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毛主席周总理身边的才女,一生没有结婚,主席:我劝她改个名字
userphoto

2022.12.01 河南

关注

在我国外交界,有赫赫有名的“五朵金花”,分别是:王海容、齐宗华、章含之、罗旭、唐闻生。

唐闻生在毛主席、周总理身边做事多年,见证了六七十年代风云际会的那段外交岁月,她几乎参加了毛主席、周总理和来访的各国政要、知名人士的历次会见。

图|毛主席周总理会见尼克松,左二为唐闻生

唐闻生的童年

1943年,在美国纽约布鲁克林区的一家普通产院中,一声婴儿啼哭传来,冀朝铸大使的父亲冀贡泉老先生说:“闻父而归生”,便为这个小女婴起名为“唐闻生”,而这三个字,在数十年后会成为一代外交风云人物的象征。

唐闻生的父亲唐明照,是我国首任联合国副秘书长,也是世界闻名的知名外交家。唐明照生于1910年,自少年时起他跟随父母前往美国旧金山,在念完小学和初中后,唐明照被父母送回祖国,进入天津南开中学读书。

回到祖国后,唐明照不仅遇到了相知相爱的恋人张希先,还得到在清华大学读书学习的机会。在山河破碎之际,唐明照如那些胸怀高远志向的年轻人一样,毅然投身革命,加入共产党的队伍。

1933年,23岁的唐明照前往美国学习,他与爱人张希先在美国结婚成家,并以纽约华侨洗衣馆联会英文干事的身份为掩护,秘密从事革命活动。此后他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为党的事业坚持不断奋斗。

在纽约,唐明照与好友冀贡泉共同创办《美洲华侨时报》,唐明照自己担任第一任社长兼总编辑。正是通过阅读《美洲华侨时报》,许多身在异国他乡的中华儿女深受爱国热情的激励,选择回到祖国大地,参加革命。这其中,就有唐明照做出的诸多贡献。

唐明照的女儿唐闻生亦是在大洋彼岸出生,唐闻生出生时,唐明照刚刚从印度回来,所以冀贡泉老先生说:“闻父而归生”。

图|唐明照先生

唐闻生的童年在纽约曼哈顿岛上的格林威治村中度过,她与父亲唐明照、母亲张希先住在一栋陈旧的普通楼房中,尽管居住环境不是那么奢华,但在年幼的唐闻生成长环境的周围,却聚集了很多学者、教授、作家、科学家等,这让年纪小小的唐闻生深受浓烈学习氛围的感染。

父母将她送到当地很有名气的小红屋小学读书,在曼哈顿岛上,唐闻生度过了美好、有趣的童年。当唐闻生随父母返回祖国时,我们的新中国已经成立。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再加上刚刚成立的新中国亟需各方面人才,唐明照带着妻女秘密返回故土。踏足北京时,唐闻生还只是一个不到10岁的小姑娘。

唐明照一家人住在台基厂1号,也就是今天“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所在地。建国之初,周总理负责组织外交部工作,从美国归来的唐明照便跟随周总理,进入外交部的工作。

唐闻生也在新的环境下,踏上了自己的求学生涯。父亲唐明照无疑是对她产生了巨大影响的。唐闻生后来回忆父亲时说:“父亲是一位很正直的人,非常讲究原则,但又很讲道理,他的言传身教是我终生的财富。”

图|唐明照张希先夫妇

唐闻生回国的这一年,由于遗憾错过开学时间,她在家中待了几个月的时间,直到第二年的春天,她才进入北京东城区明明小学。1962年,19岁的唐闻生成功拿到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的录取通知书。

幸得父母亲从小的教养,唐闻生从入校时起,那一口动人悦耳、纯正流畅的英语就深受师生们的赞赏。彼时的北京外国语学院,人才云集,有后来在哈佛校 园执教英国文学的吴千之、以及后来成为我国外交部亚洲司副司长的章含之,真可谓“人才济济”。

但唐闻生依然绽放出自己独特的风采,她努力聪慧,仅仅用3年时间就攻读完大学5年的全部课程,其优秀才能、卓越的英语水平被备受肯定的赞赏。

1965年从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毕业时,22岁的唐闻生便迎来了一个改变她之后几十年人生的重要机会。

对年轻的唐闻生而言,这是机会,也是挑战!

