都会给女儿带回来一些英文版的书籍。看着这些“礼物”,唐闻生如获至宝。她非常喜欢仔仔细细地看着那厚厚的、密密麻麻的书籍上的英文,然后去一点一点用自己的母语去翻译它。

在这个过程中,唐闻生不仅学到和了解到了西方文化,从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到莎士比亚的《暴风雨》,从小仲马的《茶花女》到萧伯纳的《圣女贞德》,一本本名著让她开阔了视野。更重要的是,她获得了极大的满足感,给她带来了极大的快乐,让她更加喜爱翻译的这份工作。所以在读初中时,唐闻生就立下了以后能够进入外交领域,为中国的外交事业大显身手的志愿。

在宏大志愿的激励下,唐闻生在初中和高中阶段,连续跳级,六年的学业四年读完。高中毕业,她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外语学院英语系,开始了她的专业学习。

大学的专业学习,更让唐闻生如虎添翼。在周围同学们都在享受着大学的自由美好时,她却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翻译学习上,学习成绩突飞猛进,名列前茅,即便是在群英荟萃的北外,唐闻生的外语水平引起了全校师生的瞩目。

不仅如此,唐闻生并不是那种一味读死书的书呆子,在社会实践方面,她积极组织、主持学校的各项活动,并且各项活动都组织得有声有色。

唐闻生以她优异的学习成绩,以她很强的组织能力,成为了学校的风云人物。

金麟岂是池中物,一遇风雨便化龙。对于此时才华卓越的唐闻生而言,她所需要的只是一场机遇。而命运总会眷顾于优秀的人,在北外的校园里她迎来了一场影响整个人生的转折。

此时,始终心怀我国外交事业的周恩来总理,未雨绸缪,希望能够为国家培养出一些优秀的年轻外交人才,因而他将挖掘好苗子的重任交给了跟随他十余年的英语翻译冀朝铸。

冀朝铸

为了寻求合适的人才,冀朝铸走进了被誉为“外交官摇篮”的北外校园,而作为北外一颗璀璨明珠的唐闻生,自然也进入了他的视线当中。

冀朝铸也是一代杰出外交家,被称为新中国外交部“第一翻译”。冀朝铸父亲冀贡泉与唐闻生父亲唐明照,曾在美国时很好的搭档、同事,他们共同创办进步报纸《美洲华侨日报》,两家是世交。但冀朝铸仍以严格的考核程序,进行全面考核、考查。最后将唐闻生和同样出类拔萃的王海容同时选进外交部。

这两位才女、美女,都没有辜负冀朝铸的期望,后来在七十年代的外交舞台上,常常出现在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外宾等重大外事活动中而齐名的“王海容、唐闻生”,曾给那一代人留下了美好的记忆,也留下了两位外交家的风光和辉煌。

从此,唐闻生实现了从小立下的志愿,开启了她非凡、辉煌的外交生涯。

下篇:

她见证了中美关系“破冰”的全过程。

唐闻生到外交部上班后,组织上根据她的特长,安排她主要从事外事翻译工作。这项工作对翻译人员的要求很高,既要有扎实的外语基础,又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就在唐闻生工作后的第二年,她就遇到了一次终生难忘的严峻考验。

唐闻生

那是1966年7月,中国文联主席郭沫若在北京主持召开了亚非作家会议。会议结束后,来自53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以及5个国际组织观察员强烈要求见到毛主席。

当时毛主席正在武汉畅游长江。外交部听闻消息后,迅速派出了三名同声翻译,负责此次毛主席的接见工作。当时外交部“第一翻译”冀朝铸正在湖南浏阳乡下参加“四清”,不能抽身,组织上只好安排冀朝铸的“徒弟”、年仅23岁的唐闻生担此重任。