图|唐闻生

来到毛主席、周总理身边

从大学毕业的唐闻生很幸运地成为我国外交部的一名英语译员。

这缘于周总理的“寻觅”,60年代初期,周总理高瞻远瞩,为了我们国家将来的长足发展,他就开始挑选培翻译人才。在周总理身边多年从事翻译工作的冀朝铸到北京外国语学院去,注意到了品学兼优、英语流利的唐闻生,这也让唐闻生得到了在外交部工作的机会。

1965年春天,22岁的唐闻生朝气蓬勃,浑身散发着青春洋溢的力量,跨进外交部的大门,望着那一面随风飘扬的五星红旗,唐闻生深觉自己使命在肩,她立下决心,定然不负自己肩上的责任。

图|冀朝铸(左一)为周总理做翻译

毛主席与唐闻生

起初她被分配在教育司翻译处英文组,唐闻生上岗后,很快就适应了工作。她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很快就会迎来和人民领袖毛主席正面接触的时刻。

那是在1966年,唐闻生来到外交部的第二年,她23岁。1966年夏天,毛主席离开北京,南下到武汉。正赶上由著名作家、诗人郭沫若先生担任主席的亚非作家会议在北京闭幕,各个国家的代表们也来到武汉游览,大家正好在武汉准备得到毛主席的召见。

按照一贯以来的原则,毛主席身边的英文翻译都是由冀朝铸担任的,但当时冀朝铸正好不在,其他的英文译员也都各有事情,分身乏术,于是这项重任就落到了唐闻生的肩上。

当时为毛主席接见代表们准备的翻译有3位同志,包括阿拉伯语郑达庸、法语翻译齐宗华、以及年纪最小的英语翻译唐闻生。

图|冀朝铸(左四)

虽说唐闻生的英语流利,表现确实优秀,但为毛主席做翻译可是头一次,接到这项重任时,唐闻生是忐忑不安的,她不停地摇头,说着“不行,不行”。

“没关系,廖承志等人都在场,可以帮你提词......”在同事的不断安抚下,唐闻生也了解眼前的状况,只好硬着头皮接下了这项重任。

唐闻生、齐宗华、郑达庸三人当即赶到武汉,当毛主席悠然自得地欣赏美妙江景时,唐闻生根本无暇欣赏风景,整个人焦头烂额,坐立不安,她不知道该如何应对这次毛主席的接见。

接见在唐闻生一行抵达武汉的第二天开始,时间越是临近,唐闻生就越是紧张。当毛主席出现在唐闻生面前时,她紧张、忐忑的心一度到了定点,甚至直接晕了过去。

周围的人们赶紧扶住她,急切地呼喊:“你不能晕,不然就没人了......”唐闻生在大家急切的呼唤声中醒了过来,强撑着精神前往接见大厅。

图|毛主席

廖承志走过来,告诉包括唐闻生在内的几位工作人员:“主席不准备讲话了。”唐闻生听到这句话,深吸了一口气,如释重负。这次,虽然她最终没有履行这项任务,但却已经深深感觉到,作为一名翻译人员,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

对于23岁的唐闻生而言,这自然也算是一次终生难忘的经历。

此后,在翻译工作中越发如鱼得水的唐闻生经常在毛主席身边担任翻译,近距离感受到毛主席这位人民领袖的强大魅力。1970年毛主席在中南海接见老朋友斯诺,唐闻生就是他身旁的英语译员。唐闻生陪同在毛主席身边,见证了许多的历史瞬间。

而唐闻生也慢慢熟悉了毛主席那幽默又深含哲理的风格,毛主席甚至还拿她的名字开起了玩笑,那是在1974年,唐闻生与毛主席已经算是“熟人”了。

图|周总理与李政道

1974年5月的一天,毛主席在中南海住处的书房,接见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陪同的除了王海容、唐闻生,还有时任国务院副秘书长的罗青长、时任国防科工委副主任的朱光亚等人。

在与李政道的聊天中,毛主席秉持着他一贯的幽默风格,他笑着问李政道:“李博士是哪里人?”

“上海人。”李政道回答。

毛主席紧接着说道:“有上海,有下海没有啊?”

常年在国外生活的李政道只好回答“不知道”,毛主席满脸笑容地告诉他:“有上海就有下海,不然就不相称。下海是一个镇子。”在广东茂名就有一个村庄叫“下海”。

图|毛主席

毛主席跟李政道大谈科学:“理论是从哪里来的呢?就是应用科学来的,然后又指导应用科学。”他解释这个逻辑:“譬如,形式逻辑的大前提,凡人都是要死的,从古以来老人都死了,就是这个大前提。”

或许觉得这个例子太晦涩了,毛主席看到身旁的唐闻生,指着她说:“唐闻生是人这是小前提,这个小前提就包含在大前提里头。凡人不是有个人吗 ? 唐闻生是人不是包含在大前提里的嘛。所以唐闻生呢,是要死的。这是结论。这就是三段论法。”

认真地讲完这些道理后,毛主席笑着打趣这个他熟悉的姑娘:“她叫唐闻生,我劝她改个名字,叫唐闻死。她说不好听。”一句话逗得大家哈哈大笑,现场的气氛也变得更热烈。

毛主席与李政道就关于科学方面的更多问题侃侃而谈,而此时的唐闻生已经与毛主席很亲近,早已没有了当年在武汉的拘谨忐忑。

那些在毛主席身边做事的点点滴滴,成为唐闻生翻译生涯里的珍贵回忆。事实上,唐闻生不仅在毛主席身边做翻译工作,她也是周总理生命里的最后一位英语译员。

图|唐闻生

周总理与唐闻生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周总理为追随自己长达17年的冀朝铸的译员生涯划上句号,而唐闻生则从冀朝铸的手里接过这根“接力棒”,来到为国家鞠躬尽瘁、深受百姓爱戴的周总理身边。

1966年,唐闻生第一次见到周总理,那时她还不知道周总理的专职翻译。周总理充满慈爱地问她:“你叫什么名字?”