唐闻生与法语翻译齐宗华、阿拉伯语翻译郑达庸,连夜乘火车到达武汉。由于唐闻生是初出茅庐,第一次经历这样的场面,重要的是为心中敬仰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作翻译,她心里十分紧张,尤其是毛泽东的湖南话不好懂,她怕完成不了任务。虽然领导和同事们都安慰她:“没关系,接见现场有中央对外友协的廖承志和刘宁一等领导提示。”但唐闻生仍安定不下来,心里高度紧张。

就在第二天上午接见现场,在等待毛主席接见的当口,唐闻生由于过度紧张,一下子晕了过去。当时唐闻生是唯一的英文翻译,如果她倒下了,连个接替的人也没有。于是众人不断地摇晃唐闻生:“你可不能晕啊。”

正在这时,廖承志进来轻声告诉大家:“主席只照相,不准备讲话了。”迷迷糊糊的唐闻生听到这句话,才如释重负,突然醒了过来。

此次“晕厥事件”,让唐闻生极其内疚和自责。从此之后,她有意识地利用一切机会和场合,加强对自己心理素质的磨炼。由于必然她的业务素质过硬,随着出席公开场合的次数越来越多,唐闻生的心理素质越来越稳定,加之她出神入化的口译能力,很快使她成为外交部独树一帜的“才女翻译”。后来,她无数次参加了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接见外宾等几乎所有重大外事活动,她与王海容成为了那个时代的一张外交“名片。

当然,最令唐闻生自豪和骄傲的是,她见证了中美关系“破冰”的整个过程。

唐闻生

在上个世纪60年代末,中美两个大国出于各自国家的战略利益,都有改善关系的愿望。1969年尼克松当选为美国总统后,就开始探索重新同中国接触的可能,并委托与中方关系比较密切的巴基斯坦领导人向中国传话。

1970年11月10日,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汗访问中国,在先后与周恩来总理和毛泽东主席的会晤中,委婉地传达了尼克松的意愿。

由于中美交恶多年,叶海亚总统不了解中国的态度,加之他是秘密传话,所以叶海亚总统的表达并不直接,比较含蓄和委婉,这给翻译带来了很大难度。而作为现场主翻译的唐闻生敏锐地捕捉到了对方的意图,于是她用恰当的词汇,准确地表达对方的意思。这让叶海亚总统非常满意。毛泽东和周恩来也听明白了叶海亚总统的传话内容和美方的态度。

对于美方试图改善两国关系的意愿,作为高瞻远瞩、伟大战略家的毛泽东来说,早在预料之中。实际上,早在叶海亚总统传话40天前的国庆节观礼时,毛泽东破例邀请美国著名作家埃德加-斯诺一同登上天安门城楼,并通过新华社将大幅照片传向了全世界。但迟钝的美国人对毛泽东送去的“秋波”未予引起注意。所以,在叶海亚总统“传话”48天之后的12月18日,毛泽东再次召见斯诺,通过“老朋友聊天”的方式再次传话。

毛泽东与斯诺的会见,同样是在他习惯的深夜进行的。

12月18日凌晨5时左右,奉毛泽东之命,唐闻生匆匆来到斯诺夫妇的下榻处,唤醒了因熬夜而刚刚人睡的斯诺先生,将他带进中南海。

这是中美“破冰”之前,毛泽东与斯诺最重要的一次见面。从清晨一直谈到中午一点,进行了5个多小时。毛泽东心情很好,他海阔天空,纵论天下,甚至说了“要到美国西西密河游泳”的话。而唐闻生边记录边翻译,认真领会伟人每句话的含义,把毛泽东谈笑风生中的精髓传递给对方。在谈话中,毛泽东还把唐闻生的记录递给斯诺看,以印证他淡话的真实性。

毛泽东与斯诺的这次谈话内容,后经斯诺整理,在美国著名的《时代》周刋上公开发表,引起了美国政界的高度重视,这才有了后来的基辛格“秘密访华”。

毛泽东与斯诺的谈话传递出的讯息,让美方了解到了中方的态度和立场。美方最高层决定先由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先行探路摸底。而在此期间的所有磋商勾通,都是通过巴基斯坦外交部门互相传递的;而当时所有的交往文件,都是由唐闻生与她的“师傅”冀朝铸和“师姐”王海容等几个人在秘密状态下进行的。

1971年7月9日,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博士,率团取道巴基斯坦秘密访华。中方为表示重视,派出冀朝铸、王海容、唐闻生三位英语外交官前往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欢迎并陪同美方客人。在前往中国的飞机上,当基辛格从唐闻生纯正的美式口语中,得知她出生于美国的经历后,对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基辛格一行的行程紧促,只有48小时时间,安排了两场会谈。这是双方的第一次正面接触,为了使双方的意向实现清晰、准确地表达,唐闻生他们竭尽全力,最终使双方形成了共识,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为中美“破冰”扫除了障碍,也为尼克松总统访华铺垫了道路。

后来在尼克松总统的正式访华中,唐闻生作为主要翻译人员,一直陪同在侧。作为尼克松访华这样震惊世界的消息,成为了世界各大媒体的一大新闻,纷纷予以报道和转载。而常常站在尼克松总统身边的那个穿着呢子大衣的中国翻译官,正是唐闻生。她也同时出现在世界各种刊物的封面上,一时之间在整个翻译界名声大噪,她与王海容一时成为风云人物。

唐闻为尼克松作翻译

一直到1976年初,尼克松卸任总统后再次访华时,仍然是由唐闻生作他的翻译。在中方举行的宴会上,尼克松即兴作了长达十五分钟的演讲,这让现场的记者朋友都傻了眼,因为很难进行记录。而作为翻译的唐闻生却丝毫不慌。她稳定了自己的情绪,将对方说的话准确地翻译出来。不仅大体意思正确,就连许多英语中隐藏的意思也一一翻译而出,让在场的记者朋友们感到震惊,由此刷新了国外朋友对我国外交官实力的认可。

唐闻生的优秀表现,让自始至终见证中美关系改善的基辛格博士大为折服。他曾向周恩来开玩笑地建议:“南希·唐(唐闻生在美国出生时用的名字)完全可以竞选美国总统!”意思是唐闻生出生于美国,其素质完全可以去竞选美国总统。

当然,唐闻生卓越的工作成就,更受到了最高领导层和外交部上下的一致肯定和赞誉,同时也获得了极高的政治荣誉。在1973年召开的中共十大和1977年召开的中共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唐闻生连续两届被选为中央候补委员,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第一位进入中共中央委员会的女性外交官。1974年,唐闻生晋升为外交部美大司副司长,部党组成员,政治前程一片光明。

然而,人生如大海,总有潮起潮落。唐闻生后来由于政治方面的原因,与王海容一样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她先后下到外交部“五七”干校劳动,又参加了中央党校的学习。

晚年唐闻生

1984年3月,唐闻生彻底告别了从事20年的外交生涯。之后先后任英文版《中国日报》社副总编辑,铁道部外事局局长、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专职副主席、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副主席、中国侨联顾问等职务。于2016年正式退休。

也或许,外交生涯的岁月给唐闻生心灵的痕迹太深太重,她和王海容一样情感空缺,至今未婚,孤身一人。

而每当被人问到这个问题时,虽己年长而仍不失美丽的唐闻生,都只是一笑而过。婚姻对于如此优秀的她而言,早已经不是必须要做的事情,也根本不能算作人生的遗憾。因为她这一生已经足够精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唐闻生:周总理身边的美女翻译,获尼克松高度赞誉,可惜终身未嫁
唐闻生:毛主席身边气质极佳的女翻译,最终却一生未婚
她是中国外交界的明星,基辛格称赞她可以竞选总统,80岁至今未婚
她是毛泽东周恩来的翻译,曾任外交部副司长,因工作一生未婚
她是中国外交界的明星,被基辛格称赞可以竞选总统,78岁至今未婚
毛主席周总理身边的才女,一生没有结婚,主席:我劝她改个名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