“唐闻生。”她紧张地脸都涨红了,努力保持镇定地回答周总理回答。

唐闻生没想到,周总理竟然知道自己的名字,那是从冀朝铸口中听说的,冀朝铸不仅是周总理的翻译,也是唐闻生的恩师。周总理笑着鼓励唐闻生:“好好干,用两年时间赶上你的师傅。”

听到周总理口中的“两年”,唐闻生有些难以置信,想到周总理如此寄予厚望,唐闻生差点失声叫喊出来。

接下来的时间,唐闻生断断续续地也在周总理身边承担了不少翻译工作,和在毛主席身边做事一样,她从一开始的忐忑不安,到后来愈发如鱼得水,在做翻译工作的过程中,唐闻生见证了许多重要的时刻,也与周总理也结下深刻的友谊。

图|周总理与唐闻生

她在周总理身边做事时,周总理年事已高,却还是为了国家事业殚精竭虑,唐闻生在翻译时,也总是操心着周总理的身体。

比如1971年的一次晚宴上,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宴请来自美国的新闻界人士,宴会上,周总理热情欢迎他们的到来,并举起酒杯向他们敬酒,唐闻生看着周总理不断喝酒,特别交集。

周总理身体不好,医护人员明确交代不能多饮酒,所以唐闻生全程都很担心,就在周总理又端起酒杯时,唐闻生终于忍不住,直接从座位上站起来,表情严肃地告诉周总理:“总理,您不能再喝了。”

她当着众人的面劝诫周总理,周总理并未生气,但是考虑到客人心情,周总理还是举杯干了最后一杯酒,然后转身向表情有些生气的唐闻生微笑致意,他一句话也没说,却分明感受到了这个姑娘的真切关心。

对于唐闻生,周总理也毫不掩饰自己的情绪,如果唐闻生的工作、生活有什么时期,他都会直接指出,让唐闻生有更多的成长。

图|周总理与邓颖超

70年代,周总理与夫人邓颖超一同会见外宾,在介绍邓颖超时,唐闻生一时没有想到合适的词,于是在外国客人面前,唐闻生介绍邓颖超是周总理的“lover”,“lover”翻译成中文是“爱人、情侣、热爱者”的意思。

当她翻译出来后,周总理连连摆手, 表示否认,他用夹杂着英语的话回道:“No,No,我和邓颖超结婚都快50年了,怎么能说是'lover’呢!”唐闻生立即领会到周总理的意思,赶紧纠正过来。

这个小插曲,也让周围众人哈哈笑了起来,成为唐闻生与周总理之间一件难忘的趣事。

后来,冀朝铸离开了,唐闻生来到周总理身边,有了与周总理接触的更多机会,而她也在外交舞台上绽放着自己的光芒,成为领袖身边知名的才女翻译。

晚年的毛主席不止一次地叮嘱唐闻生、王海容:“我死了以后,你们要听总理的。”或许毛主席也没料想到,周总理走到了他的前头。

1976年1月8日,周总理与世长辞。同年,朱老总、毛主席也相继离开了我们,1976年成为数千万百姓无比悲怆的一年。

图|唐闻生(左)

自从1965年进入外交部工作,唐闻生为国家事业倾尽了所有的精力。周总理、毛主席相继离世后,1984年她担任中国日报社副总编辑,1986年她担任铁道部外事局局长,1999年她又调任中国侨联副主席......在全新的岗位上尽职尽责。

她继承了父亲唐明照的外交事业,却没有父母亲那样的婚姻。与好友王海容一样,唐闻生一生未婚,将青春、精力、心血、时间都献给了祖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她是中国外交界的明星,基辛格称赞她可以竞选总统,80岁至今未婚
唐闻生:曾经风光的翻译,可惜终身未婚
唐闻生:毛主席身边气质极佳的女翻译,最终却一生未婚
1970年,晚年毛泽东多次叮嘱唐闻生:我死以后,你们要听周总理的
唐闻生:周总理身边的美女翻译,获尼克松高度赞誉,可惜终身未嫁
唐闻生:毛主席身边的才女翻译,才貌双全能力过硬,选择一生不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